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孩子一碗飯吃不完覺得飽了,父母應該把剩下的飯餵給孩子吃完嗎?

蘑菇鹹魚


不要強行餵養寶寶。寶寶不吃了就代表寶寶吃飽了,父母就不要再強行的讓寶寶非把一碗飯都吃完。

強行餵養孩子會造成什麼影響?

1、寶寶知道飢飽

很多家長每次給寶寶吃飯,認為按照自己的量餵養寶寶才能吃飽,特別是一些奶奶輩的家長更是“愛”的比較深,孩子吃飯追著喂,一碗飯吃不完就覺得寶寶沒有吃飽。寶寶在吃飯的時候吃飽了和沒有抱時兩個狀態,不要覺得寶寶小就認為寶寶不知道是飢還是飽。

2、強迫餵養會導致孩子積食

孩子本身已經吃飽了,如果再強行餵食,會導致寶寶吃的過多而出現積食的現象,比如肚子發脹、睡覺不踏實、食慾不振等現象。

3、打亂孩子的生活規律

當孩子吃飽的時候,家長強行餵食,會導致孩子過於飽而造成下頓飯不餓的現象,這會造成孩子一日三餐紊亂,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

4、孩子易形成“和家長談條件”的思維方式

有的父母在餵飯時,為讓孩子多吃一點,一邊喂一邊承諾給孩子各種東西。這樣一旦形成習慣,孩子就可能用吃飯來和家長談條件,換取利益。長此以往,孩子有可能會越來越任性、自私、愛發脾氣。

5、會造成寶寶厭食

對於寶寶不願吃的飯菜,強行讓寶寶吃,嚴重的還可能造成寶寶一到吃飯的時候就恐懼。


我們應該怎麼做?

家長要尊重孩子

當孩子表現出不想吃飯或者是吃飽的時候,家長要尊重孩子,不要再強行的逼著孩子把剩下的飯吃完。家長可以觀察兩天孩子吃飯的量,可以根據孩子的飯量給孩子盛飯。對於已經能夠表達的孩子,他們吃飽了就會表達出來,當孩子表達出來自己吃飽了的時候家長就不要再讓孩子吃了。

吃飯的時候不要批評孩子

吃飯時,父母一定要管理好對寶寶的一些期望。你不能要求一個2、3歲的寶寶吃飯不掉米粒,一定要少批評說教。多用鼓勵的話語,經常在吃飯的時間批評孩子,也會導致孩子消化不良,造成脾胃損傷。

需要注意的時,家裡的老人比較疼愛孩子,一定要提醒老人不要強行或者是追著餵養孩子。一是會讓孩子過度飲食,二是會給孩子的習慣養成不利。


我是小淘氣鬼日記,每天分享育兒知識,歡迎喜歡我的寶媽關注我,和我一起聊育兒路上遇到的事情。如果有什麼問題還可以私信我。

小淘氣鬼日記


孩子一碗飯沒吃完,但是覺著飽了,剩下的就不要餵了。

我也有孩子,我家寶寶9個月了,經常有吃不完飯的時候,但是他就是不吃了,我也不能確定他是不是吃飽了,孩子還小,可能比較貪玩;再者就是飯是我們當父母的給孩子安排的,飯量也是估計著孩子平時的量,吃什麼飯,飯什麼味道,同樣也不是孩子決定的。

如果說我們大人吃飯吃了一半覺著飽了,會不會再把剩下的飯強撐著吃掉呢?孩子既然飽了,那就不要再讓他吃了。如果是貪玩,或者到了厭食期的話,就必須要多關注孩子了。


陳澤心c


不要,千萬不要,我小時候因為比同齡孩子又瘦又小,爸媽為了逼我多吃飯,每次吃飯就拿笤帚盯著我,吃不完就打,笤帚都打折幾根了,可是飯量小,硬吃下去那麼多是傷胃的,而且會厭食,心理壓力會很大,久了就會出問題,我那會兒硬吃到吐,天天一聞到飯的味道就吐,吐的綠膽汁都吐出來了,胃疼,自閉,去看醫生,醫生把我爸媽一頓兇啊,過了十幾年了我還很恐懼,現在別人一勸我吃我就很反胃噁心,真的,千萬不要硬逼著孩子吃,會留下一輩子都無法消除的陰影。


楷之


我自己的個人習慣是,孩子吃多少隨他自己就好。有的時候吃零食會稍多一點,可能吃飯就不會很好,但是也餓不到孩子的。我覺得只要營養均衡,每頓量不做特別的要求,如果每次都硬塞,孩子會反感的。我們家娃從開始吃輔食到現在一歲8個月,不饞飯的,別的娃娃可能看見飯菜狼吞虎嚥,不知飢飽,家長要嚴格控制飲食。而我家娃只要吃飽,喂進去也會用舌頭頂出,一口都不多吃的。

