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新型冠狀病毒可以飄到多高的樓層?該如何預防?

狼不凡


題主這個問題讓我想到前段時間內蒙古男子住確診病例樓上被感染一事。雖然後來疾控部門調查發現,該男子與確診病例有過密切接觸,但是很多網友仍然擔心,新冠病毒是不是存在氣溶膠傳播?新冠病毒能飄到多高的樓層?開窗通風還安全嗎?

就目前的研究顯示,新冠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還是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

2月9日,在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處研究員馮錄召表示:氣溶膠傳播途徑尚待進一步明確,目前尚沒有直接實驗證據顯示新冠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生物氣溶膠實驗室負責人要茂盛也提到,目前沒有直接實驗證據表明新冠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感染健康人,但在封閉和半封閉狹小空間內氣溶膠傳播應與飛沫傳播感染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氣溶膠傳播需要同時滿足密閉空間、長時間、高濃度病毒暴露三個條件。

在開放的環境中,氣溶膠會被迅速稀釋,濃度顯著降低,這時候如果氣溶膠真的攜帶有病毒,活力也會相應減弱,被人體吸入的概率和劑量都大幅度減少,在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中,新冠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新冠病毒該如何預防?

雖然現在湖北以外各地的新增病例逐漸減少,很多省市也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響應從一級響應調整為二級或三級響應,但是疫情並沒有結束,還沒有到隨心所欲到處扎堆聚餐的時候,我們稍不留神,病毒隨時有可能殺個回馬槍,所以我們還是要做好新冠病毒預防工作。

1、儘量減少外出活動。我們要儘量減少到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如商場、餐館、奶茶店、KTV等。

2、外出一定要佩戴口罩。外出前往公共場所、乘坐交通工具時,要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

3、隨時保持手衛生。要減少接觸公共場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從公共場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後、飯前便後,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洗手。

4、做好個人和家庭成員的健康監測,發熱時要主動測量體溫,出現可疑症狀,及時就近就醫。


羅醫生健康說


從建築上講究,高樓住房,7一10層是揚塵層,11.層及以上塵埃飄不到。

新型冠狀病毒,如果從患者的咳嗽噴出,只有在周圍通過空氣傳播或氣溶膠傳播,但存在的時間短,範圍小(1一3米左右,呈扇形散開→裸病毒分散在空氣中),避免與患者接觸並出門戴口罩就可以減少受感染機會。

但是,住高層的人只有依法抗疫才是上策!新冠狀病毒可以通過電梯到達高層,也可通過管道到達高層。

因此,在當前,我們遵守汕頭的政府及疾控中心指示:①無事不出門;②出門戴口罩;③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和便後沖廁所;④出入電梯要用紙包手指按壓指示標記,出電梯後把紙丟到垃圾桶;⑤上班者,回家處理好口罩,洗頭洗手,處理好外套;⑥家居注意通風,定期清潔;⑦無事不竄門;⑧不吃野生動物;⑨有發熱及時到發熱門診就診;以及不信謠不傳謠,多看中央電視臺發佈信息等。

目前,汕頭已經一週無新發生新冠肺炎病例。相信,只要群策群力,隔離並治療患者,切斷傳播途徑,全國一盤棋,我們一定會取得抗“疫”的勝利!


桂花芳香77105282


前幾天內蒙古通報的一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引發了很多人的關注“無外出,無接觸住患者樓上被感染”。是不是病毒飄上去感染了樓上的住戶呢?下面小僧就來聊聊病毒可以飄幾層樓高這個話題。

根據事後的報道,樓上住戶並非完全沒有和樓下接觸

根據事後樓上住戶的回憶,他曾經從樓下家門前經過,門前堆有大量垃圾。他的外甥也有從樓下家門前經過,並且樓下門是開著的,樓下患者在門口和屋內人聊天。當時患者沒有戴口罩。他和它的外甥都被傳染了。

