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八蜡庙得名考:土味“蚂蚱”是怎样蹦上庙堂的


八蜡庙得名考:土味“蚂蚱”是怎样蹦上庙堂的

中国人对神灵崇拜多持实用的态度,故受到普罗大众祭拜的神鬼仙佛,几乎都与民众现实生活有关。为满足求福免灾、趋吉避凶,以及感恩报德的心理需要和现实要求,人们制造出一个又一个自己需要的神来,代表神祇:火神、水井神、门神、厕神、财神……(代题记)

上世纪60年代,学者陈正祥绘制出第一幅《中国蝗灾分布图》,以其准确、详实的记录震动了当时的学界。大家不禁会问:明清500年间,蝗灾平均1.8年一次,且灾发多地,官方都难以统计,他怎么可能把大小蝗灾都统计下来并标在地图上呢?


八蜡庙得名考:土味“蚂蚱”是怎样蹦上庙堂的

蝗灾分布图(引自马利利论文)

其实陈先生运用的是“黑箱原理”。我们看到的蝗灾图,其实是一幅明清时期八蜡庙(包括虫王庙、刘猛将军庙)分布图。

我国学者早就发现这样一个“秘密”:明清时期在蝗灾频发的地区,有修建“敬(驱)蝗神庙”的传统。所以,哪里闹蝗灾、“过蚂蚱”,哪里就会建起诸如八蜡庙之类的祠庙来,以为祈禳。

因此,陈先生没有揭开这500年的蝗灾“黑箱”,而是充分了利用了地方史志资料,画出了这幅蝗灾分布图。

从这幅图上,我们能够看到这些庙宇密密匝匝地散布在黄淮海平原上,可以想见当时蝗祸之烈,还有百姓对这种害稼“虫皇”之无奈。


八蜡庙得名考:土味“蚂蚱”是怎样蹦上庙堂的

新绛稷益庙壁画:审蝗虫

因为蝗灾肆虐,黄淮海地区建庙以祈福禳灾,是个不争事实;但有一点,八蜡庙的得名是百姓口中的“蚂蚱”的雅化,还是对 “八蜡”祭祀中“八蜡”一词的讹读呢?这个莫衷一是。

悦华所持观点是,“八蜡庙”并非蜡祭传统的延续,而极可能是对“蚂蚱”这一民间用语的雅化。

“八蜡”,读作“bā zhà”,最早出自《礼记·郊特牲》,指周天子年终祭祀八种与农业相关的神。而明清时期,在民间“八蜡”“(虫八)蜡”(读作mà zhà)一般指以蝗虫为代表的多种昆虫,甚至直接指称蝗虫。

那么,很庙堂的“八蜡”和乡土气息浓重的“蚂蚱”在语言发展过程中会存在着必然联系吗?“八蜡庙”真的是“蚂蚱庙”吗?下面我们一一讨论。

01“八蜡”专指“八虫”的文字例证

《礼记·郊特牲》记载,周天子在岁末要举行郊祭,“大蜡八”,也就是祭祀八种神。东汉经学家郑玄指出这代表“八方万物”的八种神是:“先啬一也,司啬二也,农三也,邮表畷四也,猫虎五也,坊六也,水庸七也,昆虫八也。”

简单解释一下,八种神依次指神农、后稷、田畯、井田道路、猫与虎、堤防、沟渠、昆虫。也就是第八神为“昆虫”神。

但到了明清时期,出现了“八蜡”专指“八虫”的情况,而且“八虫”中以蝗类为主。

清初吕熊在《女仙外史》“炼神针八蜡咸诛 剪仙蓑万氓全活”一回中有一段文字:

如是一阴一晴、冷热两三次,那些禾苗中,就生出无数虫来。请问那几种?有个名色的么?是:螟,特,蟊,贼,蝗,蝻,螽,蜡,名曰“八蜡”。有啮根者,有食叶者,有啖心者,有嚼苗者,有囋节者。满田之内,跳跃飞腾。百姓号哭迩野。

《女仙外史》是一部神怪小说,第四十八回写的是主人公月君用神针为农民除田间害虫的故事,回目上有“八蜡”一词,章节中则具体解释了“八蜡”指哪些昆虫。值得注意的是在八种害虫中,后四种蝗、蝻(蝗的幼虫)、螽(一说蝗的泛称,一说蝗属的蝈蝈)、蜡(一说即蛆,一说通蚱,也即蝗)都与蝗虫有关。


八蜡庙得名考:土味“蚂蚱”是怎样蹦上庙堂的

《女仙外史》

不但如此,有证据表明“螟、蟊、贼”都是指蝗虫的。

《诗经·小雅·大田》“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句中一口气点出“螟、螣、蟊、贼”四种害虫,陆机引犍为文学说:“(四种虫皆)一种虫也,如言寇、败、奸、宄……皆蝗也。”意思这些都是指蝗虫,只不过“内外言之耳”。可见“八蜡”一词指称昆虫时,尤以蝗虫为代表。

