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你有沒有發現,保險公司永遠在招人,永遠也招不夠?為什麼?

老萬


在保險公司,只有內勤才是公司的正式員工。而保險公司招聘的崗位大部分都是業務員,我們國家保險行業的業務員並非是保險公司的正式員工,而是保險業務代理。

這些業務員沒有底薪,但有高額的提成,高者可以達到保費的40%。業務員還可以帶團隊,團隊的業務員有產出團隊LEADER可以分到佣金。因此,無論是基層業務員還是帶團隊的業務員,他們都有動力去賣出更多的保險以拿到更多的佣金。

因此業務員人數等同於保險銷售金額,自然是多多益善。

業務員在上崗賣保險之前都要接受保險產品的培訓,一方面是讓業務員瞭解保險產品怎麼賣,另一方面也是講保險對於人生的種種好處,比如人生風險處處,作為家庭頂樑柱的你應該如何管理風險,培訓完之後,業務員自然對自己公司的保險產品比較認同,加上身邊一些資歷更深的業務代理的影響,一般都會先給自己和家人買上保險,然後再把親戚朋友作為業務拓展對象售賣保險。

中國人對保險的認知是很粗淺的,基於人情關係肯定會優先購買親戚朋友推薦的保險產品,基本上所有的保險業務員開始的單子都是自己的家人和親戚朋友圈子貢獻的。

6-8個月之後,業務員熟人圈的保險賣完了,公司會要求業務員持續拓展業務,親戚朋友之外的業務其實是不好做的,因此很多業務代理會因此而離開保險行業。

能堅持下來的業務員要麼真的有做業務的天分,要麼就會走上招聘新的業務員自己做團隊長的路,這樣源源不斷的業務員招聘循環開始了,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保險公司的業務員以保險公司的名義招聘自己的業務員團隊。

因此,保險公司招人其實是在找客戶,每個應聘的業務員都是潛在的客戶,每個新業務員的家人、朋友、親戚圈子都是客戶,所以我們會看到保險公司永遠在各個渠道招聘新人。

說句題外話,好的保險對於保障意外管理風險非常重要,保險行業也是朝陽產業,保險代理雖然門檻低,但是做得好的保險業務人員的收入非常可觀的,也願大家能夠認識清楚自己的特長和短板,做最適合自己的工作。

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找工作,然後把自己的簡歷放到招聘網站上,過後的一段時間,你就會接到很多個這樣的電話。是XX保險公司或者XX綜合金融集團的人事專員給你打來的,然後邀請你去公司面試。

有朋友就有疑惑了,保險公司真的這麼缺人嗎?為什麼要一直招人呢?作為一名曾經的代理人,我正好可以結合自己的一些經歷,給大家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來看,保險公司缺人嗎?其實保險公司並不缺人。他們不缺員工,缺的是客戶!你以為保險公司招聘的是員工?錯了,其實他招聘的是客戶!

為什麼這麼說呢?且聽我娓娓道來:由於我們國家理財基礎教育的缺乏,很多人對於保險是不瞭解的。因此,想要人主動去買保險,那是根本不可能的。這個時候,就需要對人們進行教育,也是就是要讓大家明白保險的意義和功用。

去到保險公司,前面幾個月都是培訓。講的就是保險的各種好處,人生處處是風險,管理風險是多麼重要,人人都需要買保險什麼的。培訓完了之後,基本上大家都會對保險比較認同(也有不認同的,就自然離開了)。再加上身邊一些老的代理人的“影響”,新人很容易首先就給自己買保險。這還不算,自己買了家人還要買。我們都有三親六故的,很多親戚朋友也是會看在人情的面上,在你這裡買保險的,就當是支持你的工作嗎!

