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溫故知新,歷見真知,王建宏無私分享竹岐機場籌建經歷

福州竹岐直升機場由正陽投資集團投資建設並委託下屬公司運營管理,機場於2010年12月取得軍方批文,2011年12月取得民航華東局批文,2012年9月取得福建省發改委立項批覆,2013年1月取得民航華東局初步設計批覆,2013年5月取得民航華東局頒發的通用機場使用許可證,是華東地區首座獲得頒證的通用機場,當年這在全國也是為數不多的標準意義的通用機場。

溫故知新,歷見真知,王建宏無私分享竹岐機場籌建經歷

筆者於2011年就職於正陽集團下屬的機場公司,先後擔任通航部總經理、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期間受集團委派到福州,擔任通航部總經理,跟陳清搭檔,協助福建正陽詹玉亭總經理籌建竹岐機場,2013年機場驗收取證後擔任首任總經理,機場穩定運營後於2014年返回上海總部。


在福州2年左右的時間,我完整經歷了通用機場的籌建全過程,在時任機場公司董事長伊小林的帶領下,面對當時軍方審批覆雜、民航沒有規範、政府沒有先例的困難,積極主動,實現了一系列的創新,順利完成了機場審批、建設、取證和運營,並以竹岐機場為基地,實施“種子計劃”,培育了一批綜合素質優、專業技術佳、動手能力強、團隊意識濃的優秀員工,也為後續多個通用機場項目順利推進積累了豐富經驗。


竹岐項目當時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手續審批。我當時整理的全部流程下來有50個環節,這個資料後來被很多培訓院校用於教學。實際上,如果再細化的話,遠遠不止50個環節,像機場名稱申報、電臺開放申請、油料手續審批、管制員簽註等都還沒加上。這些環節涉及軍方、民航、地方政府多個條線,每一個條線又有很多層級和部門,上下之間、彼此之間都有關聯關係、前後關係甚至是制約關係。當時很多地方部門都是第一次受理通用機場項目,不知道該怎麼辦理,所以我們當時經常一邊當“老師”,給審批部門介紹通用航空和通用機場,一邊當“學生”,請人家給儘快審批。記憶最深刻的是立項批覆,當時在民航和地方政府的立項審批協調上糾葛很久,華東局明確表示只審批民航專業工程的立項,其他內容不審,而地方政府審批的是整個通航產業基地,內容和規模都大得多,最後實在是沒有辦法,我們就統一組織一個會議,設計院打印兩個版本的立項報告,大家各自評審,結果會議討論階段鬧了不少笑話,專家們不是雞同鴨講,就是張冠李戴,好在大家都熟悉了,最後會議出了兩個立項審查意見,這才結了一個大扣。在場址審批環節上,也出現了民航先批還是部隊先批的難題,在這個環節上,真是要吐幾口老血了。局方審批因為沒有明確規範,結果幾個處室之間如何流轉,也是經常讓我們一個腦袋三個大。好在當時華東局西副局長和機場處章處長給予了大力支持,西局長親自帶隊到現場指導,並提出了不要套用運輸機場標準,大膽創新,降低成本的意見,章處長利用休息時間幫我們修改機場使用手冊,其他幾個處也給予足夠的支持,機場驗收整改材料遞交後,半個小時內四個處長完成會籤,機場順利取證。


為了提高項目效率,我們當時大膽進行了很多創新,比如上面提到的的民航和地方立項評審會一併舉行,比如民航質監、行業驗收、機場試飛等三個環節工作同時組織,比如安檢、場務、油料、護衛、消防等崗位等與其他崗位兼職,比如竹岐和廈門兩個機場統一申請油車資質,比如取消儀表導航簡化飛行程序方案,比如組織員工編纂《華東地區通用機場資料彙編》和《通航法規彙編》,等等。這些創新,都為後續其他項目提供了有益的借鑑,民航總局也邀請伊小林參與了局方通用機場管理規範的修編。


現在回想起來,竹岐項目能夠歷盡艱辛,最後順利取證,除了鄒董的決心和雄厚的資金外(當然,過程中鄒董也摔了好幾次杯子,想想真難哪),專業團隊是關鍵因素。正陽機場公司管理層都是來自軍民航管理部門的精英,懂專業,能協調,肯付出,軍人出身的伊小林董事長對工作標準要求很高,對員工教育也很嚴格,作為搭檔的我則相對溫和細緻,我們共同的特點是重視培養年輕人,願意把自己的技能、經驗毫無保留地傳遞下去,同時在團隊建設、員工成長方面,也付出了大量心血,培養了良好的團隊氛圍,這也是正陽機場公司年輕員工能夠迅速成長的重要原因。


