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來自原生家庭愛的缺失是什麼感覺?

用戶4474589971


剛開始,年齡比較小,看別人家都很幸福,就十分羨慕,常常幻想能有一個完整的家。害怕同學嘲笑,學會了迎合別人,從別人那得到溫暖,患得患失。極力想守住,不計後果。

長大了想愛,愛不起來,不敢去愛,怕受到傷害。對自己不自信,也很難相信別人,不自覺的,一切都以自己為中心,其他都無所謂。傷害著自己也傷害著別人。

常常感覺複製了父母性格,走著父母走過的路。想去改掉,但去不掉穀子裡的那分烙印。

傷心、失望有對自己的,也有對父母的。

活的像一隻刺蝟。


青青園中葵sunshine


1、父母決定孩子命運。明明組建了自己的家庭,以為逃脫了原生家庭,卻發現:身體逃出來了,精神卻永遠被困在那個畸形的家庭裡。

2、小時候爸爸在外是膽小怕事的老好人,回到家卻暴戾得像條龍,把外面受得氣發洩在我身上。因為他不允許我反鎖房間門,所以他一回到家,我就在房間豎起耳朵聽他的動靜。如果他在外面摔摔打打,說明是心情不好,馬上要踢開我的房間門,我就開始迎接世界末日般瑟瑟發抖,反正他會找到各種理由來罵我,用最惡毒最傷害人的語言對待小小的我。後來,我就開始害怕大一點的聲音,到現在聽到鞭炮聲、汽車喇叭聲,總是被嚇一大跳。別人無法理解我為什麼會如此恐懼這些聲響。

3、從小缺愛,帶侮辱性的兩個字是父親對我的稱呼:死bi。父親跟我講話從來都是咬牙切齒,而不是正常人的交流方式,導致我現在講話總愛急也會咬牙切齒透露著不耐煩,我知道這樣不好,可是我不懂怎麼才能改掉。

4、從小到大,無數次想自殺,一個人通宵坐在河邊,想跳進去又缺乏勇氣。天亮,垂頭喪氣走回住處,哭累了才睡去。

5、在家得不到愛,極度渴望能有人愛自己。大學時期,交往了個渣男,明知道對方渣。但是每當家裡的事情一讓我糟心,就忍不住打電話給他哭訴,因為不想讓周圍的朋友知道家裡的情況。和他交往兩年半,不愛他,只為了能有個人可以讓我傾訴。

6、現在自己成立了新的家庭,很幸福,卻每晚都做兩三個壓抑緊張的噩夢。醒來胸口發悶,精神恍惚,明明逃離了原生家庭,卻每晚在沒有防備的夢中來提醒我:你是個不幸的人。

7、長大了,想丟下原生家庭,一輩子流浪都好,只要能和他們老死不相往來。父母卻假裝失憶了,彷彿從來沒有傷害過我似的,想跟他們算賬卻又不忍心。你們虐待小小的我,我卻不能虐待老去的你們,還要對你們噓寒問暖、為你們養老送終。有時會幻想來一場意外,帶走你們就好了,也許你們徹底消失了,我才能放下心中的仇恨,否則總覺得你們會害我。

8、總之,原生家庭缺愛的人,就像個缺胳膊少腿的殘疾人,為了和別人一樣,你安裝了義肢來掩飾。別人看你很健全,但只有你自己知道,我永遠不可能變得跟正常人一樣,因為義肢常常摩擦著身體帶來痛感。


烤火的樂崽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我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在我初中高中就一直早戀一直有一個自己想要追尋的愛,就是父母內種無條件的愛,和在家裡的價值感存在感。

可是父母沒有靠感情去彌補。內心缺愛的孩子是非常容易感動早戀,以至於就是在我最愛的人離開之前我一直在尋找安全感。

以至於無意之中傷害了最愛的人。他走了以後我一直在尋找價值感拼命的賺錢一天只睡四個小時。



小魏的歷史課


知道有了自己的孩子才意識到原生家庭帶來的利與弊,但是放大的總是弊端,比如,我會覺得自己越來越像媽媽,老媽對我怎樣我會自然而然對孩子怎樣,我試圖想控制,或者告訴自己絕對不能像媽媽那樣,但是,我覺得我是失敗的,老媽對我的影響根深蒂固,就像脾氣秉性,幸好我可以跟老公談談這個問題,他會提醒我!


嘿大嘴巴


非常榮幸受到邀請。

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就是父母的家庭,兒子或者女兒並沒有組成新家庭之前的那個家。

原生家庭是會影響人的一生的,尤其在情感上,有很多已離婚或者面臨離婚的根本原因可以追溯到家庭環境,男女至少有一方會因為很多原因而缺失父母一方的愛與安全感。再一個家庭裡,父母是孩子的楷模,是最具影響力的。有些子女再選擇配偶的標準上,要麼就是照著她們的標準,要麼就是和她們屬於兩類人。有些人在婚姻中控制慾很強,瑣碎的小事就要自己說了算,也要讓對方按照自己的想法來,這往往是在原生家庭中被牽制,自己說了也沒用,導致婚姻中模仿了原生家庭的情況。

小的時候因為種種原因缺失了父母的愛,也就失去了等於安全感,長大後離開父母,組成開庭,潛意識裡就會從對方那裡期待小時候父母沒有給的愛,特別想讓對方對自己好,一旦對自己不好的時候就會發脾氣,吵架,其實只是以這種形式引起對方的關注。

原生家庭缺愛的人,都是沒有被愛過,或者沒有感受過愛,自然也感受不到被人愛的感受,導致再情感上會完全的依賴對方,輕易地相信對方,導致可能在感情中受到傷害。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謝謝!