把親戚朋友的保險都賣完了之後,差不多也就半年左右過去了。當你發現銷售遇到瓶頸的時候,保險公司就會給你說了:其實賣保險不賺錢!你看公司的某某總監,是賣保險做出來的嗎?不是!他們都是做團隊,讓團隊來幫助你賺錢。做保險,真正賺錢的是發展自己代理人團隊。然後再是各個總監和經理,來給你分享個人成功經驗。讓你覺得,好像只要去做了,就可以像他們一樣走上人生巔峰似的。這個時候,他們就會讓你去做增員!去招聘更多像你一樣的人,進入到保險公司。然後再讓他們自己買保險,給身邊的親朋好友推銷保險。如此,循環往復。

那為什麼保險公司要一直招人呢?其實,是不得不招人。因為,在這樣的代理人制度下,很多人是無法留存下來的。把身邊朋友的保險賣完,沒有了新的獲客渠道,自然就離開了。這也是保險行業流動性很大的原因。如果保險公司停止招人的話,這個代理人制度,很快就運行不下去了。所以,保險公司才會不斷的招人,給自己招聘到大量的用戶。以新的用戶的產出,來供給整個老團隊的運營。

另外,我知道有些朋友是比較反感,保險代理人朋友的。不過在我看來,其實他們當中很多人,是比較單純和善良的。如果不是因為他們有一顆單純又善良的心,也不會被這樣的制度給利用。雖然,保險代理人的一些做事方法,會比較偏激。但就現階段來說,還是比較符合我們的國情的。

只是,我建議各位保險代理人朋友,要不斷的學習。不是去學習那些銷售技能(術),而是要去學習產品本身。好好研究保險合同條款,學習關於整個家庭理財的知識。這樣才會在未來的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

保險公司和安利等機構,是典型的員工即用戶,用戶即員工型的模式,產品永遠需要消費者,也就永遠需要員工。

保險公司永遠招不滿人,它聰明得很,對外可以說,這是一個人人可以賺錢的模式,這是一個大度的、對所有人開放的共富機會。

只要你努力,就沒有不賺錢,沒有不成功的。你是不是對這樣的話很熟悉。

1、招不滿的是業務員,業務員基本無底薪,這就是它永遠招不滿的秘密。

業務員要開展業務,首先自己要是公司產品是使用者,也就是說,找到一個員工,就賣出一份產品。一般保險公司的就業流程,都會讓你買保險,還會讓你把家人的保險也買了,逐漸擴展開去。

2、它是極好的宣傳方式。

我們身邊一定不缺乏做保險的朋友、親戚或舊同事,這些人除了賣保險產品之外,他還要發展下線。美其名曰,組建團隊,共同奔向發財大道。他們不說永遠要招人,他們說你是最棒的人才,你最適合做保險,你要是能做的話,以你的才幹,你的人脈,一定能造福多少人,也能順便實現財富自由什麼的。

3、沒有離開的員工,只有暫時不前進的同事。

保險公司一直在招人,它還不會主動讓人走。如果做了一段時間後,你覺得業績不理想,不努力去開拓客戶了,你也用不著辦理什麼離職手續。

你的團隊成員會跟你說,只是暫時休息一下,如果碰巧又遇到合適的人呢,你還是可以向他推薦產品的。但其實,絕大多數人到這一步,就不再能重新崛起了。

只要你認可保險的模式,總有不同的保險產品適合你,於是你也永遠在保險的道路上。

保險公司不會除名,這樣讓自己的隊伍不斷壯大,最終形成各自的非常穩固的勢力範圍。這也是為什麼,很少保險公司會關閉的原因,也很少有新保險公司成立,它必須背靠各類大樹,它有某種壟斷性,一做就是幾十年上百年的延續。

