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2020公考面試熱點:平臺起訴售假口罩商家的法治意義

 繼永久清退15家涉嫌銷售問題口罩的店鋪後,淘寶網近日將一家銷售假冒飄安口罩的店鋪訴至法院,索賠百萬,並要求被告在淘寶網向消費者、守法商家和平臺道歉。杭州互聯網法院已正式受理此案,將於近期在線公開審理。

2020公考面試熱點:平臺起訴售假口罩商家的法治意義

  【熱點事件背景】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勁的關鍵階段,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口罩不僅是必需品,更成為斷銷品,而有人卻瞄準了“商機”,大發不義之財。近段時間,全國多地出現仿冒河南飄安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次性醫用口罩”,遭到市場監管部門查處,多人被刑拘。在向全體商家發出最嚴“口罩令”,宣佈永久清退15家嚴重違規店鋪的基礎上,淘寶網將售假口罩的商家告上法庭,索賠百萬並要求向消費者道歉,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商家售假行為,不僅侵害商品相關權利人和消費者合法權益,而且降低了消費者對電商平臺的信任和好評,給電商平臺造成了經濟損失和商譽損害。淘寶網與商家簽署的《淘寶服務協議》明確規定:“不得在淘寶平臺上銷售侵犯他人知識產權或其他合法權益的商品,由此給平臺造成的所有損失應當賠償”。因此,淘寶起訴售假口罩商家,是依照協議追究對方的違約責任。

  【聚焦觀點:嚴懲治妨害疫情防控的各類犯罪】

  這並非電商平臺第一次狀告售假商家。兩年前,淘寶以“違背不得售假約定、侵犯平臺商譽”為由,將一個售假貓糧店鋪告上法庭,最終獲賠12萬元。作為全國首例電商平臺打假案,該案有力打擊了商家的製假售假行為,彰顯了司法打假力度和決心,成功入選最高人民法院和央視聯合評選的“2017年推動法治進程十大案件”。以此案為標誌,各電商平臺積極運用民事訴訟手段起訴售假商家,有力維護權利人、商家及平臺自身利益。

  一直以來,製假售假成本過低,被指網絡商家頻繁造假的重要推手。從以往打假來看,售假商家往往被關閉了事,很少被追究法律責任。行政處罰相對於商家的高額獲利而言,幾乎是“九牛一毛”,難以制止行為人繼續從事製假售假行為,更起不到震懾作用。電商平臺沒有停留在對違規商家“實施警示、暫停或終止服務等措施”的層面,而是主動拿起法律武器進行維權,切實提高製假售假的成本,以實際行動推動法治進程,這些努力值得肯定。

  根據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發佈的《關於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生產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醫用口罩、護目鏡等醫用器材,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標準的醫用器材,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以生產、銷售不符合標準的醫用器材罪定罪處罰,最高可判處無期徒刑,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在司法機關從嚴懲治妨害疫情防控的各類犯罪的同時,電商平臺對售假口罩商家發起民事訴訟,可望產生合圍效應,共同打擊和震懾製假售假髮不義之財的卑劣行為,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保護廣大群眾的生命安全。通過案件的在線公開審理,也能達到警示教育目的,有利於營造誠信經營、守法經營的社會氛圍。


2020公考面試熱點:平臺起訴售假口罩商家的法治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