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集詩文書法於一身

張華中作品鑑賞 | 集詩文書法於一身

張華中,男,63歲,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周口市作協副主席、周口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周口師範學院特聘教授。書法被人民大會堂和國臺辦收藏。作品集《絃歌大雅》被國家圖書館收藏。岀版詩集巜足跡》、巜且行且吟》、巜太陽河》、《手的十種語言》。書法集《百花詩書》、《絃歌大雅》、《大道翰墨》等。


張華中作品鑑賞 | 集詩文書法於一身


絃歌書院記


龍湖湯湯,揚波逐浪。絃歌巍巍,珠嵌湖上。東握宛丘,南連思陵;西牽西銘,北枕黌庠。引九曲以入絃歌,攜兩湖而聆鳴榔。後漢陳王寵,弩臺演兵忙。唐代開元年,孔廟遷其上。成化建厄臺,嘉靖稱絕糧。書院名知德,崇正、思魯昌。乾隆易絃歌,迄今翰墨香。


張華中作品鑑賞 | 集詩文書法於一身


青磚黛瓦,湖色斜陽。漁舟唱晚,誦聲琅琅。水天競碧,雲雁南翔。莘莘學子,瞻仰聖像。儕儕俊彥,絃樂之饗。書院之義,鑄魂為尚。神馳千載,非為孤響。矩矱之明,格物修身;窊窿之距,振鐸奮驤。負笈來者,遊目壁楹。論道一族,談笑迴廊。含英咀華,仁義文章。漢風唐韻,古雅流芳。道廣仰宸,學化甘棠。舊堂新葺,慧脈潛藏。幾度涅槃,俎豆馨香。爰書以告,陶甄煌煌。


張華中作品鑑賞 | 集詩文書法於一身


吾壎而歌曰:騰蛟起鳳兮,厄臺開顏。櫛風沐雨兮,耕耘杏壇。乘槎泛漣兮,履印書山。篳門圭竇兮,大才冠冠。簞食陋巷兮,樂此不憚。彰善癉惡兮,宬室有賢。儒之濫觴兮,薪盡火傳!


歲在戊戌十月初一於潁水之陽一瓢居


張華中作品鑑賞 | 集詩文書法於一身


淮 陽 賦


張華中


  黃河之陰,淮水之陽,五億年前,古陸呈祥。

  ①、雄踞中原,維繫八方。南眺武漢,北枕汴梁,東依隴海,西襟京廣。平疇無垠,豫東糧倉。四面環水,城坐中央。七臺八景,陳風十章。中華有根,源於羲皇,龍之圖騰,從茲奮驤。斯文鼻祖,由此濫觴。摶土造人傳薪火,一畫開天定陰陽。廣袤漠野發嘉禾,逶迤起伏矗平糧。

  ②、文人騷客排闥來,袍澤鹹集謀興邦。史氣浩浩,罡風蕩蕩,一城,一陵,一龍湖,誰堪匹儔?斯地,斯民,斯榮昌,誰與爭榜?系我宛丘,惟我淮陽!


張華中作品鑑賞 | 集詩文書法於一身


  吾謂其厚兮,聖火煬煬。鴻蒙初始,混沌榛莽,斯時矇昧,教化未倡。太昊伏羲,首居三皇,開天立極,文明有光。養犧牲以充庖廚,師蜘蛛而結罟網;造甲歷以分四季,畫八卦以定陰陽。干戈飾武,木德而王;灼土為壎,禮樂始創。正姓氏自姓為風,萬代瓜瓞綿綿;制嫁娶儷皮為聘,千秋倫理綱常。以龍紀官,鴻恩浩蕩,四夷賓服,九州安康。澤被寰宇,日月同光。嗚呼!萋萋蓍草六千年葳蕤不老,巍巍皇陵載春秋天圓地方。伏羲以降,繼以炎黃。炎帝神農,建都舊壤。遍嘗百草,稼穡有方;汲水南田,耒耜北崗;察藥識草,療民疾傷;燒陶製皿,儲菽貯糧;初始貿易,方興農桑。媯滿封陳,國名始昌;劉秀託祐,南面稱王。人祖暗助,洪武元璋。夏商周秦,漢魏晉唐,一脈相承,源遠流長。龍之子孫,傲翔東方。承祖蔭佑,德繼永昌!


張華中作品鑑賞 | 集詩文書法於一身


  吾謂其高兮,聖蹟煌煌。陳國苦縣,老聃故鄉。道家文化,自茲弘揚。戰亂紛仍,朝代興亡。棄禮義兮荒野,擯忠信兮殿堂;嘆民生兮多艱,尋大道兮莽蒼。擎睿慧兮巨鑰,啟愚昧兮迷茫;秉思辨兮火炬,照德蘭兮靈光。識天時,知微見宏,萬物三生有正果;察人理,無為而治,大道四伏存真象。洋洋灑灑五千言,世界為之仰東方。之時也,孔子蒞陳,三次徙往。周遊列國,陳蔡絕糧。絃歌七日不能容,大道若昧憑誰解?庭前俎豆勵其志,克已復禮誰焉詳?禮義仁智信,七十二賢四陳人;溫良恭儉讓,三千弟子多陋巷。循聖業,有教無類知忠恕;澤鄉鄰,中庸之道涵學養。一哲一聖,如精如陽,後之繼者,如燧如光。太守汲黯,臥而治疆。子建八斗,適陳封王。太白遺吟,詩壇巨匠。軾轍伯仲,吟誦蓮舫。包公不阿,陳州放糧。更範公仲淹,處江湖遠,憂興國於夙夜;居廟堂高,恤蒼生於稻糧。善哉!爝火不息,國之棟樑,血沃中華,酬我鄉黨!


