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用超級平面的傢俱“雕塑”空間,這很國潮丨藏拍藝術生活

雕塑與傢俱,

素來關係甚為密切。

當古典傢俱遇上當代雕塑,

兩者合二為一,互為表裡,

同時並融入中式美學,

亦能在空間內營造出東方式的意境來。

用超级平面的家具“雕塑”空间,这很国潮丨藏拍艺术生活

凌厲的質感並未讓雕塑顯得突兀,融入東方元素後反而與周邊的古瓷、佛像等老物件相得益彰

以傢俱雕塑空間

雕塑之於空間,一可用作裝點擺設,二可分隔空間,還有一種可能,是以傢俱“雕塑”空間,即把傢俱製作成雕塑,給予空間感更多維度的觀賞性。實際上,雕塑與傢俱的關係可謂耐人尋味。在現代,評價一件水平高的傢俱時,常稱讚為具有雕塑感,或描述其為一件藝術品,甚至可以說,一件好的傢俱設計在審美功能上絕不亞於一件雕塑作品。雕塑與家居在藝術表達上不僅有共性,而且關係緊密。

另一方面,雕塑也賦予了傢俱象徵意義。所謂象徵是指以具體的事物表示某種抽象的概念與情感,傢俱設計通過雕塑創作般的造型運用,也就使傢俱具有了雕塑般的象徵意義。尤其在現代傢俱的設計中,雕塑已經擺脫了僅僅作為傢俱裝飾部件而出現的束縛,而是可以作為獨立造型形態與傢俱功能緊密結合。象徵意義由王權、尊貴變得世俗化、個性化 ;風格也由具象變為抽象。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 20 世紀荷蘭風格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家居設計師兼建築設計師,出身木匠的赫裡特 · 托馬斯 · 裡特維爾德 (Gerrit Thomoas Rietveld,創作了著名的紅藍椅。

還有 20 世紀 60 年代末,艾倫 · 瓊斯設計了一張桌子,整體造型勇敢逼真地以半裸體女像作為玻璃桌面的支撐。

用超级平面的家具“雕塑”空间,这很国潮丨藏拍艺术生活

紅藍椅

這樣的作品常讓人疑惑,這是傢俱、雕塑,還是一件作品?實際上,藝術家們在三維的世界裡賦予了傢俱新的生命力,將 點、線、面的構成發揮極致,仔細品味卻又透露出一種趣味感,在空間裡碰撞出奇妙觀感。

作為雕塑藝術家的楊東鷹,有過平面設計的經歷,素來熱愛陳設的他又做起了傢俱。他回憶 :

“當初做傢俱的起因是我與合夥人剛好有一個空間,覺得找老傢俱很沒勁,所以乾脆自己做一套得了。”

用超级平面的家具“雕塑”空间,这很国潮丨藏拍艺术生活

楊東鷹

平日的時光裡,楊東鷹喜歡琢磨空間展陳,自己家過一段時間覺得看膩歪了,就會重新擺放一下。在他看來,空間陳列與畫畫是相通的,只是把畫立體化了,同樣強調前者與後者的關係、大小關係、色彩關係等。楊東鷹發現這是一件“挺好玩的事情”。

早期為空間創作的幾件雕塑,還是實用性的傢俱,須彌座、案子、花幾,都照著古典的原型造一件出來。楊東鷹坦言,自己對中國傳統藝術的迷戀是從小就開始的,經常會去留意村裡誰家有老輩留下來的東西,覺得在那個物質和精神雙重匱乏的年代這些古物顯得異常地吸引自己,後來在雜誌上看到了畢加索的畫才發現所有的藝術對他來說都有著超凡的魅力,它們所擁有的共通點就是都有著像音樂一般讓人陶醉的旋律。

