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為什麼任正非不做正董事長?

風雨同行38014871


參與,謝謝!

也許,該問可以置換成"為什麼任正非不當正董事長卻實際上握有大權″。

1 既有事實

既有事實在,所以才提出了可以置換現有提問的想法。

任總一直沒當正的、後來僅僅是董事之一,而華為內外以至中國內外的人一提起華為,誰都說是任總的、任總說了算、任總引領下的現實成功、任總傳帶下的未來發展,任總既在幕後又在臺上,既在過去和現在又將在將來,將來思想還在,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這是華為與國營公司和其它民營公司的1個顯著差別,目前大概仍然是獨一無二的,任總創造、堅守的獨一無二。

朋友們都知道"董書法″這個稱謂,公司老大1人同時是董事長、書記、法人,三位一體、三職一身、三正一人,與任總連1個正的職務也沒有形成了巨大反差,能學任總不?能引發思考不?

2 總體原因

(1)任總不當正的卻是正之上的

這1事實的久在,總的說沒別的原因,只因為實際上一直握有重大事項決定權,關鍵在實,有實權,不是正的董事長卻仍然大權在握,從公司創始起就握有,沒有個什麼具體職務或最大官銜加身也都握有,實際權力在則職務沒有也罷,不需要了,這一目瞭然,是個簡單的客觀事實,已知、共知,不過呢,蘊含的道理可能不簡單。

而華為人公認任總實際握有、共同信從任總行使的最終決定權,一直的,這個就肯定不簡單了,事實和道理都不簡單。

(2)凡有正職務的都該思考的

認為,由任總不當正的卻實在正之上推展開來,應該作1個思考,思考的問題是公司老大或掌門該怎麼站位和守位才能握實並用好自己手中的大權或最高權,無論是不是科技公司的老大,這當然是個重大問題,更廣、更深意義上的不簡單。

"實″,是關鍵字,即使正的職務在身,實也是關鍵。

3 具體原因

覺得以下是任總"為什麼″"不做正″的具體所在,任總應該是依靠這些具體才做實正之上的,同時,也是對上邊那個所謂重大問題的思考。

(1)定位

老大,負責出思想、方向、戰略以及公司整體層面的策略、路線、原則,即出大主意,天然的幕後人物,做實了這些事就是務實、求實,才有可能成為事實上的老大。

(2)抓大

老大也是臺上人物,臺上最大,卻是因抓大而成事實上的最大,自己定位上的事都是大的,都抓,實際上就是抓自己出的大主意落沒落地,也就是抓重大決策的執行,重大決策執行這個事在公司裡最大。

一直都在抓大,就是一直安於本位,更是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把自己應有的權力抓實、抓牢了,沒旁落。

有意識的面大,也就是從心往外把自己當作了臺上的真正最大。

(3)用下

不抓臺上其他人該抓的事也就不是西瓜芝麻一把抓,即放小,放小則實質上是在用人,用下邊的人,即用幹部。

如果被用而且被盡用,沒被少用更沒被閒置,幹部則必定在自己管的那一部幹得老猛了,還會想著上升以至接老大的班,彼此用思想、智慧、業績作的正當競爭老激烈了,而這個局面的出現,也表明老大的權真大,實實在在、長長久久地大,實大又長大,抓大、放小為什麼不啊?!

(4)超脫

老大,定位高高在上,公司位中最上,超越所有的下,因此而抓大,公司事中最大,擺脫所有的小,前1個該超、後1個應脫在那裡實際擱著,就需要老大的行為超脫,超該超的、脫應脫的,必須的。

何況,大事雖然論數量不如小事多,論內涵、論質量、論長度,小事再多也沒法比,尤其幕後的那些大事難度高,又決定公司的現在和將來,所以一定要集中腦力做,所以必須超脫,超脫就會做好,做好了大權才會是實的,否則,位子再高也穩當不了,從高位上跌落下來往往是因為不超脫,事無鉅細地抓,公司沒巨大起來或由巨大變細微。

公司中人,最怕看見老大成天在臺上現身,幹細活、管小事,認為是最危險的不實,實浮在小、虛化於大。


肇俊武


感謝您的閱讀!

任正非雖然非正董事長,可是他的權力卻不比董事長小,我們看一份數據,透過這份數據,你能非常精準的知道,為什麼說不做正董事長的任正非,卻是獨一無二的?

