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為什麼呂蒙殺了關羽之後,呂蒙也突然死了?

徐小仙說歷史


在三國演義裡羅貫中就是想這樣寫,關羽是三國演義中三絕之一,他的忠義可是被很多人都敬佩的,要是他的敵人還能夠活得開開心心的,這個豈不是讓觀眾傷心了,觀眾自然是不答應呂蒙活得好好的,自然是在心裡在咒罵著他。為了能夠讓觀眾舒心,能夠對三國演義繼續看下去。說到底這一本書就是為了能夠讓觀眾開心,羅貫中自然是需要這樣寫的。

關羽盡忠而死感哭了羅貫中,可是呂蒙還活著,所以他必須死

關羽這一生真的是既忠心又厲害。他一直都跟隨著劉備左右,和關羽劉備一直是親生兄弟一般,是世人中所羨慕的兄弟之情。像現在很多的結拜都是模仿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希望大家能夠像他們三個兄弟一樣團結起來,齊心協力。尤其是關羽的一起,更是得到很多人的敬佩,大家都稱關羽為關二老爺,或者關公。


早在宋朝的時候,關羽的故事已經開始流傳在民間了,很多人看到關羽被殺的這一幕都默默的流淚。羅貫中自然是自注意到了這一點,所以在寫三國演義的時候,雖然他不能夠改變歷史,但是他可以改造一下結局。先讓觀眾因為關羽被殺而流淚,再讓觀眾看到關羽的殺身仇人呂蒙遭天譴而死,大家都大快人心。



小說就是這樣,要顛蕩起伏,讓觀眾永遠不知道下一幕會發生什麼,這樣才會吸引別人去看。三國演義是一本優秀小說,能夠成為中國歷史上四大小說之一,自然是有它的獨到之處。就是他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刻畫已經是如火純青啊,觀眾都被裡面的人物和情節所感染,關羽被殺而哭泣,呂蒙慘遭天譴而開心。

關羽死後成神,呂蒙遭天譴

羅貫中除了這樣寫,最重要的是刻畫關羽是成神的樣子。像這麼厲害的人,死後怎麼可能籍籍無名呢,更何況當時所有的人都已經加入美化到了關羽的潮流中,關羽就是全民崇拜的偶像。碰到那些迂腐的讀書人,下到平民百姓,無不是崇拜關羽的義氣。



更何況在當時關羽都已經有廟宇了。正是在關於死後,就立刻建起了關羽的廟宇,大家都來祭拜。到了元末明初的時候,這個廟宇已經開始盛行,在民間傳說裡關公很多次都顯靈,保佑過很多人。古代人對封建迷信是非常相信的,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所以對關羽的崇拜又一次的加深,簡直是深入骨子裡了。

於是關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後往往於玉泉山顯聖護民,鄉人感其德,就於山頂上建廟,四時致祭(三國演義)


更何況在小說三國演義裡面,羅貫中也將裡面寫了記載。還有當關羽死後的那一刻,關於就託夢給劉備,告訴他自己被殺的消息,要他立刻起兵器自己報仇,當時劉備嚇了一大驚,以為是一個夢,後來得知消息才知道是真的。關羽曾經多次顯靈證明他死後,可不是變成了一個孤魂野鬼,已經具有神的特性。鬼怪是替不了自己報仇的,而神就是可以的,有仇必報。

呂蒙威高震主,而且不自重,孫權找了一個藉口殺了他,順便平息劉備的憤怒,一舉兩得

其實除了羅貫中想要這樣寫,也可以根據當時三國的演繹情節來推算出。那就是呂蒙威高震主,孫權是想要殺掉他,更何況當時劉備已經帶領了蜀國70萬軍馬來攻打東吳,不然能夠平息劉備的憤怒,說自己這件事情不是他孫權做的,而是他手底下做的,這就是對於孫權來講是一舉兩得的事情。但是劉備不想要孫權的投降,於是孫權暫時還是需要呂蒙,所以就沒有殺掉他。



當時呂蒙可是非常厲害,孫權想要叫他去打仗,可是呂蒙就是假裝自己生病了,孫權叫了很多次都沒有請到呂蒙。這個已經讓孫權有了忌諱,主人說話都不管用了,看來呂蒙已經有謀反之心,但是眼下是需要他的幫助的,所以就硬是要呂蒙回到自己的身邊,為自己出謀劃策。

由是呂蒙託病不起,上書辭職。陸遜回見孫權,具言前計。孫權乃召呂蒙還建業養病(三國演義)

