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孟子》一書的寓言故事有哪些,能否談談?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裡面比較多,我就列舉幾個吧。

【1】專心致志

從前,有一個名叫弈秋的人,是全國最善下棋的高手。

有兩個學生,一起跟弈秋學習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集中精力跟老師學習。另一個卻不這樣,老師教他下棋的時候,他心裡卻想著:現在天空中大概正有鴻雁飛來,我拉滿弓搭上箭把它射下來,美餐一頓多好啊……

結果,雖然這兩個學生在一起學習,又是同一個名師傳授。然而,一個成了棋藝高強的名手,另一個卻沒有學到什麼本事。難道是因為他們的智力不一樣嗎?不是呀!

寓意:學習必須集中精力,專心致志。否則,就會浪費光陰,一事無成。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唯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孟 子《孟子·告子上》

【2】小偷改錯

有一個人養成了偷偷摸摸的習慣,每天都要偷鄰居家的一隻雞。

有人規勸他說:"正正經經地做人,要懂得是非好壞。偷東西可不是好人的行為啊!"

這人聽了,表示要改正自己的錯誤,說:"既然如此,就讓我慢慢地改正吧。我先少偷一些,由每天偷一隻改作每月偷一隻,到明年再停止偷吧!"

既然已經知道這樣做是錯誤的,就應該趕快改正,為什麼要等到來年呢?

寓意:發現了錯誤,要堅決地及時地改正;有錯慢慢改,實際是自我原諒。以這種態度是改正不了錯誤的。

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後已。"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孟 軻《孟子·滕文公下》

【3】拔苗助長

古時候宋國有個人,看到自己田裡的禾苗長得太慢,心裡很著急。

這天,他乾脆下田動手把禾苗一株株地往上拔高一節。他疲憊不堪地回到家裡,對家裡的人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一下子讓禾苗長高了許多!"

他的兒子聽了,連忙跑到田裡去看。田裡的禾苗全部枯萎了。

寓意: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規律;誰如果違背規律蠻幹,就必然受到懲罰。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稿矣。

希望這些能有所幫助。


一席人間煙火


關於孟子寓言故事

某一天,孟子看到他的妻子一個坐在屋裡,坐姿很是不雅,伸開兩腿那麼坐著。孟子看到之後很不高興,就去告訴他的媽媽,說:我的妻子也不懂禮儀了,我要休了她。孟子的母親說:為什麼?孟子說:我看到她伸開腿坐著。他母親又問:你怎麼知道?孟子說:我親眼所見,豈能有假?孟子的母親就說:原來是這樣啊,那是你沒禮貌,而不是你妻子沒禮儀。沒看到《禮記》上是怎麼說的嗎?你要進屋的時候,要先問問,屋裡有誰在。要進廳堂的時候,你要故意弄出一點聲音讓裡面的人知道你來了。講要進屋的時候,你的眼睛要往下看,不能到處張望。這樣才能讓裡面的人為你的到來有所準備。現在你到你妻子的房間裡去,不敲門,不弄出聲音,她根本不知道你來了,所以她才沒有準備,才會讓你看到她伸開腿坐著的樣子。所以說,是因為你的失禮,才會讓你碰見她沒禮儀的形象。孟子聽了,感覺她說得很有道理,從此以後,就再也不敢休妻了。

1 孟子出世

2 孟母三遷教子

3 孟母斷機

4 赴魯遊學

5 孟子學堂

6 孟子師徒遊嶧山

7 天下國家

8 人本性善

9 “四德”與“四端”