得益於良好的企業氛圍,大家互幫互學,研究業務,成為風氣。作為轄區唯一的民營企業,機場公司四名氣象員的專業考試取得華東地區團體第一名、個人第一名的優異成績,連續幾年都超過同期實習的廈門空管分局自己的員工,令局方領導刮目相看,這也為後來我們派出員工支援運輸機場以及承接民航局氣象課題打下了堅實基礎。華東局組織的加油員上崗證考試,我們派出的兩名員工全部通過考試,是唯一一家一次全部通過考試的企業(好幾個運輸機場的員工都沒考過)。


在竹岐機場和廈金灣機場項目啟動後,這些充滿朝氣的年輕人立即投入了緊張的項目籌建工作。通用機場籌建,確實很累,位置偏,條件差,對年輕人是很大的考驗,我們優秀的團隊經受了考驗,展現了風采。塔臺工作臺、安檢工作臺、飛機充電車,等等,都是自己設計,氣象設備、航管設備、安檢設備,等等,都是自己安裝,福建的夏天,又悶又潮,每次往塔臺上搬設備,大家都會渾身溼透;機場手冊、工作臺賬、安保方案,大家一個字一個標點修改;飛行區的石塊、跑道上的沙子、安全區的野草,已經退休的鄒吉發顧問帶領大家一起清掃,一起清理。


在培養年輕團隊業務能力的同時,機場公司也非常關注發揮年輕人的優勢,舉辦各種有聲有色的活動,豐富大家的業餘生活。機場公司連續三年獲得集團文藝晚會演出第一名的佳績,節目精彩堪比央視春晚。竹岐(後來接任我的王崇負責)和廈金灣(王起海負責)兩個機場之間、機場與福建監管局、福建空管分局、空軍福州基地之間,經常組織體育比賽,通過這種方式,既增加了內外部感情,又培養了團隊意識和拼搏精神;峽谷漂流、野外燒烤、真人CS、室外拓展、生日派對等,則進一步凝聚了團隊凝聚力。


隨著機場一天天建成,員工們的業務更加熟練,能力迅速提高,素質更加優秀,他們中的人很快獨當一面,比如杜魏魏很快從總助到副總,黃志、戴圓、陳清等也擔任了各個機場的總經理。有了專業團隊,竹岐機場的運行連續多年確保安全,機場的經營也很快實現自我平衡,在國內通用機場中獨樹一幟。


回想在竹岐機場的兩年,儘管這裡遠離城市,遠離繁華,但是這裡有歡樂、有生機。無論過去多少年,我在竹岐機場的日日夜夜,就像昨天一樣,機場的每一個角落,彷彿都觸手可及,機場每個員工的身影,都烙在我腦海,他們每一個人的聲音,已經刻在我的記憶裡。我彷彿聽到,生日派對的歡聲,中秋節日的笑語,隱隱就在耳邊;我彷彿看到,他們在安裝設備,他們在調式線路,他們在指揮飛機,他們在監護機坪,甚至大家一個字一個標點討論機場手冊的情景,似乎就在眼前。這些記憶,遙遠而又可觸,樸實但是珍貴,鼓舞著我和我現在的團隊做好每一個新項目,為了更多的天空可以自由飛翔,做出最大的努力。

後記: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了我們一個超長卻又無奈的假期,利用這段時間,回顧之前項目的經歷,總結一些可圈可點的事件,分享一下難以忘卻的感受,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經常有朋友、聽眾或者客戶問我為什麼對通用機場業務這麼熟悉,我想說的是,我經歷過7個通用機場取證,積累了不少經驗,比如要準確定位,要堅持專業,要遵循規範,要統籌推進等等,可是,我也經歷過更多的通用機場沒有完成取證,基於投資人自身或者審批部門等各種原因,有的項目還在繼續走彎路,有的項目甚至早就夭折了。所以,我知道的教訓更多,而這些教訓,實際上更有啟發意義,有機會我願意在小範圍內與大家分享一些失敗的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