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海昏侯,歷史上第一個被廢掉的皇帝(墓中寶貴文物以噸計算)

  古代中國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而海昏侯不在此列,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列侯,在諸侯雲集的漢代毫不起眼。

  更何況,他們的封地還在極為偏遠的海昏縣(今江西南昌)。

  按現在的說法,頂多是個縣長。

  所以連史書,都沒有為這個家族留下太多記載。

  但海昏侯墓的發現,則讓這個原本籍籍無名的列侯重新被認識。

  甚至,要改寫歷史上第一個被廢掉的皇帝的一生。

海昏侯,歷史上第一個被廢掉的皇帝(墓中寶貴文物以噸計算)

  用一個詞來形容海昏侯墓,那必定是「歎為觀止」。

早在正式開掘前,這座墓就震驚了考古界。

  和一般滿是腐爛氣味的墳墓不同,海昏侯墓中,竟然充斥著一種「語言無法形容」的異香。

  更神奇的是,這股香味,在考古過程中持續了兩三年才漸漸散去。

海昏侯,歷史上第一個被廢掉的皇帝(墓中寶貴文物以噸計算)

  光這一點,就足以證明這個墓非同小可。

  雖然考古人員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猜想墓穴中肯定有無數珍寶,但當真正挖掘出來,還是被閃瞎了眼。

僅是陪葬坑,就有大量製作精美的車馬具

海昏侯,歷史上第一個被廢掉的皇帝(墓中寶貴文物以噸計算)

  進入主墓室外的迴廊,赫然出現一座重達十多噸的「錢山」。

海昏侯,歷史上第一個被廢掉的皇帝(墓中寶貴文物以噸計算)

真正演繹了什麼叫腰纏萬貫

  根據推算,這堆五銖錢在漢代的市價,足以媲美今天的 50 公斤黃金。

  換成人民幣,也就是一兩千萬。

  這還不算完,迴廊中還有我國考古史上首次發現的樂器實物,編磬。

海昏侯,歷史上第一個被廢掉的皇帝(墓中寶貴文物以噸計算)

  除此之外,還有數量眾多的禮器、兵器、漆器、錢幣、酒器、書籍。

  繁多的種類直教人目不暇接。

  這些至寶,一次次刷新著考古人員的認知。

  經過清點,僅從迴廊出土的文物,就有上萬件。

海昏侯,歷史上第一個被廢掉的皇帝(墓中寶貴文物以噸計算)

  不敢想象,核心區域的主槨室內該有多豪華。

  果然,主槨室出土的寶物,更加令人炫目:

  兩個漆盒內,整整齊齊碼著價值連城的馬蹄金、麟趾金。

  還有兩個漆盒,裝滿了187枚完整的金餅。

  主棺內,還有足足20塊金板,每個都有1公斤重。

  至此,主墓內發現的黃金達到了78公斤。

海昏侯,歷史上第一個被廢掉的皇帝(墓中寶貴文物以噸計算)

這是什麼概念?

  海昏侯墓主墓室的黃金重量,超過了全國漢墓所有已出土金器的總和!就問你怕不怕。

  除了黃金,還有名貴的玉器、精緻的佩劍、罕見的琉璃席,每一件都是稀世之寶。

  儘管漢代厚葬之風盛行已是人盡皆知,但海昏侯墓的豪華程度,還是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

海昏侯,歷史上第一個被廢掉的皇帝(墓中寶貴文物以噸計算)

  連專家,都詞窮到只能感嘆超級好。

  墓主人簡直就是名副其實的「寶藏男孩」。

  墓穴越豪華,關於海昏侯的謎團就越多。

  一個偏遠的列侯,為何擁有諸侯帝王級別的墓穴規制,還坐擁數量如此驚人的財產,甚至還包括皇家特供的金器玉器…

  漢代歷史上有四任海昏侯,那這座墓的主人,究竟是哪一位?

  考古人員在小心清理墓穴文物時,一件迷你的玉器,揭開了答案。

  這枚精巧的印章,靜靜地安放在棺內。

  根據位置判斷,這應該是墓主人的玉印。

而玉印刻著兩字:劉賀。

海昏侯,歷史上第一個被廢掉的皇帝(墓中寶貴文物以噸計算)

  這正是第一任海昏侯。

  劉賀的祖父是大名鼎鼎的漢武帝劉徹,祖母是「傾國傾城」的李夫人。

  有了這樣的身世背景,劉賀擁有皇族的頂級珍寶,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問題又來了,一個血脈如此顯赫的皇族,為何最後流落海昏,還只是一個列侯?

