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许倩老师:一名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建议

许倩老师:一名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建议 | 治学大家谈

人生可以规划吗?

各位亲爱的同学:

今年春节很特别,但是我仍然要向各位道一声,过年好。

防疫期间,大中小学都推迟开学时间,我这个从业十几年的老辅导员也犯了“职业病”——总怕在家留守的你抱着手机受爸妈嫌弃,更怕你宅在家里从人才变成“废柴”。借用一位同行的话,“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向医生致敬的同时,我们知道,年轻的辅导员们,也不过是一群孩子,学着前辈的样子,去叮嘱二十岁左右的大孩子听话而已。(引自第九届辅导员年度人物,张家玮的公众号)。所以,有一种废叫做辅导员觉得你废了、还有一种胖叫辅导员觉得你胖了,虽然不能喊你起床做早操、不能查看你学习网络课程的效果,但是在你“安心”宅的时候,我和同事们仍然要抱着这份职业的责任感,每天按时了解你的情况,那一声“收到”和“正常”才是我们安睡的良药。

在这样空间隔离但是心理密切接触的特殊时期,了解到了你有焦虑、有迷茫、甚至是会逃避,我想从你追剧、打游戏、看直播和聊八卦的“丰富”精神世界中强行挤进一个朴实的道理:有职业生涯规划的人,绝对不会虚度这段特殊的时光。问题来了,什么是在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怎么制订目标?还有很多人质疑人生怎么可以规划?同学们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总是从澄清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开始,所谓“生有涯、学无涯”,职业生涯贯穿人生的始终。中国谚语有云“龙生龙、凤生凤”,后面一句我不说你们都知道的,甚至九五至尊的皇帝也是子承父业得到的职业合法性;而在现代文明社会,随着新兴职业的层出不穷和职业分工的细化,越来越多的职业可以让我们选择,如果上一代人不能选择,我相信新一代大学生完全有能力、有机会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如何规划呢?让我们从同学们最常咨询的问题开始吧。

问:所学专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

答:相看两不厌

对于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同学们来说,拿什么作为安身立命之根本呢,我的回答是:专业知识。一定有同学们要举很多人“不务正业”干了和专业没关系的行业并且成为成功人士的案例来反驳我。兰大110周年校庆的时候,我对所在学院返校校友进行了分析,教育背景同为数学专业的人除了学术界的佼佼者,更多的却在各行各业成为精英,有气象专家、有金融分析专家、有制造业上市公司企业家等等,他们或者因为数学专长进入了某个行业,或者在进入某个行业后逐渐发挥了数学专业思维的优势;如果说成功人士的模式不可复制,那就拿近几年的毕业生来讲,同样是数学专业的学生并非都去做了大中小学校的数学老师或者研究者,他们进入了公安部门做安全数据分析、进入了银行做金融产品开发、进入了各行各业做数据分析,看起来他们就业的去向没有所谓专业对口,但是他们做的工作却和专业密不可分,这也是兰大的毕业生在各行各业具有良好口碑的原因:专业扎实。对于用人单位而言,选人的时候自然是看重毕业生专业知识学习的情况,更有甚者,有HR告诉我,他们会去查毕业生高考的数学成绩来判断其专业能力。我相信,随着就业市场制度更加规范、信息更加公开等趋势,依靠专业就业会是大趋势,而能够依靠专业就业也更是师长和你们自己的期待。

专业和职业规划的关系不可分割、显而易见,因为从接受高等教育分专业培养开始,这就已经是你职业生涯的开端,专业是永远一生伴随你的烙印。所以更常见的问题类似于同学们这样的困惑:我从小喜欢数学、擅长数学、第一志愿报考数学专业,但是进入大学我懵了,学不懂该怎么办、好像不那么热爱数学了怎么办?相信不同专业的同学都会遇到类似的学习困难,以至于打击了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我的回答和处理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问题的答案是一致的,例如“我非常讨厌我的舍友怎么办?”热爱或者讨厌,都从你充分了解后再做结论。同学们可以利用假期,深度体验自己的专业、用开放的心态充分包容自己的专业,可以从学术思想史、科学人物传记等方面的书籍来了解为什么一定要学习某一门看似没用且枯燥的课,就像从人文地理历史的角度试图理解你的贵州舍友为什么大清早起来就要吃一勺辣酱才能清醒。不了解会造成偏见和排斥,充分地了解了自己的专业之后,我相信你会爱上你的专业,具体怎么学好专业的问题,那就必须从按时上课包括答疑课、主动请教专业课老师等方面入手。

问:自我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

答:淡妆浓抹总相宜

有的同学说:“我喜欢看穿越小说,但是我却在学最最理性的数学专业,我该怎么规划我的职业生涯?”有的同学问,“如果不喜欢程序员的日常工作状态,但是据说挣钱多,我可以去做程序员吗?”前者是兴趣和技能的问题,后者涉及性格和价值观,这些正是职业生涯规划中自我认知的四个要素。我曾在课堂上让同学们按顺序练习写下自己的兴趣、兴趣对应的职业、职业和自己所学专业的关系,有个同学的答案让我记忆犹新:他的兴趣是睡觉、对应的职业是床垫试睡师、和数学专业的关系是通过数学建模完成试睡体验的数据分析并反馈给生产研发部门。虽然是课堂上的练习题,但是同学们的各种各样、脑洞大开的答案,让我领教了“90后”“00后”作为网络原生住民,具备的知识面广、思维活跃、不拘一格的珍贵特点。

