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農民購買稻穀種子為什麼這麼貴?要50元~60元左右一斤?

魅仙小琳


【大別山鷹】答疑:雜交水稻種子價格一直上升,每市斤賣到了50一60元,這個價格看起來很高,但與稻穀的品質和產量是相同一,這應該屬於市場槓桿的平衡作用。

大家知道,不同的種子的品質和產量是不相同的。水稻種子有早稻、中稻和晚稻之分,又有粳稻、秈稻和糯稻之分。雖然都屬於水稻,但品質、產量和食用性有很大差別。簡單地講,水稻中早稻品質最差,產量也不高,種子價格相對就略低;而中稻和晚稻品質要比早稻好,產量也很高,一般畝產在1200斤以上,種子價格就相對要高;糯稻是水稻中品質最好,用途最廣泛,產量也適中,所以種子價格比中晚稻常規種還要略高。同時,近年來,人們還培育出來了不少特種水稻品種,如紅米、黑米和珍珠米等,這些水稻品種因含有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成為水稻種植中的珍稀品種,其種子價格也就超過了人們的預期,而收穫時的收購價也相應提高,也能讓人所接受。

現在是市場經濟時代,每個人都希望以最小的投入來獲得利益最大化,這種初衷是好的,但是如果光站在本位的立場去考慮,就沒有市場可言了,要知道科學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

以上是@大別山鷹的觀點,關注@大別山鷹,關注#頭條三農#,每天為你分享不一樣的三農觀點。


大別山鷹


還有幾個月,就要購買水稻種子,準備種植水稻了。記得以前在外上班的時候,聽起過朋友說到種子銷售這塊兒的事情。聽他們說,很多種子銷售利潤還是比較高的,經常為了銷售出自己的種子。只要在銷售員手裡買到一定的量,銷售員自己都會花錢請購買者吃飯,而且這個購買量並不是說有多大,也就普普通通的2-3戶人家合夥一起購買的量。



當時聽說以後,還是比較驚訝的。不過,也覺得正常。以育種的公司來說,他們的花費成本也是非常高的,且存在著很高的失敗風險。因為上市銷售的種子數量比較多,銷售渠道比較窄,銷售人員之間的競爭又很強。所以為了能夠快速的銷售出自己公司的種子,公司一般都會給很大的分層給銷售員。那麼,種子的價格,自然就不會往便宜的去了。因為這些種子銷售公司的種子都要在當年銷售出,不然就算虧自己手裡了。


實話來說,一斤水稻種子50-60元,確實比較貴,但是若按照水稻制種的難度來說,這個價格也不算貴了。畢竟水稻制種,不像我們種植水稻一樣,可以畝產一兩千斤。物以稀為貴,這是恆古不變的道理。

我們在培育秧苗的時候,一畝地需要的水稻種子也不多,總體來說,也花不了多少本錢。對於,那些種糧大戶來說,種子的成本是一筆很大的成本開支,所以就會覺得非常的貴。作為普普通通的農民,我們自然希望以後的種植成本越低越好。其實,我覺得大多數更希望水稻的價格能夠有所上漲才是好的。


著迷大鄉村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我以前在種子企業呆過,對種子市場有一定了解,分享給你。

水稻品種一般分為粳稻和秈稻,每種類型又分常規稻和雜交稻,常規稻的水稻品種可以農民自留種,制種程序簡單,一般售價都較便宜,根據市場,一般的話每斤2元-10元不等;樓主諮詢的是50-60元的,應該是雜交稻品種,雜交稻需要制種,程序繁瑣,制種複雜且制種風險大,制種產量一般偏低,年成好的話可達400斤-800斤,年成不好的話可能顆粒無收,特別是一些秈粳交類品種制種產量更低,制種產量一直難以突破。我接觸過的秈粳交雜交稻“甬優1540”品種,種植產量很高,剛研發出來畝均制種產量才200斤,市場上搶購一空。

雜交稻市場售價跟很多因素有關,像研發投入、制種產量、包裝和運輸成本、人力成本、經銷商利潤等;以前參與過一種制種,制種產量偏高,制種農戶每斤8元出售,精選後成本要每斤10-11元,運到農戶手上還需要多種成本,所以沒有35-45元農戶無法買到種子。

希望我的經歷對您有幫助!


1988新農人


農民購買稻穀種子為什麼這麼貴?要50元60元左右一斤?