  那是因為,他的一生,大起大落太過曲折,如同一場權力的遊戲。

海昏侯,歷史上第一個被廢掉的皇帝(墓中寶貴文物以噸計算)

  本來,他繼承了父親昌邑王的封號,繼承了榮華富貴的生活。

  但沒想到,當時的漢昭帝英年早逝,沒有留下子嗣。

  權傾朝野的霍光,為了繼續把持朝政,挑選了看起來易於掌控的劉賀,作為新帝。

  劉賀這個幸運鵝,可謂人在家中坐,王冠天上來。

  但是皇位還沒坐熱,在位僅僅27天,就被霍光強勢罷黜,廢為庶人。

  他也因此成了中國史上第一個被大臣廢掉的皇帝。

根據史料記載,群臣廢帝的理由是:

  劉賀驕奢淫逸,行為不端,在位期間光徵繳財物的詔書,就下發了1127次。

  27天,1127次,這個不可思議的數字在歷史學家看來,更像是欲加之罪。

海昏侯,歷史上第一個被廢掉的皇帝(墓中寶貴文物以噸計算)

  但不論真相如何,劉賀從帝王,變為了庶民。

  直到19年後,霍光勢力被清算,劉賀才又被漢宣帝封為海昏侯。

  他來到這個遠離故土的封地,僅僅四年後就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曾經諸侯王、帝王的身份讓劉賀積累了大量財富,這些生前無福消受的財寶,都跟隨他埋葬在了海昏。

  而千百年後,正是這些隨葬品,幫助考古人員還原了史書上語焉不詳的劉賀。

  隨葬品中,考古人員發現了迄今為止最早的孔子畫像。

海昏侯,歷史上第一個被廢掉的皇帝(墓中寶貴文物以噸計算)

  也多虧了海昏侯墓,失傳多年的《論語·知道篇》從墓中重見天日,考古人員成功更新了《論語》。

  一個會把孔子屏風、大量書籍放入主槨室隨葬的人,和史書上那個不思進取的紈絝子弟相差甚遠。

  或許歷史,也並非完全公正。

  考古的意義,可見一斑。

海昏侯,歷史上第一個被廢掉的皇帝(墓中寶貴文物以噸計算)

  盜墓小說的流行,讓盜墓獲得了一批追隨者。

  於是,有人模糊了考古和盜墓的區別。

  甚至有人說,「考古就是法律允許的盜墓」。

海昏侯,歷史上第一個被廢掉的皇帝(墓中寶貴文物以噸計算)

  雖然這個梗十分流行,這樣的比喻實在太low!

  考古從來都是搶救性挖掘。

  什麼意思?

  只有在盜墓賊、或者其他客觀因素破壞墓穴時,考古人員才會行動起來,爭分奪秒地挽救文物。

  如果沒有被破壞,考古學家即使探查到墓穴,也不會主動開掘。

  一邊是盜墓者的主動破壞,一邊是考古學家被迫搶救,說這是天差地別也不過分。

  看看盜墓賊的方式,從來都是找準墓穴,直接打洞進入,只管大肆破壞,搶走金銀財寶。

海昏侯,歷史上第一個被廢掉的皇帝(墓中寶貴文物以噸計算)

  盜洞的痕跡觸目驚心

  而考古人員呢,發掘海昏侯大墓用時超過五年,光是迴廊,就清理了足足三年。

  厚厚的一本考古日誌,詳細記錄了每天的進展和發現。

  現場還不只有考古專家,更有文物保護專家在側,運用了大量科技手段,力圖確保每一件文物都能妥善保存。

  更別提,當年運送棺柩到實驗室時,短短兩公里的路,工作人員開車用了半個小時,生怕文物有任何閃失。

海昏侯,歷史上第一個被廢掉的皇帝(墓中寶貴文物以噸計算)

  一個肆無忌憚,一個小心翼翼,高下立判。

  更何況,一座歷史大墓的價值,從來就不只有金玉器物。

  盜墓者不屑一顧的竹簡、壁畫、樂器,都是文化上的無價之寶。

  難以想象,如果當年盜墓者順利盜掘海昏侯墓,我們是否還能從脆弱的竹簡中,看到論語、看到彌足珍貴典籍。

海昏侯,歷史上第一個被廢掉的皇帝(墓中寶貴文物以噸計算)

  盜墓是失去。

  是磨滅一個人活過的印記,是販賣一個民族共同的記憶。

  而考古是得到。

  是讓歷史重見天日,讓我們源遠流長的文化更加完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