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读完,你更爱这世界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读完,你更爱这世界


朋友在向我推荐这本书时说:这本书推荐给你读,让我们可以感受到生命是那么脆弱,细腻的独白让人身历其境却又难以承受。相信你读完这本书,你就会更爱我们这个世界,更会珍惜生命的可贵,珍惜你活着拥有的一切。

是的,我深深地明白,读一本好书,对人有多大的影响。我们应该都知道,年轻时读守的书往往印象最深,对一生影响最大。那时若能读到好书,往往受益终生;反之,若读的是劣书,贻害也更深远,哪怕日后费力扭转了,也往往像一张浸湿后又晒干的纸,留下诸多褶皱。

这是一相关于死亡的故事,还是关于爱情的故事,实际上作者自己都不知道该如何述说发生在那里的故事。就让我们静心地听听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虽然每页故事都是奇异而残忍,虽然我们读者通过文字也能够感同身受,如有切肤之痛。但我还是想知道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读完,你更爱这世界

先让我们来看看作者的写作历史背景:


1986年4月26日,凌晨一点二十三分五十八秒,一连串爆炸震碎了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存放燃料棒的四号反应炉,切尔诺贝利核灾成为二十世纪最严重的科技浩劫。

对于一千万人口的小国白俄罗斯来说,那是国家级的灾难。

这起灾一共释放了五千万居里的放射核素到大气中,其中百分之七十降落在白俄罗斯,该国有百分之二十三的领土遭到铯-137污染,辐射量超过每平方公里一居里。白俄罗斯森林遍布,但是百分之二十六的林地以及普里皮亚季河、弟聂伯河和索日河周围很大一部分湿地都遭受辐射污染,永久存在的低剂量辐射导致罹患癌症、智力不足、神经系统疾病和遗传突变的人口逐年增加。

就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白俄罗斯作家S.A.阿列克谢耶维奇利用三年的时间,四处旅行,在人群中访问,包括在核电厂工作的工人,科学家,前共党官僚,医生,士兵,直升机驾驶员,矿工,难民,迁居的人们。

作者认为他们有着不同的命运、职业和个性,但是切尔诺贝利却是他们生命里共同的重心。这些人不过是平凡人,却必须面临最艰难的问题。作者用作家特有的历史使命感和为大众负责任的态度,全力投入精力和深深的情感写出这本让我们深为震撼的文字。

《书目杂志》对这本书的评价是:书中记录着受污染的世界里骇人的生活。这些典型的故事分别传达出不同的声音:愤怒、恐惧、无知、艰苦、英勇、同情和爱。阿列克谢耶维奇冒着损害健康的风险,深入前线收集这些见证,把故事转化成令人难忘的精辟著作,我们只能期盼书中的灾难不会重现。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读完,你更爱这世界


一个不同的人,就是一副不同的画面。残忍冷酷却是无力无助,只有等待死亡的降临。

如果说幸福是比较出来的,会不会说我有点太残忍了,刚读了两页,就落泪。文字冷静的可怕,没有一点感情色彩。

就是因为作者的文字太冷静,才会让我感受到一种疼痛。这种疼已经无法用世上任何语言述说,也无法用文字来描述,也许她就是这么平淡的讲述着发生在那里的故事。开始我一直落泪,读到最后死亡对我来说都是这么平淡,就像结婚生子,反正生活在那里的人都会死,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读完,你更爱这世界

01、面对自己心爱的人,却不能去触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走向地狱

一个消防员的妻子,在得知自己的爱人被辐射,在希望不大的情况下,还求助医生为他爱人做手术,她一直守护在爱人身边。

但只能远远地相望,不能接近,爱人给她的东西也不能去接触。因为所有的东西都被核严重地污染。

医生告诉她:“现在他已经不是人了,是核反应器,你只会和他一想毁灭。”实际上这个时候的医生、科学家和摄影师已经不把她丈夫当作一个人,只是把他当作一个物品,一个研究对象。

在她的爱人受尽了痛苦和折磨,还是眼睁睁地看着爱人离她而去,更可悲的是她已经有了身孕,也受到了感染。孩子生下来就有肝硬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只在这个世界过了四个小时,就死了。

她跪在她最爱的两个人墓前哭诉:

是她的孩子救了她,她吸收了所有的辐射,就像避雷针……我好爱他们,那么浓烈的爱!为什么爱情和死亡并存,谁能解释给我听?

