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為什麼沒人敢盜秦始皇的墓?

數碼趣分享


我們大家對於秦始皇應該都是很熟悉的。他是第一個稱自己為皇帝的一個君王。今天,我們主要來談談關於秦始皇陵的事情。對於秦始皇陵,美國和日本都曾經公開提出要幫助挖掘秦始皇墓,那為什麼不敢開挖呢?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這個問題。秦始皇,他本叫做嬴政,是中國歷史上十分著名的皇帝,他的有名,不僅是因為他完成了統一,還因為在他行政期間的種種行為,還有讓人一直探尋的的始皇陵。

秦始皇,他並不出生於秦國,而是出生於趙國。他的父親原是秦國留在趙國的人質,後來經由呂不韋的幫助成功的坐上了皇位,而嬴政後來也和母親一起被接回趙國。他的父親在位的時間十分的短,所以當時還年幼的嬴政就登基了。先前,他並沒有實權,但是到底也是一個有經歷的,並且出生於皇家的人,怎麼可能會沒有一些手腕和皇家的氣概?這不,不久後,嬴政就掌握了實權,並且在他的統治下,滅了其他六國,統一了全國。並且尊稱自己為皇帝。實行三公九卿制,統一度量衡、貨幣和文字,北擊匈奴,建築長城,修建水渠,統一思想,焚書坑儒。秦始皇在位期間,秦國的各個方面都十分的強大。並且秦始皇還留下來了許多的歷史遺蹟,並且被一直保存到了現在。

秦始皇在位的時間也只有幾十年的時間,但是,他所留下的東西卻很多。其中他的陵墓就是最令人關注的。古代的人都十分的注重對於墓室的修建,而秦始皇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很早就已經開始了自己陵墓的選址和設計工作,可以說從他登基開始他就在計劃著自己死後陵墓建造的事情。後來,他又為了陵墓的修建抓了幾十萬的囚犯。最終,由於後來發生了起義事件,陵墓就匆忙完工。對於陵墓的選擇,秦始皇選擇了驪山這個地方,這個地方環境優美,用古人的話說就是這一代的風水極好。

關於秦始皇陵,一直以來就有一種說法,就是在陵墓中有一條用水銀注成的湖泊。並且秦始皇陵的規模十分的大,裡面的建築都是仿照當時的秦國進行的建造,而且裡面燈火通明,十分的壯觀。

秦始皇墓為何至今無人敢挖?

秦始皇墓為何至今無人敢挖是有原因的,並不是因為不敢,而是因為很多方面的因素,都沒有達到。我們國家對於秦始皇陵的地理位置等等各個方面都比較的清楚,但是一直以來都沒有要進行挖掘的行動。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國家的技術水平還沒有達到要求,害怕文物因此遭到破壞,因為在歷史上,因為不正確的挖掘造成破壞的案例也是一直存在的。另一個方面就是對於秦始皇陵的內部結構各個方面,還不是特別的清楚,雖然在史料中也有記載,但是在多個史料中都記載,始皇陵中的水銀,因此,害怕挖掘之後對於方圓的百姓造成傷害。如果要進行挖掘我們還要進行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和大棚的建造,這一切都是有困難的。我們國家想要對歷史進行保護,想要儘可能的保證它的完整性,而不是盲目的進行破壞。





歷史阿Q



神農35


秦始皇陵工程浩大,嬴政從13歲登基就開始修建陵墓,整整修了近39年。一直到他死都沒有完工,次子胡亥又命大批能工巧匠修建了一年多,才正式完工。


地宮無人敢盜的原因:

一,盜墓賊沒有這個能力,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的帝王陵之一。

1,地宮層層防禦讓盜墓賊無法下手。

據記載,秦始皇每年都用70多萬的猛男修建地宮,地宮佈置仿秦都咸陽,分內外兩城兩重夯土城垣,非常堅固連弓箭都射不進去。並且夯土層內部由堅硬的石頭嚴密堆砌,這些石頭都是工匠捨近求遠從渭河北面的山上精挑細選運來的,所砌宮牆有30米高。那麼城牆到底有多堅固?經歷8級地震城牆竟安然無恙,盜墓者估計根本沒有能力動它分毫。
除了城牆防禦外,還有浩大的排水渠阻擋盜墓賊的腳步。城牆周邊有巨大的排水渠,底部由厚達17米的防水性強的青膏泥夯成,上部由84米寬的黃土夯成,規模之大讓人難以想象,這又是一道對地宮的堅強防禦。


