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存款利息非常低,為什麼很多老年人還是習慣存在銀行?

品多多VV


雖然存款利息,但老人們為什麼習慣把錢存銀行呢?其實老人們也想獲得高收益,但是主要有下面三點造成了影響。

1.信任銀行。在老一輩的觀念裡銀行屬於“公家”,有國家背書,安全可靠。年紀大了以後,通常投資傾向於保守,老人們寧願選擇資金的安全第一。

2.對新型投資產品、互聯網理財工具的陌生,使的很多老人不願意投入時間精力去研究。很多老人的手機都只是用來打電話的,更別說用APP來理財了。

3.習慣是一種很大的力量,幾十年下來人們都把錢存進銀行,那些新型的理財方式也只是近幾年興起的。要改變幾十年的習慣是十分艱難的。


龔開課商業管理


為什麼老年人喜歡把錢存到銀行裡呢?我對這個問題專門做過分析,我先說兩個案例,然後再分析原因。

我的一個親戚家是農村的,是一個退休教師,由於手裡積累了一點存款,聽說網上理財收益很高,而且利息兌付也很及時,於是就投資了20萬元,就是大家熟知的P2P,結果後來平臺跑路,投資到現在也沒收回來,他這種情況,是很多老年人的笑柄,他們覺得雖然存銀行利息低,但是安全,這是最關鍵的。

還有一個是我們單位退休的幹部,他可謂見多識廣,退休後開始下海經商,憑藉自己的人脈關係銷售商業禮品,後來遇到一個紅顏知己,專門做投資,發現經商不如投資賺錢快,結果到處借錢投資,最終結果可想而知,不但雞飛蛋打,連自己的房子也被拍賣了,我們退休的同事都對此耳熟能詳,所以他們感覺還是存銀行牢靠。

上述案例說明,有些老年人也是想獲取高收益的,但是大部分都以失敗告終,這給很多老年人起了警示的作用,大部分人辛辛苦苦賺了一點養老錢,是不敢去冒大風險的。

所以老年人喜歡把錢存到銀行,主要是有以下原因:

一是自己的退休金都從銀行代發,月月跑銀行,對銀行的業務比較熟悉,比如利率什麼時候上浮?大額存單什麼時候發行?國債什麼時候開賣?所以他們有自己的投資方式。

二是老年人之間互相會進行交流,像前面說的兩個案例,我都是從老年人口裡得到的,他們對於投資失敗的案例記憶特別深刻,對於一些投資成功的案例,他們認為時間還太短,不能驗證其準確性,往往持觀望的態度,所以還是喜歡把錢存到銀行裡。

三是老年人對現在的一些投資工具不熟悉,大部分老年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有些人不認識英文字母,對於投資理財的知識更是有侷限,所以我告訴他們創新存款、貨幣基金這些概念的時候,他們理解起來都非常費勁,而銀行存款對他們來說理解起來比較容易。

四是年齡大了會變得更加保守,老年人經歷的事情太多,年齡越大越知道自己個人能力有限,這樣人就會變得越來越保守,更喜歡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投資,銀行存款有實體營業廳,有紙質存單,有國家擔保,他們覺得存款更安全。

總之,儘管我們感覺銀行存款利率比較低,但是據我瞭解,老年人都有自己的投資之道,無論是銀行存款還是理財,他們的資金和投資週期安排的都比較合理,長期算下來,投資收益也還是可以的。


互金直通車


這個問題我也經常拿來問自己。

剛開始很不理解自己的爺爺奶奶、父母為什麼到了年底就把一年攢下來的錢存為定期。

後來,隨著自己的年齡慢慢變大,也慢慢地理解他們了。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為這個問題再加點料。

我認為不僅僅是很多老人習慣這麼做,很多中年人也這麼做(60後、70後)。

話不多說,接下來來談談我是如何理解這個問題的。

這是一個從小就紮根在心底的習慣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

但也有例外,龍變蟲、鳳變雞、老鼠變老虎。

借這兩句話,我就想和大家說,一個嬰兒最終長大成什麼人,主要由遺傳和環境決定。

遺傳大家都懂,就是從上一輩繼承下來的基因,比如說長得像。

環境呢,大家可以簡單理解為從小到大接受的各種教育,如父母、學校和社會。

由此,我們來談談為什麼老年人總是把錢存在銀行裡。

不知道大家聽沒聽說過這些例子:

一個經歷過戰爭年代的老人,在兒女家生活的時候總是習慣買很多的菜把冰箱塞滿。

一個在飯店經歷過嚴重火災並險些喪命的人,每次到公共場合時總要先知道後門在哪裡。

這些說明什麼?

