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孩子在學校文具被搶,該不該在班級群裡說?

用戶71324861668


我覺得不該在群裡說。小孩之間的問題最好讓他們自己解決,讓他們自己鍛鍊一下處理事情的能力,家長呢,要給孩子指引正確的處理事情的方向。如果孩子太小了,實在處理不好,可以跟老師說一下,這些是我個人的建議。





Z英姐


上次給我弟弟買了籃球(四年級),他不敢帶去學校,因為每次他把球拿出來,就會有其他小孩子搶。

這種情況很常見,畢竟有些小孩還沒有學會對有吸引力的東西進行自控,在班群裡講,大家都把班級群當發洩了,容易激化矛盾。

你可以從班級群找到對方小孩家長的微信,私下商量,和平解決。


騎兔子的羊


孩子文具被搶,怎麼處理,十分考驗家長。

孩子之間,打打鬧鬧很正常。如果在班級群裡一本正經地提出來,一方面涉事家長會覺得,孩子們之間的小事,你在家長群裡講,讓他們下不來臺;另一方面,其它家長也會覺得是不是小題大做,沒有必要。

但是,如果聽之任之甚至轉而責怪自己的孩子,也可能會讓孩子無端遭受委屈,甚至影響孩子的讀書熱情。

告訴班主任,也不能算是一個很好的處理方式,這樣可能進一步激化孩子之間的矛盾,導致校園霸凌的出現。

建議分步驟的來處理,第一步,和自己家的孩子好好交流一下,那個孩子是把文具拿走了不給了,還是暫時用一下,如果暫時用,那就告訴他,今天我需要用這個文具,你要還給我;如果對方不給,那麼好,不給的話,你就要拿你的文具和我交換。如果不想換的話,就還給我。就是要讓對方也付出代價,改變自己喜歡的就要拿去的思維習慣。

第二步,如果對方孩子強行要佔有自己的文具,那麼好,就讓孩子自己去找老師裁決,告訴老師,這是我的東西,他已經借走了一天了,現在我要用,他不給,要和他換,他也不同意。老師一般會主持正義。

第三步,如果說老師多次調解不行,仍然私底下找孩子搶文具,那就私底下找對方家長,告訴他,孩子之間因為文具頻繁起爭執,希望對方關注。

總之,既要解決問題,又要留足面子,對方家長如果不是胡攪蠻纏,應該聽得進去。


助考官


您好!非常開興能夠幫助到您!

作為一個成人,我們在處理孩子問題時首先要做的是迴歸到孩子的心態去看待問題!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我們必須讓自己變成孩子,才可以更好的去做孩子的先生!您說到的問題,站在孩子的角度可能完全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嚴重!就像兩個小孩生氣了,打了一架!但是沒多長時間兩人就又成為了很好的朋友,如果再這個過程中我們父母介入了,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所以不建議您在班級群裡去說!

針對孩子的情況給您一些我認為積極的建議:

第一:平息自己的情緒

有科學驗證,人在情緒中的智商基本為零!所做的選擇會回到原始動物狀態!想到的都是報復,這時候不適合處理問題!既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所以先把自己從情緒中解放出來,再客觀的去看待問題!可能就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嚴重了!

第二:瞭解事情的真相!

孩子的感知能力很強,表達能力很弱!有時候並不能夠把完整的事情經過講述出來!所以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最好的方法是從愛的角度出發去選擇一個最適合解決問題的情況!比如:孩子的朋友可能只是想看看孩子的文具,但是他沒有跟孩子講清楚!孩子把文具借給朋友看,但是忘記及時要回來了!在這裡我們的假設有可能並非是事情真相,但是我們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去解決問題!

第三:給予孩子合適的建議

比如:孩子如果覺得自己可以處理這件事情那就給予孩子獨立處理事情的機會!這樣正好給孩子一個很好的鍛鍊人際交往的機會!

如果孩子覺得自己不能夠獨立的處理,我們在徵求孩子同意的情況下,可以幫助孩子去溝通了解事情的經過更好的去處理問題!

當然如果確實是學校欺凌事件我們一定要在第一時間跟老師,家長溝通!確保孩子的身體和心靈健康成長!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更多的家庭教育觀念,您可以關注我!每天帶您進步一點點!


家庭教育泰瑞老師


孩子在學校文具被搶,不應該在班級群裡說。首先,班級群更多的是老師和家長分享學生學習,日常管理等信息交流的群;其次,家長在群裡說孩子文具被搶,會讓老師很難堪,顯得老師班級管理工作不到位導致此類事件的發生,再者也會對其他學生和家長造成不良影響,搶東西的家長肯定不舒服,在加上網絡信息的傳播速度很快,其它家長可能無意間說同學A搶了B的東西,小朋友們就可能潛意識的覺得B同學不友好,而對B同學的在校生活造成影響。所以,發生問題中的現象時家長不應該在班級群裡說。正確的做法應該是:1和自己孩子交流溝通,並搞清楚事情的真實性與來龍去脈; 2.和班主任老師溝通,瞭解老師是否知道此事以及知道後是否採用妥當的方式處理;3:若老師知道並處理無效後,A家長可以私下聯繫B家長進行溝通,讓B家長教育自己孩子,並告訴孩子搶東西的嚴重性,從孩子成長髮展的角度進行教育引導孩子。我相信所有的事情,只要家校聯手採用合理的方法教育引導孩子,這類事件的發生概率就會降低。


郭晶


班級群是家長和老師的共享資源,孩子文具被搶可以在班級群裡說,但要注意方式方法。

孩子班裡幾十個同學,老師為了聯繫家長方便建立了班級群,做家長的也不可能有所有孩子家長的電話或微信。孩子文具被搶是什麼情況你可以在群裡單獨@一下某某家長,詢問一下家長怎麼回事,不要因為孩子文具被搶,就覺得孩子受了天大委屈,非要跟對方家長掙個臉紅脖子粗。小孩的事一個巴掌拍不響,放平心態拿出自己的素質,你在群裡說了這個事,就會引起對方家長重視,誰不要面子?誰是誰非其他家長心裡都有一杆秤,多說無益!如果你在群裡說話過激,製造矛盾會讓老師難堪,也會給自己的孩子樹敵,孩子之間的事掙不出所以然,也許明天倆孩子就手拉手玩呢!