新型冠狀病毒除了飛沫傳播還有接觸傳播和氣溶膠傳播

雖然他和他的外甥都只是經過患者家門口,但是由於樓道內空氣流通比較差,而且患者家門口有垃圾,還開著門未戴口罩聊天,空氣中會留下大量攜帶病毒的氣溶膠,存在很大的感染風險。

攜帶有病毒的氣溶膠可以飄多少層樓高

氣溶膠是直徑小於5微米的顆粒,可以在空氣中懸浮,如果是在空曠的環境下氣溶膠很快就會飄散了,具體能飄多高,這個真不好說,要根據當時的風向來決定。這樣的話單位體積內空氣中的病毒量就會很少,被感染的風險就會很低。但是如果在密閉的空間的話,就會長時間停留,感染風險會比較大。

如何預防樓上樓下住戶之間感染

昨天新聞報道了廣州一處住宅內有住戶隱瞞接觸史,最後導致整棟樓被隔離。所以有接觸史的人千萬要誠實,到規定的隔離點隔離,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所有鄰居負責,還有就是小區居民儘量少出門,出門記得戴口罩,回家記得洗手,少在電梯、樓梯逗留。

注: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醫學掃地僧


大家大可不必驚慌,因為我們常說拋開劑量談毒性毫無意義。就像非足夠量的小龍蝦配維生素C並不會致死,對於病毒傳播一樣道理。

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我們先來了解下氣溶膠這個概念。在物理上,氣溶膠是指懸浮在氣體介質中的固態或液態顆粒所組成的氣態分散系統。它是懸浮在空氣中大小為0.001—100微米的固體或液體小粒子形成的膠體分散體系,是空氣的一種物理狀態。因為處於這個大小範圍內的顆粒不易沉降,所以可以長時間懸浮在空氣中,可以作為病毒、細菌等病原微生物的載體而傳播疾病。

氣溶膠能飛多高的樓層呢?如果你想到煙霧,煙霧屬於氣溶膠。但是也不要害怕這個。氣溶膠在外界空氣中會很快被稀釋,感染髮生的概率極低。但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在通風不暢的環境中,包含病毒的氣溶膠會在空氣中停留很久。病毒可以通過電梯到達任何的樓層,而且病毒可能會沉降在電梯壁上,其他人通過接觸也會傳染。所以,從這點看,病毒可以藉助電梯飛到任何樓層。

總體來說,新冠病毒通過空氣傳播主要是近距離接觸傳染源。如果病毒飄散在空中,往往病毒濃度非常低,一般不會導致感染,因此開窗通風可以預防病毒感染。

如何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除了開窗通風,最重要的一點是居家隔離,切斷傳播途徑。如果需要出門,要戴口罩。千萬別小看出門戴口罩,這是預防病毒最有效的手段,甚至醫護人員面對確診患者時,只要戴口罩都能極大概率避免被傳染。切記!切記!

另外,可以通過注意個人衛生來進行預防。日常要做到勤洗手在洗手的時候一定要使用流水打香皂要在20秒左右的時間,能夠將手部的細菌全部清除,平時也可以多喝一些溫開水和多吃一些營養豐富的食物來增強自身的免疫力,肉蛋一定要煮熟再吃。

我是王藥師,堅持用簡單易懂的文字傳播心腦血管疾病知識,為健康中國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如果您覺得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留下一個贊吧!另外,如果您還有新冠病毒的相關問題,歡迎留言,我們共同探討!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大家好,我是一名內科醫生,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不少人是到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地步,在疫情期間,確實是稍微緊張一點好,因為你會緊張,那才會重視,但是太過緊張、害怕、胡思亂想就容易引起心理問題了,如焦慮、煩躁、恐懼等等。話說新冠病毒在空氣中可以飄多高呢?下面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新冠病毒的氣溶膠傳播途徑是怎麼回事?

