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千里江陵一日還”真有這麼快嗎?是寫實還是浪漫?

l湖湘客


“千里江陵一日還”真有這麼快嗎?是寫實還是浪漫?

“千里江陵一日還”,出自李白的《早發白帝城》的絕句。

如果要準確、正確的解答“千里江陵一日還”是寫實?還是表達一種浪漫的情懷?不僅要通讀解析全詩,還要對李白創作時代的歷史背景有所瞭解,才能做出最客觀最全面的解釋。

一、李白寫《朝發白帝城》的歷史背景:

唐玄宗第十六子-永王李璘,出師東巡之時,幾度脅迫李白(有李白詩句“空名適自誤,迫脅上樓船”為證),李白也曾幾度猶豫,終無奈入其幕府。

唐肅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謀反”案牽連,被流放夜郎。在取道四川赴貶地途中,行至白帝城時,忽然得到自己被詔赦的消息,一時驚喜交加,隨即泛舟東下江陵。這首詩,就是寫李白得到得到詔赦消息後,懷著興奮喜悅的心情匆匆告別白帝城後,一路懷著喜悅暢快的心情,還返江陵途中的一路情景描繪。

二、李白在寫《朝發白帝城》時,一路在還返江陵途中,透露出“詔赦”後的喜悅之情。

1.《朝發白帝城》寫作前,李白因“永王璘案”帶來的悲憤,絕望的心情。

可以想象,李白當時被流放夜郎的一路之上,內心除懷著壓抑、也必然會充滿著被牽連冤枉的激憤之情。但李白想著自已的人生理想以及自己的政治理想包袱,得不到施展,心靈深處該是何等的悲涼和悽楚。李白如果正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變成現實,帶來的人生“災難”,將是無邊的苦難。

2.《朝發白帝城》創作時,李白因突然被“詔赦”,真如枯木逢春。從晦冥中,詩人李白看到了光明的生命曙光。

這點,我們可以從李白《朝發白帝城》的首句:“朝辭白帝彩雲間”得到驗證。句中所生動描寫的“彩雲間”不難看出,李白並沒有客觀的直接描寫白帝城的地勢之高之雄偉,而是通過“彩雲間”來襯托,白帝城地勢高入雲霄。

但“彩雲間”字詞的應用,也顯露出李白難以直言的陳述,以及難以言表的興奮喜悅之情。

白帝城由黑夜到黎明,天空由黑暗到光明的日出景象。而“彩雲間”,恰恰是反映出,太陽從黑暗中噴薄而出,也真處在太陽初燦時表現出的景象:天空中那萬道霞光的絢爛美景。也真好體現了李白因歷經“永王璘案”後,由黑暗的深淵,走向光明燦爛的人生曙光。

從以上李白的《朝發白帝城》的絕句寫作背景,及寫作境遇分析後,再回過頭來看“千里江陵一日還”,是不是可以清晰客觀的,真實的分析出“千里江陵一日還”的描寫,所真實表達的原意呢?答案是肯定的。

三、“千里江陵一日還”,詩句的真實的意圖,不是真實的描寫行船的速度之快:千里江陵可以一天內到達……

而是表達:

1.詩人李白通過“舟行快速”和“旅程的短暫”的描寫,表現出詩人李白一路洋溢的暢快心情。

2.“千里”到“一日”還,從遙遠的空間與以相對的短暫懸殊的時間做對比,表達出詩人李白用浪漫主義的誇張手法,對行舟的“一日千里”的“急切返還”的心願描繪,表達出詩人李白一路內心的輕快和愉悅的心情感受。

3.“千里江陵一日還”的詩句,反映出詩人李白借用極其誇張而浪漫手法,表現出一路返還的旅程暢達,並洋溢著詩人經過艱難歲月之後,所迸發出來的激情及迫切向往自由生活的心願。

通過以上李白《早發白帝城》的絕句創作時代的歷史背景解讀和了解,我們真正的做到了客觀的解釋出“千里江陵一日還”他所描寫的句意,不是實指“千里的江陵一日可以到達”,而是採用誇張的浪漫描寫手法,通過“船快心情更暢快”的內心比喻,表現出詩人李白在“詔赦”後,一路還返旅途上的輕鬆而愉快的心情,以及迫切向往自由生活的心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