在這份華為股份構成中,只有兩個股東,一個是任正非,一個是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委會。這兩個股東很有意思,因為自然人股東只有任正非,事實上他雖然只有1.01%的股份,可是在這裡面,工委會的股份分屬的確不是自然人。(我的理解,這一份98.99%的股份雖然是有工委會掛名,實際上是無主的股份)

我們也知道華為採用的是虛擬股份,所以這98.99%的股份反而是沒有任何人可以佔用的,因為它分屬給華為員工,可是員工只有分紅權利,卻沒有處分這部分股份的權力,真正的自然人大股東還是任正非。

股份上面,已經讓任正非是獨一無二的,不用擔心是正董事長,企業的管理權會因為董事長影響。

目前,華為董事會成員構成中,董事長是梁華,副董事長是郭平,徐直軍,胡厚菎以及孟晚舟(任正非之女)!而任正非只是董事(並且當任華為總裁。)

這種設置對於華為其實有百利而無一弊,這是任正非大刀闊斧的結果,在從美國公司取經後,從2004年開始,經過EMT輪值主席,到輪值CEO,再到2018年輪值董事長(半年期),這對華為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華為的輪值制度是在逐步放權,穩步漸進的模式下進行的,實際上這個過程不簡單,因為一個企業,最害怕的是企業創始人對於企業的影響,這不利於企業的良性發展。

而輪值制度,是任正非在給華為培養接班人的一種方式!

“股權結構決定公司治理。”這是公司法領域的至理名言。任正非不做正董事長,並不影響華為的實際控制權,實際上虛擬股權,也是一種間接控制華為股權的方式。

所以,即使任正非不做正董事長,也不影響華為實際的決策權,也是一種為華為發展考慮的結果。

LeoGo科技


任正非是華為的創始人,可能大家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任正非並沒有做華為集團的董事長,是他自己的想法還是另有隱情?下面就來說說具體的原因。

1、公司成立初期,沒有設立董事長職位,隨著公司擴大,後面才增設董事長一職,但不是他本人就職。

1987年任正非創立了華為公司,早在公司成立初期,並沒有設立董事長這個職位,有什麼重大的決策由時任總裁的任正非做定奪,後來隨著集團不斷擴大,才設立了董事長一職,因為孫亞芳在華為出色的表現,任正非常欣賞她的能力,董事長也就讓她來任職。


2、任正非有很強的綜合管理能力,希望權力下放聽到更多的聲音。

他是軍人出身,有很強的綜合管理能力,沒有親自任董事長,就是為了促使集團更多的成員能夠對他起到一個監督的作用,以免陷入一言堂聽不到更多的意見和建議而使華為發生戰略性的錯誤。也正是這個想法,也就有了董事長輪值制度的產生,這樣董事長也沒那麼大的權力。



3、任正非只有華為1.01%的股份,其它股份分給員工,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讓員工成為公司的主人。

任正非只持有華為集團1.01%的股份,是不是很讓人震驚,據瞭解,任正非把其他98%的股份都分給了員工,10萬名員工擁有股份,但是並沒有股份的擁有權,只有分紅權。其實仔細算一算,10萬名員工平分的話一個人並沒有多少,但是這極大的愉悅了公司員工,他們也相當於擁有這個公司,那麼幹活肯定會更加積極。

華為集團發展到現在,已經成為世界知名的移動通訊企業,與任正非的貢獻息息相關,能有今天的成就,與他看待事物獨特的眼光和格局是分不開的,加上他在管理上的魄力,敏銳的眼光,華為才會不斷壯大。


星河方舟


任正非是華為的老闆,董事長類似一個幹活的角色。雖然任正非只有華為1.4%的股份,但是因為不是上市公司,而是民企,並且是家族企業。他對公司有著絕對的控制權和話語權,無人可以替代,就算任正非什麼職務都不當,實際控制人也是他。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權利的交接,誰是繼承人。

任正非不當董事長一方面也是因為低調,可以減少關注度。當年財富排行榜要把任正非排進富豪榜,差點被華為起訴,老闆知道樹大招風的道理,所以非常低調。任正非是真的低調,我同事在深圳遇到過老闆,他就一個人在食堂吃飯,一個助手都沒有,打飯也是排隊,沒有任何架子




程序員聊科技


在早期的華為並沒有董事長這一職位,一直是任正非作為總裁決定公司的一切問題。後來,因為資金問題差點讓華為垮掉,正是因為孫亞芳從外面成功拉到了資金,華為才緩解了燃眉之急,華為又重獲新生。任正非為了感謝孫亞芳,而特為其設置了董事長職位,任正非任副董事長。

