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淺談DC的電影宇宙為何會失敗?

一苑花開


沒有失敗,但跟漫威電影比確實不行。

dc電影沒有像漫威電影的規劃,扎導時期倒是有一定的規劃,但現在完全不行,連海溝族這些說五線角色都不為過的也能立項,七巨頭都沒完全搞定呢。看到毒液電影火,馬上就立項與毒液能力相似的藍甲蟲。

dc電影最大的敗筆就是沒有像凱文費奇一樣的領導。況且華納頻繁干預電影製作,正義聯盟的失敗,華納覺對甩不開鍋。

混亂的規劃讓dc早早就搬出正義聯盟,想讓自家的“頭牌”大撈一筆,急功近利,漫畫粉還好,普通觀眾跟電影裡的角色完全沒建立起感情。

還有選角,在扎導走後的選角,以哈利奎因為例,用“黑化”和“醜化”吸引黑人和女權份子進影院,強行改原著導致漫畫粉不願進電影院,普通大眾也因人設不吸引不進電影院,兩邊不討好。

dc最大的敵人不是漫威,而是華納。[酷拽][酷拽]


昌幸


我個人認為正義聯盟失敗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第一,從一開始就缺少復聯的整體大局觀。在鋼鐵之軀中只有少數線索證明了蝙蝠俠的存在,而在蝙蝠俠大戰超人中為了引出正義聯盟又一下子加入了大量彩蛋。卻搞得路人粉一頭霧水。完全不像復聯中每一部電影都有幾個彩蛋,在電影上映之後無論是影迷還是路人粉都能夠有解析彩蛋的樂趣。

而且復聯中每一部電影除了講述主角自己的故事以外,基本都有推動整體大情節的作用。而正義聯盟之前拍攝的自殺小隊和之後的沙贊,除了前者有蝙蝠俠客串,後者有超人的客串,完全看不出在情節上有任何關聯,完全是強行代入。更為尷尬的是後者的超人甚至不是本尊出場。

第二,突然改變電影風格。其實導演剪輯版蝙蝠俠大戰超人推出後,還是挽回了一部分口碑,可是這個時候正義聯盟卻突然更換導演,為了迎合觀眾而改變電影的整體風格並且改變原本設計好的故事走向,造成電影風格不倫不類。而現在大家唯一能記得的恐怕只有蝙蝠俠關於自己超能力的自我吐槽。

其實復聯的第一階段中,除了鋼鐵俠1口碑不錯之外,剩餘的神奇綠巨人(豆瓣7.0)鋼鐵俠2(豆瓣7.6),雷神(豆瓣7.0)和美國隊長(豆瓣7.0)無論是口碑還是票房,在整個MCU中,都是倒數的水平。但正是因為這一部部的積累,終於迎來了復聯1的大爆,開啟了長達十年甚至會更久的漫威傳奇。

如果當年正義聯盟能夠堅持自己的風格,如今憑藉著神奇女俠與海王的高人氣,再填好蝙蝠俠大戰超人中的坑,正義聯盟2的大爆也不是沒有可能。

可如今蝙蝠俠正式卸任,超人前途未卜。不知未來的正義聯盟將何去何從。

最近有消息稱閃電俠項目正式確認,將通過閃點悖論重啟整個正義聯盟。讓我們拭目以待正義聯盟能否開啟他的銀幕傳奇。











與影同行


《正義聯盟》,扎導一心想把它打造成一部史詩級影片,而且共分三部曲上映。可是,“得益”於華納的幫助,在扎導因個人原因退出了《正義聯盟》後期製作之後,原本的三部曲被砍剩下兩部,再後來兩部又合成了一部。而這樣造成的結果間接性就讓《正義聯盟》宣告了失敗。

DC單人獨立電影都沒上,就上馬正義聯盟,除了蝙蝠俠,超人,還有趕在聯盟之前補了單人電影的神奇女俠,其他幾個誰認識啊毫無存在感。





天狼影迷


關於你的問題我覺得你可能想問的是DC的電影宇宙為何會在中國失敗吧

因為DC的電影宇宙並不失敗,首當其衝的就是蝙蝠俠三部曲,這三部經典之作放在哪個榜單上都是鮮有對手的,只能說DC的電影宇宙前幾年在中國“失敗”了。

首先我不是diss中國觀眾的審美能力,但是確實可以從大數據中看到一些前些年的經典作品在剛剛問世的時候,國內很少有觀眾會去支持或是打分評價。一些經典作品在近幾年來評分不斷上升,這就足夠證明國人的欣賞水平在不斷提升。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發展好了,相應的精神需求和藝術追求就高了。

DC和漫威這兩個經典的超英大廠,兩者都有自己的電影宇宙,漫威在中國大獲成功,甚至把復聯4的首個上映國家選在了中國就是因為漫威抓住了國人對超英電影宇宙的需求,簡單劇情加俊男靚女加經典特效,再加入一些笑點和萌點,將角色塑造的更為豐滿,這就足以收割票房了。

反觀一下DC,除了《海王》大獲成功(走漫威路子),例如超人系列、自殺小隊系列、蝙蝠俠系列等在國內市場都不如漫威那麼成功,原因就是它們上映的時間選錯了(手動滑稽)。

如果蝙蝠俠三部曲今年上映、如果蝙超大戰今年上映、如果守望者今年上映,我相信題主不會說DC電影宇宙失敗了。

除此之外,DC在2019年的《小丑》,從各大主流視頻平臺放出的預告片以及片段花絮來說,國內觀眾的反映特別強烈,大家都很想看這部片子,但是國內估計是不上了,所以足以看到國內觀眾對DC電影宇宙的喜愛度日益增加。

接下來我要說的不要噴我性別歧視!