兴趣和性格都可以从网上找到很多量表进行测量,比如霍兰德职业代码量表是经典的兴趣测量表、MBTI则主要测量性格,这些也都说明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是应用心理学。作为舶来品,用这些冷冰冰的量表来分析自己远远不够,还需要对自己的成长经历、家庭历史全面地分析,我们职规课程的授课前辈们设计了一个很好的作业——生涯自传,同学们可以借着这段必须和父母每天沟通的特殊时期,认真地和父母谈谈心,聊聊他们的成长、你幼年的成长,试着写下对过去的回忆、对现在的分析、对未来的期待,这样一篇在这个年纪写下的自传,有纪实亦有虚构,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职业兴趣用来判断喜欢做什么、职业性格用来判断适合做什么、职业技能用来判断能做什么,基于以上内容可以做一个很完美的求职简历了,相当于自我使用说明书。但是这还不是职业目标,还要对职业价值观进行判断,也就是你在职业中最看重什么。网传的“好工作”是事少钱多离家近,这算是一种戏谑式的职业价值观的表达,但是我至今还没有想出来什么样的职业符合这个“好工作”标准。

经过以上步骤,基本可以制订出未来的职业目标了,这中间要注意一个原则,人因为职业而感受到自我的价值,职业岗位因为这个人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这就是人职匹配原则。这时候还需要做一件事,去访谈一个你能找到的、你的职业目标行业中的职业人,了解对方如何进入这个行业,在这个行业中是否达到了人职匹配,同时了解这个行业的现状和发展。

只要是合法的范围内,拥有不同的性格、兴趣、技能和价值观的人,都应该向人职匹配的方向努力,因为这样的职业状态最能带来幸福感,正所谓“淡妆浓抹总相宜”。

问:社会责任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

答:愿得此身长报国

按照防疫的要求,春节以来学校里除了医护人员和特殊工作岗位人员(例如后勤、安全保卫、提供隔离观察保障等相关工作人员)以外,师生多在家中留守、避免外出。这让我想起了自己亲历的两次大事件:一次是在2003年“非典”防疫期间,我作为兰州大学榆中校区的在校本科生经历了全国高校封校防控的特殊时期,在当时网络不发达而且没有智能手机的情况下,我们全班一起上自习、集体做运动,每个人都规律作息、认真洗手,大家竟然在那个春季都没有感冒,党员同学们在辅导员带领下一起挨个宿舍喷洒消毒剂……有的男生第一次有机会对父母打电话生硬地说出关心的话语:爸妈你们要勤洗手、多锻炼,有的女生通过班级排球赛记住了班里所有同学的名字。现在想来,这段经历留下的回忆竟然是温暖的。对于我们这些不是病患也不是医护人员的普通人来说,这种温暖来自于各行各业熟悉的或陌生的人们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的守护。还有一次就是在举国悲痛的2008年汶川震后救灾时期,我作为一名本科生辅导员,当时大量的工作聚焦于生源地在灾区的学生的心理疏导,当我和同事陪着家在四川茂县的羌族学生在震后几十个小时后终于联系到了他的家人,在场的几位师生拥抱在一起喜极而泣。我和同事们也劝说了很多想奔赴灾区做志愿者的同学们要理性支持灾区,不要去增添灾区物资运输通道的压力,其中一位瘦弱的来自发达地区城市家庭的女生当时就表示了强烈的不理解,我至今还记得她倔强的眼神,但她还是服从了这样的安排。两年后,她考研成功被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录取,而她申请保留学籍暂不入学,赴汶川志愿服务一年。这段经历的回忆中有很多新闻报道中的悲壮故事、感人画面,而我们这些不在灾区的人,却时时刻刻地被身边人温暖着,这种温暖来自于特殊时期各行各业人们的相互信任、理解、配合和协调。

有一段时间我在和学生谈心的时候,经常会提起这两件大事,发现大家眼神茫然并没有和我产生共鸣,我恍然明白了,在座的学生年纪太轻,这两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他们还很小呢。如此想来,这个春节宅在家里的大学生们,从本科大一新生到博士研究生,大多出生于2001年到1990年,这一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很可能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经历这样关乎每一个人的大事。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大国,对于职业有着天然的敬畏,职业人对于社会责任有着自觉的担当,现在在校的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责任承担者,也是建设成果的受益者,你们的职业规划一定是和国家命运同频共振的、一定是和社会责任紧密联系的。

同学们,虽然我们各自被空间隔离开,但是我们全校各个学院的学工组每天都在和所有的学生进行联系、对出现的特殊情况进行上报并提供尽可能的支持,学校开通了网上心理咨询渠道和科研在线资源,老师们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积极准备课程,各个部门都在尽可能地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想尽办法保障师生在家留守情况下的各种需求,因为守土有责是我们的职业责任、立德树人是我们的职业价值观。我校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主动请缨支援湖北,还有所有在春节假期被紧急召回的各方面工作人员,默默无闻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你们在家里无聊吐槽的时候,应该想想并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作为一名自认为了解大学生的老辅导员,我真诚地希望同学们能够利用好这样“安心”宅在家中的机会:深度体验所学专业、完善自我认知说明书、担当起社会责任,把“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作为自己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行动法则。

拜读完严纯华校长情真意满的“网授”倡议书和大先生们的治学故事,特别是感受到大先生们对学生“爱之深、望之切”的兰大情怀之时,心中不免激动地也想写下自己的学习、工作体会,也没有顾及写在各位先生之后会有狗尾续貂之嫌,就算我人憨胆子大吧,但是受自身认识的局限,文中一定有很多不严谨的地方,请老师们、同学们不吝赐教,帮助我尽快改正以完善自我认知。

给各位同学留一个职业生涯规划练习题:

请同学们以20年后的自己的口吻,给现在宅在家里的自己写一封信,描述一下你拥有的精彩人生和心路历程,告诉2020年春节宅在家里的自己:请放心,中国越来越好,努力奋斗的你,值得拥有美好的未来!

谢谢。

许倩,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副书记。

内容来源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教务处

主编 | 肖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