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男孩子打媽媽怎麼辦?

餐飲小老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當孩子有問題出毛病的時候,找出原因才能最有效地管教、引領孩子。1、如果是學齡前孩子,要分析哪位家長帶孩子比較多,平常和孩子的相處模式是怎麼樣的:是家長就有暴力行為還是孩子從電視、網絡上學的?如果家長本身就有暴力傾向,就要先自己有覺察,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再去管教孩子,也就是身教大於言傳;如果是孩子從電視、網絡上學來的,家長要管控好孩子聽、看、玩的內容,從根本上儘量杜絕孩子接觸到有此類傾向的視頻、動畫片、遊戲等。2、如果是學齡期的孩子,有可能是孩子在外收到了同學、朋友等的影響,同樣也可能是從網絡、電視上學來的。因此,要通過和孩子的溝通做出判斷,再進行針對性的管教和引導。3、不管孩子多大、從哪個途徑學來的暴力,最值得深思的是家長和孩子的親子關係和家長的權威,親子關係良好的情況下,和孩子的溝通應該很順暢,至少不會有如此激烈的衝突。“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因此,家長要反觀自己,親子關係出問題,責任主要在於家長,家長要首先做出改變、調整、提升,才能當孩子的導師,管教才有效。


孩子學習力提升


男孩子打媽媽,是一種不好的現象,不管是多大的孩子,家長還是得管管,家長也得從自身去找原因。

第一,為什麼打媽媽?家長得問這個問題,我相信家長自己心裡都應該有答案。

(1)太過溺寵孩子。現在很多孩子都是因為父母在上班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著,父母與之缺乏溝通,親子關係沒有搞好,導致關係越來越疏遠。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著,又缺乏教育的嚴肅性,視為一個寶,久而久之叛逆,任其胡作非為。有些父母也是,孩子做錯了事情捨不得教育,那大了就會教育不下來。所以,當家長的還是不要太溺寵孩子。

(2)有些孩子比較自閉。不能融入群體,不能融入父母,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要是家長突然逗孩子一下,孩子會很生氣,抓著一個手邊的東西都會砸向家長。這種場景在現實生活中是經常出現的,所以一定要經常與孩子互動,把孩子當作朋友一樣相處。

(3)沒有滿足孩子的要求。有過這種情況,比如孩子吃飯的時候,家長要孩子這樣吃 孩子要那樣吃,然後會一下子生氣了把筷子或者碗摔在地上或者對著家長摔過去。也有孩子要買零食或者玩具的時候,家長不給買的話,孩子會生氣打家長。

第二,孩子是偶爾打媽媽還是經常打媽媽?如果是偶爾打,要及時糾正錯誤,這是媽媽,教育孩子要懂得愛父母,父母也得反思自己做得是否正確。如果經常打媽媽 ,覺得這個事情就比較嚴重,孩子的是非辨別能力弱,也可能是精神異常,當然精神異常的情況應該比較渺小。

第三,是隻打媽媽還是也會打爸爸?還是會打家人或者其他小夥伴?家長應該注意觀察這個問題。為什麼只打媽媽沒有打爸爸,沒有打其他人,當媽媽的應該反思自己做的是否正確,當爸爸的,當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又是怎麼做的?為什麼爸爸,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得到了孩子的認可。

第四,多多鼓勵孩子,批評教育要恰當。孩子所做的一切都希望得到家長的認可。“寶寶真棒”,“寶寶厲害”,“寶寶大拇指”,等等。遇到孩子做錯的事情,不能直接否定,我們要給他講規則,講原則,講道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和啟發。相信你的孩子會對你很好,祝福你的孩子健康成長。家庭教育不能掉以輕心,站在平等的立場多與孩子互動,溝通,玩耍。