對楊東鷹來說,中式傳統美學始終是他致敬的典範,借鑑中國山水畫的語言、融合古典傢俱造型元素,並結合了現代設計理念及金屬板、樹脂等現代工業材料。集雕塑、設計、傢俱陳設於一體,新型材料的光澤、質地帶來當代感十足的視覺衝擊,但又從不缺失東方文人式的高雅。

對楊東鷹而言,傢俱是用來“雕塑”空間的,一件雕塑可以是擺件,可以是傢俱上的構件,也可以是陳設於牆角的傢俱。他喜歡將金屬、原木、盆景等元素並置放入空間中,彼此對話、碰撞。當然,陳設組合總是在不斷變化的,以此為自己的生活帶來不一樣的新鮮感。

用超级平面的家具“雕塑”空间,这很国潮丨藏拍艺术生活用超级平面的家具“雕塑”空间,这很国潮丨藏拍艺术生活

楊東鷹工作室

超級平面營造中式意境

楊東鷹創作的雕塑家具常被人評價為“很中國”,他回憶,幾年前,一位朋友曾對他說中國沒有雕塑,中國的雕塑只能算超級平面。楊東鷹對此感觸很深。雖然自己對此觀點感到有些狹隘,但也存在一定道理。在中國藝術史上,雕塑從未單獨成為過一個門類,平面性的藝術形式一直佔據主導地位,所以一提到中國藝術便常會聯想到書畫。中國的雕塑也鮮有被西方人提及並重視。

但友人無心的一句話,卻激發了楊東鷹的逆向思維。他認為優秀的藝術作品應該具備對世界觀察的獨特角度與表現方式,如果說中國的雕塑是超級平面,那是不是也意味著用平面的方式做雕塑也會很“中國”?帶著這個有意思新玩法,楊東鷹另闢蹊徑,選擇了多重平面構建雕塑,一切扭轉和曲折都用非常強烈的超級平面呈現,並融入中國式審美來化解。

用超级平面的家具“雕塑”空间,这很国潮丨藏拍艺术生活

蓬萊雪霽圖,木質,2500x540x1900

用超级平面的家具“雕塑”空间,这很国潮丨藏拍艺术生活

《崑崙》2017年 限量8,2450x500x1700毫米,材質 木,亞克力

談及自己的創作,楊東鷹解釋,超級平面的雕塑意味著線稿是不可逃離的一部分,作品仍然處於平面化的狀態,每一部分其實就是一個線稿,在紙上繪圖和找線,從畫稿到成型的過程需要經過反覆推敲。綜觀它們線與線之間的關係,有點像畫山水畫,只不過是沒有渲染的山水畫而已。整個過程跟國畫創作十分類似,尤其對“氣”的控制是需要基本功的,而基本功恰恰是源自於自身對傳統的深刻理解。

楊東鷹的雕塑家具兼具觀賞與實用,創作過程更像是精心設計出來的。在他看來,現當代藝術有不少就是設計出來的,從新造型主義大師蒙德里安的極簡邊框與色塊組合,到考爾德雕塑的“片片”,無不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精心製作出來的,在設計裡都歸屬於構成。在現當代藝術的語境裡,作品是設計出來還是激情創作出來的,並不是最重要的,關鍵在於是否能傳達出自己想要的效果。

楊東鷹的雕塑家具或許還不能稱之為“新中式”,畢竟後者更強調在設計風格上的簡潔,而他的理念恰恰相反,他要設計得稍微複雜一些。他的作品在細節上有著許多複雜的結構與精密設計,在楊東鷹看來,現代傢俱很多人都在強調簡潔、簡約,往簡單地做,除非做到了極其高級的減法,否則絕非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複雜有複雜的樂趣,他也樂享於協調、平衡更多方面的關係,使之趨於合理,讓視覺呈現更耐人尋味。