另外,地宮周圍面積廣大,經專家探測,陵園範圍有56.25平方公里,相當於近78個故宮,如果盜墓賊選擇周邊開挖,加上層層防禦,挖到地宮那得需要久遠的時間。

2,地宮太深,分為上下兩部分,上為夯土堆,下為地宮。

上面由封土夯築而成,狀呈覆鬥,底部近似方形,面 積達25萬平方米,封土堆高達五十餘仗(高度約115米),但經過兩千多年風雨洗禮、大水的沖刷、地震和人為破壞,現 存高度仍為87米,封土底部面積為約12萬平方米。




據《史記》等史料記載:“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天下各國能工巧匠彙集有70多萬人修建。公元前210年,丞相兼包工頭李斯帶了72萬人修築驪山陵墓,已經挖得很深了,好像到了地底一樣,他向秦始皇彙報是否還要繼續,秦始皇聽後,下令“再旁行三百丈!”,這深度更讓人感到神秘。關於地宮深度司馬遷說“穿三泉”,《漢舊儀》則言“已深已極”。具體有多深,對於實際真相至今仍是一個謎,盜墓賊更無從知曉不敢輕易下手。

3,秦始皇陵地宮內部機關重重令盜墓賊望而生畏。

這是個豪華的“地下王國”,根據史料的記載,地宮上有天文日月星辰,下有地理江河湖泊。當然也有數不盡的奇珍異寶,人魚燭火永不熄滅。地宮內江河百川皆為水銀,秦始皇陵地宮中有一個巨大的水銀海洋,秦始皇的銅棺漂浮其上,日夜巡遊。秦始皇生前追求長生不老,五次巡遊踏遍千山萬水,對地理頗有研究,水銀分佈可能與他到過的江海位置相符。盜墓賊膽敢闖入,這些水銀就會揮發,分分鐘就要了他們的命。經過專家反覆測試,發現始皇陵封土土壤樣品中果然出現“汞異常”很可能是水銀揮發浸入土壤而致。另外,地宮裡面有連射機關暗器弩對付盜墓者。盜墓者如有入侵秒變刺蝟,活下來的幾率為零,這些對盜墓賊起到很大的震懾。


4,修陵墓的最後一批工人全部陪葬,盜墓賊無法知曉墓中通道和機關秘密。

《史記》清楚的記載:“大事畢,已藏,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藏,無復出者。”工匠們正在中門以內忙活,突然間墓們關閉,可憐的工人們成了人殉,再無人知道地宮內部通道秘密。自古以來對於是否真的有人進入秦始皇墓也都是些傳說故事。據考古學家研究證明,秦始皇陵並沒有被盜痕跡。

秦始皇陵周邊出土的小墓葬及秦始皇陪葬坑也都完好無損,出土4000多種陪葬品震驚中外,秦始皇陵兵馬俑及銅車馬更是人間奇蹟 。

二,盜墓賊看到寶物得不到

摸金校尉們知道,即使他們進入陵墓拿到文物,因文物年代久遠,與空氣隔絕,沒有相關保護措施見到空氣會氧化瞬間會灰飛煙滅,失去它應有的價值。

三,對千古一帝的敬重

秦始皇為了自己的陵墓建設的更加完美,他專門請專業“神官”和自己的專業大臣趙康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專業研究,找到風水寶地驪山(陝西省西安以東30公里臨潼縣的驪山),開鑿出5處水源,在平地上用夯土造出五座堅固的山峰,叫“五爪金龍”。據說讓秦始皇越戰越猛最終統一六國,秦始皇陵成為龍脈。秦始皇死前起誓說:即使他死了有他的龍魂保佑中華民族千世萬世永不衰竭。秦始皇的誓言被傳播2千多年,不挖秦皇陵,也許是對千古一帝的敬重吧。歷代統治者大都為了安撫被統治的前朝百姓,並對先代君王表示敬意,會對皇陵加以保護嚴懲盜墓賊。


