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四歲的孩子不聽話,怎麼辦?有沒有好的建議?

愛花眼睛


首選我們來理解一下什麼是不聽話?

第一種可能,孩子在做自己的“工作”,沒有打擾他人,沒有破壞規則、環境,但沒有遵從父母的意願去做父母要求的事情?這種情況下對父母而言可能是不聽話,但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不聽話。

舉個例子:吃飯時間到了,媽媽下班回來辛苦準備了一桌飯菜,叫了孩子三遍要吃飯了,可是孩子還在客廳專心拼車,他沒有回應媽媽,媽媽看著飯菜要涼,有點發火,孩子也抱怨的說等我拼完嘛,旁邊的爸爸惱火了直接把寶寶拉上了桌子,玩具掉了一地孩子嚎啕大哭,媽媽便開始指責孩子一點不聽話。或者睡覺時間到了孩子還在玩,越玩越瘋,媽媽困的打盹,卻還被孩子一巴掌拍醒,還抱怨說媽媽再玩會再玩會麼?第二天還要早起的媽媽又開始火冒三丈,指責孩子不聽話。那麼,以上兩種情況屬於孩子不聽話麼?當然不是,我們來分析一下。

第一種情況,在我們家也多次出現過,吃飯時間到了還要再玩會再玩會,一開始,我也犯過好多錯誤,我覺得飯涼了還要溫,所以必須馬上吃飯,看了很多育兒書之後,我又覺得不能打擾孩子專注投入,容易破壞他的專注力,等他完玩再吃吧,但他沒有玩完的時候。最後我才知道,事情要靈活分析。4歲的孩子其實已經有了很好的規則意識。距離吃飯還有十分鐘的時候,我就開始提醒孩子十分鐘之後吃飯,孩子說我還沒拼完嘛,距離五分鐘的時候,我會走到孩子身邊,看看他進行到了哪裡,如果他的整個活動快結束了,我會等他,推遲開飯時間。如果還有好久才可以結束他的活動,我會和他商量,我們先完成安裝車輪之後去吃飯,吃完飯補充完能量再拼剩下部分可以麼?他會說可以,這時候我會陪著他,在他拼完車輪後,馬上表揚他“哇,車輪裝好啦,so cool,趕緊補充能量,一會能拼的更好,吃飯時間到,我們去洗手吧,看看誰先到衛生間”,這個時候孩子車輪拼裝成功很有成就感,接著得到了媽媽的肯定很開心,緊接著還有和媽媽比賽洗手的小遊戲,這樣連貫順序下來孩子早已被媽媽帶到了飯桌。這裡有幾點需要注意,在和孩子說話,特別是要求她放下手裡的工作去做其他事情時,我們一定不要隔著屏幕喊他,這樣的結果一定是無效的,因為他在忙手裡的工作,根本不會思考你說的什麼。他的年齡特點也決定了,他做不到一心二用。我們一定要走到他身邊,俯下身子看著他的眼睛,和他平等的溝通和交流,他感受到了父母的愛和尊重,自然會放下手裡的工作去考慮父母的建議並進行思考,最後和父母達成愉快的決定。第二種情況,半夜不睡覺也是同樣的道理,首先孩子睡前一定需要一個安靜溫柔的環境,讓他靜下來,可以是睡前讀書、聽故事,和媽媽聊天,把三兩樣活動作為睡前事項,讓孩子知道讀書時間到了,讀完書就要睡覺了,時間久了孩子就養成了養好的習慣。或者,媽媽跟孩子講,自己一天的工作,自己的辛苦,四歲的孩子完全可以理解,這時候媽媽還可以撒嬌一下說,媽媽好累,寶寶能抱抱我給我一些能量麼?我相信孩子一定會深深的抱著你,這時候你肯定孩子的愛給了你力量,謝謝孩子。讓孩子感受到他對你的重要性,之後再來一環,那我們讀完書睡覺可以麼?睡覺媽媽就可以補充更多的能量,明天就可以打跑工作上的小怪獸了,其實這種情況並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父母沒有很好地給孩子樹立行為規則並嚴格執行,還有就是,父母沒有把孩子當作平等的夥伴進行平等的溝通和交流。而只是把他們當作小屁孩,認為小屁孩就該聽我的。這種情況最容易導致孩子的叛逆和不順從。