水稻種子分為雜交稻和常規稻兩種,稻種分為秈稻、粳稻、糯稻,米質可分為中等,優質、特優三種。你如果種植高產優質雜交稻品種,價格就在50到60元1斤,畝用種2斤100多元,種了優質雜交稻,超級雜交稻畝產在1500斤2000斤,稻穀米質優買價高你就增產增收。

你如果種植常規稻,畝用種10斤,種子每斤2元,買種只要20元,每畝產量800斤,產量低米質差賣不上價,種田就虧了。

2015年我在科研單位買了特優黑米香糯種50斤,種價每斤100元,作二晚種了5畝,十月上旬收割畝產1200斤,6000斤穀子,被當地米廠每100斤250元價格收去,5畝收入12000多元,米廠加工的黑米被市裡幾家超市5元一斤價格收去,米廠也掙了錢。

稻種價格高低與產量米質有關。


安徽農村廣播聽評員


稻穀的品種非常的多,所以稻穀的種子價格也是不一樣的,特別稻穀現在基本上分為粳稻和雜交水稻兩個大類品種。粳稻的種子價格不是太貴,畢竟粳稻可以自己留種子來年種植。粳稻種子的變異性不大,具有足夠的遺傳性。現在粳稻的種子5元左右一斤,一畝地的使用種子的數量在14斤左右,這樣一畝的成本在70元左右。但是粳稻的產量相對比較低一些,粳稻的田間管理成本也非常的高,適合水源充足的水田裡種植。而且粳稻市場價格不如雜交水稻的價格貴,所以這兩年種植的相對比較少一些。


雜交水稻是經過人工培育的水稻種子,這個種子的價格相對來說比較高。一些普通的雜交水稻種子在35元左右一斤,優質的雜交水稻種子達到了50~60元一斤。目前市場上還出售的一種新培育的雜交水稻種子,達到了75元一斤的行情。雜交水稻種子的產量的確比粳稻的產量要高一些,而且市場價格還高,銷售還不成問題。畢竟這種水稻的含糖量比較低,適合大多數人食用。

雜交水稻的種子比較貴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經過專門的一些水稻研究培育中心培育的品種。培育過程中需要有母本、父本等進行雜交,需要人工進行授粉,再進行培育優勢的雜交水稻種子。經過幾代的篩選才培育出雜交水稻種子,而且也根據各個地方的氣候不一樣,雜交水稻的種子品種也是不一樣的。每一種雜交水稻種子的培育出來需要經過幾年的心血,所以雜交水稻的種子價格比較高也是可以理解的。並且每一個雜交水稻種子都是經過實驗高產才予以推廣,也都通過了專利申請的,畢竟育種專家已經經過付出,必須有一定的勞動報酬。



總之,對於目前的水稻種子在50~60元一斤基本上屬於雜交水稻種子,這期間的利潤稍微高了一些。但產量要比普通的水稻種子產量要高,而且投入的肥料的使用量少,使用的水也是比較少的,適合在梯田比較缺水的水域種植。雜交水稻種子一畝地使用2~3斤,如果直播水稻種子的使用量在三斤左右,這樣就使得種植成本比較高,平均每畝在200元左右,使得一些農民的確很難接受。一般雜交水稻種子也不能夠自己留作種,所以每年還必須採購,這也增加了農民的種植成本,但為了確保種植水稻的收入,大部分農民還是選擇購買優良的雜交水稻品種的。


