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疫情之下,孩子在家學習磨蹭、注意力不集中,試試“干擾訓練”法

通過學習培養一個靜得下心與自己相處的人,這句話往遠處說,就是終身學習的條件。

不知不覺,神獸們在家線上學習的操作模式已經開展一段時間了,爸媽從飼養員又無縫切換到了班主任的狀態,真是苦不堪言。“你聽懂了嗎?咋不回答問題呢?”“發啥呆呢,想啥呢?別走神!”“這道題這麼簡單,你怎麼就不會呢?”如何收服這些“妖獸”,培養自主學習力呢?修正兩大錯誤,巧用三個技巧,讓陪讀不再鬧心。

疫情之下,孩子在家學習磨蹭、注意力不集中,試試“干擾訓練”法

父母陪讀中易犯的錯誤

1、批評太多,鼓勵太少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是很多家庭的真實寫照。然而這種極為普遍的行為正極大地傷害孩子學習的自主性。抖音小視頻裡經常看到被熊孩子氣炸的父母,父母的吼功戰鬥之直線提升。

殊不知吼叫一旦開始,父母就會陷入對孩子的批評指責甚至羞辱當中,“你怎麼那麼笨?”“教你這麼多遍都不好,你腦子被驢踢了嗎?”當父母的情緒失控,孩子也會進入“緊張的戰備”狀態。

疫情之下,孩子在家學習磨蹭、注意力不集中,試試“干擾訓練”法

經常被吼的孩子容易患上習得性無助,他的自我認同感很低,當孩子被緊張害怕的情緒佔據大腦,他是沒有辦法好好學習的。

“習得性無助”由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Seligman,M.E.P)1967年在研究動物時提出。學生的習得性無助是一種惡性循環;那些認為自己不可能取得好成績的學生在學習上的努力往往也更少,因此學業成績改善的可能性越小,導致動機和努力進一步降低,如此反覆 ...(Catapano)。這種惡性循環在學生對某一學科完全失去動機和競爭力時達到頂點;更糟糕的是,這會導致無助感泛化,造成學生對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對學校的所有學科失去學習動機。

日本心理學專家奧田健次認為:不批評,才能培養出自覺主動的孩子。家長陪讀的重點應該放在幫助孩子瞭解學習的意義,在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自我肯定,這樣的陪讀才會激發孩子持續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

2、成績導向,忽視優點

孩子一旦進入小學,父母便容易陷入成績論,一切以成績論英雄,總是看到孩子成績的不足之處,而忽視孩子其他方面的優點。從而導致孩子也因為自己的成績不好就認為自己一無是處,使孩子體會到了極大的挫敗感。這也是我們很多家長常常陷入的誤區,殊不知只有善於發現孩子優點,才更容易將孩子的優勢輻射到其他方面。

臺灣腦科學專家洪蘭教授指出:改正孩子短處最好的方法,是放大他的長處。人有了長處,頭就抬起來了,有了自信,學習也就容易了。 過去我們都知道:哪裡跌倒,哪裡爬起來。錯!應該是:哪裡跌倒,換個地方爬起來!

孩子真正需要的或許不是補差,而是提優。成績不好,也許擅長樂器,擅長體育,即便是擅長吐槽,也可以做脫口秀,將孩子的優勢強化放大,幫助孩子重建信心,從而將這種學習的自信遷移到其他學習方面才是上上之策。

父母助力孩子自主學習的正確姿態

1、親子專注力訓練

在陪讀過程過程中,父母大多發現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其實一般來說,孩子的專注力是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遊戲和方法訓練的,除非特別的嚴重的可以去醫院進行診斷,需進行專業的專注力訓練。

下面就為大家介紹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指導師、學習治療師吳萃婷老師推薦的三種專注力訓練法:

【卡牌遊戲】比如玩算10點,每人抽出一張,牌面加起來等於10就可以拿走。等孩子再大一些的時候可以跟他玩24點。抽出任意的四張牌,通過加減乘除想辦法算出24。

疫情之下,孩子在家學習磨蹭、注意力不集中,試試“干擾訓練”法

【文字遊戲】比如說“正說反說”:您好,好您。然後字再多一些,比如成語倒說,再到說句子倒說。

【干擾訓練】是將注意力從他律轉向自律的一個特別好的方式。小孩子可以一起讀繪本,讀繪本的過程當中,您給他搗亂。如果他讀錯了,你讓他往前翻一頁重新念,一直到這個整個繪本讀完為止;大孩子可以讀課文,錯了的話,就讓他往上倒一行。這種方式可以很好的讓孩子主動的跟您對抗,把注意力從他律轉向自律。

2、給孩子留出自主時間

基於當今社會的競爭壓力,許多父母都給孩子報了一個又一個補習班,孩子完成了家庭作業,還要做父母留的課外習題,導致孩子磨蹭、拖拉,因為他們即使做快做慢的結果是一樣的。

做得快,爸爸媽媽會奉上更多的課外練習題,或者立刻被趕去床上睡覺;做得慢,不過是少了課外題,直接睡覺罷了。

疫情之下,孩子在家學習磨蹭、注意力不集中,試試“干擾訓練”法

為此,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在講座中曾給出這樣一個辦法:

在孩子寫作業前,可以將他的作業進行時間預估和分批次,幫孩子分成簡單、困難、簡單、困難以此類推。開始先做簡單的,告訴孩子你預估的完成時間,先易後難,有助於幫助孩子建立完成作業的信心。

比如對孩子說:根據我的經驗,你這項作業如果抓緊時間寫,20分鐘就能完,20分鐘之後做完的話你可以出來玩10分鐘,如果你用了一刻鐘寫完你可以玩一刻鐘,如果你用了25分鐘寫完你只能玩5分鐘。總共用時半小時。

待半個小時後,進來寫第二項難度較大的作業,這個作業半個小時完成,如果這項作業20分鐘就寫完,那麼你後面可以玩20分鐘,如果半個小時寫完,你可以玩10分鐘。總共用時40分鐘。

通過這種措施告訴孩子:你的動作越快,你出來玩的時間越多,你越慢,你出來玩的時間越少。這樣對他權衡一下就會自己做出選擇。

疫情之下,孩子在家學習磨蹭、注意力不集中,試試“干擾訓練”法

4、把作業還給孩子

將作業的主導權和支配權還給孩子,從佈置作業開始。邀請孩子和你一起對一對今天他了解到的作業和你看到家長微信群內發的是否一致,然後問問孩子,今天老師佈置了幾個任務,有哪些是需要媽媽配合的?如果有需要我配合的,你具體要求我怎麼做?讓孩子明白自己才是作業的主人。

同時,許多父母在陪讀的過程中,十分盡心盡職,每天都會幫孩子檢查作業,錯誤都會幫孩子一一指正,其實,更好的做法是,將作業還給孩子,檢查的事也要讓孩子自己來完成,你可以提醒孩子有幾處錯誤,但是不要直接將錯題和答案指正出來,這樣剝奪了孩子的思考機會。

疫情之下,孩子在家學習磨蹭、注意力不集中,試試“干擾訓練”法

結語

其實真正需要父母伴讀的歲月並不長,基本三四年級以後,隨著孩子的課業程度加深,父母也會漸感有心無力,因此我們應該珍惜能夠關心孩子課業的機會,臺灣家庭教育專家蔡穎卿在《媽媽是永遠的老師》一書中曾這樣說過:

一份考題裡,提供了多少幫助父母瞭解孩子的機會,還可以改善親子相處的氣氛。人如果真正同工,想專心把事做好,會自動不吵架,轉為對事不對人;看孩子功課就是要從這種心情開始,才會慢慢升為更高階、更豐富的關心。

當生活跟美學結合,家庭教育也應該更美好,用對方法,給你更美好的孩子,收穫更美好的自己。

【作者:土小豆麻麻,兩個男孩的媽媽,美國正面管教講師,如果喜歡,歡迎點贊並關注 ,和你一起遇見最好的自己,成就更好的孩子。歡迎評論區聊聊陪讀那些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