四,60年代隨著我國對秦陵的發現,出動大量人力財力對這一世界遺產進行保護,盜墓賊更不敢進前半步。

盜墓自古以來就是被世人所不恥的行當,盜墓賊在道德上受人譴責,傷天害理;盜墓在法律上更是違法犯罪懲罰相當嚴厲。


小姐姐講史


秦始皇的陵墓不是沒人敢盜,是這項工程太大了。沒有三五年的時間,是根本挖不到秦始皇埋葬的寶貝和棺槨的。

當然了我們說的是在古代,沒有現代化機器幫助的情況下。

要知道秦始皇當時是動用了七十萬勞力,三十多年的時間,才把陵墓給修好的。想要盜取他的陵墓,真的就如同愚公移山一般。可想而知,這個難度有多大。

還有就是盜墓,無論是在哪個時代,都是被嚴令禁止的一件事。

一般軍閥或者盜墓賊,都是選擇比較容易盜的墓來挖掘。

若是選擇秦始皇這種大墓來盜的話,寶貝還沒有挖掘到,就已經暴露,被人知道了。或者是早就被人發覺,抓起來滅族了。

還有就是,盜秦始皇的墓,風險也是很大的。

司馬遷在《史記》裡就有明確的記錄,說秦始皇的棺槨,是穿過了三層地下水,而埋葬的。可見這個深度,真的可以用十八層地獄那麼深來形容。

平地上的小山丘,再加上龐大的地宮,這樣的高,想要挖掘秦始皇的陵墓,想想是不是讓人不寒而慄。

還有就是,即使秦始皇的陵墓被別人盜了。裡面的寶貝也未必能取走。

因為他的陵墓裡是放有大量的汞的,大家都知道,汞都是有毒的,經過幾千年的塵封,裡面已經是真空的了,萬一在暴露的時候,接觸空氣的那一剎那,釋放出來的能量,也是不能小覷的。

最主要的是裡面還設置了,各種各樣的機關安卡。各種各樣的弓弩,這些東西,都是可以導致盜墓的人直接死亡的。

所以說綜上原因,就是秦始皇陵墓沒有被盜的原因。

當然了我們現代,想要挖秦始皇的陵墓,就容易的多了,畢竟機器化早就普及了。

但是,大家也都知道,秦始皇的陵墓,一直都是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一直都是被國家保護的對象。

所以,無論是誰,想要挖秦始皇的陵墓,都是不可能的。

還有就是,專家們已經對秦始皇的陵墓,進行探測了。他的陵墓保護的還是比較完整的,因為在他的墓室裡,專家們確實探測到有汞,這也就意味著他的墓室從來沒有被破壞過,一直塵封的很好。

希望秦始皇的陵墓,永遠都不要被挖,就讓他隨著歷史的傳承,而傳遞下去吧。畢竟他已經是中國的一座隗寶了。


漢史趣聞


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出於敬畏。秦始皇被成為祖龍,是中國第一個皇帝,其一生眾橫捭闔,橫掃天下,統一六國,一統中原。焚書坑儒,熔天下之兵,其人雖死,餘威猶在,要動他老人家的陵墓,不是常人所能為。

二、秦始皇陵有百萬兵馬守護,這也是秦始皇聰明的地方,如此大規模的兵馬守護一座陵墓在世界上也僅此一座,可以說是全球安保系統最強的陵墓,如果盜墓賊惦記上這座墓,首先得掂量掂量自己能不能幹的過這支軍隊。

三、體制過於龐大,秦始皇陵由李斯設計,大將章邯監工,動用人力最多的時候將近80萬人,是胡夫金字塔動用人力的8倍!前後修建了39年時間,可見就李斯那非人類的腦袋到底設計出什麼樣的陵墓,世人根本無法想象。這樣一座陵墓的挖掘絕不是民間團體所能承受的。

四、出於文物保護的考慮,史書記載,秦始皇陵實際上是一座地下宮殿群,其中有各種宮殿建築、奇珍異寶、其價值絕對不下於如今的故宮,發掘秦始皇陵最大的困難就是如何保存這些珍貴文物,在沒有萬全的技術手段之前,絕對不可能動。當年被郭沫若毀掉的大量明清陵墓就是一個教訓,所以當郭提出發掘秦始皇陵的時候,果斷的被中央政府拒絕了。

五、秦始皇陵可能是中國最大的風水寶地,萬一挖墓壞了中國的風水,那這個人就是全民族的罪人,永遠的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三日軒主人


陝西有三座帝王陵最為特別,一座不能挖,一座不敢挖,一座挖不開,其中不敢挖的就是秦始皇陵!

所謂秦始皇陵不敢挖,無非是基於下面三個原因:

陵墓修建的固若金湯

秦始皇,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秦帝國,自認為功勞超過了三皇五帝,所以自稱為始皇帝。所以自己死後的陵墓,也要前所未有,超越古今,從繼位初,就開始修建陵墓,先後動用了七十二萬人,歷時三十多年才修建完成。

可見其陵墓工程的浩大,絕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麼浩大的陵墓,也一定修建了完備的防盜設備,據《史記》記載,墓室位置極深,而且用巨石澆築而成,不管是大隊人馬,還是單槍匹馬的摸金校尉,想要挖開秦始皇陵,難比登天。而且,墓道佈滿防盜機關,進入者必死無疑!

