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若取消職稱,拿什麼來評價教師的能力與業績?

用戶100586451911


按區域招生,均分班級學生,通過教師帶課總量,教師個人考試成績,最後班級學生的升學成績,進行綜合打分評比。縣直學校,鄉鎮學校分別比較。同學科之間進行評比,不同學科不進行比較。杜絕所謂的民主打分評比,杜絕加分。這樣執行後,不帶課的就沒成績了,帶課少的分數也少了,吹牛的最後一看升學成績也傻眼了。


蒙山文匯


老師們在以前不按職稱發工資時,幹得也挺好的,我是八○年參加工作的老民辦教師,剛開始每月是十三塊五。我們老師幹勁也大得很,早晨五點以前到校上早操,晚上上夜自習到九點,真是兩頭見星星。老師也沒怨言,而現在按職稱發工資老師幹勁卻沒有了,這是為什麼?職稱不但不能調動老師積極性,而且讓老師不痛快,因為職稱評審弄虛作假的太多了,兢兢業業工作,不會來事的你累死也進不上,所以很多人想我進不上不進。但我也不好好幹!


一切隨緣


職稱並不是與教師的能力與業績成正比的,只能是衡量教師能力與業績的重要參考而已。

為啥有人強烈建議取消職稱?

其一、職稱評審過程中的不公平現象,導致教師總有恨不得立即取消職稱的想法。

民主評議是職稱評審中的一個環節,因為民主評議的分值有的競然佔了50分。很多人在測評你,可能會提前打電話拉分數,拉分數的教師最後的分值就高。而比較老實的教師則沒有提前打招呼,就會出現分數較低的情況。

還有的教師利用社會關係,最後評上了職稱。以上只是個別現象。

職稱評審涉及到教師的切身利益,評上職稱,意味著增加工資。評不上職稱,哪怕你同年畢業,同樣的教齡,同帶一個平行班級,就因為你和他職稱不同,你每月就比他少幾百元乃至上千元。幹同樣的工作,收入差距不斷增大,你心裡樂意嗎?

其二、職稱評審方案的不合理不科學,導致教師怨言載道意見紛紛。

近幾年,中小學職稱評審已對發表論文不做剛性要求。但有的地方依然還把論文當做評價指標。更有甚者,竟然論文不封頂,有幾篇算幾篇,有的拿出20篇論文,令人咋舌。

關於教齡的賦分,青年教師就想教齡分值少,年齡稍大的教師就想教齡佔的分值多。他們都是站在不同角度來看的:青年教師在證書上具有優勢,老教師在工作年限上佔優勢。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需求,導致很多人心理不平衡。

取消了職稱依然能評定出教師的能力和業績,可以從德、能、勤、績、廉五個方面全面評價教師的綜合業績。

一、德:職業道德

教師職業道德可以根據《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進行細化考核。由家長、學生、社會人士共同參與,擬定具體分值,取其平均分值,得出教師職業道德的分值。

二、能:教學能力

主要體現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每學期可以組織教師進行聽評課活動,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得出平均分。

教師在教學上獲得的各項證書,也代表了教師的業務水平也可以成為教學能力的一部分。教學能手、教學新秀、各級講課比賽、公開課示範課、教學理論競賽等各種與教學相關的比賽活動,都視為教學能力的體現。

把各種比賽都納入到能力來考評,一方面能調動教師參與各項活動,另一個方面也能提升個人業務素質。

三、勤:工作考勤

每個單位都有考勤制度,嚴格按考勤制度執行。全勤的、請假的、曠課的都界定出賦分標準。

四、績:教學成績

教學成績以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為標準,三者累積的和除以300,就可以得出教學成績的分值。

低年級、中高年級的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因年級不同,試題難度不同,會導致差異較大。可以適當提高低年級的比率,減少評估差異。

五、廉:廉潔從教

主要以是否有償辦班輔導、推銷教輔材料等情況為主,以家長參與方式為主,為公平其見可以委託第三方,但這樣會增加評價成本。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的職業具有特殊性和長效性。很多工作不是某個階段或短時間內就可量化出來的。評價只是促進工作的手段而已。