大偉生活錄


原生家庭的愛缺失,孩子沒有在家庭中找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感受到自己是不重要的,沒有人關注自己,自己很卑微。同時尋找價值感和歸屬感又是我們每個人一生所作所為都在追求的東西,於是,在原生家庭中沒有得到的愛,孩子就一定往外去尋找。這時正當青春期的孩子就更容易被異性的一點點關心所感動,容易陷入早戀、早孕,或是加入社會的一些不正當團體來尋找歸屬感和價值感。

原生家庭愛的缺失雖然對我們到目前為止造成很大的影響,但只要你願意,這種影響是可以在你看見自己的內在並願意成長的那一刻起會開始得到療愈。

真正想要走出原生家庭的困擾,我們需要花時間和行動去療愈,重新和父母講和,與自己的內在講和;需要重新處理關係,自己與自己的關係,自己與父母的關係,自己與兄弟姐妹的關係,自己與親朋好友的關係。

看似有點難,是的,想要療愈好自己的內在,確實有點難。但如果一次不去理會,這種原生家庭給到的創傷,我們今後這麼幾十年也很難,起碼不會那麼輕鬆和幸福。

如果你願意付出行動,恭喜你!祝福你!你一定可以重新做回真正的自己,開心時,可以開懷大笑,痛苦時也可以酣暢淋漓,做自己喜歡的事而不需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和眼光。這是真正的認識。


芊悅快樂育兒學堂


擺脫是不可能擺脫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擺脫

只能勉強裝作了樂觀開朗的樣子維持生活這樣子

人先見天地,再見眾生,最後見自己

自我覺醒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了

我們終其一生,很大一部分的努力,是在試圖治癒自己的童年

彌補自己兒時受原生家庭影響造成的性格缺陷

後來就變成大眾熟知的那些

父母的脾氣秉性、為人處世風格

會潛移默化的複製到後輩身上烙下印記

童年缺少關愛的,多半會有討好型人格

童年缺少母愛的,多半會有戀母情結

缺父愛的更喜歡大叔,經歷過貧窮的對財富有更多執念

等等等等

而這些這些經歷,幾乎是我們性格的養成的條件

或喜或悲或好或壞,是這些經歷造就了現在的我們

它紮根在我們的意識裡

誰都沒有辦法

在我18歲之後,意識到自己身上很多惡習和缺點

承襲自父母一輩,和原生家庭

而除此之外其他因素對我的性格影響是微乎其微的

粗鄙的語言習慣,大大咧咧的性格,不會正常的表達愛

父母脾氣暴躁 = 我時常難以掌控自己的脾氣

父母性格呈現極端多面性 = 我性格古怪多變

從小父母不和、出軌、離婚 = 我對愛情和婚姻沒有信任感

幾乎沒有受到過任何誇獎 = 即使自己已經在優秀的水平線上也內在自卑

成長的過程中感受經常被忽略 = 嚴重討好型人格,希望全世界都喜歡自己


沈九la


原生家庭就是我們出生的這個家庭,因此我們與其有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如果說原生家庭缺失愛的話,最主要的原因當然來自於其父母。從小到大。我們在父母的身旁長大。父母是我們的避風港,是我們的靈魂導師。我們的安全感,自信心,幸福感等等很多都來源於比。如果缺失了父母的關心,缺失了父母的肯定,我們往往會感覺不夠自信,通常會讓孩子感到自卑,感覺自己不重要。長此以往,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會降低,對外界也會持有一顆防範的敏感的心。

對於我個人而言,因為我從小不是在原生家庭長大,我應該算是在重組家庭中一路成長。其實這一路對於我來說也十分不容易。但我想無論是原生家庭還是重組家庭,如果缺失了父母的愛缺失了家庭溫暖的給予,對於我們孩子而言都是極其不利的。我們會感覺到孤單,感覺到不被理解,如果再更加嚴重的謾罵和侮辱聲中長大,那麼孩子的心智都很容易走極端。

我希望我們每位即將步入婚姻殿堂,或者打算生孩子的父母,請您們一定要慎重思考。當一個鮮活的生命來到您的身旁,需要您的孕育和培養,請您不要吝嗇您的愛。

其實也許我們每一個人,都正在經歷或者已經經歷了家庭中愛的缺失所帶來的苦果。所以,我們更不希望在自己家身上出現的,又再次在自己的孩子上重演。

我們需要被愛,也需要懂得去愛。


西一熬17


如今,原生家庭這個詞與星座、血型一樣,成為茶餘飯後閒談中的典型標籤,很多人也將自己生活、性格、心理的不如意歸因到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家庭。這家庭的氣氛,傳統習慣,子女在家庭角色上的學效對象,家人互動的關係等,都會養成個人的性格。人要認識自己原生家庭的影響。

愛的缺失是原生家庭糾結的一個結,因為缺少愛這種看法,我相信絕大絕大部分的父母沒有不愛自己子女的,只是有的會表現有的不會表現。讓孩子產生疏離感。

父母的教育方式如果不緊跟時代,自主學習教育方式,那麼還是隻會延續老一輩的簡單粗暴方式。

如果感覺缺少愛,或許是你現在的想法,等到一個感動你的時刻,你會發現那種愛的光。

父愛如山、母愛如海!





生活普通說


原聲家庭的缺失可以說對孩子是傷害最大的,父母們受不了可以隨時分開,找尋自己的安慰,孩子是受傷害最大的一個,生活上的改變對他們來說並不是最大的傷害,最大的是心理上的改變,沒有安全感,委屈沒人說,苦楚沒人理,如果有了後媽或者後爸,心理上會有很大的一個障礙,所以說,為了孩子們的未來,心理的健康,原生家庭不要輕易的去改變他,希望我的觀點可以幫助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