那麼還有一種現象也可能被稱作不聽話。比如:走進玩具店,什麼玩具都想要,不然就撒潑打滾不走了;再者,孩子想自己刷碗,媽媽知道孩子肯定刷不乾淨,還有可能把碗摔了,這純粹是給自己搗亂添麻煩。那麼這能被稱作是不聽話麼?我們來看一下。

其實在我看來,這兩者都不算,首先孩子想要玩具很正常,就像大人看見漂亮衣服也想買買買一樣的道理。只不過成人自控力比較強,但孩子卻不懂合理消費的道理,那怎麼辦呢,我的做法是,在家和孩子一起列好購物清單,如果他提起了要買車車車,我說可以,但只可以購買一個汽車。自己想好要買什麼車,如果到了超市他臨時反悔,非要買買買,但我也會堅持原則,只能買一個,即使他撒潑打滾,也要溫柔的堅持原則,不吼不叫,抱著他讓他哭,最後告訴他只可以買一個車。連著去超市哭個三五次,他就明白了只可以買一個車,其實孩子之所以哭鬧,他也是在試探家長的底線,愛哭的孩子有奶吃也是這樣的道理,他知道我哭了媽媽就會給我買,所以他才哭,當他連著哭了三五次發現規則如柵欄牢不可破時,他就會自覺遵守規則,一定不能讓孩子的哭成為要挾父母的砝碼,哭是正常的情緒發洩,我很支持,並鼓勵孩子在傷心時哭出來,緩解壓力。還有就是,四歲的孩子一定已經學會了和他人溝通和理解,我們完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和他滲透如何花錢,以及合理購物。

那麼孩子想做家務,給家長添麻煩我們又該如何理解呢,其實孩子有很強的好奇心,什麼都想去體驗,對他而言,刷碗只不過是他眾多遊戲中的一種,我們又何嘗不讓他去體驗呢,或許他會刷得亂七八糟,我們在刷一次就好,或許他會不小心摔兩個碗,只要不傷著自己就好。重要的是我們對他做這件事情的態度,即使他刷得不乾淨,我們也要感謝他,幫媽媽分擔了家務,讓他獲得體驗的同時肯定了他的價值,讓他獲得成就感。即使把碗摔了,我們也要告訴他沒關係,下次注意安全。這既能讓他感受到父母的愛,也獲得了安全感,他知道,不論對錯,媽媽都是愛我的。同時學到了一個生活常識,瓷器易碎,下次他會小心。其實孩子的熱度也很低,最多三五次,他會發現,刷碗好像沒有那麼好玩.他就會放棄這項活動。

通過這幾個例子我們發現,其實對於嬰幼兒來說,沒有絕對的不聽話,只是父母沒有明確的規則,或者沒有嚴格遵守自己的規則,讓孩子有漏洞可鑽。再者,和孩子思考的角度不同,我要玩玩具,可媽媽非要我吃飯,有種風馬牛不相及的感覺。所以一定要和孩子站在平等的角度去溝通,而不是用父母的權利權威去要求孩子,孩子也是有獨立思想的個體,他不能理解大人語言背後的想法,但大人一定能理解孩子的想法,那就試著用童言童語去和孩子溝通,我相信,母子連心,父母和孩子本應是最好的朋友。


