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戰疫青年英雄譜|把病人放在第一位的夏思思走了,年僅29歲

戰疫青年英雄譜|把病人放在第一位的夏思思走了,年僅29歲

主播君的話

2月23日,武漢市協和江北醫院29歲女醫生夏思思,因感染新冠肺炎殉職,用生命踐行了醫者誓言。

2月23日,武漢市協和江北醫院發佈公告:該院消化內科醫生夏思思,在抗擊疫情一線不幸感染新冠肺炎,於2月23日清晨6時30分,經搶救無效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去世。

战疫青年英雄谱|把病人放在第一位的夏思思走了,年仅29岁

一朵盛開的鮮花,就這麼飄落了

“一朵盛開的鮮花,就這麼飄落了。”2月24日上午,回憶起這位科室裡最年輕的醫生,協和江北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邱海華眼圈通紅,幾度哽咽。空蕩蕩的病區裡,同事們表情肅穆,沉默無語。

在她曾經用過的辦公桌上,擺放著一根蠟燭、三個蘋果、七捧鮮花、無數的千紙鶴,還有一個紅色的聽診器,上面貼著寫有主人姓名的標籤:夏思思。同事們在她生前用過的電腦上貼了四張她的照片,照片裡的夏思思頭戴花環,在一片春櫻的映襯下,笑意盈盈。但這次,她沒等到櫻花盛開。

战疫青年英雄谱|把病人放在第一位的夏思思走了,年仅29岁

1月14日,夏思思值夜班。當晚23時許,她接診了一位76歲的病人。同事們事後回想起來,認為那是一次高危的接觸。

像往常一樣,夏思思給這位病人做了相關檢查,之後便交接班、下班回家。但還沒到家,她接到通知說,該病人的檢查結果顯示疑似新冠肺炎,且病情較為嚴重。夏思思立刻折回醫院參與救治、協調專家會診、彙報病人相關情況等。

在母親姜文豔眼中,女兒就是這樣的,總是把病人的事看得比家裡的事還重要。“平常只要是科室一個電話,要會診啊、搶救病人啊,她總是會及時協助領導把病人安頓好、診治好……”

這次,夏思思也沒有丟下這位病人。夏思思的丈夫、武漢市另一家醫院的骨科醫生吳石磊回憶說,1月14日,她一直忙到很晚,之後幾天她住在醫院,為那位病人協調會診、聯繫轉科轉院……後來,這位病人轉到傳染科、轉至定點醫院。再後來,據邱海華說,病人已康復。

“我會盡快歸隊的”

1月19日,下夜班回到家的夏思思突然高燒至39度多。經檢查,她的肺部CT出現磨玻璃影,高度疑似新冠肺炎,於是便在協和江北醫院接受隔離治療。由於高燒不退,她又於1月25日轉入協和江北醫院濟和病區,後來高燒退去,但出現了胸悶、憋喘等症狀,好在通過治療有明顯好轉。

一家人曾經看到過希望的曙光。2月初,夏思思的身體狀況一度好轉,有兩次核酸檢測結果均顯示陰性。當時家人都很高興,夏思思還對母親說,自己正月十五(2月8日)就可以出院了。

在和同事的群聊中,夏思思發送了一連串“秀肌肉”的表情,表達自己樂觀的期待:“我會盡快歸隊的。”

战疫青年英雄谱|把病人放在第一位的夏思思走了,年仅29岁

但沒想到,2月6日晚,夏思思病情突然加重,次日轉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轉院後,她還曾突發呼吸、心跳驟停,醫院連夜組織搶救,但病情沒有好轉。在隨後的17天內,她一直處於昏迷狀態,直至2月23日清晨去世。

“她沒來得及給我們留下一句話,就昏迷了,再也沒有醒過來。”吳石磊淚流滿面。過去一個多月裡,夏思思兩歲多的兒子一直被告知“媽媽在加班”。直到今天,孩子仍在等著媽媽回家,聽到家裡電話響起,就搶著要接電話,以為那是媽媽打來的。

勇敢的平凡人

在家人和朋友的眼中,夏思思是母親、女兒、妻子、閨蜜,“是個平凡的人”。她和很多人一樣愛吃麻辣鍋,還會把頭髮染成草木灰色,喜歡旅遊、會被“種草”口紅。

“但在這次疫情中她很勇敢。”吳石磊說。

夏思思出生於醫生家庭,她小時候就會學著父母的樣子救治“病人”。2014年從江漢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畢業後,她也選擇了醫生這一職業,次年來到協和江北醫院,成為消化內科最年輕的醫生。

“健康所繫,生命相托,她從小對這個就有理解。”母親姜文豔說。

同事都愛稱呼她“小思思”“小甜甜”。長相甜美的她是個熱心腸的人,總是樂於幫同事的忙,對於下鄉、義診也總是很積極。在邱海華的印象裡,夏思思對病人像對待親人一樣。“有位孤寡老人每次來醫院就診治療,都點名要找夏思思。看到病人沒有飯了,她還幫他買飯。”

战疫青年英雄谱|把病人放在第一位的夏思思走了,年仅29岁

醫學泰斗裘法祖有句話:德不近佛者不可以為醫,才不近仙者不可以為醫。吳石磊覺得妻子做到了這兩點,“也踐行了我們讀大學時就學習的醫學誓言,救死扶傷,為人民服務”。

現在,在夏思思辦公桌旁邊的牆上,還掛著病人送給她的錦旗,上面寫著“醫德高尚暖人心,醫術精湛除病痛”。錦旗下面,同事為她折的千紙鶴堆了一小箱,有人在千紙鶴的翅膀上寫道:“一路走好,我們將會用生命接力,戰勝疫情。”

战疫青年英雄谱|把病人放在第一位的夏思思走了,年仅29岁

— End —

來源 | 中國青年報

記者| 孫慶玲 王鑫昕

战疫青年英雄谱|把病人放在第一位的夏思思走了,年仅29岁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