錢不那麼容易賺;產品不可能完美;用自己所在公司的產品,不會像信仰那麼牢固;這是常識,也是每個保險人會不斷加深的認識。


啟職


因為保險公司沒有單子就沒有底薪,並且還得給你要押金,我今年春天就被熟人介紹去中國人壽了,她當時說,前三個月因為新人業務不熟練會有八百底薪,但是要天天去公司報道,三個月以後就是憑保單拿提成了,沒有底薪,而且培訓免費,去了以後才知道被騙了,一開始說培訓免費去了說要二百押金,培訓完了給退,我說行,給了錢,培訓完了去退押金,說辦了入職有了工號才給退,入職需要500押金,要是以後不幹了,銷了工號五百押金就給退了,不入職不給退培訓費,那行吧!給了五百押金退了培訓費,入職以後告訴我沒有底薪,新人也沒有,這不是騙我嗎?那行,我不幹了,銷工號吧!押金退給我吧!那也不行,天天上家裡來找我讓我遊說我親戚朋友買保險,我經過培訓已經瞭解,連我自己都不想買,我才不要騙我親戚朋友呢!最後我強烈表示不幹,我要辭職銷工號,結果嘞,押金遲遲不給退,大半年了啊!我一個人五百不算多,但是那麼多人一個人五百加起來不少了,吃利息也不少錢了,保險就是騙子


盛開芬芳花朵的小草


看到這個題目讓我想起,大學的時候投簡歷,第一個收到的電話就是保險公司打來的“招人電話”,當時剛畢業沒什麼社會經驗,就真的去面試了。

還記得那會面試的主管跟我講了很多公司高大上的成績,也有提到我入職以後會月入幾十萬,另外給了一張問卷,上面讓我填家裡的情況,但是我發現上面是讓填寫很多親戚的信息。我就拒絕填寫,之後草草面試完就離開了。

現在想起來,才知道保險公司名義上招的是員工,實際是在招客戶。等於招到一個人,就相當於搞定一個家族的保險。

另外,保險公司永遠在招人,似乎永遠招不夠的感覺,背後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點:

一、保險公司靠業務員的關係吃飯

入職的新員工通常都是業務員,而真正掙錢的只有團隊的主任、總監級別的人物,又或者保險企業。

之前我們家一個大姐進了保險公司,她們是怎麼靠這位大姐開拓事業的疆土呢?

大姐一家上了保險,大姐的親戚們也上了一圈保險,鄰居也買了大姐的保險。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突破口就是大姐,然後才是大姐身邊的親朋好友。就是這樣推薦著買保險,最後收益最大的是保險公司》大姐的上級》大姐本人。

所以,一家保險公司的存活在於業務員,新的業務員越多,證明潛在客戶越多。

二、吃完了“人脈”生意,遇見“瓶頸”開始建團隊

新員工的關係網攻破以後,這位員工該如何得到更多的收入呢?就是搭建自己的團隊!

比如某保險公司,介紹新員工入團隊,介紹的這個人成功了可以拿到幾百塊的推薦費,其實就是謝謝你推薦員工給他們。然後這個員工被納入團隊以後,開始加油開單做銷售賣保險,慢慢的就形成了團隊關係網。

想要升級拿高薪一定需要建團隊,基本招納4~5個人就可以建立小組了,團隊的老大隻負責管理,就算不去跑業務,只要小組的業績達標他自己就可以躺贏拿獎金。

這就是保險公司為什麼總是招人的原因,需要團隊新血液作戰,員工越多團隊老大獎金越多。

三、賣保險壓力大,人員流失速度快

之前有個同學在香港做友邦的保險,開始還不錯,後來業務開拓完了,就回來繼續在企業上班了。他和我說,賣保險是真的掙錢,但是同時壓力也很大,如果做不到業績,淘汰機會高,經常導致人員流失速度快,一旦缺人,保險公司就需要儲備新員工人才。

另外,新員工辭職了,業績就歸公司經理,這就是為什麼保險公司經理都那麼有錢的原因了。

所以,保險公司只有不斷招新人,才能更有活力和業績。

不管最後新員工是不是能留在公司,公司都能獲得巨大利益,所以笑到最後的贏家還是保險公司啊!

以上回答希望能幫到你!

歡迎關注@焱公子,十年500強,專注寫職場,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成長心得。

焱公子


這個問題,我在大學剛畢業的時候,就想明白了。


我有個朋友,雖然關係不是很好,但是為了衝單,他硬生生,讓我買了保險,因為,當時他說能退,我也就答應幫忙了,那時候,我也還是個窮學生,並沒有什麼錢,投進去也就100塊錢,什麼保險就不說了,以免被人打,但是後來我那個朋友自己都跑路了。


為什麼講這段故事呢,因為後來我才接觸到真正的保險人員是怎麼給你洗腦的!