說明他們的遭遇形成了他們的習慣。

那麼老人存錢的習慣就好理解了。

現在我們所說的老年人大多是40後、50後。

那時候的他們過的是啥日子,過的是飢寒交迫、擔驚受怕的日子。

經常是吃一頓不知道下一頓還有沒有,甚至都不知道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陽。

如果運氣好、收成好,有了不錯的結餘,還能去揮霍、去投資地產?

當然不會,還是過的“一分錢掰成兩半用”的日子,把結餘都省下來以備萬一。

所以說,老人已經這樣過了幾十年了,早已把這種習慣牢記在心。

存錢在銀行也就不足為奇。

可能也有過拿錢做些其他事情的想法,但心有餘而力不足

不排除老人也想拿著錢像年輕人一樣買個基金、股票。


但是實力不允許啊。

不是每個老人都像巴菲特、蓋茨那樣,大多老人都是普通人。

生活在這麼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連年輕人都要時刻努力不讓時代拋棄自己。

更何況本來起點就低的老人們,他們大多沒接受過多少教育。

所以說,就算老人們有想法,但是“不會用”是個天然的障礙。

很多老人目前連智能手機都不會用,但去銀行存錢不一樣啊,多多少少也存過幾十年的錢了。

再加上銀行幾乎已經普及到每個鄉鎮,還有什麼比去家門口的銀行存個錢更省事的事情呢?

年紀大了,不能像年輕人那樣冒險了,更何況還是孩子們給自己的生活費

1.年輕的時候,去多闖蕩、冒險沒多大問題,但老年人不行。

因為年輕人犯錯的成本很低(不違法),大不了是幾個月的生活費。

但老年人不一樣啊,他們大多已經退休,拿著子女的錢和自己的退休金。

這時候再去像年輕人那樣冒著血本無歸的風險去投資,會讓自己陷入非常難的困境。

更嚴重的話,可能會影響到自己和子女之間的關係。

舉個例子,有很多報道稱老人被賣保險、保健品的騙子把養老的錢都給騙走了。並且因此和兒女的關係也變僵。

2.老年人很多錢都不是留給自己的,大多還是為子女以及自己的孫輩準備的

老年人已經走過了大幾十年的歲月了,該體驗的也體驗的差不多了。

就算還想體驗些新鮮的,但身體已經不允許了。各個感官的能力嚴重退化。

並且老人都想為自己的孩子們做點什麼、不拖累他們。

所以,老年人怎麼會把兒女們辛辛苦苦賺來的錢拿去做些有風險的事情了

以上呢,就是我的全部觀點,僅供參考。

歡迎你在評論區留言進行指教、交流。

最後,感謝你的閱讀。


GloryLong


因為老年人跟不上時代發展,不會用手機銀行週轉資金,只能存銀行。其次老年人思想保守,不放心把錢放在網上銀行,認為手中只有拿著存摺放心踏實。

我有個同事,父母都是知識分子,退休金比較高,每月他都要去銀行取錢存錢,很費功夫,也不方便。我覺得奇怪,就跟他介紹用手機處理工資的好處。

當時是2013年,網上某寶的存款收益曾高達7%,以致我天天看收益了幾塊的,心裡可高興了。從那時到現在我一直這麼做,感覺很好,是穩定安全又收益較高的理財方式。

我先再手機上下載淘寶等購物的,這樣避免去超市浪費時間購物,網上購物選擇餘地大,可比性強,物美價廉,還送貨到門,除了新鮮蔬菜,幾乎所有物品都是網購。

手機上再下載自己支工資的銀行,我還辦了一張借記卡,也把卡的銀行app下載到手機上。這樣購物可先借銀行的錢,每月定期還上就行?

手機上又下載支某寶,把銀行卡、購物都連起來,每月工資下發後馬上存在寶寶裡,購物用透支卡支付,這樣可多得一個月紅資利息。

別小看這利息,日積月累也比較客觀,這幾年光這塊收入近八萬元!要是像前幾年那樣高的利率,更是一筆客觀收入。

這樣做避免去銀行排隊,節省時間,也不用數錢擔心數目不對。特別逢節假期前銀行人特別多,每當看到銀行長長人流我暗自為自己的聰明做法高興。

我把這購物理財方式告訴了同事,說真的當時要不是關係好我真不想說。這麼省事省時省力收益遠比銀行高的好辦法,為什麼不用?

