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師生從世界各地共聚“雲端”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吳吉 通訊員 李曉彤 陳超群

從2月17日開始,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用線上教學的形式正式全面開課。在線教學一週以來,該校共開課107門次,課程涉及電子、計算機、材料、藝術設計、金融、醫院管理等十多個學科。

由於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的教師分佈於美國、意大利、印度以及我國香港、澳門、臺灣、北京、深圳等地,學生也分佈於中國、韓國、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新西蘭、巴西、俄羅斯、瑞士、意大利等18個國家和地區,師生的國際化為線上開課帶來了一系列挑戰,例如,如何克服分佈在不同時區而導致的時差問題、如何快速熟練使用網絡教學工具等。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师生从世界各地共聚“云端”

爾江(Ercan E. Kuruoglu)教授在土耳其上課。

身在土耳其的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TBSI)訪問教授爾江(Ercan E. Kuruoglu)在伊茲密爾理工學院臨時借了辦公室開展他的教學工作。2020春季學期,他開設兩門課程——“貝葉斯學習與數據分析(Bayesian learning and data analysis)” 和“隨機過程 (Random Processes)”。這兩門課程對與爾江教授來說並不陌生,但他坦言,這次線上教學為他帶來了特別的挑戰 ,第一次上網課就遇到了技術上的問題,譬如學生看不清楚白板上的字、帳號無法登陸等。好在爾江教授不斷嘗試,隨機應變,順利完成了教學。此外,爾江教授認為要探索新的教學方式。他說:“通過這次線上教學的嘗試,我發現了我從未想過的方面,即在數學教學中使用幻燈片。雖然這種做法有可能會使學生變得被動,但促使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嘗試一種新的可能性。”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师生从世界各地共聚“云端”

助理教授維傑•潘迪(Vijay Kumar Pandey)在印度上課

助理教授維傑•潘迪(Vijay Kumar Pandey)目前身在印度的班加羅爾,他開設了“癌症的分子基礎(The molecular basis of cancer)”課程。 為了線上教學能夠順利進行,維傑教授與助教提前半個多月學習線上平臺的使用方法,經與學生測試,最終決定用“雨課堂+騰訊會議”的方式上課,並根據線上教學特點反覆調整修改幻燈片內容。維傑教授說,醫學相關的課程要求學生積極參與,所以他向學生提出了多種方法以加強互動,甚至另設時段進行一對一交流或小組討論。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师生从世界各地共聚“云端”

學生貝辰峰 (Sebastian Beetschen) 在瑞士在線學習

除了身在世界各地的教師們,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的學生也分佈於全球不同的地區。 瑞士籍的貝辰峰 (Sebastian Beetschen) 現在身處瑞士首府附近郊區的家中。瑞士和中國有7個小時的時差,晚上在清華的課程,他剛好中午參加。對於學校採用線上授課的方式,貝辰峰認為大家在適應新形勢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也適應得很快。“當線上上課遇到故障,學生會提醒老師一起解決,學生之間也會主動互相幫助。”貝辰峰說:“所有人都知道在線教學並不容易,我們不能期望像往常一樣。但是每個人都可以互相幫助和適應,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师生从世界各地共聚“云端”

美籍學生史蒂文(StevenBeattie)留在深圳,也在家中上網課。

也有一些國際學生假期留在了深圳,如美籍學生史蒂文(StevenBeattie)。史蒂文覺得在線課程的靈活性非常好,可以讓學生更願意提出問題並與教授互動,教授在在線課堂上也經常徵求課堂反饋,是對傳統課堂體驗的一種可喜的改進,鼓勵了更多的師生互動。疫情期間,史蒂文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室內,但外出時會採取預防措施,例如戴口罩、洗手並避免與他人近距離接觸。“幾乎每個街角都有健康措施告示、安全檢查點和體溫檢查。我感到非常佩服,覺得整個城市團結一心,正在有效率地應對疫情,並且儘量保持正常的生活秩序。這令人非常鼓舞!”史蒂文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