①相信題主所提出的新冠病毒能飄到多高樓層應該是考慮到“氣溶膠傳播”這一因素吧。近段時間關於新冠病毒但凡有一點風吹草動總能迅速成為熱門,就像氣溶膠傳播一樣,但是很多沒有專業知識的人看過之後還是雲裡霧裡,注意了,氣溶膠傳播雖屬新冠病毒傳播途徑中的一種,但和呼吸道飛沫傳播、接觸傳播相比還是相差甚遠。

②我們先把氣溶膠的概念瞭解一下,它其實是指飛沫在空氣懸浮過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質和病原體組成的核,形成飛沫核,可以通過氣溶膠的形式漂浮至遠處,造成遠距離的傳播,和飛沫相比氣溶膠更小。而飛沫是人打噴嚏或者咳嗽等活動排出的唾沫液滴,其粒徑一般為1至5毫米,在傳染源1至2米左右的空間內傳播,屬於近距離傳播。 而氣溶膠是人日常說話、大笑、唱歌等過程中排出的液滴,其粒徑一般0.1毫米及以下,呼出人體後很快(1秒甚至幾十毫秒內)蒸發,形成飛沫核(其粒徑幾微米),且飛沫核長期懸浮在空氣中並隨空氣遷移,其傳播距離可達數百米甚至更遠。



③下面談到它濃度問題,大氣裡氣溶膠本身就有很多,但都是看不見的,因為其粒子粒徑小,相信灰霾大家是最瞭解不過了,給大家打個比方,在露天公開的場合有人打了一個噴嚏產生了氣溶膠,這個量其實是非常小的,和整個大氣比,濃度很低。但是,如果是在密閉的環境、公眾場合、醫院等,它的濃度可能就會偏高,為什麼在重症隔離病房裡面為病人器官插管很危險,就是因為在插管過程中短時間內產生的氣溶膠濃度是很高的,所以我認為脫離了“環境”講傳染,就是耍流氓!



既然空氣中有可能存在有新冠病毒氣溶膠,那還可以打開窗戶通風嗎?

①我說的通俗一點,新冠病毒離開了人體,在空氣中即使以氣溶膠形式存在,但是它進入大氣中濃度是非常非常低的,而且它一旦在空氣中乾燥了,病毒也會慢慢消除掉或者活性下降,我作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就像在太平洋中你仍下一個石頭,激起的浪花相比起來可以忽略不計,如果你在一個小水池中仍下一個石頭,那就值得商榷了。那言歸正傳,可能你這片區域目前連新冠病毒感染的人都沒有,何來的新冠病毒氣溶膠呢?所以相對於家庭中密閉、狹小的空間來比,開窗通風是必須的,而且每天都要保證室內通風。



②在2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發佈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在會上也表示,初期實驗顯示,最有效、最切實的新冠病毒傳播途徑,依然是呼吸道的飛沫傳播和密切的接觸傳播。氣溶膠傳播只有在非常極端情況下,如同時滿足密閉空間、長時間、高濃度病毒暴露三個條件(如同收治新冠肺炎定點醫院中的隔離病房),才可能存在,“在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中,這種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如果這一點也有人抬槓,那我告訴你天上是隨時有可能掉隕石下來的,但是你見過沒有呢?所以望大家理性思考。



③像之前的一個熱點新聞說內蒙古達拉特旗一個新增病例無外出、無接觸史,住在確診病例樓上”,很多人就瘋傳是樓下那個確診病人窗戶開著,然後新冠病毒通過空氣在樓上住戶開窗通風后傳染了,這其實是一個聽起來很“正經的謠言”,很多人聽了感覺蠻有道理,有一定的說服力,其實後續經進一步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考慮是樓上的住戶曾多次上下樓經過樓下確診病例住戶門口,樓下住戶家門經常敞開、門口常有生活垃圾堆放,隨後對確診病人的活動軌跡也進行了調查分析,主要考慮可能還是和近距離接觸有關,通過樓上樓下開窗後氣溶膠途徑傳播不具有說服力。



針對新冠病毒,該如何預防?