因為後期還有一些手續,所以就有2個穿戴職業的保險人員來到我們學校,給我介紹了對保險,然而我並沒有錢,他們也就此作罷,我並不是他們的菜。可怕的是,她們不給你推保險了,居然開始讓你賣保險了。


那時候,趕上校招,全校都貼著XXX公司誠聘啥的海報,這倆人,問我,畢業有打算嗎?我當時單純的,我都想抽自己幾巴掌,我說,還沒想好,去哪家。


結果,她們掏出她們的筆記本就開始給我上課,給我講她們的成功史。


一個年齡不大的妹子說,我學歷低,以前也就做做行政的活,3000塊錢,現在幹了保險了以後,我一個月都是上萬的工資,這都還是少的,每天出去走走,也不是很累,要是早幹保險就好了,


還有個年齡稍大的姐姐說,我也幹過一天賺十幾萬的活,但是現在看看還是保險賺的多,說完就秀出了她滿臉的優越感,


我當時,也沒見過什麼世面啊,嘴賤,說能帶我一個嗎?


她們頓時,眼睛發亮,立馬加了我的微信,結果3個人吃了一頓愉快的午餐。


為什麼他們對拉人比賣保險還感興趣?


1、他們是招的不是員工,是代理。


什麼是代理?


並不是什麼員工,而是把東西授權給你,讓你去賣,你賣出去,就有提成能拿,賣不出去,不好意思,你連個底薪都沒有,可能有的保險公司有微薄的底薪。


保險行業的遊戲規則是這樣的:


新人先做外勤,也就是出去跑單子,名片上印著的是客戶經理,


然後開始賣保險,也就是上面那個妹子的級別,同時,在賣保險的同時,你也開始推銷自己,把自己變成活招牌,去招人,招到的人開單了,你就能分到相應的提成。


招到的人達到一定的數量,並且這些人開單了,你也就會上升一個級別,底下招到的人越多,你能分到更多的提成,就像一個金字塔,能吃香喝辣,不用幹活的,永遠是頂上那個人。


明白了吧?為什麼兩位小姐姐會眼睛發光?


這哪兒是看到了你,而是滿眼的錢的發光啊!


2、招的不是人,而是資源!


很多家長死活不讓不讓孩子去做保險,不是沒有原因的!


賣保險第一步,給你洗腦,讓你覺得自己也可以,但是事實證明,你不可以,為了分到點提成,你打開通訊錄,只能先從熟人,親戚朋友。


就像我一樣,雖然和那個朋友不是很熟,但是礙於所謂的友誼,就幫忙了,但是人家不這麼想,在他眼裡,我只不過是一個刷單的機器而已。


隨便提一句,更可惡的是,過了2年,這傢伙,換了一家保險公司,又找我刷單......


這樣的模式,金字塔底下的人,會拉更多親戚朋友入夥,或者是買,或者 是賣,誰知道呢?


但是人為了生存,可是什麼都琢磨的,


我是破淺,專注年輕人的職場、情感,一起成長,一起吐槽!


破淺


保險公司是一個很神奇的公司,據說有一個公司一年收入幾百億,賠償了幾千萬,這公司只賺不虧。

平安保險當初幾十個人,一年收入幾百萬元,現在富可敵國。

保險公司是屬業績提成,底薪不夠車票錢,剛進去的人完不成任務就自己買,有的人進去工作一年多自己買20多萬元來衝業績,老公非常不滿。

因為剛進保險公司有一個熟悉過程,告訴周圍朋友我在保險公司上班啦,有買保險的照顧一下,沒有三年兩載混不到一個臉熟。

有的人天生會做保險業務,充分利用自己和朋友資源,把保險業務做得風生水起。但是很多人放不下身段,不去迎合買方要求,業務肯定是難以為繼,自己的錢買完了,親戚六轉買光了,沒有買的人了,混不下去了,只有離開保險公司,自己落下的一堆保單。