我原以為同事聽了會跟高興,會說感謝我的話,可每想到他說,他父母就相信那張紙———存單,覺得錢放到手機裡看不見摸不著,很不放心。

這幾年銀行也與時俱進了,用了自動存取款機,但是我覺得效率還遠遠不夠,老年人習慣不好改主要是不會用,如果年輕人幫助老人學會使用,我想他們會接受的。

幫助老人學習使用手機存錢,既是孝順老人,讓老人不用出門就能辦理,又能確保人身安全,不會出交通事故,保證資金安全,收益還遠比銀行高,何樂而不為?

歡迎您對我的回答留言!

請關注我,每日為您發戀愛婚姻情感內容。




日得人生


誰說存款利息非常低的呢?銀行存款利息不低

說銀行存款低的人,是不是指的活期存款?活期存款利率,國家基準利率是0.35%;商業銀行活期存款利率,目前只有0.3%~0.35%,個別銀行比國家基準利率還低,這就是利率的市場化。

同樣,銀行為了吸引固定長期的存款,往往對定期存款利率有很大優惠。比如,三年期定期存款基準利率是2.75%,商業銀行吸引定期存款的利率一般比基準利率上浮20%~30%,也就是說利率一般在3.3%~3.575%。

銀行大額存單是2015年銀行才推出的一種存款理財產品,優惠利率比基準利率高出40%~55%,利率能達到3.85%~4.2625%。相信不管什麼情況,4%的利率不會太低。

老年人存款的條件

雖然說我們一些理財產品的利率能達到5%甚至6%以上,但是往往不適合老年人。

第一,發行規律很不固定。很多理財產品,都是有銀行或其專業理財的子公司不定期發行的,不僅老年人難以知曉,甚至年輕人也只能通過網上銀行的手段去獲取信息。理財產品都是有限額的,一些好的理財產品非常搶手,老人還在銀行排隊呢,結果抽到號到窗口就賣完了。

第二,門檻條件較多。利率越高的產品門檻條件越多,比如起步10萬、20萬,甚至上百萬。實際上,很多人都沒有這樣高的積蓄的。

第三,流動性不如存款好。銀行理財產品絕大多數都是有封閉期的,有的封閉期甚至長達一年兩年。對於老年人來說,萬一得大病,急用錢的時候取不出來,可就麻煩大了。銀行存款隨時都可以兌現,真遇到緊急事件,利息有損失也無所謂的。

第三,安全性受到質疑。有的理財產品收益高,但是安全性是得不到保障的。比如說一些股票類基金,時常會出現漲跌風險。再加上一些民間借貸,根本是非常不安全的。個人可以購買的銀行理財產品一般也劃分為PR1級到PR5級,分別是謹慎級、穩健級、平衡級、進取級、激進級。平衡集是大多數不會虧本的,但是進取級以上本金的安全性就都難以保障了。老年人理財是以穩定安全為主,肯定不願意冒這個險。雖然銀行有風險控制,但是老年人還是相信自己的判斷,一般不願意聽取銀行工作人員的介紹。

如果僅相差一兩個百分點的收益,50萬元一年也就是5000到1萬元。很多老年人想自己還能活幾天呢,才不會在乎這幾個百分點的收益呢,一切要以安全為主。

銀行存款是有存款保險制度保護的,一個銀行所有存款賬戶內的50萬元以內本息可以得到全額保障。再加上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倒閉的可能性幾乎是0。所以,老人們更願意相信的還是存款。


暖心人社


最近,各大銀行也紛紛節後復工,於是就有網友到銀行去辦事情,但是令他感到奇怪的是,很多中老年人排隊把錢存入銀行。對此,理財經理還表示,中老年人手裡都有一點錢,他們早已養成存錢的習慣,凡是年中、年底或年初需要應對考核時,那些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中老年人才是我們爭取的目標對象。

可能對於年輕人來説,現在銀行利率又這麼低,中老年人還習慣把錢存銀行,實在有些不可思議。對此,我們認為中老年人選擇把錢存銀行也無可厚非,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第一,近年來線上線下理財產品頻頻爆雷,導致投資者損失慘重,血本無歸。同時,銀行理財產品也在2020年打破剛性兌付。再加上國內經濟下行,各種投資風險上升。所以,那些厭惡風險的中老年人,還是更願意把錢存銀行,至少資金的安全是有保障的。