宗元三農堂


你好我家是種植戶,對於你說的水稻種子,50-60一斤的問題,我的回答如下:水稻分很多品種,比如我們常見的,粳稻和雜交水稻,雜交水稻分很多品種,常見的一般是隆平種業多少號等,雜交水稻的種子價格,高於粳稻種子價格,因為粳稻在農村很多人留種,比如今年粳稻種植了新品種,且產量比較高,那麼我們會選擇留一片,比較好的粳稻田留下來不賣,做第二年粳稻種子,也會購買新的粳稻種子實驗,如果新的種子產量高,將會被留下做種子使用,正是因為粳稻種子比較好留,所以粳稻種子價格,普遍在5元左右一斤,而雜交水稻種子價格,則要偏高的多了,也就是問題說的50-60一斤的問題了,在農村種植戶不會留下,高產量的雜交水稻做種子,因為你留下來也不一定能用,雜交水稻種子農戶自己留下的話,第二年種下去可能會出現,多種雜交水稻種子,那樣會減產難管理,雜交水稻種子是經過篩查實驗的,購買的也比較放心,不會出現多種雜交水稻種子,當然不是一定沒有,我們也遇到過不過要少的的多,在直播以後秧苗出來了,在拔草的時候就直接除掉了,不會出現自留種的,多種苗難除除不清的局面影響產量,雜交水稻種子價格高,還有一點就是用量少,這幾年來種子每畝田,用量也曾加了不少,粳稻農戶種植起碼用到14斤左右 ,而雜交水稻也用到了2-3斤,種子價格根具產量難度來的,這幾年種植雜交水稻的越來越多了,受粳稻的價格影響,很多人選擇種雜交水稻,產量高好銷售含糖低,大家不要被種子價格誤導,其實雜交水稻種子雖然貴點,但是用的少粳稻便宜但是用的多,雜交水稻也比較好管理,用水少用肥也少,成本比粳稻省的多,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種植品種,如果水比較多田裡草和雜稻也不多,可以選擇粳稻,如果是山田水少最好選擇雜交水稻,因為山田容易缺水長草,所以雜交水稻比較適合,還有就是根據當地糧食需要,選擇相應的品種種植易銷售,這是我對種子價格的綜合解釋,雜交水稻種子價格也有30幾元一斤的,所以並不是太高在可接受範圍,希望回答可以讓你,對種子有一點理解謝謝。




小兵視野


買過種子的農民可能會知道,有的種子幾乎是按粒賣,這是什麼概念呢?據說一粒南瓜子可以達到1元錢,這樣的效益比起來普通的瓜子可是不知道貴了多少。而網友所疑惑的水稻2元一斤,種子卻能夠50元一斤,其實不只是水稻一個行業如此,玉米、油菜、小麥都是如此,那麼為什麼種子價位會這麼高呢?一方面成本相比普通油菜比較高,另一方面利潤也比較的豐厚。

種子生產不同於普通的作物生產,以自交種生產來說算是成本比較低廉的了,種子生產也需要找一個合適的區域,同時在該區域一定的範圍內都不能夠種植與種子製作相同的作物,避免花粉互傳造成品質退化;同時還需要進一步種植隔離保護行,這麼做的目的自然還是避免外來花粉,以提高種子的純度。大家要知道種子製作的基地一本都不是本地,在外地租種土地、製作種子人員出差管理都是成本,同時還有保護行其實並不能夠成為種子,這也意味著又降低了種子製作的產量,變相的增加了種子的製作成本。此外包括生產、精選、銷售等環節的費用,這也導致了種子綜合成本的提高。

而如果是雜交種製作的話,如果是三系配套制種的話,其中只有母本行收穫的才是雜交種,這也大大降低了種子的產量,而如果是核不育的話,其中一半的植株都需要拔出,增加了制種成本,相比自交種來說成本更是增加了許多。

要是說上述成本增加是種子價位偏高的因素,那麼應該也不至於貴那麼多。據科學興農瞭解,其實種子行業還是一個比較“暴利”的行業的,種子製作的成本固然貴,但是更高的是利潤。就科學興農所從事的油菜種子行業來說,一包自交種的成本大概是2-3元,而經銷商售出給農民的價位則會達到8元每包,雜交種的製作成本略高,一包可能在4-5元的樣子,而經銷商的價位可能會達到12-15元一包,因此種子行業的利潤也是比較高的。

種子的價位是不是比較高呢?科學興農認為要從投入與產出的比來看,一畝地的種子投入才20-50元,然而畝增加收入三四百元,試問這樣的投入是不是划算呢?科學興農認為是比較划得來的,到了品種換代的時候,買種子雖說增加了投入,但是帶來的回報卻是超額的,科學興農認為這就已經完成了種子的使命,而且那個行業沒有利潤呢?畢竟農業育種公司也不是搞慈善的。


科學興農


農民購買稻穀種子為什麼這麼貴?要50元~60元左右一斤?

