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鳳凰”共有五種,即為“五鳳”

鳳凰,亦作“鳳皇”,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的叫“鳳”,雌的叫“凰”,總稱為鳳凰,亦稱為丹鳥、火鳥、鶤(kūn)雞、威鳳等。常用來象徵祥瑞,鳳凰齊飛,是吉祥和諧的象徵,自古就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元素。

“鳳凰”共有五種,即為“五鳳”


鳳凰共有五種,即五鳳,《太史令蔡衡曰:凡像鳳者有五色,多赤者鳳,多青者鸞,多黃者鵷雛,多紫者鸑鷟,多白者鴻鵠,現代網絡有為今人謊造、訛傳的版本,以朱雀為鳳凰中赤者,實為大錯。值得注意的是有人認為鳳凰的形象源於朱雀,而《五行大義》中認為鳳凰屬於朱雀的一種,與網絡上將朱雀歸於五鳳的說法截然相反

鳳的記載,《論語讖》曰:“鳳有六象九苞。”六象者,頭象天,目象日,背象月,翼象風,足象地,尾象緯。九苞者,口包命,心合度,耳聰達,舌詘伸,色光彩,冠矩朱,距銳鉤,音激揚,腹文戶。行鳴曰歸嬉,止鳴曰提扶,夜鳴曰善哉,晨鳴曰賀世,飛鳴曰郎都,食惟梧桐竹實。故子欲居九夷,從鳳嬉。物飛而生子。

“鳳凰”共有五種,即為“五鳳”

鸞的記載, 張華注曰:鸞者,鳳凰之亞,始生類鳳,久則五彩變易,其音如鈴。周之文物大備,法車之上綴以大鈴,和鸞聲也,故改為鸞駕。

鵷鶵的記載,《山海經·南山經》:“(南禺之山)佐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海,有鳳皇、鵷鶵。”郭璞注:“亦鳳屬。” 《莊子·秋水》雲:“南方有鳥,其名鵷雛,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鴻鵠的記載,《說文》:“鴻,鴻鵠也。”又:“鵠,鴻鵠也。”王氏句讀雲:“鴻鵠二字為名,與黃鵠別。此鳥色白,異於黃鵠之蒼黃也。”博物志雲:“鴻鵠千歲者,皆胎產。”按:爾雅翼雲:“鵠即是鶴音之轉,後人以鵠名頗著,謂鶴之外別有所謂鵠,故埤雅既有‘鶴’,又有‘鵠’。蓋古之言鵠不日浴而白,白即鶴也。鵠鳴哠哠,哠哠鶴也。以龜、龍、鴻、鵠為壽,壽亦鶴也。故漢昭時黃鵠下建章宮太液池而歌,則名黃鶴。神異經鶴國有海鵠。其餘諸書文或為‘鶴’,或為‘鵠’者甚多。以此知鶴之外無別有所謂鵠也。”

“鳳凰”共有五種,即為“五鳳”

鸑鷟的記載,此鳥為鳳凰之佐。 [《禽經》雲:鳳之小者,曰鸑鷟。五彩之文,三歲始備也。

《國語》曰:周之興也,鸑鷟鳴於岐山。

《淮南子》:“羽嘉生飛龍,飛龍生鳳皇,鳳皇生鸞鳥,鸞鳥生庶鳥,凡羽者生於庶鳥。”認為鳳凰是飛龍之子,但《大藏經》有:“羽嘉生應龍。應龍生鳳凰”,認為鳳凰是應龍後裔。

“鳳凰”共有五種,即為“五鳳”

鳳凰和龍的形象一樣,愈往後愈複雜,最初在《山海經》中的記載僅僅是“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甚至還有食用的記載,《大荒西經》:“沃之野,鳳鳥之卵是食, 甘露是飲”,

自秦漢以後,龍逐漸成為帝王的象徵,帝后妃嬪們開始稱鳳比鳳,鳳凰的形象逐漸雌雄不分,整體被“雌”化。

“鳳凰”共有五種,即為“五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