第二,從表面上看,銀行存款利率不高。但是,現在銀行也在搞金融創新,不僅是民營銀行開出的存款利率高達5%以上,各類商業銀行先後推出了智能存款、結構性存款,還有大額存單,特別是三年期的大額存單,年收益在4%左右。如果遇到要提前支取,大額存單則可以靠檔計息,不會被當作活期存款。而且大額存單還可以抵押、轉讓出去。所以,大額存單深受老年朋友的青睞。

第三,國內經濟下行趨勢明顯,央行貨幣政策持續寬鬆,造成了國內金融體系流動性充裕。這除了導致人民幣匯率跌破7關口外。還有銀行的各種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在下行。特別是寶寶類貨幣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更是跌至了3%以下,而銀行理財產品的利率也已經降到與大額存單的利率差不多。既然其他理財產品在利率上沒優勢,那麼儲蓄存款的安全性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第四,很多老年人存錢是為了應對不時之需的(比如要買大件家電、大病診療、出國旅遊等),而不是要獲取高收益的。他們把每個月剩的錢去存起來,積小成多,聚沙成塔,幾年下來,也能存個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所以,對這些老人來説,銀行的利率高低不重要,重要是資金安全和流動性好。

很多老人習慣把錢存銀行,在他們看來,社會上各種理財產品頻頻爆雷,現在只要自己資金絕對安全、流動性好就可以了。同時,目前各類理財產品收益率在趨勢性下降,銀行大額存款、結構性存款等收益率在上升,理財產品的優勢已經不再明顯。更關鍵的是,老年人存點錢為的是應對不時之需,高收益率、高風險理財產品並不是他們所追求的目標,能隨時拿出來應急,這才是關鍵所在。老年人習慣於存銀行的原因有很多,他們普遍追求的是比較保守的投資策略。


不執著財經


存款利率是高還是低,針對你的投資風險偏好來決定,如果追求在投資中可以帶來更大的效益,希望通過投資理財獲取到10%以上年化利率,銀行的存款收益肯定是滿足不了的,但若是追求本金安全並且還有利息,銀行的存款利息並不低。

銀行的存款分為多種產品,有定期存款、大額存單還有結構性存款,包括一些低風險的理財產品,這些產品的利率基本在2.5%~4.5%之間。對於希望在投資理財中保障本金安全並且還能有穩定收益的群體來說,這種收益率已經是在固定收益產品中是較高的。

老年人之所以習慣把錢存在銀行定期存款或者辦理大額存單主要在於老年人其實注重追求本金的安全,就必須要降低投資的收益,如果有一大筆資金每年可以得到4%左右的利息並且本金還不出現虧損,對於老年人來說他們承受不起在投資中的資金損失就會更願意把錢存在銀行。

其次銀行作為大型的金融機構,他們在風險防控方面是相當安全的,把錢存到銀行裡面不僅僅是資金有保障而且還有存款保險制度保障資金安全。

老年群體在早期都是以儲蓄為主,但是沒有太多的理財產品,自然而然形成了把錢存在銀行更安全並且還能獲取到投資收益的想法,這種想法也就形成了老年人在投資理財方面更習慣去考慮以銀行存款為主。

因此,銀行的存款利率雖然非常低,但是對於老年人來說他們追求本金的安全,就會降低對投資產品的收益要求,而且老年群體大部分都是以銀行存款為主,這種投資習慣很難讓他們去接受新的事物,就會繼續習慣把錢存在銀行。

感謝點贊和關注,歡迎評論和轉發,每日分享更多觀點


金美圓的財經筆記


你的看法有點片面。有些人存款是為安全而存在的,這就是客戶習慣去銀行存款的理由。

銀行人告訴你:不止是老年人,中年人,年輕人同樣有錢存定期存款。只不過年輕人手中有存款的少,中年人買房的多。比例其實是一樣的。

這些人特別理性,任你說破天去,連理財業務都不辦,你越提醒他們存定期,利息少,不划算,他們越以為你在騙人。事實上站在專業的角度上,銀行推薦給客戶的,確實比他們自己要的定期存款收益多很多。

雖然說高風險有高回報,低風險收益低,但是人的想法很難改變。你也不能說他們小心駛得萬年船不對,但是同樣存一年,你就不點,人家是你一兩倍,就想問一問,錢多咬手嗎?!!!