讓孩子喜歡吃飯的話,家長要做的可口一些,每天都換一下花樣,像我們家主食麵條,饅頭包子,疙瘩湯,米飯輪著吃,青菜,肉類,海鮮也是都要攝入,我家孩子基本不挑的,吃多少就隨他吧[呲牙]



村裡的小丫頭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養老大的時候,非常擔心,孩子不吃飯,吃不完就很著急,經常端著飯逼著他吃完。後來想想這樣是真的不對的,孩子不想吃飯,除了生病,另外一個理由就是不餓。為什麼不餓呢?吃飯前肯定是吃了什麼零食了,要不就是喝了牛奶了,所以在他不餓的時候非要他把飯吃完,肯定會很困難。吃了一半就飽了,那就不要再追著他吃,也儘量不要再去把剩飯餵給孩子吃。等到老二現在要吃飯了,就堅持一個原則,餓了就吃,不餓就不給他吃,家裡除了牛奶,奶粉,水果沒多少其他的零食。現在吃飯吃的很好。


雨滴年


吃不完就不要硬逼著他吃了,都什麼時代了你還害怕孩子的營養不夠嗎?不吃飽就餓著喂他他永遠吃不飽,我家倆歲女兒吃飯自己來,勺子拿的不是很穩,經常手抓飯,我幾乎就是能吃就儘量讓她自己吃,不好好吃喂兩口,但是她只要告訴我吃飽了,那我一定不餵了,我大概知道她的飯量,如果真的吃的很少,飯後我幾乎不會給她任何零食了,吃點水果,下一頓飯前的2—1小時我不會給她任何吃的,我保證她下頓飯自己好好吃了,如果吃的飯量可以,我會適當的給她一些飯後小零食,比如堅果之類的,很少量


江太太


【我的觀點】孩子一碗飯吃不完覺得飽了,父母應該把剩下的飯餵給孩子吃完嗎?我認為,如果孩子和平時的飯量差不多,就不用把剩下的飯喂完給孩子。

俗話說:“要想孩兒安,三分飢與寒。”

早餐,要吃好,營養要均衡。七八分飽就好;中餐,充分補充營養,八九分飽就好;晚餐,要吃少,以果蔬粗糧為主,六七分飽就好。

一、習慣性依賴

很多孩子在吃飯的時候總不能好好吃飯,一會玩這個,一會又走開去玩。然後大人吃飽了,於心不忍又開始追著喂孩子。孩子的心裡習慣就形成了:我不吃飯,我玩玩具,最後會有人餵我吃。於是就經常一碗飯吃不完。


我表妹的兩個孩子,相差不多,特調皮,吃飯前一刻還你追我趕,不亦樂乎。一到吃飯時候就開始找這樣那樣的藉口,一個說頭痛,一個說肚子疼,然後吃飯像蝸牛一樣,半天吃不完。大人看不下去,怕餓了小孩子,又哄又喂,一下子把飯吃完。天天如此,孩子就是抓住了大人的心理,就不吃等喂的習慣已變成依賴性了。

二、父母多注意孩子

當父母瞭解孩子的飯量,清楚孩子的身體狀況,才能確定孩子剩下的飯要不要喂。如果只是依賴等喂的習慣那就要注意教導孩子了。

1.父母要注意平時在飯前不能給孩子吃零食,這樣的話會影響孩子吃飯的胃口。


2.孩子平時的飯量總是一碗,只是偶爾一次半次沒將飯吃完,父母大可不必擔心,有時可能是因為菜不合胃口,又或者這一餐就是不想多吃飯,而菜吃得比較多了,因為菜好吃。

3.就算平時孩子飯量好,出現沒吃完的現象,父母也要留意孩子是否不舒服才有這種狀況。

最後,我想說的是,如果孩子說飽了,父母也不用再去喂孩子了,尤其是在晚餐,太飽會影響孩子的睡眠質量,太飽也很容易導致骨骼發育受到影響,孩子反而會長不高。希望我的觀點對你有幫助,如果有不同建議,歡迎留言探討!