①即使是到目前為止,發現病毒進入人體都還是通過粘膜,即口、鼻、眼等方式,主要是口、鼻,所以這裡有兩點一定要掌握,那就是正確規範的佩戴口罩,接觸過公共物品或者有可疑行為的不要去揉眼睛、扣鼻子,一定要及時正確、規範的洗手,與人交談時最好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


②針對於家庭中的預防,每天做到開窗通風至少2次,注意地面衛生,必要時可以用泡騰片兌水後拖地,擦拭各種公共用品,這也可以有效滅活新冠病毒,所以新冠病毒可以飄到多高樓層和你開窗通風會不會感染上病毒基本是沒有關係的,而且在疫情嚴重的武漢地區也從未報道一例小區中因開窗通風而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我們要不信謠,不傳謠,共同戰疫。

作者寄語:疫情來臨,很多普通人由於沒有專業的醫學知識,不瞭解這種病毒,也不懂怎麼去保護自己。所以每天我都會抽出一點時間為大家進行健康科普,而且最近我都會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科普內容為主,如仍有疑問,可以評論區留言,歡迎大家關注、轉發,如果有幫助,就幫我點個贊,謝謝大家支持!!!



張壘醫生


病毒真飄起來,那可不是幾層的事,多遠多高都有可能!

為什麼?其實很簡單,大家看新型冠狀病毒病原學特點就知道了。

大家可以發現,冠狀病毒直徑只有60-140nm!注意,nm是納米!而我們平時說的細顆粒物,PM2.5,指的都是大氣中直徑小於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可入肺顆粒物。這可比我們的病毒大多了,而大家看看霧霾天,這些細顆粒物能飄多遠多高,所以也就知道病毒能飄多遠多高了!

那這不是嚇死了,新冠病毒能飄那麼遠?

那可不是。飄多遠多高,完全取決於一種東西的大小,但是這跟病毒感染沒有直接關係。

首先,越小確實能飄的越高越遠,但是大家也別忘記了,越小病毒量就越少,這傳染性自然就會越低。

其次,病毒本身在我們體外就不能存活,必須要寄生在宿主細胞當中。因此,暴露在外界環境中的病毒,隨著時間推移活性會不斷下降,而且受環境溫度溼度影響比較大,這飄久了飄遠了,病毒也死的差不多了。

最後,病毒在分散在空氣中時候,如果面積夠大,飄的夠遠,那麼它的濃度也就會被稀釋的夠小,更沒有感染性。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醫生提倡大家在室內要常通風的原因,把病毒稀釋了,也就沒啥傳染性了。

那麼這麼說是不是不用擔心空氣中的病毒?

那也不是,大家還是要注意空氣中存在的病毒氣溶膠傳播,尤其是在一個高度封閉空間裡,當有感染者在不斷噴嚏或者咳嗽,會形成高濃度氣溶膠環境,這時候如果我們不戴口罩,長期暴露,還是有可能會被感染的,尤其是下水道不暢的家庭,要提防下水道的糞口氣溶膠傳播。

而對於住在患者同一樓,甚至是上下樓層,大家還是不用過於擔心的,只要做好防護,減少出門,避免接觸,家裡常通風,基本上被感染概率極低!


全科夏醫生


新型冠狀病毒能飄多高不好說,但是它可以隨著電梯、隨著人、隨著物到達任何一層樓。

攜病毒的飛沫從傳染源口中噴出後,大飛沫傳播距離較短,一般在1米左右,而且會迅速下沉,但是小飛沫就不一樣了,它會在空氣中、迅速乾燥、收縮為蛋白質和病原體組成飛沫核,而這飛沫核以滿足氣溶膠的傳播條件,可長時間懸浮在空氣中,突破一米限制而開啟氣溶膠傳播。



雖然攜帶病毒的氣溶膠會比飛沫傳播的遠和高,但氣溶膠不僅容易沉降,也會被流動的空氣不斷稀釋。隨著氣溶膠在空氣中的濃度越來越低,人被感染的概率也會越來越低。

因為,病毒致病也要達到一定的量,在空曠、人少的環境裡,氣溶膠被稀釋了、吹散了,微量的含有病毒的氣溶膠不太可能讓人“中招”。它只有在密閉、通風不好的情況下,才容易感染。