02“(虫八)蜡”一词在明清时期也已出现,专指蝗虫(即蚂蚱)。

“(虫八)蜡”读作“mà zhà”,是“蚂蚱”的异体字。《中华字海》“蚂蚱”条:“北平方言。指蝗虫。……亦称为“(虫八)蜡”。


八蜡庙得名考:土味“蚂蚱”是怎样蹦上庙堂的

词典解释

世德堂本《西游记》第一回写了一段群猴戏耍的场面:“跑沙窝,砌宝塔;赶蜻蜓,扑八蜡;参老天,拜菩萨。”根据上下文理解“(虫八)蜡”即是“蚂蚱”,而后世版本多改为“蚂蚱”更是明证。这说明至少在元末明初民间即把蝗虫称之为“(虫八)蜡”。

附带说一下,“蚂蚱”在明清小说中出现频率更高,例如《红楼梦》第四十回:“板儿又跑来看,说:‘这是蝈蝈,这是蚂蚱。’”。《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咱们俩是一条线儿拴俩蚂蚱,飞不了我,迸不了你的。”

03从近代某些“八(虫八)蜡庙”的供奉对象上,也可以发现民间往往将“八蜡”理解为“蚂蚱”,而非其他农神

宋益增先生在《闲话》一文中,回忆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在顺义地区见到的一座(虫八)蜡庙:

那年,在顺义县迤东四十多里地的有个叫“鲁仙观”的村子里,那儿有座两层院子的庙宇,门口的横匾上就写着“(虫八)蜡庙”字样。……只见大殿里所供的神像,与一般庙宇大不相同,总共八尊。……其中有蚂蚱(蝗虫)、刀螂(螳螂)、蚱蜢、刮打扁儿、蝈蝈儿、土狗子(蝼蛄)、土蟞虫和一个豆鼠(编者按:豆鼠即黄鼠狼)。

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到:首先它与《女仙外史》上所解释的“八蜡”为八虫可以相互印证;其次,可以推测,建庙之初,庙里供奉的主神应该就是蝗虫神。第三,庙是以“蚂蚱”(“[虫八]蜡”)为名,而非人们以前所说的是对先秦“八蜡”的讹读。

再补充两个例子:

一、民国《巨野县志》记载,县城东有八蜡庙。虽此庙现已不存,但悦华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个“八蜡庙”老辈人都称做“蚂蚱庙”,是有一年“过蚂蚱”(即发生蝗灾)时所建。

二、有网友进入一个名为“八蜡庙吧”的帖吧,一个此村村民坚持说,他的村子就应该叫“蚂蚱庙村”。


八蜡庙得名考:土味“蚂蚱”是怎样蹦上庙堂的

新泰八蜡庙已没有了过去的遗存

通过从先秦的“八蜡”到民间的“蚂蚱”的语言文字与实证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出这里面一定存在着语音、词义的联系。所以可以从语言学角度得出一个假想:“八蜡”经历了一个从“八蜡”到“(虫八)蜡”再到“蚂蚱”的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八蜡”的词义逐渐缩小,字形与语音也发生了变化。

作语言学(含实证)方面的考察,为着最根本的结论:“八蜡庙”原本就应是“蚂蚱庙”。

建庙原本就是农民在遭遇蝗灾时无以自救,因而自发建庙以祈求“蝗神”放过自己的一种行为。里面供奉的是自己需要的神——“蝗神”,这和三皇五帝、神农伊耆都没有关系。

——但事情原非那么简单,看下面一段文字:

昆虫螟蝗之属,害稼者也,然则八蜡之神,无所不主,而昆虫其一也。顾俗呼蝗为麻札,因以八蜡为麻札(悦华按,即蚂蚱),竟谓祠而祀者蝗神也,谬甚矣!(康熙《堂邑县志》卷十九《重修八蜡祠记》)


八蜡庙得名考:土味“蚂蚱”是怎样蹦上庙堂的

什么意思?——作者不同意这种说法啊——那么高端的“八蜡庙”怎么可能祭祀的是蚂蚱神!“谬甚矣!”

不仅他这么认为,凡为八蜡庙撰文者大都这样认为。而且还有各种事实:

比如,明清两代州府县的八蜡庙的建设、祭祀大都有政府参与;

比如,史志记载很多八蜡庙内所供奉的有多种神位或神像……

所以——怎么可能!

接下来我们必须讨论的是,在明清时期“蚂蚱庙”又是如何误读成“八蜡庙”的呢?悦华认为,它是蝗神祭祀由民间走向“殿堂”的过程中形成的。

而这是下一篇文章的重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