隨它去吧


孩子年幼,缺乏生活經驗,從那些“頂嘴”的話中,你可以感受出他們最真實的想法,但這些想法常常不切合實際。也許讓你很生氣,有時還會使你很感傷。那麼,父母應該如何面對孩子的“頂嘴”呢?又能做出哪些適當的反應呢? 1.講道理孩子不願意睡覺,常會說,“我們班級有一個小朋友,晚上10點睡覺的。”你就要回答他,“睡覺晚的孩子不容易長高哦”。即使孩子當時噘著嘴滿不樂意地去睡了,但隨著你在為他測身高時的誇獎“真棒,我們寶寶按時睡覺,長得真快”,他一定會逐漸認同,並樂意按時睡覺和答應你的其他要求。 2.行動前的心理準備孩子常常會說“我不起床”,“我要玩,我不去學鋼琴”常搞得你有些惱火。家長可以在要改變孩子所在進行的活動之前,給他一定的心理準備——“現在6點半了,再過5分鐘就起床了哦”,“我們再玩10分鐘,一會去練琴”。孩子也需要對自己的生活有所準備,有所控制。提前給孩子一個預告,讓他有個準備,也會有效的避免孩子的一些頂嘴行為。 3.用明確的目標來激勵他孩子最理直氣壯的頂嘴常是“媽媽也不愛吃青菜”,“你們小時候也不學鋼琴”。這常常令家長非常尷尬。但你可以使用激勵的方法,如“寶寶長大不是想做飛行員麼?飛行員身體棒棒的,一定要吃青菜的”,“你不是喜歡姐姐在臺上彈鋼琴的樣子麼,姐姐也是通過不斷練習的啊”等。 4.檢查自己的習慣言傳身教永遠是最好的方法,你可曾想過,孩子的不良行為也有可能源自於你。“爸爸媽媽一點也不好!”這樣的話常讓父母感覺最受傷,最委屈。那麼,你不妨想想,你是否曾對孩子說過:“你不是個好寶寶,媽媽不要你了”之類的話呢?孩子是通過自己的感受知道了這句話的殺傷力有多強。如果孩子經常把類似的話掛在嘴邊,做父母的則應該好好檢查一下自己平時的語言習慣。 5.讓孩子看到自己不良意願所產生的後果孩子有時非常固執,在不會造成嚴重後果的情況下,你可以通過事實而不是言語來教育他。比如,他非要穿一件漂亮卻不適合季節的外衣,並且嘴裡一個勁的反覆:“我就要!我就要!”這時父母可以先讓他這樣做。當他在室外覺得寒冷時再給他披上一件厚外套。家長切忌擺出勝利者的姿態,說:“看看,誰叫你不聽我的話!”教育孩子的同時也要記得保護他的自尊心。 6.反省自己與孩子的關係有時你在孩子的頂嘴中隱隱感到了他對你的敵意,甚至是輕蔑!你也許會聽到這樣的話:“爸爸最沒用了,說話不算數!”這時,你便應該好好反省一下,你對孩子的關心是否太少?留給他的時間是不是太少了?什麼事讓他感到委屈了?孩子真心愛父母,像父母真心愛孩子一樣是本能。孩子一時的頂嘴有時只是在表達他受到了傷害。 7.不要忽視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在回應孩子頂嘴的時候慎用“爸爸媽媽是改不過來了,希望你……”。這也許是實話,但卻降低了父母的威信,不利於今後對孩子的教育。我們也曾是子女,子女們理想中的父母永遠是愛自己,並且充滿力量的。特別在孩子小的時候,請少用這樣的言語。


靜love11


  不聽話行為1 頂嘴

  4歲的兒子能說會道,你說一句,他頂你10句,且振振有詞。比如玩具不收好就去看電視,我說:“不收好不能看電視。”他就說:“我有權決定什麼時候收拾玩具。”我氣得關掉電視不讓他看,他就叫起來:“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

  專家解密:孩子的話顯然來自家人的版本。如果家庭崇尚民主,對孩子的教育也應該是民主的。此例孩子的話,可以說“句句是真理”,且能夠維護自己的權利,他的行為本質沒有錯。他只是欠缺尊重父母,但前提是父母也沒有尊重他。

  一對一支招:在孩子回答“我有權決定什麼時候收拾玩具”後,父母可以不再言語。事後與孩子討論:父母希望他立即收拾玩具,他是否應該接受?他希望什麼時候收拾玩具,父母是否也可以接受?

  不聽話行為2 批評就摔門

  每次批評女兒時,她會在你面前“砰”地把門重重關上。

  專家解密:這是個模仿力強、對人際關係敏感的孩子。若處在良好家庭人際環境中,孩子的人際能力將得到卓越的發展。父母忽視家庭人際(夫妻之間、與長輩之間等)溝通或大人之間戲謔、嗔怪的行為,年幼孩子看到的是表面,而孩子的模仿性很強,就學會了。

  一對一支招:成人之間互相關愛,互相理解,多做正向溝通。孩子將很快學會並反饋給你,令你欣喜萬分。

  不聽話行為3 耍脾氣

  兒子玩起電腦遊戲沒完沒了,我說:“別老玩,眼睛會弄壞的。”他頭也不回地說:“你真煩,煩死了。”如果你和他討論這個問題,就陷入糾纏不清的討價還價之中,弄得我頭都大了。


虞城物聯


幼師圈圈回答!