《史記》記載,始皇初繼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

地宮充滿水銀,無人敢挖

根據史書記載,秦始皇陵地宮中含有大量水銀,水銀是劇毒,一來為了防盜,二是用水銀製成天文地理,江河湖海,為秦始皇陪葬。後經現代探測儀器對秦始皇陵墓室的探測結果表明,地宮內確實含有大量水銀,而且多達一百多噸,如果冒然開挖,且不說怎樣保護考古人員的人身安全,也必然對周邊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

《史記》記載,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為了保護文物,不敢挖

1965年,郭沫若主持挖掘明萬曆皇帝的定陵,由於文物保護技術落後,導致大量珍貴文物和空氣接觸後,迅速氧化毀壞,教訓慘痛!想當初,秦陵兵馬俑剛剛出土時,也是彩色的,但是保護工作不到位,顏色迅速氧化消失。

從哪以後,國家出於對文物的保護,便不允許考古工作者主動挖掘帝王陵,這才讓乾陵、秦陵等帝王陵免遭郭老挖掘。

當然,歷史上從來不缺乏為了一夜暴富的亡命之徒,漢末的赤眉軍,唐末的黃巢大軍,包括近代的軍閥頭子孫連忠,都曾大規模的挖掘過秦始皇陵,但最終都無功而返。哪些零零散散的盜墓賊更是多如牛毛,不斷光顧秦始皇陵,秦陵周邊也發現很多盜洞,但經國家探測證實,秦始皇陵保存完好,並沒有被盜!


長安旭哥


古今第一人秦始皇,生前豐功偉績,死後陰間逞威,這位千古一帝的陵墓到底藏有多少機關秘術,就連胡八一這種盜墓英雄都不敢覬覦,且讓小編帶你領略一二。

  盜墓文化風行,尤其以《鬼吹燈》為代表的摸金校尉,更是被陳坤演繹的帥到沒朋友,不過盜墓一行,可並不像是天下霸唱說的那樣,始於曹操!

  真正的盜墓祖宗,應該是西楚霸王項羽才對。當初他率領三十萬雄兵,踏破咸陽城,縱火阿房宮三天三夜,不過他最想做的,還是盜掘千古一帝的曠世皇陵!

  阿房宮之蔚為大觀,唐人杜牧已經歌賦之中,極盡驕奢之能事,而皇陵之盛況,更在阿房宮之上。

  司馬遷有載,開酈山皇陵,聚天下勞工七十餘萬人,在前後五十年多年的時間裡,穿三泉,破九荒,收天下奇器珍寶,集世間偉物神藏,皆屯於地宮之中。又令巧匠作機弩矢箭,有所穿近者輒射之。布水銀為百川,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英豪楚霸王,見到始皇帝陵冢之時,亦瞠目結舌,欲以人力掘之,收墓中珍寶,可惜三十萬軍眾費盡心力,愣是尋不到入口,摸不得法門,悻悻然之下,只好放火燒了陵寢地表的百幢瓊樓玉宇,以洩私恨!

  地下瑰麗之所藏,半點未動。

  躲過楚霸王項羽一劫,秦始皇陵搖曳千年,終於走到了現代。

  華夏曆史惶惶百變,何以始皇帝如此聲名顯著,竟還能得以保全,那數數代代的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卸嶺力士、搬山道人,可都是技能攀天、術能下海的主兒,為什麼就不敢對始皇帝下手呢?

  其一,秦始皇陵佈局實乃精巧。若個盜墓夫子,哪個敢與大名鼎鼎的楚霸王相提並論,人家都下不去嘴的東西,又有誰敢自取其辱呢?

  其二,始皇帝名聲太甚,誰敢掘他的墓,那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縱然是能掘的進去,僥倖不被精巧機關所傷,爬得出來,也恐怕難逃天下攻訐之目標,再者,你摸得到冥器,銷的出去贓嗎?

  其三,後世歷代皇帝,都曉得江山更迭,人力無法企及,所以對前朝之物能體恤就體恤,尤其是皇陵。你佔了江山就去掘人家墳頭,這太不地道了,尤其為以後考慮,要是後人把你家江山奪了去,豈不是連自家墳頭都保不住了,所以為了表率,歷朝歷代對始皇帝的陵墓都有所保護,下駐羽林衛兵,周圍百姓亦不可接近。如此保護手段,哪個敢盜?