種植水稻離不開種子,種子好壞決定品質和產量,購買合適的種子,是保證秋收豐收的前提條件。指尖的大伯曾經是位種子銷售,家裡常常作為大伯臨時存貨的倉庫,可謂從小就和種子打交道。對於稻穀種子也算是有所瞭解,後來跟隨父親種過幾年田,接觸過水稻種植的全過程。針對稻種子價格問題,就有叔叔是市種子站的,與其溝通甚密,對於價格高做一點個人的分析。
按照正常的種子價格來看,普通水稻種子價格在


9元/斤左右,去年全國常規均價為9.25元/斤,北方稻區均價8.46元/斤,總體保持穩中有降的態勢。而雜交水稻則不同,去年早稻種子均價54.68元/公斤,雜交中稻、晚稻種子均價65.69元/公斤,兩種類型分別同比下跌10.45%和4.68%。其價格遠遠高於普通稻種,主要是表現出產高品質的水稻。
按照2019年的行情,基本上雜交稻種在25-30元/斤,普通稻種在10元/斤,這與題目中所提到的五六十的價格相差甚遠。出現這麼高的稻種,主要考慮這麼幾個因素:一是稻種品質很好,質量好自然價格高,要知道培育一個良種要花費大量資金投入、時間消耗和專業人員。育種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此造成的高價是可以理解的。

二是考慮到
特殊種子,題目中並沒有提到稻種的類型,畢竟中國地大物博,稻種有很多種類型,其價格也是相差很大。以前種田的時候,都要考慮到稻種,品質好的、上品牌的,價格要高一點,種出來的稻子品質也更高一些。
無論是購買什麼樣的稻種,都要選擇正規的渠道,如果購買到假種子,損失的可能就不只是一點種子錢了。以前,附近有農民購買到假種子,只長秸稈不結穗,最終顆粒無收。所以,一定要認準稻種來源,還有稻種的選擇要結合當地的氣候、土壤、水分條件,不可一味貪圖產量、品質,只有適合的才是好的。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


指尖三農


這些年一直從事農資工作,關於稻穀種子為什麼貴的問題,我還是比較瞭解的,下面我來說說為什麼?

前期種子的研發投入

在一個新品種開發出來之前,需要有人為這個研發工作進行投入,種子的開發真的很不容易,甚至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投入才能獲得表現優異穩定的品種,而在研發的整個過程中,都是一直投入而沒有回報,所以當種子定型以後,在定價時一定會考慮到這些投入。

種子的繁育與篩選投入大

新品種開發以後,就要進行繁育工作,這個過程也比較複雜,需要選擇一個沒有其他品種干擾的區域繁育,因此在選擇基地時投入比較大;另外,在種子收穫以後,要進行專門的篩選,篩選出籽粒飽滿出芽率高的種子,把一些不合格的種子剔除,這樣的水稻成本肯定會高!

種子推廣費用

種子開發以後,就要進行推廣。一般會成立公司或者給代理公司,公司要養倉管、財務、銷售等各種人員,這是一筆很大的開銷,而這個開銷要全部算在種子費用裡面,這樣種子的價格就又升一級!

渠道利潤

我覺得渠道利潤這才是種子貴的主要原因。前面我們所說的一切,都屬於種子的成本。那麼當種子正式上市以後,運營公司要盈利,各級經銷商也要賺錢,這就導致了種子的價格急劇增長。從公司到最終的零售店,種子的價格可能會翻一番。

其實種子的這個價格,如果針對它目前的運營模式來說,是合理的。因為必須有人去推廣,有人去銷售,這個品種才能夠火起來,才能夠被種植戶所認同;如果沒人推廣,沒人賣,種植戶也沒有聽過,那我估計就不會有人買了。而在推廣銷售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利潤,我估計這些人也不會去幹。所以大家相互理解吧!

其實我更希望有一天,種子能夠少過幾個渠道,直接到達種植戶的手裡,這樣種植戶就能省很大成本,獲得更高的收益!


植保小貼士


種子是獨家經營的,沒有具體的參考價值可比,買貴或便宜都是由種子公司說了算,農民無法有自己的主動權,因為種田離不開它,就是再貴也是沒辦法的事。

其實種子生產單位的出售價比營銷部門低得多,可以說還不到營銷部門的1/3價格。但是農民無法直接購買得到,原因就是種子公司獨攬大權,不允許農戶直接購買,必須經他們之手才算是合法性。這樣一來,自然就漫天要價,獨自掌控了。

農民已習慣了、也默認了這種事實,在價格上已經是無法爭取,只能在種子的選擇上做文章。能夠在種植後產量高就心滿意足了,不會有貪得無厭過份的要求。

世界上最淳樸、善良的就是農民了,沒有太高的慾望,也不會計較太多的利益。只要自己祈求風調雨順年景好,多產糧食就是最大的心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