當年任正非讓孫亞芳當董事長主要原因有二個:一是,感激屬下孫亞芳拉到資金,救華為於危難之際,也讓其他員工看到,任何對華為有貢獻的人,都會得到應有的回報。二是,任正非自己擅長的是內部管理而不善外部公關活動,而正好是孫亞芳的對外能力非常強,於是兩位正好內外互補成就了華為。

此外,也與任正非的低調性格有關,因為低調可以減少關注度。當年財富排行榜要把任正非排進富豪榜,差點被華為起訴,任老闆知道樹大招風的道理,所以非常低調。前些年有媒體曾曝料,有記者在深圳遇到過任老闆,他就一個人在食堂吃飯,一個助手都沒有,打飯也是排隊,沒有任何架子。

當然,任正非把董事長的職位讓給別人去幹,是因為華為不是上市公司,儘管任正非只有華為1.4%的股份,但華為還是家族式民營企業。他對公司有著絕對的控制權和話語權,無人可以替代,就算任正非犯了什麼經營上的錯誤,實際控制人也是他。現在任正非倒不擔心大權旁落,而是如何權利交接,誰是繼承人。

而到了2017年,由於任正非年事已高,也該培養接班人了。華為的董事長由梁華接替,而副董事長的名單也進行了刷新,其中加入的新面孔就是任正非之女孟晚舟,而任正非卻是退出了輪值董事長之列,變成了普通董事。在這次調整之後,華為董事長變為輪值機制,新選出的3位副董事長將會在之後5年內輪值董事長一職,每次持續6個月。

現在任正非設計的華為輪值董事長制度也就此基礎上產生了。公司高管那幾個人輪流坐莊做董事長,雖然這些董事長的權利沒有其他股份制公司董事長的權力那麼大,但至少會對任正非的決策思考做出一些指引和糾編,必竟一個人在重大決策上容易出方向性錯誤,而輪值董事長制度可以儘量避免任正非犯決策上的失誤。

在任正非看來,自己設計這種監督模式,就是為了控制創始人過於強勢,而引來外部力量對自己的監督,以免陷入一人一言堂。未來任正非終究會老去,目前這種輪值董事長制度,終將會迴歸到正常的股份制公司架構。目前無論任正非是什麼職位,董事長是誰,任正非擁有華為絕對的話語權,所以,華為董事長由誰來做,對於任正非來說關係都不大。


不執著財經


關於任正非為什麼不做華為董事長,可以參考下2019年2月18日任正非接受英國BBC專訪時的親口語錄:

我太太總是問我到底愛什麼?我說愛改文件,因此我希望更多的精力用在內部,而不是外部。所以,我就沒有做董事長。董事長要承擔工商登記的責任,要籤這個文件、那個文件,那都是雜事,都是打雜,跟清潔工一樣,這不是我願意做的。我願意做的就是萬事都不管,就管這個公司,我的性格使然。

任正非是大學工科專業出身,一生都在跟技術和產品打交道。興趣點也是對企業管理,產品和技術研發的專研,之前從不接受媒體採訪和各種高大上的榮譽宴請,可以說是一個不在乎功名利祿的標準技術宅男。但是擔任董事長就要跟政府打交道,混各種行業協會,企業家圈子,審批各種與技術和產品無關的文件,這是任正非喜歡的,所以雖然任正非是華為的創始人和最大個人股東,但是主動放棄董事長職位有據可依。

不追求功名與利祿,只緣樂在管理和技術中。


每天學點手機技巧


任正非目前持股華為1.4%的股權,但是真正的華為控制人還是任正非,一言九鼎。因為華為不是上市公司,股權都是內部流動控制的。其他股權的實際控制人還是任正非代持,只是給其他的分紅。

任正非一直是華為的總裁,而孫亞芳才是華為的董事長,這是因為孫亞芳適合做外事活動,對外的事情是孫亞芳擅長的。而任正非更適合做內部管理,體制梳理。現在的任正非總裁也不是了,副董事長也不是,只是一個普通的董事角色。

因為任正非年事已高,一直在試驗新的領導人。也就是媒體報道的董事長輪值制度,每六個月就會輪值一位副董事長。讓更多人用實力說話。看看究竟是誰能帶領企業走向更大的輝煌。

現在的華為已經超越了國界,提供的技術和服務都引起世界最大的國家美國的嫉妒,可見一個企業做到如此大,居然產生和一個國家一樣的影響力。

所以任正非經常講,未來的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才是世界最大的霸權,政府霸權會完全被巨無霸企業替代。

我是伯樂集團董事長李合偉,白手起家創業20載。主營餐飲,投資,教育三大板塊。創業導師、理財導師、《李合偉演講學院》首席講師。堅持終身每天至少寫三篇文章,關注我為您分享更多的人生感悟……