人只分男孩兒女孩兒

根據網絡投票,絕大多數喜歡超英電影的女孩兒都選擇了站漫威的隊。

所以綜上所述:

DC電影宇宙並沒有失敗,它只是選錯了接觸中國觀眾的時間,不該那麼早進入中國市場。

我不希望DC做出改變繼續去學習漫威的賺錢大法,我更希望它能夠堅持本心,以深刻和觸達本心來表現出電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總要有一種受眾面廣的藝術形式去揭開人們難以得知或是不願面對的事情。

在接下來的超英走向中,DC會逐漸佔據上風,如果漫威不作出改變的話,被吊打是肯定的,因為《哪吒之魔童降世》讓很多國人看到了中國的電影特效也可以這麼炸。


影娛小達人


DC電影宇宙的失敗,我認為主要還是由於決定創作方向的主創們有些自亂陣腳,一方面沒有堅守住DC的成人黑暗風格。另一方面急於狙擊漫威電影宇宙的成功,各英雄出場缺乏鋪墊,沒能像漫威一樣的逐步鋪墊佈局。


DC的成人向黑暗風格,最應該成為電影宇宙的主基調,但卻沒有堅持下來

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雖然沒有進入DC電影宇宙,但為DC漫畫改編電影奠定了一個非常成功的基調。

諾蘭監製,扎克·施奈德導演的《超人鋼鐵之軀》,事實上非常成功的承繼了諾蘭蝙蝠俠三部曲的風格,無論是超人對自身能力的困惑與恐懼,還是超人每次登場有如神降的轟鳴音效,以及普通人對他的恐懼態度,都對超人這個老IP做了深度的挖掘和表現。


奈何《鋼鐵之軀》沒有取得預期的票房,這就打亂了後續影片的節奏,導致主創團隊沒有把這個黑暗風格貫徹下去。

也導致《超人大戰蝙蝠俠》之後,《正義聯盟》整體風格混亂,又想堅持DC原有的風格,又想學漫威的喜劇元素,結果兩頭不靠岸。


電影發展節奏混亂,重要角色出場缺乏鋪墊

大本飾演的蝙蝠俠在電影宇宙中登場,直接由蝙蝠俠大戰超人的雙人電影開始,礙於諾蘭三部曲那無法逾越的高峰,這麼重要的DC主體角色,單人獨立電影竟然一直是難產的狀態。

《超人鋼鐵之軀》上映後,中間間隔了很長的時間,才有了《蝙蝠俠大戰超人》的上映,之後又直接上映了《正義聯盟》,幾大巨頭的出場沒有單人電影的鋪墊,雖然之後《神奇女俠》和《海王》的獨立電影算是成功,但最重要的蝙蝠俠獨立電影去遙遙無期。

回看隔壁漫威,三巨頭《鋼鐵俠》、《雷神》、《美隊》都經過幾部電影獨立電影的鋪墊,才引出《復聯》,對於漫畫粉絲和普通觀眾都有足夠的引導,票房逐步爆發順理成章。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隨手點個贊吧^0^!


電影彈力喵


嗯,這個我來說說,DC電影宇宙的失敗,我覺得跟最早的塑造人物有關,早期塑造的超人太過於強大,導致力量體系的崩潰,每個英雄都有獨立電影,一開始還好些,畢竟也有不少人覺得超人系列不錯,蝙蝠俠系列不錯,等等,可問題就出現在,電影角色融合上,就比如《蝙蝠俠大戰超人》這個電影就引起太多爭議,超人,氪星人,那麼多超能力,鋼鐵之軀,怎麼可能會被蝙蝠俠打敗,殺死,兩個力量完全不對等。還有就是DC塑造的反派,再怎麼強大,好像在DC迷眼裡,就是超人一拳就能解決的事,所以沒有太多期待感。就比如當時出的《正義聯盟》,這部就很自然的會跟漫威的《復仇者聯盟》做比較,正義聯盟,海王也好,神奇女俠也好,蝙蝠俠也好,閃電俠,這些都很正常,他們幾個力量沒有奔潰,所以反派角色的強大,讓他們聯手對抗,會給人一種期待感,弱小的聯合對抗強大的反派,然後每個英雄發揮出自己的長處,困難重重的打敗敵人,這才是人們所要看到的畫面,但是《正義聯盟》呢,他們面對反派打不過的情況,就去復活超人,當超人活了之後呢,感覺沒有蝙蝠俠他們什麼重要的事了,超人一個人就能解決所有了,這還有什麼意義呢。漫威好在,再強大的個體出現,也會很好的融合進戰鬥體系裡,大家都喊美國隊長55開,但是收益確是很好的啊,美國隊長跟鋼鐵俠之間的戰鬥一樣看的我熱血沸騰啊。

漫威還有一點發展比較順利的,我個人見解,跟小羅伯特唐尼有著不可劃分的關係,自從鋼鐵俠1上映之後,漫威英雄體系是越來越完整化,每個英雄跟鋼鐵俠影片聯合沒有一點衝突感,小羅伯特唐尼的個人魅力,把鋼鐵俠演的,好像鋼鐵俠就是他本人一模一樣。漫威塑造的角色挑選的演員影響也越來越好,每個角色不是那麼死板,活靈活現的,非常搞笑,更吸引人的眼球。











芭扎柏


小編差評,沒有失敗啊,只不過漫威做的比較龐大,比較宇宙觀,DC也不錯


小螞蟻007OK


四個字:急功近利。

手頭那麼多漫畫資源,如果肯沉下心來從0開始一點一點打地基構建電影宇宙,他們是不缺素材的。但是高層沒有這個耐心,也沒有這個眼界,只想一口吃成個胖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