重慶法哥哥


管孩子要趁早,晚了管不了

李玫瑾教授說過這麼一件事,她一位教授朋友的兒子天天要這要那,今天手機、明天電腦、後天遊戲……沒完沒了,一不滿足就爬上窗臺要死要活。

父親只能答應,你趕緊下來,我給你買。朋友問她怎麼辦,她說晚了,孩子已經17歲,不給不行,就給吧。朋友再問給不起怎麼辦?她說,那隻能熬。

青春期以前是教育的關鍵期,之前不去管沒管好,毛病養成就沒法治了。

如何正確管教孩子:2 歲以後,6 歲以前立規矩

許多父母有個誤區,認為要給孩子愛與自由,就順應天性不去管束。忽略了愛與自由的重要前提是:在規則內。每個人都要有規則意識,這是生存法則。守住父母邊界,幫助孩子確立規則意識,這才是對孩子未來最大的負責。

從小不給孩子立規矩,長大後,社會一定會教他什麼是規矩。

2 歲以前,孩子還沒有規則意識,且缺乏理解能力和行為控制能力,通常是家長說什麼就是什麼,這個時候家長不用急著給孩子立規矩。2 歲以後,孩子開始進入規則敏感期。同時,他們也開始逐漸具備自主意識和初步判斷能力,進入第一個獨立期。

這時候只要家長管教得當,孩子就會從「挑戰規則」到「被提醒後願意配合規則」,再到「不需要提醒也能遵守規則」的過程,逐漸成長為一個自律的人。

如何立規矩

首先,給孩子立規矩時,信號要明確。比如,街上的黃燈亮了,那意味著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立規矩時,需要明確地告訴孩子,這樣做的後果,我想最好這個後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關的。

第二,給孩子樹立規矩,一定要簡單易懂,讓孩子容易遵守。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沒有那麼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強,樹立十分複雜艱難的規矩,非但不能夠讓她遵守,反而會讓她糊塗。實在複雜或者講不明白的道理,應該和藹地告訴孩子:“這是這裡的規定”或者“這是咱們家規矩”,“所有的人都要遵守的”。

第三,懲罰一定要及時。孩子的長期記憶比較差。早上吃飯慢這件事到晚上,她很可能早就忘了。比如,孩子吃飯磨時間,媽媽一起床就要告訴她:30分鐘吃完,否則端走。吃飯中途,可以提醒她一次,告訴還有多長時間。

第四,立下的規矩,無論時間地點場合,都要遵守。比如在家不許隨地吐痰,在外邊也不許。

所有的規矩都不僅僅是立給孩子的,而是父母也要嚴格遵守,以身作則。比如,要讓孩子規律進食,父母自己就要在飯桌上舉止規範,不挑食,不浪費。要讓孩子懂禮貌,父母自己就要對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孩子以及



恩爸222


男孩子打媽媽怎麼辦?

首先要分析原因。

世上只有媽媽好,媽媽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無微不至的,現在出現了孩子竟然動手打媽媽,而且是個男孩子,毫無疑問,這一定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有可能是以下的兩種情況:

一種,媽媽是不是平常對孩子過度的溺愛,養成了孩子小祖宗的性格,一切都是順他的意,以自我為中心,稍有點不順,就發洩自己的情緒,甚至拳打腳踢,不管這個對象是誰?

或是另外一種情況,媽媽是不是做了什麼事情,觸及了孩子的底線,讓孩子反感,忍無可忍大打出手?


不管哪種情況,孩子打媽媽這個行為就要值得反思!



到底怎麼辦?


第一,父親要及時的站出來。

你的女人都被人欺負了,還不趕緊出來!


站出來做什麼呢?

先要表達對這個事情的態度,要堅決,強烈!打我女人是不行的,動手打你媽那是更不行的!老子疼都還來不及,你小子都上手了!


讓孩子也換個角度想想,以後要是你也有了女人,允不允許別人打她欺負她?

這個頭堅決不能開,要當做重要事情來對待!這個行為是什麼,嚴重點就是不孝順,大逆不道!

父親要拿出一個男人的擔當和魄力,做好榜樣,這次處理不好,下一次孩子還會打媽媽!