  如此種種,這千古一帝的皇陵便走到了近代。其中1974年,驪山下的一位老農,一個不小心,就把舉世聞名的兵馬俑給刨了出來,這時,秦始皇陵的地下面貌才得以窺探!

  始皇陵到底有多牛逼,不可想象,但單單以陪葬坑兵馬人俑之大觀,便可以謂之世界第八大奇蹟,可見端倪。若是秦始皇陵全貌被挖掘出來,必將成為世界考古史上的一大奇觀,永載人類史冊!

  想來不少朋友都對秦始皇陵充滿了獵奇之心,兵馬俑都挖掘三十幾年了,主陵墓怎麼還遲遲不動手啊?不會是那秦始皇陵裡真有什麼怪力亂神的說道吧?

  怪力亂神的說道還真不少。比如就有,秦末雖大亂,卻仍有百萬雄師,但在與反秦主力項羽大戰的垓下,章邯只統帥六十萬大軍,稱全國兵力盡皆集結於此,雖然小編的數學不是太好,但這明顯有個四十萬的窟窿啊!

  野史有載,帝國餘下的四十萬勇猛大軍,全都被秦始皇埋葬在自己的陵墓裡,讓他們永遠做千古一帝的忠誠衛士,為嬴政在陰曹地府裡繼續開疆擴土!

  四十萬活人,不比四十萬陶俑,他們雖忠臣對君,但卻不願意蒙塵永埋地下,相傳掘開始皇帝陵墓之時,便是那四十萬秦軍銳士破土重生之日!

  像是此種聳人聽聞的說法,比比皆是,不過大都是無稽之談,當不得真。國家考古部門之所以不對秦始皇陵進去挖掘,只因為皇陵目前保存尚好,不存在挖掘必要。

  那這裡有必要說一下考古保護的原則了,人家不是盜墓賊,見一個挖一個,人家是文物保護部門,只有在地下文物遭到破壞或永久損傷之時,才會組織人力進行搶救挖掘。

  秦始皇陵裡的無盡珍寶,看來只能永埋在地下了。作為炎黃子孫來說,放在下面,比挖掘出來放在博物館裡要好,畢竟考古挖掘,對文物的破壞,十存一二!



嚴格說不是沒人敢挖,而是很多人挖了。

先說說都有哪些人挖過秦皇陵。

  • 項羽

項羽攻入關中之後,大肆破環秦始皇陵的地面結構,並向下挖掘了皇陵,至於結果,史書未表。

  • 赤眉軍

新莽末年,赤眉軍挖掘帝陵,取出銅棺鍊銅,古文中“水經注:渭水”有記載,但我個人分析挖出的應該是陪葬的墓穴,而不是秦皇陵內部。

  • 軍閥劉鎮華、孫連仲


民國期間,軍閥劉鎮華在執政陝西時,秘密盜挖帝陵。孫連仲更加離譜,嘴上聲稱要挖戰壕,卻在秦皇陵的上方大肆挖掘。

這些是有考證的事情,至於很多小打小鬧的挖掘和野史暫且不述。雖然他們都很努力的挖掘秦陵,但沒有成功。

為什麼沒有成功呢?

大家請看秦皇陵的結構圖

  • 地宮挖掘極深

秦始皇陵東西寬度392米,南北長460米,總面積18萬平方米。據史籍記載,地宮挖到深不可入時,才向兩邊擴開三百丈。這地宮究竟有多深?號稱穿三泉,也就是說穿過三層的地表水脈。考古學家曾經在地宮邊緣鑽到26米深度時,還是封土層。戰國時期的豎井已經能打到50米深,以秦朝的技術而言,秦皇陵絕對比50米深的多,有華裔物理學家研究稱地宮深度在500-1500米之間。如此深的地宮,從上面應往下挖,短時間內很難挖通,所以挖“戰壕”就更不可能了。

  • 地宮由巨石構成

將巨石築成宮殿,整個外圍都是由石塊包裹而成,如同金字塔一樣,只是埋在了地下。就算把封土堆挖穿,遇到石塊那一層也很難往下挖。

  • 雖然有墓道,但墓道機關密佈


史記上曾表述,墓道中有外羨門、中羨門、內羨門,三道石門。很長的墓道中遍佈機關弩,進入者必死無疑。

建國後,技術部門曾對地宮的汞含量進行檢測,越12000平方米處有汞含量強度異常區域,這也間接的證明了地宮的完整性,如果被挖掘,水銀會揮發,不會有這麼大面積的汞含量區域。

