02.26 消費投資兩端齊發力 銀行業積極助力擴大內需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1日召開會議,強調要積極擴大有效需求,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發揮好有效投資關鍵作用,加大新投資項目開工力度,加快在建項目建設進度。加大試劑、藥品、疫苗研發支持力度,推動生物醫藥、醫療設備、5G網絡、工業互聯網等加快發展。

近期,各家銀行針對不同消費投資領域發力,有效緩解疫情影響。未來,銀行業應進一步聚焦政治局會議提出的相關領域,積極助力擴大有效需求。“銀行業要在消費供給側發力,探索對不同消費行業的支持方式,並完善需求側服務;而在投資領域,傳統基建和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兩傳統’產業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和信息基礎設施‘兩新型’產業是銀行業應當關注的重點。”在採訪中,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產業分析師汪偉告訴《金融時報》記者。

多領域需求有待挖掘

2月20日,武漢凱威啤酒屋在眾邦銀行的574萬元貸款利息延期3個月的還款申請通過審核。記者從眾邦銀行了解到,該行專項匹配50億元信貸規模,對於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行業以及有發展前景但暫時出現資金困難的企業,嚴格落實“不抽貸、不斷貸、不壓貸”,凱威啤酒屋正是受益企業之一。

這是銀行業支持消費行業的真實寫照。“銀行業應當著眼於餐飲住宿、旅遊、商貿零售、文化娛樂等生活性服務行業中的中小微企業,遴選確定適合銀行經營偏好的目標企業客戶,創新信貸產品和風控模式,適度降低貸款利率,緩解企業暫時性資金困難,助力企業持續經營。”汪偉表示。

但在消費領域,還有更多需求有待釋放。“餐飲、商務住宿、服裝、生鮮糧油等日常消費品行業的消費時間彈性相對不大,疫情期間‘消失’的消費量很大部分是真的‘消失’了。雖然疫情過後這些行業必然會有一波消費高峰,但這與疫情期間‘消失’的消費量相比還是少數。”汪偉表示,消費實現的時間可調節性較強、具備延後消費可能的行業領域,比如汽車、房地產等,更有望在疫情過後出現消費回補。

“下一步,銀行應當進一步梳理房地產、汽車等重點行業產業鏈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給予其必要的信貸支持,落實利率、費率和還款條件優惠政策。”汪偉表示。

更好服務新型消費業態

疫情發生以來,各家銀行積極探索線上醫療服務。例如,興業銀行第一時間推出“智慧醫療”線上診療服務。截至目前,該服務已覆蓋上海、廣東、江蘇、山東等15個省市約50家醫療機構。

“在抗擊疫情過程中,在線教育、在線醫療、新零售等業態模式有望在未來進一步釋放增長潛力。銀行應前瞻性地探索這些新型業態的金融服務模式,為新型消費行業和業態提供多方位的金融支持。”汪偉表示。

事實上,疫情並未改變銀行零售轉型的腳步。綜合來看,零售貸款定價有望穩定,風險有望逐漸減弱,零售型銀行具有一定優勢。

“目前銀行零售端受疫情影響程度要看疫情發展態勢。疫情結束後銀行還會延續之前策略,向優質零售客戶傾斜貸款資源。”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銀行中心特聘研究員戴志鋒表示,零售貸款仍是各家銀行全年的投放重點。

把握新興產業機會

疫情期間,身處一線的醫療企業成為眾多銀行的重點支持對象。在山西,建行山西分行啟動疫情防控綠色通道,僅用一天時間就為山西省疫情防控重點企業國藥集團山西有限公司發放流動資金貸款4700萬元及銀行承兌匯票7500萬元;在黑龍江,農行哈爾濱分行迅速調整信貸投向,加快業務流程優化,截至2月20日,已向哈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核心醫藥企業投放專項貸款3.41億元……

除關注醫療領域外,天風證券認為,下一步,銀行業還應重點關注和支持三網融合、工業機器人等行業。“首先,大型銀行應發揮資金量大、融資成本相對較低的優勢,為新興產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信貸支持。其次,目前我國大型銀行一般都能以‘商行+投行’等多種模式助力新興產業打通直接與間接融資市場。再次,大型銀行可以發揮長期、廣泛服務實體經濟與科技創新的行業經驗,提供行業諮詢建議等增值服務。”汪偉表示。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