男孩子的教育,越到後面父親的角色,會越來越重要,因為你就是孩子的樣板,不管你有沒有認真去教他。

第二,要了解背後的原因。

要調整情緒,心平氣和的和孩子溝通你當時是怎麼想的,為什麼要這麼做?做一個傾聽者!


畢竟他不是別人,是你的最親的骨肉!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和角度,當時是怎麼回事,讓你一下子喪失了理智,做出這種事。


一定要給孩子一個公平述說的環境,你不知道他心裡的想法你就無法教育引導他。

第三,全家反思。

這次事後全家要開一次家庭會議。


會議的內容就是每個成員,先自己找過錯和原因,子不教父之過。每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後都是有一個失職的家長。

父母先示範,真誠的說一說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然後引導孩子也自我反思,自我批評。然後大家真誠的提出對其他家庭成員的建議,最後大家再一起鼓勵對方,一起解決問題。


每個人都先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主動承認過錯,也是一種擔當,和態度。

這種形式的好處是讓孩子知道,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有了問題我們一起來解決!

第四,言傳身教。

教育無小事,教育無時無刻都在進行。


父母要做好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平時遇到事情,不要用粗暴的方式進行,需要更多的教育智慧。


工作再忙,也要多多關注孩子的身心發展,多一些愛,多一些關懷。一味的溺愛和一味的冷漠,都不是好的教育,如何把握這個度,是每一個家長畢生要研究的課題!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


斌哥CEO財商


由於平時的管教不嚴而造成的,用嚴厲的語氣告訴他這麼做是不對的,實在不行就罰他五分鐘靜坐 靜坐結束後讓他說對不起,讓他認識到錯誤

這20條建議,送給家長們!

01做好親子關係,平等溝通,話題不要只侷限於學習和作業,多鼓勵,少責罵。

02儘量多讓孩子講話,你做傾聽者,不要武斷地代替孩子做決定,多教方法,不要直接給結果。

03至少保存三個老師的電話號碼,以便多角度瞭解孩子的在校情況。

04至少保存兩個同學和一個家長的電話號碼,孩子外出時間過久,能隨時聯繫到人。

05定時關注孩子的書包,發現與學習無關的用品要引起警覺。

06注意孩子的交友情況,關注他們使用手機和電腦的頻率。

07朋友聚會,喝酒K歌,儘量不要讓孩子在場。

08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抱怨工作,說人是非。

09不要在孩子面前長時間地玩手機,玩電腦,打遊戲,打麻將。

10每週和孩子來一次有儀式感的談話,凡事要總結規劃,不能處於無序狀態。

11關注孩子的成績,但不能只看分數,而要看變化和提升。

12不要在孩子面前議論學校和老師,有問題及時和老師溝通。

13若非特殊情況,最好不要越級給學校領導打電話,孩子的問題直接和老師溝通。

14不要獨斷專行,按照大人的意願安排孩子的一切,善於做個安安靜靜的觀眾,觀摩鼓掌就好。

15凡事不要包辦代替,孩子和同學之間發生矛盾,最好鼓勵他們自行解決。

16鼓勵孩子閱讀、運動、去郊遊、做公益,而不要侷限於一間斗室,世界小視野就小,心胸也小。

17如果不是特別忙碌,就把閒暇用來陪孩子,共進晚餐也是一種教育。

18任何時候,都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與他們平等對話。

19父母教育觀念要高度一致,幫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是非觀。切忌在孩子面前猜疑和爭吵,父母相處的方式就是最好的教科書。

20永遠不要拿自己孩子的短處,去比別人家孩子的長處,欣賞和鼓勵能讓他們充滿自信。



張郎的生活


男孩子打媽媽這種事錯誤首先在媽媽。往往這種媽媽太強勢,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我孩子的初中同學與他媽媽就很敵對。她把娘倆打架的視頻發到朋友圈,家長群,引起了很多家長的不滿。孩子的行為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當他發展到不可收拾的狀態時,說明父母就很失敗了。往往很多媽媽特別願意發嘮叨,叨叨不停。這點很不好。建議這樣的媽媽首先自我反醒,然後向孩子道歉,好好溝通,讓孩子感受到愛和關心,慢慢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通道。家庭和諧了,媽媽幸福,孩子健康成長。


