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日本和韓國都屬於發達國家,但是相比於歐洲國家,感覺日韓的普通人活的很累是因為什麼呢?

柒火


日本和德國靠的是技術,靠的是服務,所以他們相對於英美法是比較辛苦的!!法國和英國在二戰前都有大片的殖民地,他們玩的是高端的,國內的大公司控制了以前殖民地的能源型行業!他們可以吃老本,是人家父輩打拼的,而且去看看非洲國家的通信 能源 電力 都是哪些國家在控制,法語非洲大部分是法國公司,英語非洲大部分是英國公司!南美洲經常說是美國的後院,不太理解 這些國家的能源通信 電力大部分是美國在控制!在這些國家哪個執政黨不聽話,敢威脅到英美法公司的利益,就扶持反對派搞你下臺!現代社會你哪一天離開得了電 油 通信?利潤都讓人家賺了,他們能不高福利嗎?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交的每度電費裡有一毛錢是被別的國家拿走別的國家應該富成是什麼樣?美國打壓華為,也是為了不讓咱們有高科技行業,最主要的也是會搶佔他們的市場份額,現在世界上哪個人可以離開通信?每天不要貢獻幾塊錢?如果是用的華為公司的產品,不說前期投資了,後期維護,設備的更新,可以養活多少國內的企業?可以帶動多少行業?人家賺的是高端的,不管你這個國家怎麼亂,只要把這些交給他們就可以了!


_珍惜愛你的人_



日本韓國與西歐以及北歐一樣,都是公認的發達國家,而且人均GDP都已經超過3萬美元,但是日本韓國的生活方式與歐洲完全不同。西歐和北歐氛圍更加寬鬆,居民生活水平高,而日韓則壓力很大,導致這個原因主要是財富分配,社會制度。

以上是世界各國工作時間對比,日本處於中等偏下,而韓國則處於高位,遠遠超過德國、法國等西歐國家,韓國在2018年人均GDP突破3萬美元大關,在人口數量超過5000萬的國家當中,只有美國、英國、德國、意大利、法國和日本做到了,可以說韓國經濟水平已經達到新的高度。但是韓國人的累也是出了名的,而且生活水平也遠不如西歐北歐國家。

人均3萬美元的人均GDP,無論如何生活水平都應該相當高才對,之所以會像現在這麼累,財富分配是重要因素。


韓國國內有幾家聞名遐邇的大公司,比如三星、現代、LG和樂天,大財閥壟斷了韓國的多數資源,給普通人剩下的機會並不多,對於韓國的高中生來說,想要獲得一份好的前途,必須要考入韓國前十的大學,然後才有機會進入三星等大企業,否則前途堪憂。韓國學生放學之後立刻進入各種補習班,長期1點以後睡覺,白天靠咖啡維持精神,韓國學生是少數比中國學生還累的。

與之對應的是,歐洲國家的工作機會多,而且財富也沒有完全被大財閥所壟斷,歐洲國家擁有反壟斷法,不會讓一個企業像三星一樣一家獨大,三星倒了韓國會破產,但是奔馳寶馬倒了,德國還是從前的德國,只會略微受到影響。

日韓生活壓力大另一點則是制度問題,日本之前曾發生過公司上級把員工按到火鍋裡的事件,這麼員工直到3年之後才敢起訴。


日韓深受儒家文化影響,具有很強的上下級關係,對底層的保護嚴重不足,如果這件事發生在歐洲,簡直是不可想象的,因為歐洲國家的法院是中立的,而且工會也是一把巨大的保護傘,比如德國工會此前與公司進行談判,把工作時間縮短到28個小時每週,同時上調工資,坑害員工,工會第一個不答應。

日本文化當中對於員工更多的是限制,日本實行終身僱傭制,工資和福利待遇與工作時間等掛鉤,如果辭職,換一家公司,意味著此前所有的一切都要清零,而且還會遭到嘲笑。


在經濟模式方面,歐美國家佔據了製造業頂端,韓國日本雖然也在同一等級,但是由於起步較晚,所以必須付出更多的精力,韓國日本在某些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但是並非面面俱到,僅有的大公司也養不起全國人,所以只能拼命工作。