以現代的科學技術,挖掘地宮已經不是難事,為什麼國家沒有挖掘呢,有如下幾點原因:

1、國家挖掘文物的基本準則是不是主動挖掘帝王陵墓,挖掘即破壞,能不挖則不挖。只有在自然破壞、施工人為破壞後,才會進行搶救性挖掘。

2、帝陵已經幾千年了,內部早已形成平衡的生態環境,人工挖掘後,打破平衡,以現有技術根本不能保護文物完整的狀態,對文物只有損壞。

所以,秦皇陵建國前是無人挖得動,建國後是無人可以挖。


弘毅說歷史


其實這個問題我已經回答過很多次了。

很多人沒有搞清楚概念,秦始皇陵包括了地宮、封土、地面上的陵園建築、隨葬坑、隨葬墓等一系列的遺址,除了地宮和封土之外,秦始皇陵的其它遺蹟都已經或多或少的進行了考古發掘,所以說,考古學家現在沒有發掘的是秦陵的主體,也就是封土和地宮,而大眾往往只把地宮和封土直接當成了秦始皇陵的全部,而忽略了其它很重要的建築遺蹟和隨葬遺蹟。

網圖侵刪

需要知道的是,一座帝王陵墓,絕不能簡單的被認為是地宮和封土,因為帝王陵寢,它更重要的是承載了巨大的政治、文化上的意義,而帝王及其後人所要表達的政治和文化意義,就是通過陵園的選址、佈局和建築等一系列元素來體現的。

那麼,為什麼考古學家不去發掘秦始皇陵的地宮呢?

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出於對目前的文物保護的能力的考慮。實際上,根據我的工作和學習經驗來說,以當今的科技水平,如果我們要去發掘秦始皇陵,以國內的文物保護水平,是完全有能力對出土的文物進行完美的保護下來的。但是,這個僅是假設,如果在發掘過程中,萬一出現一點差錯,後果就會很嚴重,因為秦始皇陵備受矚目,發掘秦陵的意義已經超出了學術上的意義了,如果發掘過程中,一絲不苟的不出差錯的完成,大眾會覺得這是考古學家分內之事,萬一出現差錯,一定會口誅筆伐,對於考古學家很不利,所以我們不會去主動發掘的。

第二個原因是,我們都會知道秦陵地宮內有會有大量的精美文物,有青銅器、玉器等等,還有一些我們不曾想過的遺物出現,這些都是用來研究當時中國最高科技和上層審美的絕佳材料。同時,也可能會有大量的竹簡文書,是研究當時歷史文化的的不可多得的資源。但是,如果我們不去發掘秦陵地宮,我們也會通過其它方式來研究秦以及先秦的歷史和文化的。所以發掘秦陵地宮,並不是那麼必要。

所以說,現在不會發掘秦陵地宮,以後可能也不會。


考古學酥


如今考古界的一個共識為,對待像秦始皇陵這樣的大型陵墓,基本都是以保護和研究為主,除非有特殊需要,都不會再做大規模發掘工作。像提問者和個別答主所說的,不敢發掘,是對考古的誤解。

事實上,自20世紀70年代發現秦始皇陵以來,考古工作者已經對陵區做了不少發掘工作,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收穫。從這一角度來講,不但並非沒人敢挖秦始皇陵,而且是已經做了發掘工作。

當然,秦始皇陵最重要的部分,秦始皇陵地宮還未做正式發掘。但是,這也並不代表考古工作者放棄了對秦始皇地宮的探索。隨著考古技術的不斷進步,不少現代化的技術方法也被運用到了考古工作當中。而據最新披露的消息顯示,目前考古專家已經通過聲、光、電、熱、磁等技術手段,瞭解了秦始皇陵地宮的基本構造。

現在可以肯定的是,秦始皇陵封土中汞元素含量很高,足以證明《史記》等史籍的記載是具有真實性的。同時,現在已經可以確認秦始皇陵具有兩條墓道,而且不排除使用四條墓道的可能。另外,在地宮中具有科學系統的防水和排水系統,能夠有效避免地宮滲水問題。

正如我一再強調的,秦始皇陵並非不敢發掘,也不盡受技術原因所限,而是當前考古工作的基本綱領所決定的,即以保護和研究為主,並不主張做大規模發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