是的谁能够给她个说法?没有。因为像她爱人那样的人,切尔诺贝利整条街都是。

这些人由于核辐射,有些人路走不到一半,就会倒地而死,有些人睡着后就永远没有再醒过来,有些人的心脏会突然停止跳动。一个接一个死掉,但是没有人来问他们经历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没有人想听和死亡或恐惧有关的事。

他们面对心爱的人,无能为力,只能等待死亡的降临。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读完,你更爱这世界

02、对生的渴求,在死神面前却毫无反抗能力,只有在祈祷时才真切展现自己的灵魂。

当一个父亲,看到还没有来得及长大的孩子得了癌,然后变成科学研究的一部分,然后死亡到被大家遗忘。你的心会有何感想,难道仅仅只有悲痛?

当你听到一个六岁的小女孩对她爸爸说:“爸爸,我要活下去,我还很小。”时,你以为她什么都不懂吗?不知此时你又会有怎样的感受?

有些人一听到你来自切尔诺贝利,从这些人的表情看出,在他们眼里就可以看出,你已经不是所谓的“人”,而是一个来自切尔诺贝利的生物。实在是太可怕了。

好痛!我们要安静一点,他们会静悄悄抬来你的棺材。小心!不要敲到门或床,不要碰到或撞倒任何东西,否则你必须等下一个死掉的人。主啊,记得他们的灵魂,愿你的国降临。让我们在埋葬他们的土地上为他们祈祷。我们这里什么都有,到处都是坟墓。大卡车和推土机不停运转,房子倒塌,掘墓工奋命挖掘,埋葬学校、总部、浴室。世界仍然一样,但是人不一样了。

在切尔诺贝利的人,已经没有了家园,没有了自由,没有了亲人。只有在死神面前徘徊,随时等待死亡的降临,他们是被世界遗忘的人,自生自灭。唯有靠着对主的祈祷,希望得到灵魂暂时的安宁。

我只是祈祷,为自己祈祷。主啊,请召唤我的心!请听我诉说!人在坦诚说爱时是如此单纯可爱,即使哲学家也只能用近似的字句表达他们的感受,唯有祈祷时说的话才能真切展现一个人的灵魂。我认为那是千真万确的。

在死亡面前,他们无能为力,也没有人去解救他们。他们时常和死亡对话,和死亡一起生活。

普希金曾说:想到死亡我的灵魂就觉得甜蜜。记不得名字的思想家也曾说:邪恶并非实际的物质,而是缺乏良善,就像黑暗仅是缺乏光亮。

想到切尔诺贝利的人们,只有依靠祈祷来麻醉自己,获得心灵的片刻安宁。是何等的触目惊心!何等的悲哀和无力!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读完,你更爱这世界


03、战争年代的牺牲和受到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影响死去的人,性质完全不同。

我们大都了解,在

战争年代,死亡和出生一样平淡,到处都有死亡,就像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太多的死亡已经使人心麻木。

我想这个时候,那些曾经上过战场的人们,他们也不想记得,尽可能遗忘,对他们来说死亡就是平常之事,而在切尔诺贝利,实际上比战争年代人们死去的还更多,性质也更严重的多。

战争是具象的,而切尔诺贝利这场灾难是无形的。

战争的胜利给幸存者带来很强大的生命能量,使他们无所畏惧,给予人们继续活下去的力量和勇气。

可“切尔诺贝利”带给人们的又是什么?人们性情变了,担惊受怕,生活很郁闷,就好像被判了无期徒刑,在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等待死亡的来临,这就是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生活状态。

切尔诺贝利是最可怕的战争,你无处可躲,地下,水里,空中都躲不掉。

我希望你知道,我不怕上帝,我怕的是人。起初我们问别人:“辐射在哪里?”“看到你站的地方了没?就在那里。”难道到处都是?(哭泣)有很多空房子,大家都离开了,他们很害怕。

有一天我走在街上,不断回头张望,我以为有人跟踪我。当时我已经在这里。我每天都想到死亡,离家时一定穿上干净的上衣、裙子和内衣,随时为死亡做准备。现在我独自在森林里散步,什么也不怕,森林里一个人也没有。

作者采访一个不知目的地的情况下,被派往了污染区的清理人,谈及此事,他流着泪说到:我不后悔。(停顿)总有人要来做这些……语气中透露着的沉重让人语塞。

作者采访受到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影响的无辜居民、消防员,以及那些被征招去清理灾难现场的人员。实际上被征招去清理灾难现场的人员都很年轻,根本不知道这是一个有去无回的工作,反而不如去阿富汗打仗更安全些。

责任?和死亡?读这本书,总让我想到责任二字,这个时候责任和义务好象同战争时期有点不同,不知道该如何定义这种责任和义务?