歐洲國家站在製造業上游,依靠高科技產品,所以能夠獲取更多的利益,而法國等一些奢侈品公司,靠的是品牌的價值,利潤率更高。韓國財閥壟斷,日本老齡化少子化嚴重,兩個國家的情況很難發生根本性變化。


視野新觀


相比於歐美國家,日韓兩國老百姓的工作確實要累一些,作為後起之秀,這兩個國家的財富積累遠不及歐美,但是作為發達國家,日韓的生活水平已經很不錯了

首先要說明一點,韓國和日本一樣,都是發達國家。很多至今都看不起韓國,認為南韓只是個偽發達國家,但是僅僅據我個人的親自感覺,韓國人的收入水平絕對符合發達國家的身份了。

據韓國政府2018年公佈的數據,韓國本科大學生的首份工作的平均月薪大約在12000-15000RMB,這個收入放到國內應該算是挺不錯了。雖然12000-15000RMB的收入在北上廣深這四個一線城市也是很普遍,但要知道這是韓國大學生剛剛畢業的平均收入!這個水平北上廣深也暫時達不到。

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韓國的人均年收入約合22萬RMB,差不多一個月小兩萬塊錢,如此收入,難道還算不上發達國家嘛?(首爾街景)

當然,也有許多人會抬槓說韓國的物價高,但其實相比於韓國人的收入而言,韓國的物價還是可以承受的。長期以來網上都盛傳韓國人吃不起牛肉,在許多文章中甚至帶有譏諷性的語言去嘲笑韓國,可真實的情況是韓國人的人均牛肉消費量遠高於中國。

其實韓國進口牛肉的價格並不高,約合50-60RMB一公斤,這個價格跟國內沒啥區別,甚至還要比國內便宜。在韓國僅僅是本國生產的牛肉價格高,因為為了扶植本國農業和畜牧業,韓國政府一直宣傳“身土不二”的理念,韓國國民認為本國生產的韓牛最適合韓國人食用,因此韓牛價格確實很高,並且韓牛也確實好吃。

但是吃不起韓牛不等於吃不起進口牛,2018年韓國人均牛肉消費量超過37公斤,說韓國人吃不起牛肉兼職就是笑談。今天的韓國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妥妥的發達國家。

至於日本就更不用說了,作為亞洲第一個發達國家,日本現在可以算得上是老牌發達國家,2018年人均GDP為39287美元,在亞洲也是絕對的一流水平。

可是相較於歐美國家,日韓兩國老百姓的工作強度似乎要大上很多,其中韓國人的生活壓力更大一些。與中國 一樣,韓國人從小就面臨著極大地升學壓力,韓國的考高激烈程度絲毫不亞於中國,這在發達國家中式非常少見的。

(日本上班族)

而在進入工作以後,日韓兩國上班族都會面臨加班問題,這與歐美極為不同,尤其是在西歐,週末和節假日大家是肯定不上班的,甚至連加油站都不上班。

以法國為例,法國法定的工作時間是每週35個小時,也就是每天七小時,並且法國的節假日非常多,全年差不多有150天都在放假,法國人的生活明顯要比日韓舒適很多。

對此有人分析是因為日韓處於國際貿易鏈的低端,在國際貿易中拿到的利潤很少,屬於打工仔。但這種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其實在各國的產業分類中,日韓的地位並不低,屬於世界產業鏈的上游供貨商,特備是日本,把握著許多工業鏈條的源頭,穩穩地佔據食物鏈的頂端,不存在日本給其他國家打工的情況,而韓國的地位雖然不及日本,但也要比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比利時這些國家強很多。

不過就算是西班牙這樣的末流西方發達國家,他們國民的生活水平也照舊比韓國、日本悠閒很多很多,這就是一種文化造成的。

說實話,西歐、北美、澳洲、新西蘭這些地方的自然環境要比東亞地區好一點(東亞地區的環境也很不錯,大家不要妄自菲薄,跟中亞和中東的大沙漠比比,咱這就是天堂)。

以韓國為例,全國到處都是山地,連一塊像樣的平原都沒有,耕地面積非常稀少,即便到了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韓國農產品依舊不能自給自足,在古代更是吃不飽肚子!