【我是小凌雲,喜歡寫作!在現實的生活中不斷增值自我,歡迎大家關注!】


小凌雲


孩子一碗飯吃不完覺得飽了,父母就不要把剩下的飯餵給孩子吃了。作為媽媽,很理解希望孩子吃飽,穿暖的心情,但有一種餓真的是“你媽覺得你餓”的餓,沒必要把孩子吃到撐,明代醫書《萬密齋》上講“要得小兒安,需得三分飢和寒”,意思就是說要想確保孩子平安健康,就不能給孩子吃得太飽、穿的太暖。

吃飯是本能

孩子一出生,就有“吸乳反射”這種本能,想吃什麼和吃多少由孩子大腦攝食中樞起作用,孩子天生會尋找食物並攝取食物,讓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續。所以家長不逼孩子,孩子也會吃飯。著名心理學家本傑明·斯巴克說:“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孩子吃不下東西?主要原因是喜歡催逼孩子吃飯的父母也不少。”

吃多會積食

孩子脾胃沒有發育完善,吃多容易積食。孩子肚子脹脹鼓鼓,睡不安穩,食慾不振就很有可能是某種營養射入過量,而導致孩子積食。積食有時候還會引起孩子莫名其妙的發燒,孩子難受,家長也跟著操心。如果平時吃飯適量,就可以避免積食,有助於孩子的生長髮育。

幫孩子養成主動吃飯的習慣

把吃飯的自主權還給孩子,跟大人一起上桌吃飯,孩子吃不吃,吃多少由自己決定,切忌不能追著喂。有些家庭為了孩子吃飯,18般武藝樣樣上,有吃完給看動畫片的,吃完給買玩具的,吃完帶出去玩兒的利誘型,也有不吃完不許XX的威逼型,長時間使用會讓孩子產生心裡暗示,吃飯是大人的事兒。想反轉,就要把吃飯與正能量的事聯繫起來,比如好好吃飯又高又壯,多吃蔬菜會像小公主一樣漂亮,長大想當飛行員都要先把飯吃好,總之想增加孩子食慾,就要想辦法把吃飯與愉快的事情聯繫在一起。

家長都要學會尊重孩子,我們不會逼一個說自己已經吃飽的大人繼續吃飯,那麼孩子接下去吃不吃也讓孩子自己決定吧。

本文作者“晶媽”家有個猴年馬月生的男孩兒Oliver,在經歷備孕、懷孕、生產後,決定自己邊帶娃邊工作,經歷養育孩子的全部過程,也享受與孩子共同成長的快樂。不僅按聯合國建議給孩子母乳到2歲,還幫助孩子完成幼兒園全勤紀錄。關注頭條號 。將與您分享育兒的親身經驗及對育兒見聞、家庭成長的思考,歡迎評論、提問,轉發分享。(本文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晶媽當家


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我給出的答案,是看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我的寶寶,腸胃功能比較弱,當他吃到一半,而不想吃了,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貪玩,想去玩玩具了,不高興繼續坐在餐桌面前,這種情況下,我們會繼續投餵的,至少再投餵剩下的兩分之一,邊吃 邊看寶寶的情況。要知道,寶寶自己的表達並不準確,他說吃飽了,實際可能心繫玩具,動畫片或者IPAD。

第二種情況,寶寶當天狀態不太好,或者吃飯之前,吃過零食,當他說已吃飽或者不想吃了,則不建議繼續餵食。怎麼區分呢?看寶寶的精神狀態就知道,他真的吃不下了,甚至會有嘔吐的動作。這種情況下,多喂一口,就很有可能把這頓飯全給吐出來,白吃了一頓,得不償失。

我鄰居家的婆婆,就做得比較極端了。她說從小喂孫子,都是奔著想把他的胃撐大的目的,所以大碗大碗地喂,哪怕吐了,也接著喂。他家寶寶確實長得非常壯實,但是這種態度過於激進,不值得推薦。畢竟,要使寶寶常安康,常帶三分飢和寒。





欣姨說


從個人帶孩子的經驗,結合兒科醫生給的建議,孩子的胃容量比較小,應該少食多餐,這樣既滿足了生理需求,也不會給腸胃造成負擔。所以,吃飽了就不應該再餵了。

1. 給孩子吃飯講究質量,吃飽吃好為原則。蔬菜,魚或者肉給孩子吃上點,吃飽了說明他身體所需要的能量夠了。大人比較困難的是不好判斷孩子吃飽了沒有,最簡便的打嗝了,一般就飽了,假如他沒打嗝,但是說自己飽了,或者表現的飽了,也沒必要再餵了,但是要注意觀察孩子,如果有想吃零食的想法了,估計是餓了,再喂點水果。

2. 吃飽還喂,容易讓孩子把吃飯當成負擔。孩子覺得飽了,大人還強迫喂,本來他挺喜歡吃肉的,再喂就噁心了,他對肉的興趣就減少了,以後也不香肉了,就是過猶不及。一到吃飯總害怕,害怕被強迫,久而久之就害怕吃飯了。

3. 會給孩子身體消化系統造成負擔。我們常說吃飯吃到八分飽就可以了,再多吃孩子的消化系統就承受不了,容易造成消化不良。

希望能給大家點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