設計慄Li


如果出現孩子打長輩的事情,當然,孩子要好好教育,但是,身為家長,更應該好好反省。

先說說教育孩子,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有一個最關鍵的字“孝”,打長輩,必然是一個不孝的行為,如何教育他?記住,一定是講理在前,動棒子在後。原因很簡單,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或多或少對孩子產生影響,如果家長動不動就打孩子,你說,孩子將來會怎麼樣?有句話說“君子動口不動手”但這不代表不能體罰,體罰一定要用分寸,適當的體罰可以讓孩子長記性。

再來講講家長,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就是家長,孩子出了問題,那麼家長也很有可能有同樣的問題,這一點,必須自己要好好反省。



幻想的星際


男孩子打媽媽說明了什麼問題呢?第1種可能就是這個媽媽平時對這個孩子非常的溺愛和嬌慣。第2種情況是在這個家庭裡面,這個爸爸沒有負起應有的責任,沒有這種家庭裡面的秩序的維護者和家庭和諧的主心骨。第3種情況是這個孩子天生逆反,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沒有形成比較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如果是我的孩子打了媽媽,那我一定會好好的教育他,而且必定是給他深深刻刻的一次教育,讓他永遠記得。敢打媽媽,打死你。



80師說


首先應該認識到:男孩子打媽媽是溺愛所致!

既然是這樣,就應該立刻停止溺愛!古語說,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其實這句話是為了教育孩子們的,真實的情況是,天下沒有不是的孩子。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本來像一張白紙,任由父母描畫。孩子是什麼樣子,全是父母教育的結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停止溺愛以後,要加強教育。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友愛兄弟姐妹,跟同學、鄰居等友好相處。善用強化機制,做的好了要獎勵,做的不好要批評,甚至懲戒。尤其是男孩子打媽媽以後,做父親的一定不能等閒視之,一定要嚴肅批評。從教育策略上來講,教育孩子要嚴慈相濟,不能一味溺愛,當然也不能一味嚴厲。

按照中國傳統文化觀點,打媽媽的孩子完全沒有孝道,要讓他接觸這類的教育,比如相關書籍、影視作品,或者學習這類的課程。


霍貴高


要分清他是出於玩耍心理還是嫌棄復仇心理。有的孩子情商發育晚 ,不珍惜親情 ,有的孩子是怨恨母親管教太嚴 ,起了逆反心理。無論那種情況都是很悲哀的事情,但要區別對待,才能有效制止。

如果是純粹不懂事 ,不珍惜母愛,就要多講道理,稍嚴厲的口氣也是可以的,或者有點懲罰措施,都能讓孩子及時醒悟,轉變情感。孩子稍有轉變,就要對孩子展現慈愛。

如果是逆反心理造成,那必定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教育失誤,或者過於溺愛,受點委屈就要發洩怒火。或者過於嚴厲,使孩子感受不到母愛。對於這樣的孩子要十分寬容愛護,主要用講道理感情感化的方式教育他,一定不能用嚴厲的詞語,會使用懲罰手段。孩子生下來腦子是一片空白,美好的圖畫首先是父母繪製。一定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發生了不愉快的事情,對孩子的打擊,孩子不能承受,才起了逆反心理。這種情況,父母要負主要責任。最好父母放下架子,主動向孩子檢討以往的錯誤做法。人非草木,誰能無情,何況是孩子,情感並不定型,可塑性很強。

畢竟孩子是自己的,你的夢想希望都在孩子身上,你的晚年生活還得依賴孩子孝敬。無論那種情況,都不能放棄對孩子的教育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