強大的生存壓力讓東亞民族更懂得進取和勤奮,毋容置疑,東亞的中日韓三個民族是世界上最勤勞的民族,這個是歷史文化所決定的。而在二戰後,日本和韓國也是通過自己的努力,逐步成長為發達國家的。

對比一下,西班牙人過得雖然比日韓輕鬆,但西班牙經濟可是早就被日韓超越了,西班牙人的生活水平不及日韓,今天的西班牙甚至連G20都沒擠進去。至於英法德這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這些國家是有家底在,並且生活質量也沒有超越日韓太多。
(東京)

需要指出的是,正是如此勤奮的工作才成就了今天日韓的地位,像是菲律賓那樣能躺著絕不坐著,能坐著絕不站著的懶國,一萬年也變不成發達國家,有口飯吃就滿足了,英法美德也是在經歷了苦日子之後,才苦盡甘來的。

而且日韓兩國雖然比不上歐美輕鬆,但也不是很糟糕。除非是一些很繁華的地段 ,否則在週末和節假日,日韓的大部分商業場所都是不營業的,他們到了週末也是休息,享受生活。


千佛山車神


日本是真的發達國家,韓國是假的發達國家,這一點從近期日本製裁韓國就可以發現,韓國在日本的經濟制裁之下幾乎沒有任何還手之力,這就是典型的虛假繁榮,有點像土豪暴發戶的感覺,比如,同樣百萬富翁有人是穩穩當當賺一百萬,而有些人只是得益於豬肉漲價了,前者是實力,後者是運氣,當然部分歐洲發達國家也是這種情況的虛假繁榮。現在全球公認的發達國家實際上只有德美日英法五國,因為這五個國家有自己完整的工業體系,一個產業虧了,可以從另外一個產業補回來。

至於說日本人活得累,實際上只能說日本的基本生活物資真的很匱乏,他們人均資源佔有率非常低,可能只有我們的五分之一,這使得他們不得不拼命賺錢才能獲得最基本的生存資料。這個問題在德國也有存在,德國人的生活也沒有那麼輕鬆,因為他們的農業產品以及資源都很缺,必須依賴於進口,基礎生活物資都很貴。

其次,工業國家還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資本市場,資本家市場有個問題就是最大限度壓榨僱員,把他們的勞動力使用到極限,日本是一個高度資本主義社會,日本人都是資本家的僱員,老闆讓他們幹啥他們就得幹啥。


優己


發達國家都有一個特徵,那就是政府擁有財產少,國家財富大部分控制在財團手裡。

日本和韓國的發達同樣也是財團支撐起來的,但日本和韓國的情況不同。

韓國的財團沒有獨立性,很多財團背後有西方人的影子,表面上是韓國財團,但是西方財團對韓國財團的的控制性太強。簡單的理解就是韓國財團大部分是西方扶持起來的,很多大公司都有西方財團的注資。

西方靠操控韓國財團來操控韓國政治,所以韓國有一個怪像,就是沒一任前總統都被打倒。這是韓國本土財團和西方控制財團背後較量的結果,相互碾壓。

日本的情況的更復雜,政治被西方控制,財團無法發力。

西方通過政治因素限制日本財團的發展,雖然到達發達國家階段,政治勢力和財政勢力的平衡,兩者持入相互僵持的狀態。

這兩個國家人民生活普遍壓力大,那是這兩個國家有一部分資源要拿出配合西方國家使用。政府本身就沒有什麼資產,每年收到的稅收,還要拿一部分出來,供美國使用,導致國民分配的來的資源減少。這是日本和韓國一些普通民眾生活壓力的大的原因。