你好!其實所謂的不聽話是一個很廣義的判定,聽不聽話是基於父母對事物的判斷給貼上了正確與否的標籤來約束孩子,當孩子不接受這個約束時您就認為孩子是在不聽話,這類所謂的不聽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給與具體的引導,圈圈不好發表太多!

當然也有很多是原則上的事情確實存在“對”和“錯”的界定。針對這種情況孩子不聽父母的勸誡我給出一個唯一的方法。------”立規矩“!

圈圈給出幾種方式希望能參考嘗試,給到些許幫助!


1,選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立規矩,比如孩子貪念看電視單憑語言說教是行不通的,我家孩子為了克服這個問題網上買了一個帶音樂語音的沙漏讓沙漏提醒孩子看完規定的時間就自動停止。


2,重複的立同一個規矩,法律是用來約束大人的但是從小到成年有多少人告訴了多少次你這個行為 是“不可以的”從而潛移默化才形成了自己的正確觀點 也就是最基本的自律。所以也別指望給孩子說一次兩次孩子就能接受這個“不可以”應該是1年兩年甚至更長時間。


3,利用孩子不太親近的人給孩子立規矩,爺爺奶奶 爸爸媽媽這些最親近的親人給孩子立規矩一般不管用,想想為什麼孩子到了學校都比較聽從老師的安排?相通這個便會豁然開朗。


幼師圈圈


當寶寶不聽話的時候,家長應該正面引導他,盲目的對他發脾氣其實效果並不好,寶寶還是該怎麼不聽話就不聽話。比如寶寶把玩具弄壞了,家長要心平氣和的跟他溝通,告訴它玩具應該好好玩具,弄壞了就沒有了,要保護好玩具,這樣下次再玩的時候就有的玩,不然就沒有玩具玩了,讓寶寶懂得愛惜,珍惜,這樣也對寶寶以後的成長髮育更有利。


那啥那啥那啥啥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四歲孩子不聽話很正常,這個年紀天真可愛活潑好動非常正常,如果他每天躺在床上不動你還不愁死啊。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多給孩子樹立榜樣,要求孩子做之前自己必須先做到,對孩子言而有信獎罰分明,不嬌慣不縱容。有耐心的正確引導。小樹不修不直溜…不學習該揍屁股就來它幾下。



man李俊一


四歲的孩子不聽話,家長應該正確、耐心的去引導他,不要給他發脾氣;四歲的孩子他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自尊,當他不聽話的時候,你去斥責他,他不會聽話或者改正錯誤,反而會去向你相反的方向去做。家長應該更多的是站在孩子的立場去考慮他的感受,四歲的孩子已經可以聽懂很多道理,可以講道理,這樣對孩子也是一種好的培養,做任何事必須有他的道理。


麥小貝


我個人認為大多數孩子都會存在類似的問題,但也不必太擔心,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寶寶們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去提升一些自控能力。寶寶的脾氣大跟家長的脾氣也是有關係的。孩子發脾氣的時候,首先要去接納他的情緒。然後在接納的基礎上去引導孩子,會使孩子更容易接受。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可以給他一段時間冷靜一會兒,過後再去問他的想法,孩子也需要溝通交流[微笑]



楚天學者


你所說的不聽話指的是什麼行為?30歲兒童處於一個自我認知的建立過程。這階段的兒童些許的叛逆。有自我的領地意識,自己的玩具不想給別人玩,自己的房間不想讓別人進。這些看上去不聽話的行為,實際上是一種成長髮育過程當中的潛意識在作用。所以我們家長要辨別孩子是不是真的不聽話。


浙南光哥


第一: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第二:在孩子面前不要太過於注重家長尊嚴,與還在成為朋友
第三:可以和孩子們作出約定
第四:言而有信【重要】
第五:給孩子們充分時間
第六:不要著急指著還在,冷靜分析
第七:…………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d5000eeed9dec274c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