我知道只要我走进这个区域,就必死无疑,但又无其他办法,清理工作就是靠人来清理,只能说这些年轻的战士知道自己用生命来做这份工作,这同去打仗的性质却完全不一样。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读完,你更爱这世界


04、人在那个时代竟然可以拥有无尽的权力来支配他人,对数十万受污染的民众采取隐瞒的手段。对比我们眼前的形势,我们深以为傲。

作者采访一个物理学家,说在他听到那个意外消息时,立即给最上层打电话,却被告知一定要封锁消息。他怀着满腔忧愤,还带着整套测量环境辐射的装备去,测出来的结果很严重,要求当权者赶快把民众从切尔诺贝利撒离,但他的上层为了千升官,竟说已经把“火”扑灭了。

这个国家属于当权者,国家永远摆在第一。他们大可以找出别的方法来实行预防——不需要公布,也不会造成恐慌。他们大可以把碘投放到水库里,或加在牛奶里。市里已备有七百公斤的浓缩碘来应付这种状况,但这些浓缩碘统统原封不动。人们害怕上级长官的程度,甚于害怕原子。所有人都在等待命令,等待电话,没有人行动。

这是何等的权力!一个人竟然可以拥有无尽的权力来支配他人!这已经不仅仅是欺诈和谎言,这是对无辜人民的战争。切尔诺贝利的人民,在完全被政府蒙蔽的情况下,不知真相地被完全隔离。他们根本不知道,他们眼中已被扑灭的“火”会给他们带来什么,依然象平常一样生活,孰不知他们是在一步步走向死亡。

当时为权者对民众所做的隐瞒和所说的谎言,纵然短暂性避免了前期社会的惶恐,为之后秩序的疏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代价是数十万的切尔诺贝利民众的健康乃至生存,这未免过于昂贵。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今天,我们的政府对于“新型肺炎“疫情的做法完全和他们相反。

我们的政府所有的一切,都是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所有的消息和言论都是在第一时间,向全国人民通报。所采取的行动都是光明磊落,雷厉风行。

在武汉出现第一个新型肺炎确珍病例时,就引起了国家的重视,随即以钟南山、李兰娟院士的带领下,深入到武汉医院开始进行珍治和研究。在认识到这种新型病毒有着人传人的特性,立即呼吁全国人民做好疫情防控的工作,做好“勤通风、戴口罩、勤洗手、不聚会”的防护措施。

力度强大,步步更新。让所有的确诊病例和相关数据,公布于天下,让每个人明白当天的形势和发展,稳定人心。只要配合规定,就会平安健康。

疫情终于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努力下,取得了不俗的成效。在此我祈祷疫情早日消除,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我真的很庆幸自己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无论你身在何地,只要遇到危难,祖国就会挺身而出,为你解困,安定你心。何其幸运!我深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为傲!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读完,你更爱这世界

结 语:

当我读完这本书,看到鲜活生命的消逝,让人不禁扼腕发声:这些无辜的人究竟在弥补谁的过错?他们只不过是平凡人,只想在自由和梦想平凡中死去,却要必须面临最艰难的问题。很多美好的愿望只能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我时常梦想着,能在皮里亚特的阳光下和我儿子一同骑马。那里现在是一座空城了,但我们仍骑着马欣赏着玫瑰。皮里亚特有很多种玫瑰,有一大片一大片的玫瑰。我还年轻,我的孩子也还年幼。我深爱着他。在我的梦想里,我已经忘却了一切恐惧,从头到尾我都只是一个旁观者。


而我们,生活在日益强大的中国,尽管疫情仍未完全散去,但在国家的领导下,在广大医务人员,和全国人民的全力配合下,已经日见成效。相信在不久的日子,我们就回到春天的怀抱。

这本书看的见的死亡,让我们感同身受,残酷的令人窒息。而我们在这个大爱的社会,何其有幸!是的,我会更爱这个世界!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读完,你更爱这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