這兩個國家每年除了負擔美國駐軍的費用之外,還要響應美國的號召,讓你捐款就捐款,你讓配合制裁就就制裁誰,這樣的行為都讓這兩個國家蒙受巨大的損失。

簡單的理解就是每年都有部財政源額外使用,而本身的財政支出又不能減少。可以說韓國和日本每年都要有額外支出,而這些支出都是由國民負擔。

相對於西方國家,日本和韓國單在軍費上就多了一層。


一號風手


因為我對韓國比較瞭解,所以目前以韓國為主來回答這個問題。

職場升值壓力大

韓國職場想要升職,不光是有工作年限的要求,還有升職考試,通過了才能升職,而且附加條件是每次升職都必須要英語成績,也是有硬性標準的。

職場加班嚴重

日韓的職場人加班強度高是全球都知道的,而且因為加班導致自殺的人也是特別多,在韓國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到了下班的點,上司沒下班,你就不能下班,你自己先走的話是不禮貌的,而且會讓上司對你的職場形象失望。

加班的話也會讓你的領導覺得你很刻苦,而且還能增加你的工資,所以很多人搜選擇加班。但是最近很多韓國大公司都有所改變,強制性要求下班,也就是在下班的時間點,強制關閉公司的電腦,讓職場人士下班回家。

職場的不固定性

韓國的職場不是終身固定的,很有可能因為效益不好裁員,這種比比皆是,要想避免這種結果就必須要給公司帶效益才行。這就是壓力的來源。


世界這點事


不只是日本和韓國,只要是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地區,人們生活和工作普遍較累。這些地區包括東亞的韓國、日本、中國、朝鮮,以及港澳臺地區,東南亞的新加坡、越南。

中國大陸、朝鮮、越南這些發展中國家生活累一點,很容易理解,因為當地經濟不發達,一個人要想獲得較好的社會地位和富裕的生活水平,當然需要辛勤的付出。為什麼像日本韓國還有港澳臺地區這些發達的地方,人們也是那麼勤勞那麼累呢?

和歐洲國家相比,日本、韓國、我國港澳臺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並不會差。像南歐一些國家,他們的人均GDP也不過是3萬美元,有的還不及3萬美元,而日本、韓國以及我國香港澳門都達到或者超過了這個水平。

你看南歐的人多會享受生活,每週工作時間只有30多個小時,週末就去沙灘上曬太陽,或者去外地旅遊。韓國、日本、香港的居民每天都是行色匆匆,晚上加班到深夜,週末要把時間放在工作上。我國大陸地區的就更不用說,很多工廠的工人一個月只休息兩天。有的工作幾十年,從來沒有去旅過遊。

為什麼這些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地區人們,包括歐美的華人(美地區的華人比當地人口工作的時間長得多,週末當地人開的店鋪大都會關門,而華人的店鋪依舊在經營),總是過得那麼辛苦,一刻也停不下來?

我認為最主要是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響。這些地區的人從小就受到了儒家文化的薰陶。儒家文化追求的是什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最基礎的一步是修身。而在修身這個環節中,勤勞是最重要的一個特徵。從小到大,人們就受到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等詩書的薰陶。

其二,儒家文化影響的地區,大部分都是人口稠密資源相對匱乏的地區。人口多,資源少現狀使得大部分人必須通過辛勤的付出才能獲得較好的生活水準。日本、韓國、臺灣、香港、新加坡是人口多而資源匱乏的地區。這樣的環境逼迫人們不得不努力,不得不勤勞。



