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周德英一一故鄉人物素描之二

囗黃河

周德英一一故鄉人物素描之二

周德英是皮福的老婆,娘籍金雞村周家灣。

周德英在我腦海裡紮根之時,是她成為我么爸丈母孃那會兒。我叫她周婆婆。我么爸是我家鄉一帶有名的“天棒槌”,惹不起的要惹,罵不得的要罵。我記得非常清楚,有一次不知為什麼發生了糾紛,我么爸把周德英狂罵了一頓。周德英受不了我么爸的粗口,哭著掩面而去。

後來她竟然把女兒嫁給我么爸,這令我想起來就覺得好笑——這世界冤家親家,其實都此一時彼一時。

周德英一一故鄉人物素描之二


周德英跟皮福一樣,也是個古道熱腸的人。她經常幫我們家挖田、播種,使年少的我感激不已。更令我刮目相看的是周德英非常豪爽。我母親那時正患肺結核,絕大多數人都對我們一家都畏而遠之,不敢稍稍靠近。有些好心的鄉親幫我們家做事,從不在我家吃飯。周德英彷彿並不懼怕,竟敢端起我母親喝剩的米燙一飲而盡,震得我們目瞪口呆。那時我常想,假若他年有能力了,一定要像孝敬親奶奶一樣孝敬周德英!

周德英做事不算細緻,但非常利索。她走後,父親常在我面前抱怨,說周婆婆做事毛糙,他總要反工。我往往不以為然:現如今要找個做事毛糙的幫你也難啊。

周德英一一故鄉人物素描之二


周德英不擅內務,做飯時常半生不熟。我堂妹黃梅和黃飛去他們外婆家裡做客,幾乎很少吃她做的飯。他們通常只吃她炒的花生和買的糖果,但每到要吃飯時便溜回家了。我初時不明所以,便問黃梅為什麼不吃外婆家的飯?黃梅說:“外婆做飯不好吃!”更有一次,周德英把做好的澇糟荷包蛋端上桌子,黃梅筷子都沒動就走了。回家後黃梅對我奶奶說:“周婆婆做的糖水碗裡黑麻麻的,柴灰都有,誰吃得下?”

面對挑剔的外孫,周德英半是失望半是悵然,很是無助。

我前去幫周婆婆收割稻穀時也吃過她半生不熟的飯,但我咬牙吞完了它。後來進灶屋幫她燒火,看見水未開她就把麵條下進鍋裡,結果泡了個氣鼓八脹。我這時才知道周婆婆做飯之所以不好吃,原來是她根本不懂做——這在農村是鮮有的。我於是嘆息:“看來一個人僅有好心還不夠,還需要能幹!”我從此強化自己的廚房工夫,大老爺們也燒得一手好菜。

周德英一一故鄉人物素描之二


周德英一一故鄉人物素描之二


我闖蕩深圳之後,已很少看到周德英了。大抵三五年,我回去時能會上一面。只知道她跟三女兒生活在一起,料理他們一家的內務。她燒菜做飯仍不大對年輕人的胃口,三女婿甚至常因此不回家吃飯。她為此暗暗哭過很多次,但哭過之後手藝也並無改觀。我聽了這些瑣碎心裡很難受,卻無能為力。每個人都有命中註定的羈絆,只能由自己去承受。

我們在三匯街上碰面時,我總要拉住她滿懷感激地叫一聲“周婆婆”,在她的兜裡裝滿糖果,跟她拉拉家常。我總是一廂情願地想:“但願她感受到,她曾經照顧過的那個年輕人一直關心著她,不感孤寂;但願疾病和不如意離她遠些,我每次回來都能看到她健健康康!

前不久跟父親通電話,他告訴我周婆婆已經過世了。我心裡“咯噔”一下,想哭得慌。父親說我么爸把周婆婆的墳修得很漂亮,漂亮過我爺爺的墳好幾倍,這使他心裡很不舒服。父親還說周婆婆的墳修在我家的祖墳山上。我心裡總算有些安慰。我勸導父親,不要去計較那些,畢竟周婆婆待我們家不薄。父親沒再說什麼。顯然,他也默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