小老師的閒言碎語


職稱制度,嚴重打擊了勞動者的積極性,使投機取巧者名利雙收。


房增華128


為什麼要那麼重視評價這些呢?明顯的專家思維。多重視師德和教學工作量,不就行了?你能力再高,不上課,有毛用?不要那麼太重考核,考核和學生減負是互相矛盾的,你太重視業績考核,就達不到真正意義上的給學生減負。你應該轉換思維,多勞多得,從教育課時上去計算績效。大學畢業生,去教加減法,去教認字“你我他”,你還要考核什麼能力?有教師資格證的都可以勝任這份工作,教育專家你不要整天吃飽沒事幹,整天研究這種問題,誤導教育。取消職稱勢在必行,因為職稱根本不適合教育事業。職稱就像學生考試一樣,你一次考的好,年年順利升年級;如果考不好,年年留級。關鍵還有比例,這就註定大部分的“學生”年年留級。你能說,學生如果升年級不用看期末考試成績,學生平時就不努力學習了嗎?顯然不是。學生就算沒有年級升學考試,學生還是會好好學習的。所以類似,就算沒有職稱,教師還是一樣會上好教師自己的課。職稱,取消了也罷!


150638594


難道職稱是評價教師的唯一方法?沒有職稱的時候照樣搞教育!大家幹勁大無怨言!現在推行的職稱制度為什麼怨聲載道?!!!


用戶8635624386829


職稱終身制不好,應五年一評,能上能下,只作為選拔幹部的條件,退休作廢,但不與工資掛鉤。當官也應廢除終身制,不能一當上官就只升不降,


上善若水127436101


如果取消職稱,用什麼來評價教師·····?言下之意,職稱是用來評價教師工作的。個人覺得,這個題目本身有點問題,職稱是用來每學期或每學年評價教師教學經歷、能力和業績的嗎?即使有,也是對職稱評定前的若干年工作而言的,平時根本就沒用它做尺度去衡量教師工作的。

思想政治素質、學歷、教學經歷、能力、業績和科研成果,這些都是評定職稱的條件,符合相應職稱條件的,就可以被評審委員會定為相應的職稱。職稱只在評定和取得的過程中有短暫的評價功能。

對工作的評價,主要根據是工作量、出勤率、教育教學成果、有無違紀違規違法行為等。而不能用已有的職稱來進行評價,如果每年都用職稱來評價教師工作的話,就要一年一評,每個職稱證書有效期只有一年。而事實上,從來就沒用職稱去每年評價教師的工作。

那麼,某位教師被定為某職稱後,是否可以用職稱來評價他以後的實際工作呢?當然不可以。誰敢保證高級職稱的教師就一定做出高級的工作業績來?又有誰敢說低級職稱的教師就一定做不出好的業績來?教師的工作具有多變性或不確定性,有很大的伸縮空間。不像工廠裡的流水線,每個工人必須堅守自己的固定崗位,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整個流水線將無法運轉,每個人都必須將自己的技術、能力發揮出來,否則產品質量就要出問題。如果他們有職稱的話,而且職稱所代表的技術又與生產勞動是緊密結合的,那麼此種情況下,職稱可以在評價工作業績時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在目前的職稱終身制下,教師的工作是不能用職稱評價的,有什麼樣的職稱,並不等於就自然有什麼樣的工作(頂多只能評價職稱評定前的3年5年的工作情況)。

如果每學年對教師工作有一個嚴格的對應職稱等級的評價標準或體系,那麼有些人的職稱就要經常變動了。稱職的(做出與自己職稱相應的工作業績來),則維持原級或升一級,不合格的,則降級。在這樣的機制下,根據統一的標準,經過專門機構根據標準審核一下並換髮證書。不過,這鐘機制能操作嗎?能制定出讓人滿意的評價標準嗎?這也許就是有人提出的"一年一評,一年一證“。

教育有必要被職稱折騰來折騰去嗎?為什麼有些國外的教育,沒有評比、評優,教育教學也沒什麼轟轟烈烈的競爭,教學任務也不重,教育卻是公認的世界一流水平?比如德國的教育靜悄悄,一般下午都不上課,沒有高考。再比如日本,雖有教師職稱,但相同學段的工資沒懸殊,小學段的教師基本一樣,大學教師工資最少,越往下教師工資越高,幼兒園工資最高。可是日本的教育也是世界一流的。

我就弄不明白,離開職稱,地球就不轉嗎?教育就不轉嗎?如果取消職稱,還需要想出別的什麼評價工具或管理工具嗎?而事實上,職稱作為日常的教師工作的評價工具的現象,也並不存在,又何談取消呢?

這裡是百姓茶館,感謝您的光臨。讓我們一邊飲茶,一邊暢談教育,暢談人生。


百姓茶館話人生


上崗補貼(一節課補多少)、平均分數名次獎勵、班主任補貼、家長意見實證扣分等。


惠舒旅社老闆


孔子有職稱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