第三,受儒家文化影響的人有一個特徵就是熱衷於積累和傳承財富,較少強調享受生活。而歐洲發達國家則不一樣,他們在積累財富的同時,特別強調要享受生活。上至總統下至百姓,都喜歡旅遊、沒事。而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地區,你看有多少政治人物會挪出時間去旅遊去逛逛,東亞哪個國家的政治領導人物不是忙的很?西方國家的政治人物經常看到他們外出旅遊的新聞。


財經知識局


站在我們中國人的角度來看,西歐人和日韓人的生活負擔,在咱們眼裡都不值一提。誰還能比我們辛苦?當然了,同為發達國家的日韓普通人,他們的生活壓力確實是比西歐人要沉重許多的。至於是什麼原因,我覺得有四個因素構成了這一現象:

東西方社會的發展進程不一樣

歐洲人不是自古就懶,歐洲國家並非自古就是發達國家。日本、韓國,也包括某國在內的新興工業化國家現在正在走的路,歐洲國家當年也一樣走過。



英國工業革命早期,當時歐洲工人的生活也是很慘的。現在的法律規定工時制度,當年並沒有,英國工人一天的工作時間也是十六小時以上。後來工人通過罷工,遊行,示威等等一切手段,整整花了兩百年!才迫使資本家一步步的縮減工作時間。先是從十六小時縮短到十四小時,然後再十二小時,十小時。最後一直到上個世紀中葉,也就是二戰之後,歐洲才真正確立了現正在的八小時工作制。

除了工作時間,包括現在歐洲人享有的社會福利待遇、安全生產製度、工人保障制度等等的一切人性化福利制度,最早的歐洲工人也都沒有。這些都是西方工人通過罷工,流血為自己爭取來的。

這一段鬥爭史,就如同《國際歌》裡面唱的那樣: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

所以不要羨慕現代西歐人的福利,因為那是西歐人通過近兩百年的爭取,通過革命革命再革命才為自己爭取來的。日韓,乃至所有的發展中國家,現在都是直接享受了當年歐洲人爭取的基礎福利待遇。卻沒有通過革命流血的方式為自己爭取福利,也沒有逼迫資本家妥協,如此一來,又怎麼可能會獲得西歐人相同的福利待遇呢?

如果想要別人的待遇,這很簡單。把人家走過的路,自己也走一遍就行了。這個世界可以抄近道,但是沒有一步登天的捷徑。

日、韓的產業結構偏狹窄

西方國家從大航海開始,在殖民時代和工業革命中積累了大量的財富。現在世界上最好土地資源,最賺錢,最輕鬆,最舒服,躺著就能賺錢的產業,都掌握在白人手裡。所以現在白人過得舒服啊,因為他們的祖先已經幫他們把髒活都幹完了。

相比於西方,日、韓的起步晚,錯過了黃金時代,只能撿人家吃剩的產業發展。而這就導致了現階段的日、韓兩國,甚至於整個東亞地區的產業結構都極其不合理,競爭太激烈。

比如說,中國大陸,中國臺灣,韓國,日本的某些產業,相似度非常高。這一點在半導體產業(韓國、中國臺灣),汽車產業(中日韓三國),電子產業(中日韓三國)等行業中體現的最為明顯。

再比如,東亞國家除了中國大陸,都是農業產業規模不大的國家和地區。眾所周知,無農不穩,歐盟、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都是大農業國家,他們掌握了全球起碼一半以上的農產品資源。而吃的東西恰恰是人最不可或缺的產品。日本和韓國,也包括亞洲四小龍由於缺乏大農業發展的空間,就使得他們在先天上就處於弱勢。如果一個國家的吃喝都讓別人給掐住了,整體經濟豈不是也要被掐住?並且最要命的是,掐住全球農業命脈的國家,恰恰就正好是西方發達國家!

