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如果取消英語主科,作為自選科,你贊成嗎?說說你的看法?

北斗67349155


本人其他科都還行,就英語不行,我肯定贊成把英語降為自選科,而且這麼多年來我就只在華山對老外說了一句英語,但是我卻花了十多年學英語[捂臉]


突出重圍33


看過頭條友友們評論!

總結:

90%的人,贊成英語改為選修課程,或者英語降低分數的。

99%的中國人用不著英語,但是不是講英語不重要。重要的是,讓需要的人大學去學習呀!小初高,選修或者降100分就行了。

有一件事情,我侄子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飛機員,他說高中的英語根本就沒用,要從重練口語,(還到澳洲學飛行)英語八級。小初高學的英語用處不大,啞巴英語,又不標準。真的要用,大學都來的及,沒必要全民英語。


意境與靈魂的囚徒


這類似的問題我回答過,今天看到這個問題我又重新來回答。我贊成把英語作為選修課。

我是三十多年前參加髙考的,英語佔用了大部分學習時間,加之我找不到好的學習方法,只能用時間去拼。結果英語成績提高了一點點,可我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呀!因其他科目沒花時間鞏固而落下了。我高考很不理想,是該死的英語拖了我的後腿。在後來的生活和工作中,英語幾乎沒起任何作用。

如今我的兒子又是英語的犧牲品。當兒子開始學英語時,我時刻提醒不能被英語打敗。我幫他買各種學習英語的資料,還幫他買磁帶、點讀機,mP5(十年前的一種學習機),他也想了各種辦法記英語單詞。可他的英語成績直到高考都沒有達到及格水平,高考儘管其他科目成績不錯,由於英語拉後腿,總分不很高,我兒子只上一個普通的一本大學。

我想,像我們家人這樣害怕英語的人肯定不少。我希望英語不要納入高考了!有人會說經濟全球化,國際交流越來越多,英語必不可少。但是國際交流不需要全民參與,中國這麼大,人口這麼多,總有千千萬萬人對英語感興趣,他們會學好,他們可以當翻譯。把英語可以當選修科目,但不納入高考或把高考英語分數份量降低,讓那些有學習理科天賦的人充分發揮他的聰明才智,不要讓枯燥的英語沖淡他們的智慧,堵了他們的前途。

所以,我支持很多仁人智士的建議把英語作為選修課。


皎秋


我是個教師,個人認凡事不可不左就右,不可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對於十二年制教育的英語課程,我有觀察,有感受:正如問題提出者所列舉的問題,幾十年來我們對英語學習的重視程度確實大大超過對母語的學習。這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具影響力的就是中考和高考,職評和留考等,與此同步的有社會力量辦學,各類型英語補習班。這些因素助推了自上而下對英語學習的空前盛況。這應該說是好事!我國改革開放,面向世界,走向世界,與全球接軌,絕大多數領域的發展都缺不了英文這個工具,而不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交流。由此可見,我們學校教育中的英語課程是多麼重要!但我憑几十年的觀察和感受:由於各類五花八門的英語考試的引導,絕大多數國人,或者說學生,或者說家長對英語學習的重視遠超母語,導致部分學生英語沒學好,母語學習更遭糕,甚至對其他學科都有很大沖擊……在家庭,不少家長並不會關注孩子母語水平,而會跟風般拼命送孩子上各種英語補習班。英語課程作為必考主科目並不存在問題,而問題是過份強調導致了問題。我個人認為,在中小學開設英語課程而且必考,但對考試的要求必須放寬;國家教育部門對英語各學段課綱也應改革,降低難度:高中、高校招生英語成績應在不同學科專業作出不同要求。

想說的話還有不少。暫時寫下這些,與各位共同探討。


用戶1001750124778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講,我是贊成的。

第一,不是所有的人畢業後都從事與英語相關的工作,直白的說,除了上學考試,畢業後的用處不大。

第二,可以把英語改成生物,化學,物理為主考科,學習和專研這方面的人才多了,國家在各方面的領域成就才能更高。

第三,不是不作為主考了,就不學了,大錯特錯,相關領域的還是要學的,包括留學的,包括要考研的。

第四,英語是門語言,我們決定全國學子命運的考試三個主科竟然有兩個是語言,還跟我們語文平等,泱泱大國,豈不是自降身價,要說現在的人崇洋媚外,是不是有這個原因?


