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疫情之下創業板卻“牛擡頭”,還能追高嗎?


疫情之下創業板卻“牛抬頭”,還能追高嗎?

1月23日下午3點,除夕前一天,股市迎來為期7天的春節假期,然而“武漢肺炎”卻在這七天內急劇發酵,全國“武漢肺炎”確診人數加速增長,確診人數已經從剛開始的幾十例瘋漲到上萬例。


A股的開市時間由原計劃的1月31日推遲到2月3日。然而極度恐慌的情緒依然存在,只是推遲了3天,不出所料,2月3日股市開始,時隔3年的千股跌停再一次上演,大盤開盤跌幅超過8%,有3000只股票跌停。


政策寬鬆信號強烈,創業板創三年新高


2月1號,央行、財政部、銀保監局、證監會、外匯管理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放空新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通知》,特別提到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2月3日,央行將9000億7天逆回購和3000億14天逆回購的中標利率全體下調10BP。2月7日央行部署3000億專項再貸款,利率為LPR減100基點,財政部貼息50%,確保企業實際融資成本降至1.6%以下。2月11日,國稅局發文,要求認真落實稅收優惠政策。隨後工信部和銀保監會也出臺相關寬鬆政策。最終,萬眾期待的“重磅炸彈”終於到來,2月14日,證監會出臺再融資新規。此前再融資新規經歷3個月的徵求意見,但此時的再融資政策超過市場預期。


有三點超過市場預期,第一是降低發行條件,取消創業板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連續盈利2年的條件。這有利於擴大創業板企業再融資的功能,尤其是對可轉債和配股有更大促進效應。第二是取消創業板公司公開發行證券最近一期末資產負債率高於45%的條件。第三是資金使用,取消創業板公司前次募集資金基本使用完畢的條件,將其調整為信息披露要求。


受再融資政策鼓舞,2月17日A股全面上漲。再融資新規落地後,創業板上市公司紛紛爭搶“頭啖湯”,2月16日晚,隆盛科技、元力股份、凱萊英等多家上市公司便根據新規要求修改了再融資方案,其中凱萊英還成為新規落定後首家宣佈引入戰略投資者的上市公司。


於是,市場風格分化明顯,沉寂3年之後,炒“題材”、“重組”和“疫情”概念的情緒和行情再一次主導A股,大量資金從估值較低的藍籌板塊湧入到創業板,創業板迎來“資本狂歡“,市場情緒不斷升高,創業板指數年後累計漲幅接近30%,而同期上證指數只是持平,上證50同期還跌了5%。


經濟學家凱恩斯認為,政策應該充當“逆向調節”的工具,在短期,經濟過熱時,政策應該適度緊縮,經濟陷入蕭條時,政策應該適度寬鬆。為了防治新冠狀性病毒的疫情,整個湖北省都封了,其他地區採取了嚴格的管制措施,全社會的線下消費急劇減少,企業復工時間紛紛推遲。疫情期間,企業停工,銷售中斷,但企業仍揹負員工基本工資和銀行債務利息,不少債務槓桿高的企業面臨很大的流動性風險。例如有關海航集團即將解體重組的傳聞喧囂塵上,傳聞表示,原本就已債務沉重的海航集團,受到此次新冠疫情影響,航班被大面積取消,或進入全面告急階段。


放鬆企業再融資的條件,疊加創業板股價創新高,賺錢效應顯著,有利於中小上市公司利用資本市場融資。資本市場和股民為抗擊“疫情”做出了應有的貢獻,這是值得社會肯定的。


樹長不到天上去


然而,市場亢奮的背後藏著隱憂。自2月3日以來,A股已經有547家公司(佔所有上市公司的比例為14%)在15個交易日內的換手率超過100%。在這短短15天,這547家公司的成交額超過3.84萬億元,保守估計,投資者為此付出的交易成本超過77億元,假如維持這個交易量,一整年下來,交易成本大概是1280億。


如果把這547家公司看成一家“公司”,那麼這家“公司”在2018年的總利潤只有550億元,而這家“公司”的總利潤為6.1萬億,它的市盈率高達110倍!這太瘋狂了。


華爾街有句著名的話叫”樹不會長到天上去”。在長期,“均值迴歸”是股市亙古不變的規律,價值投資鼻祖格雷厄姆曾精闢地總結:“股市短期是投票機,長期是稱重機”。


如今,疫情防控已經取得重大進展,湖北省外新增病例連續多天下跌,並降低到個位數,抗擊疫情成功的曙光已初步顯現。正如2003年的“非典”疫情一樣,隨著防控力度的加大和氣溫回升,此次“新型冠狀性病毒”疫情預計終將消失。


湖北省外各地已經開始逐步復工,社會秩序將逐漸恢復正常,寬鬆的政策也會逐步退出,那麼前幾天以100倍估值買入股票的投資者將面臨什麼命運?


回顧歷史,2014年開啟的中小股牛市也把大批中小公司的估值炒到100倍以上,牛市後期新開戶數量和成交量不斷創新高,後面的劇情眾所周知,中小創隨後走入3年的熊市,以最高點來算,創業板指數累計跌幅超過70%。大多數散戶被“套”在高高的山頂上。


此時此景與2015年有些相似,儘管還未達到2015年“瘋牛”的程度,但是現在仍在以100倍估值交易股票的投資者真的有必要問自己一句:這些公司配得上這麼貴的價格嗎?價格是你付出的,價值是你得到的,即使是萬里挑一的好公司,過高的買入價格也會拖累長期的收益率。那若是平庸的甚至是垃圾公司呢?最終的結果就會是大幅虧損。因此,現在還在熱炒創業板的散戶有必要謹慎一些,畢竟“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