還比如,東亞國家全部都是自然資源匱乏的國家。最典型的,例如油氣資源,尤其是陸上石油資源,日韓兩國都要看別人的臉色行事。而偏偏全球最大同時也是最先進的油氣公司,也基本都是歐美的公司。這也就意味著,全球利潤最高,賺錢最舒服,薪資也最高的能源產業都讓西方國家給把持了。日、韓賺的那點錢,轉手就進了西方國家的腰包。

當然了,東亞人的生存能力強,智商也是一等一的。人家吃剩不要的,日、韓也可以玩出極致。這也是一種本事。

但是總體而言,現階段的東亞地區,其實是處在一種東亞人自相殘殺,擁擠在相同的幾個賽道進行競爭的窘境。而這一切,其實就是西方國家的佈局,西方人彷彿伸出了一隻看不見的手,把東亞國家的發展死死的按在了他們佈置好的幾個賽道上。

而西方人佔著世界上最大最好的地,控制了世界上絕大部分農產品和資源,競爭少,當然沒什麼可愁的,死命享受唄。至於日、韓人再富裕,終究也是在為西方人打工。現階段的中國也是如此。



兩國的財政支出結構不合理。

這一點與上一條相關。由於日、韓在產業上受限制,再加之政治原因,使得日、韓其實都是美國的傀儡。在很多行業都受限制。比如軍工業、航空業,日韓想發展,都要先問問美爹同意不同意。

如果沒爹不同意,那麼日韓就只能花錢買西方的產品。那些民用大飛機,各式各樣的軍用武器,每一項都是花老百姓的錢買的;即使美爹同意了,西方的資本也要插一手,通過入股的方式控制日、韓經濟,從中空手套白狼,拿走大部分的利潤。

例如韓國三星,中國臺灣的臺積電,都是全球半導體行業的尖端公司,他們能製造最先進的手機芯片。但是,他們能在這個行業成為佼佼者,這並不是因為韓國人和臺灣人有本事。而是西方主動把這個產業下放給了韓國人和臺灣人。算是西方人在全世界的一種產業佈局。這一點,只要查一查三星的幕後股東都有誰,臺積電的幕後股東都有誰,就一目瞭然了。都是50%以上的控股。

很多人強調,境外資本沒有投票權,股份不能否定三星是韓國的的企業。但是境外資本也根本沒有打算控制三星!西方人只需要從韓國人手上拿走利潤分成就可以了。




東西方的文化和民族性不一樣

日本人和韓國人,也包括中國人在內的東亞文化圈,都有很強的等級觀念。這種文化的特性就決定了東亞地區人的生活就會活得很累。而這種累,是與收入水平無關的。低收入者累如狗,高收入者也一樣累如牛。

當今西方人,更像一個獨立的人。而日、韓的人更像是集體的一份子。這種集體的一份子有兩個含義:第一,你的行動必須跟集體行動步調一致;第二,你必須遵守這個集體所有的規矩。最主要的就是自上而下的金字塔結構,安於你的位置。不能過分,也不能邁出這個圈。

如果人生一旦被圈在圈中了,那麼人生必然就地獄模式!日韓,乃至中國人,從幼兒園階段便就要參與殘酷的競爭,每天遊走於各種英語培訓,課外班,數學、物理補習班之類,早早的戴上了眼鏡。一路要面臨極高的淘汰率考入好的高中,考入一個等級不錯的大學。而到了工作之後也要加班加點的賺錢,根本就沒有辦法停下來。

這一切的根源,其實就是等級觀念。爭做人上人的觀念。不為自己,也要為父母,為子女而奮鬥,誰還有閒心享受?

日、韓的經濟雖然不錯,但是骨子裡仍然還有極強的等級制觀念。儘管時代變了,大多數人也強調獨立性了,但是克己復禮,活給別人看的心態仍然是深深的刻大多數人的心裡。試問一個人很講究體面,喜歡帶著面罩做人,這個人活得能不累麼?這正是日韓人民始終活在集體裡、活給別人看、要體面、加班加吐血、打腫臉充胖子,不能越出集體的根本原因。

換言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孝悌忠節的感情,如果出於自發,不會多難受;但若是出於面子,壓抑了天性,自然就累了。



