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小學需要背七十首古詩,你能背幾首?

金水三6319


我們組建了父母團隊,組團帶領孩子背唐詩,不僅僅背,還唱。我們要求父母不給孩子壓力,父母先唱會,然後每天背或唱一到三遍給孩子聽,一年下來就背了50首啊。平均一週一首。注意,我們孩子的年齡平均是3-6歲。所以,小學需要背誦的70首古詩找對方法,還是容易實現的,關鍵要找對方法。


BillSun


我記得我小學的時候背書賊快,為什麼呢?因為詩詞背多了感覺特別像順口溜或者歌曲,大家是不是又這樣的感覺,平時唱歌幾十上百首的歌曲,歌詞都可以記住,跟著旋律就能朗朗上口,其實就是這種原因,尤其是背絕句,感覺我小學的時候,就沒覺著多難背誦。





伍老師數學課堂


現在小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學校就會佈置古詩背誦這一個作業,70首古詩,我覺得不多。我家小孩今年上一年級,他們老師就發了75首小學生必背古詩。

因為他才一年級,所以呢,古詩就比較簡單很多古詩呢,沒有上一年級之前就有接觸到,也會背的。

有部分是比較少接觸到的,也不熟練

但是學期末的時候他也完成了全部背誦。

我覺得養孩子背誦古詩是一件挺好的事情

首先作品不長,普遍是4句。

給孩子講解一下,再跟她朗誦幾次

晚上睡覺前練習,早上起床在練習

基本上兩天就能背一首。

週末也會休息[呲牙]


小語快來


現在是《小學生必背古詩75首(新課標)》,這75首都會背,只是看了《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以及《元曲三百首》,感覺自己會背的這點兒,簡直是冰山一角。

其實這75首估計很多人都會背,只是沒有系統地統計而已,如下,自己可以再回憶一下。

1.《江南》漢樂府

2.《長歌行》漢樂府

3.《敕勒歌》北朝民歌

4.《詠鵝》唐·駱賓王

5.《風》唐·李嶠

6.《詠柳》唐·賀知章

7.《回鄉偶書》唐·賀知章

8.《涼州詞》唐·王之渙

9.《登鸛雀樓》唐·王之渙

10.《春曉》唐·孟浩然

11.《涼州詞》唐·王翰

12.《出塞》唐·王昌齡

13.《芙蓉樓送辛漸》唐·王昌齡

14.《鹿柴》唐·王維

15.《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維

16.《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17.《靜夜思》唐·李白

18.《古朗月行》唐·李白

19.《望廬山瀑布》唐·李白

20.《贈汪倫》唐·李白

21.《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

22.《早發白帝城》唐·李白

23.《望天門山》唐·李白

24.《別董大》唐·高適

25.《絕句》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26.《春夜喜雨》唐·杜甫

27.《絕句》唐·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28.《江畔獨步尋花》唐·杜甫

29.《楓橋夜泊》唐·張繼

30.《滁州西澗》唐·韋應物

31.《遊子吟》唐·孟郊

32.《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唐·韓愈

33.《漁歌子》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34.《塞下曲》唐·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35.《望洞庭》唐·劉禹錫

36.《浪淘沙》唐·劉禹錫

37.《賦得古原草送別》唐·白居易

38.《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39.《憶江南》唐·白居易

40.《小兒垂釣》唐·胡令能

41.《憫農》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42.《憫農》唐·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43.《江雪》唐·柳宗元

44.《尋隱者不遇》唐·賈島

45.《山行》唐·杜牧

46.《清明》唐·杜牧

47.《江南春》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48.《蜂》唐·羅隱

49.《江上漁者》宋·范仲淹

50.《元日》宋·王安石

51.《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52.《書湖陰先生壁》宋·王安石

5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宋·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54.《飲湖上初晴後雨》宋·蘇軾

55.《惠崇春江晚景》宋·蘇軾

56.《題西林壁》宋·蘇軾

57.《夏日絕句》宋·李清照

58.《三衢道中》南宋·曾幾

59.《示兒》宋·陸游

60.《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宋·陸游

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

61.《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62.《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宋·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63.《小池》宋·楊萬里

64.《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宋·楊萬里

65.《春日》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66.《觀書有感》宋·朱熹

67.《題臨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68.《遊園不值》宋·葉紹翁

69.《鄉村四月》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70.《墨梅》元·王冕

71.《石灰吟》明·于謙

72.《竹石》清·鄭燮

73.《所見》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74.《村居》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75.《已亥雜詩》清·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根據以上的詩名列舉,是不是就能想起來啦~


不定時讀書


首先,小學生需要背誦的不是70篇,小學古詩詞是指適合小學生閱讀接受的淺顯的各種詩詞作品。《新課程標準》要求1~6年級的學生背誦優秀詩文不少於160篇,並在附錄中列出了70首《古詩詞背誦推薦篇目》。

你說的70篇,應該指的是《新課程標準》在附錄中列出了70首《古詩詞背誦推薦篇目》。

其次,能背誦多少。工作需要,這70首古詩,我都會背誦,會默寫。

最後,其實背誦並不是目的,《語文課程標準》對古詩詞教學提出這樣的要求:“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解讀上述要求,可以看出對古代詩詞的學習應達到如下目標:

  誦讀。要求準確、有感情地誦讀。常見的考查方式是劃分朗讀停頓。

  積累。要求在理解的基礎上積累。常見的考查方式是默寫。

  感悟。理解詩詞的寫作手法,理解詩詞的中所抒發的感情。常見的考查方式是簡答題、賞析題。又雙

  運用。能在現實的語言實踐中恰當地運用。常見的考查方式是結合顯示創設具體的語言環境,讓考生恰當運用古詩句。

  欣賞、審美 鑑賞詩詞意境、語言、情感方面美之所在。常見的考查方式是品析題。總結上述所說,對古詩詞的考查主要有兩方面內容:一是默寫,一是賞析。所以,背誦是最基本的要求了。

 



龜仙島






海角天涯1988


古人說:熟讀古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

讀詩確實有好處。

但是一些頂級的教育家是反對讀詩背詩的,因為讓孩子以自己的眼睛認識世界比背詩堵塞孩子的認知更有好處。


古法作文


我能背二三十首吧……例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大魚兒4499


現在的話就不好說了,😄


終生難忘的歲月


我兒子能背一百多首,想想自己背個四五首[捂臉],自己也得努力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