10 捨生取義

11 告子到鄒訪孟子

12 飲食男女

13 孟子游齊

14 一鳴驚人的齊威王

15 稷下學宮

16 孟了向威王進諫

17 孟子和匡章

18 孟子舉薦匡章為將

19 坐而論道

20 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

21 進言於諸候則藐之

22 孟母去世

23 孟子論葬   

24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25 孟子適宋   

26 騰世子拜訪孟子   

27 孟子適鄒   

28 鄒穆公問政於孟子   

29 孟子講禮   

30 人皆可以為堯舜   

31 然友問喪禮   

32 好善優於天下   

33 孟子在魯   

34 往者不追,來者不拒   

35 騰文向公政   

36 孟子適魏   

37 治國之道,仁義而已   

38 享受快樂   

39 五十步笑百步   

40 率獸而食人也   

41 仁者無敵   

42 白圭難孟子   

43 孟子說作官之道   

44 孟子說大丈夫   

45 梁惠王去世   

46 孟子見梁襄王   

47 無鹽的故事   

48 孟子在平陸遇孔距心   

49 儲子見孟子   

50 齊宣王封孟子為卿   


趙越


最常聽到的

1、五十步笑百步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梁惠王很多戰爭都失敗告終,自己還老認為治國有方,但是最後國家治理的並不是很好。

隨後他去問孟子。孟子說:“大王啊!你喜歡打仗,那我就跟你說說打仗的事兒,戰鼓響起時候,雙方打成一片,當有些士兵被打掉盔甲時就往後跑,有的跑了五十步,累了,停下了,有的跑了一百步停下了,跑了五十步的士兵嘲笑那些逃了一百步的士兵,大王你說呢?”老梁說:“這那行啊?這不都跑了嗎?不管多少步,都是逃跑!”梁惠王治國非常努力,但是方向不對,聽了孟子說後,他覺得是白費力了。孟子告訴我們,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只有施行仁政,才能解決問題。

2、拔苗助長

出自《孟子·公孫丑上》

這個故事我想就不用多說了,都明白。

孟子講的是一種浩然之氣,得平時不斷底積累仁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得堅持!就像禾苗,需要一點點的成長,不能急於求成,不斷集來仁義,才能培養出浩然之氣。

3、王良請辭

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春秋戰國是趙簡子讓王良陪著他的小臣奚駕車打獵,去了一天,啥也沒打著。奚回家告訴趙了,說:“這個王良,真是太笨了,最笨最笨的車伕,氣死我了!”王良聽到了這樣評價,回去找趙簡子說再去一次吧。好不容易說服了奚,人家才答應,便去了。不過一會兒,十多隻鳥收入囊中。奚回家又說了:“這個王良真是太厲害了,最厲害的車伕!”趙這下高興了,讓王良以後就專職陪奚打獵駕車,但是,被王良果斷的拒絕了。王良理由是:“我好好的按照規章制度駕車,啥也打不著;一違規駕駛就打著了,我不能違規駕駛,別讓我幹了!”

這就是著名的王良請辭。

4、子學齊語

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說,楚國時期有這麼一個大夫,就像讓他兒子學門外語,什麼呢?齊國話。找個外教教他,但是,身邊都是楚國的人,天天說的都是楚國話,兒子就算想學習齊語也不可能學的好。如果把兒子放到齊國去,即使天天逼著他說楚國話都不可能,因為生活不了。

孟子用此比喻來說明,在你身邊是什麼樣的人發什麼樣的聲音,對你得影響就會很大,如果身邊都是小人,你想做個好人那都是難上加難。所以,該換土壤的時候就得換換土壤,從根源出發。

5、二人學奕

出自《孟子·告子上》

戰國時,一位下棋高手,名叫奕秋。一天,兩個人同時跟他學習棋藝,其中一個人,學習專心致志,聽奕秋的話。另外一個人,學是學了,但是,不專心,一邊聽著課,一邊想著打獵。所以他的下棋水平肯定遠遠不如第一個人。

孟子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三心二意,不管做什麼,都要專心致志才能做好。

6、下車馮婦

出自《孟子·盡心下》

晉國時候,有個人名叫馮婦,這個人有個愛好,跟武松一樣,喜歡打老虎,後來,這個人成為了一個大善人,不再大虎了。可是,有一天,他在野外發現有一幫人追一個老虎,把老虎逼近山角處,卻沒有一人敢上前打。這幫人看見了馮婦,就讓他幫忙。這時候,馮婦擼起袖子,準備打。這時候,這些人很高興,可是,很多士人開始嘲笑他。

這個故事是給那些重操舊業的人講的,是貶義和諷刺那些人。

歡迎關注,持續輸出少兒文學教育等文章知識。歡迎討論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