用超级平面的家具“雕塑”空间,这很国潮丨藏拍艺术生活

《太華 2 號太華》,鐵、銅、20cm×14cm×25cm, 限量 15

用超级平面的家具“雕塑”空间,这很国潮丨藏拍艺术生活

蟾宮312X312X1188mm銅,鐵,鋁,2015年,15版

文化理解造境

楊東鷹的作品多取材於能夠體現東方文明的器物,博山爐、太湖石、匣盒都為他在“造物”提供了諸多靈感。在不失文化氣息的同時他又融入了工業材料和現代觀念,讓傳統不至於陳舊。一件《插屏》,看似與古時一些精妙的益智雅玩頗有幾分神似 ;而走近一看,厚重的質地與微涼的器物溫度,卻隱隱透露出匠心 ;《博山》看似銳利的金屬片,卻能騰起一縷香菸,柔化內心,引人入勝……

楊東鷹內心對東方抽象的觀賞石文化十分迷戀,這種“審醜”文化好像骨子裡就帶著這種基因,所以他的雕塑家具流露出來的都是這種審美傾向。這其中也能顯現出他對中華古代文化的理解。

如果置身楊東鷹的雕塑工作室,會發現那裡更是一處文人的美學空間,他好像魔法師,在一個空間內,模糊了雕塑與傢俱的邊界。剛硬金屬塑造的太湖石雕塑置於牆角一隅,旁邊搭上一件簡約的老舊傢俱,擺上古瓷,或襯上一株盆景,東方式的典雅中透著幾分工業化的凌厲與張揚,但也毫不違和地融為一體。與其說楊東鷹在造物,不如說他更傾力於造境,在空間中營造東方意境。

用超级平面的家具“雕塑”空间,这很国潮丨藏拍艺术生活
用超级平面的家具“雕塑”空间,这很国潮丨藏拍艺术生活

工作室一隅

造境中意境是中式美學最具特色的理論。具體而言,就是“境生象外”。這種思想可以最早追溯到《周 易》的“觀物取象”,“物”與“象”是一種符號象徵的關係,而不是直接或具體的造型再現,必須通過聯想或者想象才能意會兩者之間的關係,即“意境”需 要“物象”的啟示或聯想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造 境”效果。而中國人談論的“意境”更多建立在主觀性的觀念上。

在空間藝術中,藝術家同樣可以通過“造物”產生“造境”反應,即以好物引發觀者對空間的遐想,產生高深奧妙的意境。具體而言,藝術家在材料、工藝以及表現形式上賦予它們豐富的文化內涵。從而表現出詩意境界,把藝術家自我的抒情、想象與欣賞者的聯想產生共鳴,互相溝通,從而產生一種特殊的藝術感染力。

楊東鷹向來對自己的作品不作過多解釋與介紹,他希望觀者能自由地感受、聯想,獲得屬於自我的解讀。的確,在空間裡,雕塑、傢俱、雅玩,互聯共生,它們營造的意境,更多時候需要品與悟,方能感知其中的無窮奧妙。

更多作品

用超级平面的家具“雕塑”空间,这很国潮丨藏拍艺术生活

太華,鐵,200,140,250mm,限量15

用超级平面的家具“雕塑”空间,这很国潮丨藏拍艺术生活

雲棲2016,限量20,材質:鐵,300x300x467mm

用超级平面的家具“雕塑”空间,这很国潮丨藏拍艺术生活

夢裡華山2015,限量20,材質鐵,282x282x286mm

用超级平面的家具“雕塑”空间,这很国潮丨藏拍艺术生活

《江崖》2015,版數20,規格189x204x337mm,材料鐵

用超级平面的家具“雕塑”空间,这很国潮丨藏拍艺术生活

《園林一號》 2019

-END-

抗疫慈善線上義拍:越是艱難的日子,越要呼喚藝術與信任

用超级平面的家具“雕塑”空间,这很国潮丨藏拍艺术生活

一二月新刊上線,成為藝術圈扛把子

用超级平面的家具“雕塑”空间,这很国潮丨藏拍艺术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