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2020年藝術校考將何去何從

2020年2月15日,全國藝考家長及媒體、工作室朋友圈都在轉發《遼寧省教育廳關於做好2020年普通高校藝術類招生工作的通知》。隨即一個自媒體工作室進行說明:這是一個“假新聞”。然後”呼籲各大媒體和老師,在消息確定之前,儘量不要把這種事情發出去,在這敏感時期,學生經不起這一打擊!!。 “今天我們這篇文章就不評論該事件的真假,今天就從更寬廣的視野和思路來看藝術校考的情況,為廣大藝考生家長提供一些思路與方法。

2020年藝術校考將何去何從

2019年藝考生

如你所知,今年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取消校考的第一年,大家都覺得今年的藝考生本就是厄運結果又碰到疫情。但與2019年相比,當時的國家藝術考試們正緊鑼密鼓準備考試,教育部在2018十二月底,沒有任何警告發出,要求大部分的大學取消校試,當時的學生和家長的恐慌情況比今年更糟糕。當時很多考生主要是準備參加學校的考試,所以不重視省考,也沒有做任何認真的準備。臨時取消大部分綜合性大學學校考試後,導致大量美術生必須到各大美院參加校考,讓各大美院考生人數飆升,報名網站癱瘓,險些釀成群體性事件。

今年的疫情是全國性的突發事件,今年的考生鑑於去年的校考經歷,很多考生今年的考試安排是以省考為主,特別是一些好的文化課、綜合性名校為目標的學生,省考後直接參加文化課學習,與上一年相比,參加校考的考生明顯減少,總體來說, 這一事件的爆發對所有文科學生的影響相對較小。

突然爆發,今年1月23日,教育部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高校應重視疫情防控工作高度重視,密切關注疫情的發展,該通知還強調,教育行政部門各級原則上在疫情期間,不舉行大型聚會活動和考試。必須按照召開會議的要求,應當在科學研判的基礎上,制定嚴格的方案,合理調整考核方式等,並向同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上一級教育行政部門報告。

但從該文件精神的角度來看,教育部鼓勵高校不組織校考,還有很多的附加條件。

隨後,隨後,作為校考院校最多的北京教委首先對藝術校考的考試組織作出了相關表態。而且有特定的要求和做法,要求機構拿出解決組織藝考的方案,是否學校考試,如何組織學校考試,只提供兩種選擇。一種解決方案是改變藝術考試“不符合,不聚集”的考試,比如你的方法可以採取在線考試。另一種是大學必須要考慮校考的情況,考試將往後延遲,否則後果自負。

根據教育部和北京教委的通知和要求,今年校考的情況應該有了比較清晰的輪廓,從網上盛傳的遼寧教育廳的通知,從內容上看,其主要信息和要求和國家教育部以及北京教委是一致的,只是在遣詞造句上有所區別,遼寧省的通知指向性更明確一些,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北京很多大學是部屬高校,北京教委管理權限有限,只能走柔性路線,遼寧教育廳對省屬院校有完整的管轄權,對下屬高校語氣自然就不要這麼客氣了,要求更明確,而且在全國全面控制疫情3周以後,疫情控制的效果不如預期的理想,這也使得如何組織校考的問題的方向也更明確了。

教育主管部門對藝術校考的態度對校考的組織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這也關係到後續的藝術高考改革。

一直以來藝術考試的公正性廣受大眾質疑,這裡有藝術類考試自身標準的特殊性,也有很多的個人因素。教育主管部門對藝考校考是有意見和看法的。在國家越來越重視創意產業的今天,如何選拔優秀的創意人才是擺在教育主管部門面前緊迫要解決的問題。

2018年12月27日教育部辦公廳發佈教學廳〔2018〕13號文《關於做好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部分特殊類型招生工作的通知》,在藝考招生上,教育部表明了新的態度,歸納起來,本人認為就是教育部不鼓勵校考,要儘量減少校考專業和院校,例如對藝術學理論類、戲劇影視文學等專業不組織專業考試。對省級統考已涵蓋的專業,高校一般應直接使用統考成績作為考生的專業考試成績。甚至對省考也不鼓勵。要求各省聯合組織省級統考,具體做法是要求各省協商合作命題或委託一省命題、然後分省組織測試、分省採集考試信息、聯合閱卷(評價)或委託一省閱卷(評價)。這清楚表明教育部是想要組織全國藝術統一考試的前奏。

另外,更重要的信息是要求提高藝術類專業高考文化課錄取成績。眾所周知,很多人學習藝術並不是熱愛藝術,而是文化課讀不下去,被迫改學藝術。這類考生顯然不是各高校想要招的學生。

現在國家把創意產業作為重點發展產業,國家急需高素質人才進入創意產業,與歐美日等國爭奪下一個經濟增長點與世界話語權。從目前情況看,無論是師資還是生源都不能適應社會和行業發展的需要,國家在2019年重點建設本科專業的“雙萬計劃”中,投重金建設創意產業相關專業。從這個角度上解讀,教育部對藝術教育以及招生改革的步伐只會越邁越大。雖然疫情是突發事件,教育部門會借勢而為積極推廣藝考改革。

對於藝考生和家長而言,只有積極順應改革大潮,才是萬全之策,不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裝睡,那樣只有被時代所拋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