普羅旺斯超姐


作為一位一線教師,還有家長的身份來說,家長真的不要在群裡反映孩子的情況。

孩子在學校難免會遇到各種事情,當孩子回家給父母說起來的時候,家長一定要重視,但是一定要採取恰當的措施。家長可以私下和老師溝通,告訴老師事情的原委,讓老師來處理,但是實在不行,可以在微信群裡加那個孩子家長的微信,來溝通。

再者也是更重要的,要讓自己的孩子,學會保護好自己和自己的東西。

再囉嗦一下,就是有事情真的不要在群裡反映,讓老師感覺有種挑事的感覺。老師會感覺有些為難。



張老師的英語


可以說阿,首先要溫柔地詢問他、關心他,讓他傾訴出自己的委屈。很多問題孩子第一次遇到,根本不知道怎樣解決,這就需要家長多留意,多幫孩子開導。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先處理情緒,如果不分青紅皂白地訓斥自己的孩子,那麼長此以往,孩子遇到事情更不願意跟你傾訴,不良情緒悶在自己肚子裡得不到發洩時,很容易出現心理上的障礙。

據孩子經歷的事情本身進行分析,不要先入為主地下結論,認為是自己的孩子招惹了別的孩子,才受到的欺負。盲目判斷是非,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有可能拉遠親子之間的關係。

從孩子描述的情況,可以初步判斷孩子之間真正矛盾所在。

然後在安靜的班級群說萱萱的文具借給某位同學用了明天記得帶過來上學這樣委婉的語氣。


酷奇影視


最好私下和班主任說,在班級群說一下全班家長和同學都知道你孩子的東西被搶,畢竟只有一小部分同學知道,如果你在班級群裡公佈,有幾點不妥的地方:

1、遇到此類問題應該第一時間和老師溝通,看看老師怎麼說,如果老師很負責說我第二天問問情況,批評教育了那個孩子,那麼問題就小範圍的解決了。

2、老師面子會掛不住,你的孩子遇到問題你沒有第一時間和老師溝通,卻是在群裡公佈,這有責備老師管理失職的意思,老師心裡會不舒服。

3、如果在群裡說,如果那邊家長脾氣暴躁,打了他們家小孩,那麼他們家小孩就會懷恨在心,後面可能會持續針對你的小孩。

4、你在家長群裡說的話,等於告訴全班同學和家長你的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那麼有些調皮的小傢伙甚至會來嘲笑你的孩子,給你的孩子徒增煩惱。

5、如果第二天老師解決的也不好,那你可以單獨私聊一下那個同學的家長(最好是爸爸),語言委婉一點的讓他對他孩子的行為約束一下。

最後總結一下:小孩子之間大鬧文具被搶不是什麼大事,但是也不能放任不管,冷靜下來針對性的教育一下就好了。


天獁艾超


不要在班級群裡說,對孩子對老師都不好,而且班級群基本上就是通知群,不是用來討論這些事情的地方,有問題先要去找老師,老師比較反感班級群裡討論與學習相關的內容。出現文具被搶,確實讓人生氣,家長首先要同孩子問清楚,為什麼被搶,搶了什麼,被搶次數等,分析好問題是否出現在自己孩子身上,畢竟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確實是無辜被搶,可以試試這些方法:

  1. 私下與班主任老師溝通 有問題找老師,大家都知道,所以出現這種問題,家長應該先私下聯繫老師溝通一下,闡述一下問題,看看老師能否幫助解決,讓老師幫助調開座位或者制止這種事情再次發生。
  2. 私下與對方孩子家長聯繫溝通 說真的,你要是一塊橡皮或者鉛筆被搶,找了對方家長,人家也是認為你事兒多,也有可能各種不配合,或者哼哼哈哈答應。當然大部分家長還是比較注重孩子品德道德上的教育,會適當教育自己孩子改正。所以可以和對方家長溝通,態度不要過於強硬,孩子出現問題,家長不要因此打架。
  3. 讓孩子自己去溝通 有的孩子比較老實,被欺負也是悶不吭聲,有的回家都不敢和家長說,遇到這種問題,家長還是要讓孩子學會自己處理,該反抗還是要反抗的,被搶可以去搶回來,可以去找老師,以後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同學,不學會保護自己,怎麼去成長?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孩子需要在磨練中成長。
  4. 直接找對方孩子解決 作為大人,直接找孩子解決有點以大欺小,但如果自己孩子總是被欺負被搶,那就必須要見面解決。最好是讓孩子的奶奶輩去,因為我周圍這種霸氣的奶奶輩真的很厲害,而且確實有效果,因為孩子、家長和老師都惹不起。

總之,遇到類似問題還是應該先問清楚事情原因,然後再去找老師去解決。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問題總會解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