寶爸萌娃


對這個建議,我非常贊成!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找到了有關外語課程在我國的發展歷史,一起分享一下:



外語學科納入學校的教育課程裡面已經有較長的歷史。

  • 1407年,明朝政府設立了“四夷館”(有據可考的第一所外文學校)。
  • 1644年,清朝政府設置了“四譯館”(遴選一些翰林學士學習外語)。在此基礎上,先後設立了俄羅斯文館、英文館、法文館、俄文館等。
  • 1902年,清朝政府將外語列為中學堂的主要教學課程。
  • 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規定把英語為主的外語作為中學必修課程。
  • 1922年,南京國民政府在全國統一規定,以英語作為中學外語教學的必修課程。
  • 新中國成立之初,各中學根據條件開設俄語或英語課。
  • 1956年,教育部決定在條件較好的地區開設英語課。
  • 1958年,把外語科目納入高校入學考試,但不計入成績。
  • 1962年,外語考試成績正式計入高考總分。
  • 1982年,教育部要求全國各地中學外語教學以英語為主。
  • 1986年,國家教委確定了以英語作為我國外語教學的主要語種。
  • 1993年,同國際外語教學標準接軌,外語教學進入了繁盛時期。
  • 2001年,全國城市和縣城小學逐步開設英語課程。

  • 2002年,鄉鎮所在地小學逐步開設英語課程。

也就是說,英語在我國作為教學課程存在的時間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了。按理說,國人應該對英語這門課程充滿感情才對。

實則不然,很多人特別是中小學生對英語學習存在牴觸、排斥的心理。

在中小學取消英語的呼聲已經很久了,這幾年尤為強烈。

我支持取消英語的主科地位,改為自選課。原因很簡單,有這麼幾條:

  1. 全民學英語已經不適合時代發展形勢了。中國的大國地位已經凸顯,我們要做到文化自信,現在外國人已經開始學習漢語了。

  2. 全民學英語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精力的浪費。很多人學了英語以後根本沒有用武之地,反而成了招考、錄用的一種羈絆。

  3. 有志者可以選學英語,為自己的人生規劃做準備。

  4. 可以規定報考雙一流大學的學生需要學、考英語,保證尖端人才必須具備一定的英語水平。

這是我的一點看法。


我是朗月寒雪,歡迎關注,一起聊教育。


朗月寒雪


取消英語,中國會退後三十年!人讀書越多,

越會發現英語的重要。

人的格局越高,越會需要英語。

還從考試成績看英語,早已出局了。

文化交流,文明融合,財政經貿,國際爭端

英語都是重要工具。

就連我們用的手機/網絡,腳本都是英語的。

沒有英語,計算機\\網絡都沒有。

喜歡那個沒電沒腦沒網的年代?


在笑生


我贊成!因為孩子們學習的科目太多太浪費精力,況且絕大多數人生活在國內基本上是用不到英語的,與其浪費精力學習一門根本用不到的科目不如定向培養孩子的興趣特長!這樣既能夠讓孩子把自己擅長的科目學的更紮實為國家定向培養專業的人才!

定向培養,改為選學科目,也同樣可以吸引喜歡英語的部分同學,不會因此而於世界脫軌!

同時,學好漢語才是重中之重!因為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漢字才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國學智慧是國民生活必不可少的文化精髓和精神支柱!

一筆一世界,一字一乾坤!橫平豎直,堂堂正正!應該把中國文化,中國漢字,國學智慧全力向世界推廣,讓世界認識中國,讓世界瞭解中國!

終極目標,讓中國漢字成為世界通用語言!


親子教育文化


從國家大勢和個人的前途講,英語應是大學的必修課,還是學好母語,寫好漢字,這是學子們最根本的。有興趣愛學外語的就多學習,有成就的到外國語學校繼續深造,興趣不大的就專心學好本專業,別把英語當成一座山擋在學子們的面前,學好母語和數理化是報效祖國的基礎學科,我認為這點是無可質疑的。


LWF3


英語作為一種非母語語言,在國內地位甚至超過母語,這本身就不正常,在全世界也屬罕見,對英語在國內教育中地位降級早該進行。

1.我們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學習英語而絕大部分人一輩子用不上或者用不了,意義何在?

2.英語學習佔用相當大時間,對其他科目學習勢必相應減少,一門少用或基本不用的語言佔用其他有用課程來學習本身就是對國家未來的不負責任!

3.所有職稱和涉及的考試都和英語掛鉤,導致很多英語短腿而其他學科強的或者其他方面強的學生和科研工作者無緣好學校或者職稱及項目經費,本身就是本末倒置!

4.英語在國內擺到等同於母語甚至超過母語地位如此做派不亞於我們一邊在強調文化自信一邊在自毀長城培養大量洋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