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如何理解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教師角色的轉變?

心firework


在信息高速發展的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教師的職業角色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教師從過去傳統課堂的主導者,變成了現代課堂的組織者和輔導者,教師的工作重心也從“教”應變成了“導”。

在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教師必須積極地在教學過程中轉變自己的職業角色:

一,順勢而為,積極調整教學思想和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要把以“教師為中心”轉變成“以學生為中心”,組織、引導學生開展教學活動。

二、新的教育環境下,教師不能再單純地傳授知識,更要引導、培養學生通過網絡和多媒體技術來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師不再是至高的權威,應該把自己的經驗、情感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和學生共同學習,並在學習過程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影響學生。

四、新的教育技術環境下,隨著信息與知識爆炸式的增長,對影響和指導學生思想的教育工作者來說,不斷的學習和自我提升尤為重要。教師要從課程資源的接受者及時地轉變為專業課程的研究者和開發者。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學習情景,併科學、合理地組織搭配各種教學素材,幫助學生掌握知識並提高能力。

總之,教育之路任重道遠,教師應該在網絡社會中找準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創新、積極地開展各項教學工作,為社會培養棟樑之才。





LUCY趣味英語課堂


教育技術一直在發展,從未停止。它推動教育改革不斷進行。 與古代教育方法相比,現代教育技術突破傳統教學,運用創新模式,不只是專研課本,單純強調教師和學生,多種資源應用在教育過程中。貧窮地區和偏遠山區通過現代技術共享教育資源,促進教育的公平。

現代教育技術的具體形式多樣,下面是如今常見的幾種。

  • 互聯網技術為遠程教學保駕護航。互聯網給教育提供了平臺和直播錄播模式帶動了教育動態系統的良性循環。線上教育的多種資源和靈活的形式,如視頻和微課等,不僅有效補充線下教學,將來可能引領教育持續發展。
  • 多媒體技術為教育提供了多樣的視聽方式和分享機制。與傳統的黑板和粉筆相比,多媒體設備的音頻、視頻、輔助教學的網上資源使得教育的效果更加明顯。
  • AI人工智能技術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化靜為動,代替教師做一些重複簡單的內容,對於一些學科,智能機器人的聊天方式可以和多個學生多次溝通。
  • VR虛擬現實技術,模擬逼真的可視可聽可觸的學習情境,身臨其境的感受使得教學和學習變得高效。所有感官的調動和全新的體驗極大激發學習興趣。

現代技術和教育不是兩條平行線,各自不斷延伸,而是兩個動態的有交集的集合,將來這個交集會越來越大。

教師角色不僅隨著時代的變遷也隨著教育技術的發展發生著轉變。教師角色響應著時代的呼喚,與時俱進。現代教育技術使得線上教師異軍突起。

教師角色指社會對教師職能和地位的期望和要求。角色主要包括知識的傳播者和創造者,學習的促進者、教學的設計者、家長的代言人、社會規範的象徵者以及人際關係的協調者等

韓愈的“傳道授業解惑”,陶行知的“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斯大林的“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都是對教師角色要求。而如今教師角色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 權威者→非權威者
  • 導師→促進者
  • 挑戰者→應戰者
  • 知識源→知識平臺
  • 付出者→共同成長
  • 管理者→平等對待
  • 有限的知識分享者→無限資源的嚮導
  • 教師→人生引路人
  • 傳授者→支持者
  • 組織者→創造者
  • 評估者→顧問

時代在變,技術在變,教師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多,責任擔當越來越重。教師角色的轉變也改變了死板的師生關係和教育的前景。

教師如何應用現在教學技術提升教學技能,更大地提高教學效率,使得學生更愛學習,學得好,學得快,學得有效率。

現代教育技術給傳統教師帶來了巨大挑戰,只依靠課本、黑板、粉筆、教師的授課模式看似單調沉悶些,應用教育技術更顯重要。

  • 教師運用之前的主動學習和接受培訓

網絡平臺和自媒體平臺給教師更多的學習機會,老師不懂不通可以有意識去學習,時代潮流可以說逼迫著老師進步,沒有全能的老師,只有不斷進取的老師,才能跟上時代節奏。學校技術培訓也是好的機會。