保險公司除了業務骨幹,大多是一波新人換舊人,因為提成誘惑太大,每年都招新人是完全必要的。


王老歪49681976


進去過的人才知道那種坑有多深,我就是其中之一。只有當了主管才有底薪和管理工資,還要下面有人,也要有業績。招過幾個所謂徒弟,帶得也不錯。警告他們不允許以自購方式通過轉正考核,那沒有真本事,無法長久生存。徒弟以家裡人正需要為由,給自己老公花了近一萬一年買了保險。然後,季度考核快到了,找不到客戶,又給自己女兒買。勉強通過考核後二季度實在混不下去就離職了。每一個進去保險公司的人都被當成儲備主管洗腦加培訓。安排各種看似重要的部門負責工作給你,美其名曰升遷預熱。其實是讓普通員工分擔了原本屬於部門主管或經理的一部分管理工作。比如本人,全分公司約一千人的手機app操作指引和數據追蹤是我負責,早會主持也是本人。但我就只是個五級業務員,做這些沒一分錢工資的。大多保險公司差不多都一樣,以各種方式說培養你,灌輸你金字塔概念,讓你以更上一層為目標。只要考核期沒有目標業績,業務員等級再高也是一腳踢出。本人當天早上主持早會,結果進不了系統,查詢得知被公司系統清退了,尷尬不。早會隨便誰臨時上吧,直接走人,爺不玩兒了。其實不是零業績,不過是零目標業績。在職時個個還關係不錯,人走茶涼沒人鳥。就連平常說最器重我的直接主管一個字都沒擠出來。說白了,你沒業績他也考核難達標,簡單說,我不出單,他沒提成和管理津貼。這種純利益關係,註定沒多少人留得下來。說是拿著執照的傳銷公司真不是黑他。大家上網查查某公司的員工自保率和淘汰率就明白了。去年查是自保率90%,淘汰率70%。


真我無界


資深內勤。是公司正式員工,跟公司簽訂合同,非勞務派遣,五險兩金。我們公司世界五百強內。良心說一下保險從業人員。招聘標準:幾乎無要求,要考取從業資格證。要求入職前三個月開單,保險公司叫:新契約。很多都是自己買的,拿3個月的底薪,加開單提成。退保的話,都是現金價值,都會扣一部分錢的。3個月的底薪加提成,完全不會自己賠錢,還賺了一年的保障。再就是說業務,一個幾乎沒有門檻的入職要求,都是靠自己本事賺錢,只要業務員別忽悠客戶,所有條款,都在保險合同內,大部分人看不懂保險合同的,因為是有法律效益,所以,條款都很嚴謹。不懂,可以直接致電客服電話,做錄音。以後萬一理賠有問題,都是依據。不要說,現在電話錄音只是參考,打保險官司好用。客服也是有電話錄音的,都是負責任說話的。接下來,抨擊一下說保險是傳銷的人,如果有車,拜託你們別買車險,傳銷啊,別買啊。保車和保人一樣的,只要別在買人身保險時,隱瞞自己身體情況,正常承包的,保險公司都會理賠,除了沒良心的公司,投保還是選擇大公司。國有獨資或者控股的保險公司,合資的不瞭解啊,我敢說,沒有不好的保險公司,只有不好的業務員,忽悠客戶,又有保障又有收益的。買保險就是買保險,投資請去銀行或者理財機構,或者選擇高風險的股市,基金,期貨。買保險,請擺好心態,你買的是保險。保障是第一位,又想保障又想分紅的,你當別人都傻,只有你聰明嘛。闡述完畢。


悅享果源860


保險公司的確總是在招人,當年乾貨君曾陪老媽去過一個保險公司辦理業務,結果辦業務的時候就被他們的一個經理看上了,問我平時有沒有空,想不想來保險公司上班,不過對保險公司招人模式比較清楚的我,還是笑了笑拒絕了。