我們平時只要勤開窗、多通風,可以降低可能存在於空氣中的攜病毒氣溶膠濃度,從而也能降低通過空氣吸入而造成感染的風險。


中西醫林醫生


新型冠狀病毒一般距離超過2m以上就難以感染人體,如果沒有直接接觸感染者的呼吸道飛沫或與確診者直接接觸,是難以感染的,目前尚無明確證據支持病毒遠距離傳播。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染性強,對人群普遍易感,目前已造成7萬餘人感染,2千餘人死亡,我們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做好預防措施,以最大限度避免感染髮生,保護自身機體健康,提高生活質量。


病毒的傳播需要滿足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其中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患者,無症狀感染者也可成為傳染源。新型冠狀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在相對密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所以根據研究,要想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大家必須直接接觸到感染者的呼吸道飛沫,比如感染者近距離面對你打噴嚏或咳嗽,且你自己未帶口罩;其次,你與病毒又直接接觸,比如自己手上有病毒存在,但沒有洗手就直接揉捏眼睛等,進而感染病毒。

總的來說,冠狀病毒並不存在遠距離傳播的可能,也就是說,如果你住在高樓,附近沒有感染者,你是很難被感染,除非你外出時與感染者有過接觸。那有人會說,目前有報道說居住在高樓的患者,沒有接觸感染者,也沒有去疫區旅居,為什麼還是感染了呢?其實並不是沒有接觸,只要你在外出,就可能與感染者接觸,畢竟還有無症狀感染者存在,報道顯示,一個人外出時,與一個不認識的感染者近距離接觸15秒,即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

雖然病毒傳染性強,但確可以預防,大家要從日常生活中做起,避免到疫區旅居,避免接觸疫區人員,避免接觸確診患者,儘量減少外出和聚居,必須外出時應戴好口罩,外出歸家時應注意洗手,家中應注意多通風,必要時家中可定期使用酒精或含氯消毒劑消毒,但需注意安全,要吃熟食,避免吃生食或野味。如果出現發熱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本文由全科掃地僧為您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不足之處,敬請指正,文章僅供參考,不作為醫療建議。


全科掃地僧


內蒙古自治區有一名男士最近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但他並沒有明顯的外出史,沒有接觸過發熱病人,未到過農貿市場,也沒有野生動物接觸史。隨後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他住在另外一位新型冠狀病毒確診患者樓下。就有人擔心,是不是病毒飄上去感染了樓上的住戶呢?新型冠狀病毒可以飄到多高的樓層?該如何預防?

新型冠狀病毒可以飄到多高的樓層?

對於新型冠狀病毒,目前的研究表明它主要的傳播途徑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傳播方式不同,可能傳播的樓層高度就不同。飛沫直徑大於100微米是大飛沫,很快降落,小於100微米是小飛沫,即便在空氣中漂浮,但也不會飄太高太遠的。有很小一部分飛沫到空氣中變成特別小的飛沫核,就可能形成氣溶膠,如果是在空曠的環境下氣溶膠很快就會飄散了,但是在通風不暢的環境中,包含病毒的氣溶膠會在空氣中停留很久。病毒可以通過電梯到達任何的樓層,而且病毒可能會沉降在電梯壁上,其他人通過接觸也會傳染。

新型冠狀病毒該如何預防?