哈哈,銀行人只是盡義務提醒,辦與不辦主動權在客戶。



紅姐來自鳳城


我們可以把這個問題類比一下,問問年輕人。電腦開機時間那麼長為什麼還要用電腦?

電腦開機時間是電腦倍受吐槽的一個點,銀行存款利率低也是銀行被大家吐槽的重點。可正如電腦在辦公方面有著極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銀行存款在普通人理財當中有著超乎一般的安全。

現在的年輕人是pc時代的原住民,老年人是銀行存款時代的原住民。他們成長的年代裡,這兩樣東西都極大影響了他們。可以說使用習慣已經根深蒂固。

兩個事情不在一個領域,但放在一起進行類比,很能說明問題。老年人辦理銀行存款,那是長久以來的理財習慣,再加上銀行存款有銀行系以外產品所不具備的安全性,畢竟銀行有其他金融行業所沒有的存款保險保障。

拋開這種類比方法,我們再來關注一下銀行系產品。直接從銀行本身出發,告訴你為什麼老年人要去銀行存款。

如果還認為銀行系產品只有定期存款,那就有點活在上個世紀了。現在銀行體系內的產品種類非常豐富,且不論那些代銷的基金、保險,就單說銀行直營產品就非常多,足以讓人眼花繚亂。

一、大額存單

大額存單是定期存款的升級版產品,利率最高能達到4.2625%。某些銀行還能支持按月支取利息,到期支取本金。這是多麼好的產品,現在已經逐漸成為最受老年人歡迎的產品了。

利率高、風險低、支取靈活,這對於攢了一輩子錢的老年人來說,再合適不過了。

二、智能存款

智能存款是採用了靠檔計息的規則來吸引客戶。靠檔計息也就是你只管存,啥時候取了,我再給你結算你應該靠什麼檔位,給多少利率。當然是時間越長利率越高。相當於是存了個活期的形式,得了個定期的利率。

老年人的錢基本上都是給孩子預備的。孩子什麼時候需要自己也不清楚,這種不定期存款方式最合適不過。

總結:

除了這兩種產品,還有PR2級以下的自營理財,還有代銷的國債。這些都是風險較低,很受老年人喜歡的產品。

銀行的產品有很多,利率其實也不算低,還能給老年人一定的保障,再加上還沒有改變老年人以往的存錢習慣,他們為什麼不去銀行存呢?

不知道我講清楚了沒有,如果還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繼續問銀行研究僧


銀行研究僧


銀行存款利息很低,可為什麼很多老年人還是喜歡把錢存在銀行呢?

有人說這是因為習慣。因為現在老年人基本都已經60多歲了。在他們年輕的時候,沒有那麼多的理財渠道,也沒有那麼多的理財產品。

他們的錢要麼存在銀行,要麼就購買國債。時間久了也就形成了習慣。等到理財渠道極大豐富,理財產品遍地開花的時候,他們也已經老了,傳統的理財意識和習慣,使得他們對當前令人眼花繚亂的理財市場並不感冒。

也有人說是因為信任。長期以來,人們對銀行形成了心理依賴,同時也對銀行具有了天然的信任。認為銀行是最安全的,可以把錢放心放在那裡的一個地方。銀行就像他們的親人一樣。

有很多退休老人們,銀行是他們最願意光顧的地方。尤其是發工資的那一天,他們總會出現在銀行櫃檯前面,親手取出自己的工資,然後再存進去。哪怕只是讓錢經一下自己的手,也覺得踏實。

我的老丈人八十多歲了,自從退休之後,幾十年風雨無阻,在每月發工資的那一天,一大早就高高興興的去了銀行,把工資取出來,雖然已經經過了點鈔機,老頭還是習慣性的數來數去,最後又如數地存了進去。

有時候家裡人覺得他年紀大了,說幫他去取或者通過網銀轉存,他都不同意。當然我們心裡知道,老頭即使不取錢,到銀行走一趟,心裡也踏實。

習慣也好,信任也罷。老年人選擇把錢存在銀行,是最正確的選擇。這也是財富管理的本質,安全是第一位的,老人們也並不是太看重收益。

老人們存在銀行裡邊的錢,是他們一輩子的心血,是他們的養老錢、保命錢,不能有一點點閃失。

這也就是說,老人們為什麼喜歡把錢存在銀行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