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一個不起眼的小鎮,竟然阻擋十萬清軍一年之久,原來是統帥給力


一個不起眼的小鎮,竟然阻擋十萬清軍一年之久,原來是統帥給力


連鎮,古時候稱連窩鎮,因為運河兩岸的六個小村莊相連而得名。連鎮位於東光縣城最南端,西邊隔河與阜城、景縣縣域相望,南邊與吳橋為鄰,東出百里即為渤海。古時的連鎮橫跨京杭大運河,分為東西兩鎮,水陸交通十分方便,是當時運河上的主要碼頭之一。在清代中葉,連鎮是東光、吳橋、阜城等周邊縣城的商貿集散中心,經濟繁榮,素有“商賈雲集,八方通衢”之稱。作為商貿重鎮的連鎮,真正讓其名揚天下的,還是一百多年前太平軍和清軍在此地發生的那場血戰。

一個不起眼的小鎮,竟然阻擋十萬清軍一年之久,原來是統帥給力

運河(連鎮)


一八五三年五月,太平天國派遣林鳳祥、李開芳等將領率軍兩萬進行北伐。北伐軍從江蘇出發,一路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很快就逼近了天津。但由於孤軍深入,補給不足,再加上北伐軍以南方人為主,未習慣北方寒冬,守衛天津城的清軍又比北伐軍多出數倍,結果導致北伐軍戰鬥不利,損失慘重。一八五四年初北伐軍被迫南撤至阜城,又遭到清軍重創,林鳳祥、李開芳只好率殘部突圍到連鎮一帶,清參贊大臣僧格林沁率十萬大軍將連鎮包圍得水洩不通。

一個不起眼的小鎮,竟然阻擋十萬清軍一年之久,原來是統帥給力

太平軍北伐路線圖


林鳳祥根據地勢,夾河為營,修築直堅固的防禦工事固守待援。他指揮將士在連鎮外圍建起一道土城,長六七十里,高一丈五尺,寬八尺,牆上安裝大小炮位,每隔數丈紮營一座,駐兵十名,牆裡挖溝一條,寬各丈餘,溝裡還插著削類尖的竹籤,溝旁邊放上樹枝等障礙物,並用粗大圓木建起木柵欄,連鎮與外圍村莊之間都挖有地壕相通,將士往來都是在地壕中進行,可防止清軍的炮火擊傷。同時,又在城內地勢高的地方建立了數個望臺,高三四層,主要任務是觀察敵人的動靜,發現敵人進攻就搖動旗幟,吹號鳴警,旗幟的顏色是因敵人來的方向而不同,如敵人從東來揮動青色旗,從南來紅色,若兩軍接戰,樓上則擊鼓助陣。

一個不起眼的小鎮,竟然阻擋十萬清軍一年之久,原來是統帥給力


林鳳祥不僅將陸上陣地佈置得堅若磐石,同時還在水路上作文章。他在運河上架起了浮橋,用鐵索固定,把東西兩鎮連成一體,在橋的上下游都插滿木樁,將河道攔截,木樁留一個小缺口,供小船來往進行巡邏,防止敵人從水道進攻,這樣一佈置,這裡可謂是固若金湯了。

一個不起眼的小鎮,竟然阻擋十萬清軍一年之久,原來是統帥給力

影視劇照


北伐軍與清軍相互激戰,雙方死傷慘重。後來李開芳率千名騎兵衝出重圍,入山東迎接援軍,林鳳翔堅守待援。七月,暴雨不斷,河水大漲,僧格林沁決定用水攻北伐軍。他挖開運河一個大缺口,對連鎮進行漫灌,頓時河水直瀉,洶湧而下。然而沒想到水勢太大,沒有按照僧格林沁的設想衝向連鎮,反而像脫韁的野馬衝向自己修築的工事,結果把自己的營寨沖垮,士兵、戰馬、火藥、糧食等被紛紛衝入河中,損失慘重。林鳳祥乘機進攻,水陸並進,襲擊敵人,一時大獲全勝。

一個不起眼的小鎮,竟然阻擋十萬清軍一年之久,原來是統帥給力


雖然北伐軍取得了暫時的勝利,但從全局局來看,他們依然處於重重包圍之中,沒有補給,糧食、火藥、兵員一點一點地被消耗著,非常被動。而處於外圍的清軍可得到源源不斷的補給,牢牢地掌握著戰場的主動權,他們的目的就是要全殲這支部隊,因此不斷加強進攻。十月,清軍千騎假扮太平軍援軍向連鎮靠近,林鳳翔開木城門率隊迎接,卻遭到清軍土炮的攻擊,太平軍被迫退入連鎮內堅守。一八五五年一月,太平軍所剩不足兩千人,糧草已盡,就宰殺戰馬,天天都有人餓死,最後實在沒辦法了就開始人吃人,活人吃死人,十分悽慘。到了三月份,僧格林沁率領數萬名清軍一舉攻陷連鎮,北伐軍全軍覆沒,林鳳翔中箭被俘,解送北京,被凌遲處死,壯烈獻身。就義時,“刀所及處,眼光猶視之,終未嘗出一聲”。

一個不起眼的小鎮,竟然阻擋十萬清軍一年之久,原來是統帥給力

影視劇照


而突圍至山東高唐州李開芳也因為援軍被擊潰,在得知林鳳祥已全軍覆沒的情況下又突圍至馮官屯被俘,凌遲處死。至此,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北伐戰爭以悲劇而結束,而太平軍在連鎮英勇奮戰的悲壯故事卻在一直在連鎮一帶久久流傳。

一個不起眼的小鎮,竟然阻擋十萬清軍一年之久,原來是統帥給力


浩浩運河千古韻,悠悠古鎮百年歌。如今,只有這運河之水還在緩緩地流淌,似乎在傳唱著一曲百年悲歌。太平軍戰士的怒吼與戰馬的嘶鳴似乎還在耳邊迴響。不朽的英雄!一把利劍劃開萬丈天幕,一腔熱血著寫千秋史書。千年運河岸邊血寫的英雄譜,和古鎮一起永載史冊……

一個不起眼的小鎮,竟然阻擋十萬清軍一年之久,原來是統帥給力


一個不起眼的小鎮,竟然阻擋十萬清軍一年之久,原來是統帥給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