總的來說,如果用擬人的方式形容:

歐洲就像是家底殷實的鄉紳,靠著家裡祖上留下來的產業,便可以懶洋洋地,舒舒服服地生活著;

美國就像是一個快活的老流氓,沒錢了就騷擾別人,這借點錢,那借點錢,生活壓力也沒太大壓力,反正都是借別人的。

日、韓就是一個給人打工的小白領,雖然收入還可以,但是很不自由,總是被老流氓給控制著。時不時地還得拿點錢孝敬美國小流氓,並且還不能不給。

至於咱們國家,就不評價了。


Mer86


事實上這其中主要就是發展水平和觀念的問題,不要以為日韓很發達,其實他們的發展遠達不到西歐傳統強國的水平。

就連美國的社會發達程度,也不如英法等國。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城市化水平,英法德等歐洲國家,是世界上最高的。

也就是說英法德等國,可能沒有大城市和小城市這種概念,這裡的這種概念就是大城市和小城市物價、工資等水平沒多大詫異。

隨便去看英國任何一個城市,你會發現他們可能高樓大廈數量有詫異,但是他們的工資水平和物價水平,基本同倫敦差不多。

且由於英國等國在金融領域存在的霸權,以及工業水平十分不錯,其經濟結構十分合理。

社會階級結構也是橄欖形,十分的合理和健康。所以即便是經濟發展速度慢,他們依舊可以保證社會的基本福利。

而且英國社會由於這種相對公平,使得英國社會競爭壓力也相對更小,包括其教育方面,升學壓力也是不大的。

在美國讀好大學能難,但是想要讀一個大學卻十分簡單。歐洲也是一樣,讀大學十分簡單,只有好大學才是要奮鬥的。

這種教育方式目的性很明顯,像哈佛、劍橋這樣的大學,基本進去了之後,出來一般都是博士生,也就是說進了這些大學,大學會努力培養你為博士生。

這些人將成為各個領域的研究人才,而其他大學的學生,則是學習一些技能和一些技巧,使得他們可以勝任某種工作。

而且西方人的觀念也沒有地位和麵子,西方人更講究自由、愉快的生活,而不是像東方人一樣,為了一個地位苦苦拼搏。

西方年輕人結婚,不需要什麼彩禮和房子,相反結婚政府還會給新婚夫妻一筆錢,用來讓他們生小孩!

小孩出生之後,國家又有一系列政策。所以英國想生小孩的家庭,往往四五個。但是你在東亞國家生四五個看看。

像日韓的年輕人,同樣都被生活所裹挾,一心想要去大城市發展,這其實就是為了面子和地位。

其實如果沒有這種觀念,日韓的年輕人完全可以在小城市裡活得自由自在。

就像在中國,如果你灑脫到住小縣城還能怡然自樂,那麼你的壓力不久瞬間減弱了許多嗎


小司馬遷論史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世界需要定製新的規則。

美國,歐洲幾國是戰勝國,在二戰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死傷無數,耗費財力無數。勝利了,作為起決定作用的戰勝國,當然要制定符合他們最高利益的世界規則。

經過多年發展,掠奪他們站在了金字塔的最頂端。就好比他們成了世界的領導者。

作為領導當然要吃香的喝辣的。

便宜他們先佔,好事他們先來。

於是他們從勞動者變成了地主老財。享受著榮華富貴,奢侈的生活。

日本和韓國因為是他們的小弟,多少也沾了不少光,也發展成了亞洲四小龍。

但是小弟畢竟是小弟。大哥不幹的髒活累活才輪到他們幹。和大哥比起來,壓力也很大。

並且作為小弟也不是好當的。要為大哥牽馬墜蹬,鞍前馬後。端茶倒水,出保護費,時不時還要被薅羊毛,生活窘迫是免不了的。

最近幾年經濟不景氣,大哥的日子也不好過了,對待小弟越發打壓的厲害。剝削的也更厲害,小弟當然倍感艱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