現在已經將所有的事情都弄好了,呂蒙也應該到了快死的時候。劉備70萬大軍都被陸遜給殺掉了,這所有的事情都是陸遜的功勞,呂蒙也沒有做什麼重大的事情,脾氣都比陸遜還要大。所以孫權已經開始動了殺心,他挑了一個好的時候,那就是開慶功宴的時候。


《三國演義》原著記載:慶功宴上,孫權親自酌酒賜呂蒙,呂蒙接酒欲飲,卻忽然擲杯於地,一手揪住孫權,厲聲大罵曰:“碧眼小兒!紫髯鼠輩!還識我否?” 權大驚, 慌忙率大小將士, 皆下拜,卻只見呂蒙倒於地上,七竅流血而死。

孫權想要表現好一點,是親自給呂蒙酒。結果呂蒙還沒喝下去,就已經開始中毒了。這裡面肯定是有玄機的,在古代有各種各樣的毒,誰知道會有哪些神經毒素可以殺人無形。而當時是孫權給了呂蒙酒之後,呂蒙想要喝下去,結果呂蒙開始就要中毒了。或許就在杯子上面,就已經開始下毒,也可能撒了一下什麼迷魂藥之類的,再配合其他毒素。呂蒙已經感覺到了,但是他也不敢說出來,畢竟孫權是他的主公,他全家人的性命都掌握在孫權手裡。

更何況當時呂蒙想要殺掉孫權,可是毒已經發作了。那孫權立刻就是慌忙倒在地下,心裡非常的愧疚害怕,而呂蒙是七竅流血而死,這就是中毒的症狀。也有可能這些事情都是編造的,呂蒙是直接中毒而死,只是把所有的帽子扣在了關羽的頭上。


最後殺掉了呂蒙,孫權肯定是非常開心,他和蜀國的聯盟將又一次會結合在一起。把所有責任都放在呂蒙的頭上,孫權就可以放心下來了。


汪公說


蜀漢漢壽亭侯、前將軍、襄陽太守關羽,是三國時期劉備陣營的大將,東吳孱陵侯、偏將軍、南郡太守呂蒙則是孫權陣營的大將,兩人互為敵手。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20年),關羽在大舉進犯曹操陣營失利,後方又遭遇呂蒙偷襲的情況下,從麥城突圍,結果被擒殺。

就在關羽死後不久,呂蒙也在當年去世,這樣的巧合,引發了後人的諸多猜測,悅史君把幾種情況給大家解析一番。

第一,關羽追命

關羽死後在民間被神化,尊為“關公”,後來還被朝廷推崇為“武聖”,對他的死負有責任的呂蒙,自然就成為眾矢之的。

而這種情緒,在大家熟知的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三國演義》中,體現得最明顯,呂蒙的死也最戲劇。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讓死去的關羽,在孫權君臣慶功宴上,附體於呂蒙,不僅大罵孫權呂蒙,還讓呂蒙“七竅流血而死”。

這樣的安排很過癮,也符合老百姓的慣常思維,但悅史君要說,這隻能是小說家的戲說,實在是荒謬。

第二,積勞成疾

呂蒙設計戰勝關羽,為孫權奪回了荊州,孫權立馬就下發了表彰,任命呂蒙為南郡太守,冊封孱陵侯。

然而,正式的封爵還沒有下達,呂蒙就發病了,孫權把他安置在內殿養病,想盡了辦法,又是請名醫問診又是吃不下睡不著,可以說是能用的都用了。

但呂蒙還是死在了孫權的內殿裡,孫權非常傷心,都沒精神處理政務了。

由此可以看出,呂蒙是因病去世的,而且悅史君認為,他是積勞成疾,有高強度軍旅生活的影響。

第三,瘟疫

古代的醫療條件遠遠不如現在,各種瘟疫發生比較多,而且會致命。

就在呂蒙去世的東漢建安二十四年,東吳西陵太守、折衝將軍甘寧,護軍校尉、都護徵虜將軍孫皎,右護軍、蕩寇將軍,討越中郎將蔣欽等人也都因病去世。

這有可能巧合,但悅史君認為,發生瘟疫的幾率還是蠻高的。

綜上所述,悅史君認為,呂蒙的死與關羽沒有直接關係,大概率是因為積勞成疾,小概率再加上當時的瘟疫導致的。


作者:悅史君(資深媒體人,文史專家,作家,多平臺簽約作者,觀止讀書會發起人,書評人,文學專欄主編 公眾號:歷史這樣說)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8我們一起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