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穀子原名叫什麼?它最早發源地在什麼地方?

農人肖倉柱


一,穀子原名叫什麼?

根據《中國植物誌》記載,穀子的原名叫粱或粟。其中粱來源於《名醫別錄》和《植物學大詞典》;粟來源於《名醫別錄》。穀子這個名稱出自《中國植物學》;在廣東叫狗尾草和黃粟;在黃河以北各地叫小米。它是和禾本科狗尾草屬植物,為我國北方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


穀粒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既可以食用,還能釀酒,莖葉又是牲畜的優質飼料。穀糠是豬和雞的良好飼料。

二,穀子最早發源於什麼地方

根據一些資料,穀子是起源於中國北方最古老的作物之一,也是我國傳統優勢作物,在我國的農耕文明中一直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穀子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根據山西夏縣發掘的穀子化石看距今約有五到十萬年;在內蒙古興隆溝遺址發現距今近8000多年的穀子炭化顆粒;在距今7000多年的河北磁山文化、河南的裴李崗文化遺址也都發現了穀子遺蹟;西安半坡遺址中發現了穀粒;這些考古和發現都證明了至少5000-7000年前我國就對穀子進行了栽培。


對穀子的起源地目前還沒有形成比較統一的意見,但經過對河北、河南、西安、山西、青海、甘肅等多處遺址考古,證明黃河流域是粟作農業起源的重要中心,到新石器時代晚期,穀子已經廣泛分佈於東北、新疆、甘肅、雲南及臺灣各地。到商周時期人們已經發現了穀子種植的適宜區域,並且作出了詳盡的描述,直到現在這些地區仍然是穀子的主要和優勢產區。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謝謝。


老姚談植物


穀子屬禾本科的草本植物,最早的時候稱作粟,經過加工去皮後成為我們現在食用的小米。從全球範圍來說,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小米的起源中心,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就有粟粒的記載。更在1972年發現的磁山文化遺址,出土了粟的炭化物,把中國黃河流域種植粟的記錄提前到距今8000年,以此認定我國磁山是穀子的發源地。

1萬多年前全球氣候變暖,人類為應對生存壓力而發明了農業。穀子因為其極強的抗逆性及生長週期短的特性成為人們首選的栽培作物。種植粟標誌著中國原始農業的開端。以粟為代表的傳統農業生產及其方式,為華夏文明的孕育和發展作出了基礎性貢獻。

穀子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稈粗壯、分櫱少、狹長披針形葉片,穗狀圓錐花序,每穗結果實上千粒。所以古詩有云:“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可見穀子對人們的精神和物質方面有著巨大的貢獻。總之粟文化的內涵豐富而廣博,從耕種方式到栽培技術,從宗廟祭祀到民間風俗,從詩歌詠頌到各種寓意,是承載中華文明發展的重要基因,具有非凡的生命力和世界意義。

在中國古代就將小米南傳印度、巴基斯坦,西傳俄國、奧地利以至整個歐洲,東傳朝鮮、日本以至全世界。中國擁有豐富的粟的品種資源,粟的野生種狗尾草在中國遍地皆是,它和粟形態相似、染色體數相同。從全球範圍看,中國古代文化中粟的符號又是獨特的,例如朝鮮把粟叫粟克,俄羅斯把粟叫粟籽,又如粟在梵語稱cinaka即中國之意。這些語言方面留下的痕跡,證明了當地文化與中國外傳粟的某些聯繫,也說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粟符號具有世界意義。

民以食為天,天生萬物,獨厚五穀,小米最佳,被譽為貢品。穀子自古以來就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物品,所以我們一定要懷著感恩的心去加倍珍惜。






孔司令


五穀以穀子為首,去皮後叫小米,最早產生於黃土高原的中原山開荒始。那時由於刀耕火種,破壞了黃土高原上的大量植被,使漫平的黃土高原變的千溝萬壑,填起了太行山以東的廣大淺海。黃土高原上至今食用五穀,尤以小米為主,過去人們出外打工,工價說的是幾鬥幾升小米。五穀是穀子、糜子、麻子、碗豆、大麥。其中谷子是糧食之王,去皮後叫小米。糜子去皮後叫黃米,比小米稍大,黃饃饃黃米酒等都是用黃米做的。麻子又叫小麻,出產的植物油叫清油,現又叫麻油,是油中之王,麻幹皮可做麻繩麻袋,古代做麻衣,是人類最早穿的衣服,現代人雖然不穿麻衣了,但老人去世後還是要披麻戴孝的。碗豆是豆類之王,齊五穀的時候齊的是碗豆而不是其它豆子。大麥是最古老的麥子,是麥中之王,去皮後象麥子,顏色有點青象青稞,未去皮時象稻子,只不過稻子熟了皮變黃,大麥始終是綠皮,因此有大麥不黃小麥黃的說法,大麥現在很少種植,是作酒麴的好材料。陝北現在還是以種植五穀為主,穀子最早種植於黃土高原腹地陝北是毫無疑問的!


樂在其中161669388


穀子,小米的原糧,起源於太行山東部,磁山、長治平原,意義重大,這是中國特有作物,山西沁州黃為中央領導供米。


清漳太行


感恩我們的先祖神農氏吧!神農讓我們有了果腹之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