  • 運用教育技術的方式

有了輸入才有輸出,學會了才能運用。在教學導入課題情境中使用多媒體,燃起興趣;在教的過程中,總教育技術來增強效果,與傳統模式優勢互補;在學生理解過程中輔助教學;在課後練習中,可用人工智能鞏固知識;當然也可在自媒體平臺分享知識,切磋交流。

最後,我不是唯教育技術萬能論者。的確,教育科技帶給教師好處多多,但是教學不易,育人更不易。教師的教學態度、邏輯思維、價值觀、積極的情感、熱愛學生的心、個人的品德、敬業精神等等不是依靠技術就能完成的。教育技術是豐富教師和學生的手段,最終也是為了完成教人和育人的偉大使命。

(我是Iris,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幫助,感謝平臺讓我們分享,教育的道路上我們一起成長。)


瘋狂Iris


關於這個問題,我準備從四個方面來回答。

首先,教師要轉變觀念,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育要求教師更新觀念,即: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習者為中心轉變,從封閉教育向開放教育轉變。作為從事現代教育的一線教師,並必須清醒意識到現代教師職責,積極自覺地進行“角色”的轉變,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念,自覺地調整教師與學習者的關係,努力成為學習者學習知識的參與者、引路人,完成從知識的講授者向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和管理者的轉變,以適應現代學習化社會的需要。

第二、教師的角色要實現從講授主體嚮導學主體的轉變

適應於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已經逐漸成為教學信息主要載體,學生要求從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地獲得知識,教師更重要的作用在於指導學生如何正確、有效地使用這些信息系統,幫助培養學生通過網絡和多媒體技術去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在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教師要積極實現由權威主體向平等主體的角色轉變。

在由權威主體向平等主體的轉變中,教師還可以成為學生合作學習的參與者和探究學習的引導者。而在信息爆炸時代,傳媒高度發達,社會日漸開放,無疑給師生提供了豐富多采的最新思想文化信息。教師積極由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合作學習的參與者,有利於師生兩大主體充分地以各自的知識經驗、情感、個性投入教育活動中,相互交融、相互促進。交往權威趨於模糊或消退,交往關係更趨平等、寬容與和諧,教師不再是至高的權威,也不再是教學中“教”的獨行者,他應以自已的常識、能力、人格魅力等來感染學生,在平常交往中建立起自己的崇高威信,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奇特效果影響學生,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普遍交往的關係。

第四、教師要積極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設計,實現由課程資源的接受者到研究開發者的轉變。


家有初中生


我認為在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教師的角色要從傳授知識“教導者”轉向成為一位學生的人生“引導者”!

在教育資源高度信息化的今天,老師的核心價值不再是講課與傳授知識,而是針對學生因材施教,發現學生的天賦異稟,引導學生走向自我興趣與自主探索的知識海洋,學有所樂,學有所得,學有所用,學有所為!

若能這樣,老師才能真正地無愧於“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樣的稱號!


pkumba


教師確實要與時俱進,積極學習現代教育技術,把現代教育技術與自己的學科教學相結合,做好教育教學工作。幾個同事今年去參加市級優質課評選,有位老師教學設計課堂授課都沒什麼問題,就是不太會使用當下普遍使用的希沃白板,結果與一等獎失之交臂。


臨湖136


教師也要與時俱進,不能故步自封,選擇成為教師就要做好終身學習的準備。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對教師的挑戰增大,但同樣也帶來了機遇。作為教師我認為,應該勇於面對挑戰,抓住機遇,爭取成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


小皮蛋z


教育是為政權服務的,轉換是根據形勢的需求,高科技年代教育首先要掌握技術,爭做時代的先鋒。


HLH59226687913


老師也可以互聯網上分享知識,這也叫自媒體

可以在發視頻,可以寫文章,在那些平臺活躍

的地方,就是你的講臺。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666


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一成不變只能被淘汰,所以要與時俱進


易查分


本質上沒有變,教師還是教師,只不過在於接受新鮮事物的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