合偉說


任正非為什麼不做華為的正董事長,關注這個問題,我也是有一些想不通的,不過在查看華為的發展史以後,我明白了為什麼任正非沒有做華為的正董事長。

首先,我們先要明白華為這個公司的性質,那就是民營企業,而不是私人企業,這點事非常重要的,而且有關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等這些職務也僅僅是公司職務的一個體現,並不是公司法人的代表,所以這些職務都是公司董事會選舉出來,為其服務的,也不具備資本的配置權。 而且還有這樣的一個事情,在華為發展初期是沒有董事長這個職位的。


華為有一次因為資金問題,差點出了大問題,幸好是孫亞芳成功的拉到一筆資金,這才是華為轉危為安,所以任正非給華為設立董事長的職務,並且由孫亞芳出任。 而且孫亞芳在對外交流和公關活動中都是非常有能力的,而任正非對這些並不是跟擅長,他只對管理公司更得心應手。所以這樣的做法,可以說對華為是有好處的,能夠得到互補。

最後,對於華為現在的制度而言,任正非還是有很大的話語權,而且即便是擁有公司百分之一點幾左右的股份,這也足夠了,對於華為公司的大方向,還是需要任正非把控的。大家對於任正非沒有做正董事長還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咱們一起探討!


帆辰科技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來回顧一下任正非的成就吧。

1987年,任正非創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1988年任華為公司總裁

2003年,任正非榮膺網民評選的“2003年中國IT十大上升人物”;

2005年入選美國《時代》雜誌全球一百位最具影響力人物;

2011年,任正非首次進入福布斯富豪榜;

2018年3月,任正非不再擔任副董事長,變為董事會成員;

從這些成就中,我們不難知道任正非創造了華為,而且具有非凡的個人魅力,所以哪怕不做華為的正董事長,也一定是華為核心的靈魂人物。

不做正董事長的原因可能有:

一、淡泊名利的精神

對於正、副,大家都好像有種執念,但並非人人如此,在任正非這樣一個企業家看來,對這些概念也許並沒有那麼執著,只要有利於華為的舉措,他都會實施的吧。

二、年齡的原因

雖然這樣說有點冒犯,但不得不承認年紀大了,許多事情確實比不上年輕時候了,而且高居一線,對於身心肯定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所以不做正董事長,當然是可以理解的。

無論怎麼說,我感覺任正非身上體現了華為的精神,即無畏逆境、不斷創新、勇敢堅毅。任正非創造了華為,從這一點上,任正非都是整個華為緊緊相連的靈魂。


嘮叨聊科技


“極客談科技”,全新視角、全新思路,伴你遨遊神奇的科技世界。


華為是一家與眾不同的公司,採用了全員持股的方式,整個公司的股權架構沒有任何的國家或者金融機構參與。除此之外,常見的公司董事長一般由創始人擔任,但是任正非僅僅是華為的一名董事,兼任總裁,董事長卻另有其人!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任正非沒能夠出任華為的東市場呢?


孫亞芳時代的華為

孫亞芳從1999年開始擔任華為董事長,直到2017年卸任。

任正非生於1944年,1999年時僅55歲,並不存在身體的原因沒有擔任華為的董事長的說法。更多的說法是因為孫亞芳幫助華為渡過了生死難關,任正非為了感激孫亞芳讓其當上了華為的董事長。據說當時華為遇到了嚴重的資金問題,孫亞芳拉到了資金解救了處於危難的華為。並且,任正非是一個不願意公開場合表態的人,孫亞芳的出現剛好彌補了這一問題。

當然,任正非作為華為的創始人,即便由他人擔任董事長也不會削弱其管控華為的力度。


輪值董事長時代的華為

自從孫亞芳卸任華為董事長之後,華為採用了董事長輪值的做法。

這個時期,任正非已經73歲,即便想要擔任華為董事長身體也並不允許如此高負荷的工作。華為董事會由117名持股員工代表選舉出一名董事長和其他16名董事。董事長採取輪值,當前的董事長為梁華,郭平、徐直軍、胡厚崑擔任公司輪值董事長。任正非僅僅是華為的一名董事,女兒孟晚舟為華為的副董事長。

董事長輪值避免了一言堂,以及權力過於集中導致的種種問題。從當前華為的董事會構成來看,任正非已經不會再負責具體的管理,而是影響華為發展發現以及企業文化。梁華成為華為的法人代表,公司最高領導應該是郭平、徐直軍、胡厚崑這三名輪值董事長。


關於任正非為何不做華為董事長的問題,您怎麼看?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