(1)勤洗手。

包括在製備食品期間、咳嗽或打噴嚏後、飯前便後、手髒時、在處理動物或動物排洩物後,尤其是在手觸碰過容易沾染病毒的地方後,如經常有不同的人出入的公共場所,活禽養殖地,或者剛剛才照顧了有發燒,乾咳等現象的病人等,應該立刻用肥皂、含有酒精的洗手液和清水洗手。

(2)主動防護。

在自己咳嗽或打噴嚏時,應用紙巾或袖口或屈肘將口鼻完全遮住,並將用過的紙巾立刻扔進封閉式垃圾箱內,並洗手。儘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可佩戴口罩減少接觸病原風險,口罩要定時更換。避免在未加防護情況下與病人密切接觸,避免觸摸其眼、口、鼻。

(3)保持家庭和工作場所開窗通風,環境清潔。

注意保持家庭和工作場所開窗通風,使室內保持良好的空氣流動。如果有發燒,乾咳等症狀,一定要減少外出,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出門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4)避免密切接觸。

避免直接接觸野生動物;避免直接用手觸碰活禽排洩物等;避免與生病的動物和變質的肉接觸;避免與生鮮市場裡的流浪動物、垃圾廢水接觸。

(5)良好安全飲食習慣。

要從正規渠道購買冰鮮禽肉,並將烹飪乃至熟透才能使用,處理生食和熟食之間要洗手,處理生食時注意一定要生熟分開,切菜板及刀具要分開,器具一定要做到使用前使用後均清洗乾淨。加強鍛鍊,加強自身抵抗力,作息規律。

結語

病毒雖然可怕,但是我們也不用過度恐慌。我們要做的就是提高預防意識,減少病毒的傳播渠道,降低被感染的風險。只要大家團結起來,眾志成城,我們一定可以戰勝疫情。


藥師方健


新型冠狀病毒可以飄到多高的樓層?該如何防護?

只要一提起新型冠狀病毒,人們還是比較害怕的,時常心有餘悸,害怕被新型冠狀病毒選上。



根據目前掌握的情況,新型冠狀病毒很厲害,而且很聰明甚至非常狡猾,為了把自己的優良基因一代代的遺傳下去,併發揚光大,病毒很務實,通常選擇飛沫傳播、呼吸道傳播、近距離密切接觸傳播,這些傳播途徑非常簡單而有效,所以病毒也不會花費很多功夫和力氣在空氣懸浮漂移很久,更不會飄到很高的樓層和空氣中,因為病毒復需要寄生在易感的活體細胞才能顯示生命的活性,才能完成病毒的崇高使命。

新型冠狀病毒侵入人體主要是通過口和鼻子的黏膜,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可以通過咳嗽咳痰、噴嚏、大聲說話產生氣飛沫,病毒通過飛沫這個載體傳染給臨近的人,飛沫一般懸浮漂移在空氣中的距離大部分是1米或者2米的距離,而且很快就會發生降落,所以病毒不會長久的懸浮漂移在空氣中或者漂移到更高或者更遠的地方,這顯然很不利於病毒傳播和存活下來,而距離患者2米或者1米以內的人,如果沒有正確而有效的佩戴口罩,就可以通過呼吸道吸入帶有病毒的飛沫而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飛沫發生降落之後,就完全有可能沉降到周圍物體的表面,如家居日常生活用品、電梯按鈕、門把手、患者的手上或者患者衣服表面,根據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研究,新型冠狀病毒可以在比較光滑的物體表面存活幾個小時,而在非常適宜病毒溫度和溼度的環境中,病毒可以存活四五天,換句話說就是如果人們通過咳嗽咳痰或者打噴嚏不注意遮掩,產生的帶有病毒的飛沫可以降落到門把手、日常生活用品、門把手、按鈕,再加上如果在適宜的環境中,病毒可以存活幾天,周圍的人觸摸到這些物體的表面而導致手沾染病毒,如果不注意手衛生,不經意間觸摸到口和鼻子,或者通過習慣性的摳鼻子和揉眼睛而招惹新型冠狀病毒上身。

如何預防?

最有效的預防措施依然是減少外出,即便是外出正確的戴好防護口罩,人和人之間至少保持1米甚至2米或者以上的安全距離,不要到超市、醫院、地下商城等人多而且通風效果不好相對密閉的場所,不要隨便觸碰周圍的物體,觸摸之後記得不要揉眼睛、摳鼻子和摸嘴巴,隨時注意手衛生,注意洗手,居家定期消毒和通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