保險公司為什麼一直在招人?說直白點,他們招的不是員工,而是客戶,沒有哪個公司是會嫌棄客戶多的。

假設你作為一名新人,被招進了保險公司,由於保險這個行業屬於一個純銷售的行業,保險公司不會養閒人,你只能有了業績才會有基本的生活保障,才會有比較體面的收入。一般的人剛進一個崗位總不好什麼都沒幹就被公司開了,面子太掛不住了,於是就會鑽空心思去銷售保單。

而你剛進入這個行業,對這個行業瞭解的比較少,還不是很清楚如何去拉客戶,為了提高成功率,極大的概率會向身邊的熟人下手,這就正好是保險公司所需要的效果!

比如一個陌生人想要將保險賣給你爸,你爸很大概率不會鳥他,但如果是你自己要將保險賣給你爸,你爸就不得不仔細考慮了,說不準為了幫你完成業績,咬了牙也就買了,美名曰是為了支持兒子的事業,實際就是入了保險公司的彀了。

等到你將你身邊能賣保險的人都賣完了以後,如果業務能力上去了,也好說,如果沒上去,可能最後沒辦法就給自己買一份保險,算是完成一個業績,到這個時候你就真的成了保險公司的客戶了。

等到你自己的、你身邊的人的保險都買完了以後,再賣不動保險了,你對於保險公司就沒什麼價值,也就可以滾蛋了,這也就是為什麼保險公司的人員流動性如此之大。


EXCEL乾貨君


正好有朋友在做這個保險人員招聘工作,他們每拉一個人過來面試都有提成,但是如果直接發佈招聘保險業務人員的話,投遞簡歷的人肯定會很少,然後他們的招聘崗位大都是文員啊,人事之類的崗位,學歷、工作經驗要求低,雙休,福利待遇好,更重要的是寫的工資水平還挺高,然後就會收到很多的簡歷。

我朋友就每天給這些投遞簡歷的人打電話,通知他們過來面試,如果人家問具體的工作職責之類的,都是說文員、內勤之類的,等把人“騙”來面試之後,就直接讓主管面試,然後崗位就是保險業務員,很多人都感覺被騙了,但也有人被說動了,最後真的要去做保險。朋友當時做了一段時間,後來就沒有再做了,總感覺自己每天都在騙人來面試,心理總覺得不舒服,雖然工資也還可以,最後辭職不幹了。

那做保險業務員,除非你的個人能力非常突出,有自己的資源和影響圈,否則做好還是挺費勁的。但是一般來說,你要做了這個,就要有成單的壓力,剛開始數量確實不多,但是你的資源有限,就只能發動親戚朋友來買了,等到你的親戚朋友都買過一圈之後,你還沒有發展出自己的新資源,也沒有拓展出團隊,那麼就只能降級,最後慢慢退出。

大家就會發現,保險公司招聘一個業務人員,其實就是拓展了這個業務人員的周邊關係,並轉化為客戶,就像大家說的,這哪是招聘員工啊,分明是招聘客戶啊!


村長談管理


這就是一種套路吧,我小姑頭兩年就做過保險,剛上公司時,首先讓你自己買一份,人家說了,自己不買拿什麼說服別人,沒辦法買了,後來告訴你開發客戶吧,從哪下手呢?首先從親人下手吧,接著又給老公買一份,在接著又給孩子買一份,一個月過了,別的客戶一個沒有,全家三份保險一萬多了,開了一個月底薪加自己買的提成,當時說底薪只有三個月,不知道為啥,就那麼說滴,第二個月了還得開始開發客戶,還是從親戚下手,七大姑八大姨的一個沒忽悠出去,最後月底沒業績,扣了200底薪,第三個月依然如此,三個月後底薪沒了,沒客戶就得花老本了,就這樣在公司的領導鼓勵下,幹了八個月,除了自家買了三份以外,一個沒賣出去,後來不幹了,從那以後逢人就說,哎媽呀,幹啥也別賣保險啊,可不行啊,賣不出去啊,唉,我看就是你忽悠的本事不行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