張華中作品鑑賞 | 集詩文書法於一身


  吾謂其壯兮,勇士殤殤!二十二年,東周靈王,陳國大夫,逼修城牆。不堪其役,奴隸反抗,斬殺官吏,正義伸張。寧有種乎,王侯將相,揭竿而起,陳勝吳廣。邑人朱鮪,兵反王莽;所向披靡,威震四方。黃巢義軍,勢不可擋。母乙、董乙,五代後梁,率眾起義,稱雄一方。杜用擁兵,官府遭殃。張用、王善,抗金名將,數州連克,千里激盪。陳氏亨祖,既勇且剛,滿門忠烈,被戮城牆。陳胡閏兒,起事信陽,反元英雄,義膽俠腸。捻軍之幟,風捲八荒。同盟會員,不懼列強。中共黨員,播灑信仰,如磐歷史,握緊方向。蘆溝橋變,怒火滿腔,救亡熱潮,遍及城鄉。熱血男兒,憤舉刀槍,為國捐軀,裹屍沙場。嗟乎!英雄輩出,金戈交響;挑燈看劍,何畏強梁。血染長纓,壯我國殤!


張華中作品鑑賞 | 集詩文書法於一身


  吾謂其盛兮,古風琅琅。太昊廟會,遠古遺響。仲春之月,氣清日朗。謁祖致祭,太牢獨享。街衢四達,商賈八方。紅塵四合,娛樂無疆。巷陌百姓,且玩且賞;高官政要,祈民安康。龍旗獵獵兮,引百里齋公許願禱福;煙霧籠陵兮,罩八方善男膜拜焚香。南腔北調者,人祖陵前說聖德;東車西馬者,渡善橋上緬先皇。人頭攢動如過江之鯽,摩肩接踵尋立椎之壤。擔經挑,原始巫舞,舞步曼妙贊女媧;泥泥狗,圖騰崇拜,拜祖尋根稱羲皇。歪脖柏,惹海外遊子探幽尋古;子孫窯,撩少男少女心扉盪漾。剪枝園,龍生虎活奪天工;古碑廊,武穆師表氣如虹。說不盡羲陵嶽峙千秋事③,亭殿雲連萬木長;蓍草春榮迎紫燕,根老靈盤開陰陽;望臺煙雨聽漁笛,溪雲籠樹波渺茫;蘇亭蓮舫憶當年,子由夜讀生荷香。道不完柳湖漁唱聲聲早,夕照入水疏星朗;蔡池秋月照殘荷,白龜④顯靈獻瑞祥。臥閣清風吹簷鈴,鐵馬叮叮入夢鄉;絃歌夜讀燭映月,似譜絃歌寫衷腸。噫嘻!民風淳淳,膏澤之鄉。物華天寶,忝闐珍藏。樓宇千列,耀我榮昌!


張華中作品鑑賞 | 集詩文書法於一身


  吾謂其麗兮,湖水湯湯。時追西周,“彼澤之陂,有蒲與荷”⑤,一水泱泱星月藏;而今溼地,“彼美淑姬,可與晤歌”⑥,千荷肺肺隱畫舫。東門之池,有波有浪,堤岸竹半,樓宇相望。岸柳綠而絲垂,碧桃粉而蜂忙。朱櫻晶晶,白杏亮亮,桂子彤彤,枇杷黃黃。蔌蔌風爽,馳波鬱素,鯉鰱鱖鯧,吹漪躍濤皆馳興;綿綿雲白,瘦葦肥荷,鵝鳧鷗鷺,深唳淺吟齊引吭。若夫玉鏡乍破,藻荇擁舫,歌流臺榭之側;茭芷汀蘭,瑤池碧樹,虹架釣館之上。曲橋聽壎,知是天籟泅水至;閬苑聞簫,不知仙樂何處來。採菱摘蓮者,“棹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流連忘情者,“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⑦。至若百舸戲波,鵜鶘逐魴,鴻雁銜蘆,木落南翔,人間仙境,唯吾以賞!若夫把酒臨風,素琴夕張,收釣叟之閒適,獲浣婦之倜儻,懷古者當發疇昔之感慨,頌今者宜寫今朝之華章。


張華中作品鑑賞 | 集詩文書法於一身


  贊曰:曄曄女媧兮蒼蒼,巍巍伏羲兮煌煌,玄玄老聃兮邃邃,儼儼仲尼兮煬煬。旅遊勝地。古陸新象。萬姓一根,根系斯壤。守一陵而知千秋,觀一湖而察萬方。龍傳人生生不息,六千載綿綿流長。祧祜祺祉,福祿禎祥,頌吾祖蔭,薪火永旺,願求千蓍,普天同康。萬眾朝聖,再鑄輝煌。美哉,陳州!嘆哉,淮陽!


張華中作品鑑賞 | 集詩文書法於一身

註釋

  ①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說:在五億七千萬年前,中國境內大部分都是海洋的情況下,就出現了淮陽古陸。淮陽在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中佔有重要地位,是中華民族最早的發祥地之一。

  ②平糧臺;即宛丘古城,是目前我國發現年代最早、規模最大、保護最完好的4600年前左右的龍山文化時期古城遺址。

  ③淮陽八景:即羲陵嶽峙,蓍草春榮,望臺煙雨,蘇亭蓮舫,柳湖漁唱,蔡池秋月,臥閣清風和絃歌夜讀。

  ④1984年8月,淮陽縣城東關少年王大娃釣得白龜,使伏羲畫八卦得到了活的佐證。於1997年7月由王大娃親手放歸龍湖。

  ⑤《詩經.陳鳳.澤陂》

  ⑥《詩經. 陳鳳.東門之池》

  ⑦蕭繹《採蓮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