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東北古代那些少數民族!哪去了?

對東北古民族的正確認識!長期以來 ,很多學者都繼承四大系說。一是漢族系,居東北南部,為中原地區移殖;二是肅慎族,居東北東部;三是穢貊(夫餘)族,居東北中部;四是東胡族,居東北北部。東胡族分四小系,烏桓、鮮卑、契丹、室韋。

穢貊(夫餘)系,分為夫餘、高句麗、沃沮族,夫餘和高句麗是長期並存的兩個民族,不是夫餘族演變成了高句麗族,肅慎系中的肅慎、邑婁、勿吉等,也是長期並存的不同民族共同體。

所以正確界定東北古民族的族系,應該是具有一定共性的若干民族的橫向系統。每個族系都包括幾個民族,他們各自有自己的民族源流。族系內的各族並不存在相互間的源流關係。這個族系的各族又大體上屬於同一經濟和文化類型。

1、東北古民族四大族系之華夏族系

自公元前21世紀開始,我國中原地區夏、商、週三個王朝相繼建立,作為民族共同體的華夏族系,逐漸形成和擴大。我國東北地區一些較先進的部落聯盟和部族,先後融合於華夏族系,這部分東北人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華夏族人,也就是最早的漢族人。

夏朝之時,把生活在東方的許多部落、部族聯盟和部族統稱為“東夷”。商族即屬東夷之列。

傳說商人的始祖契,被夏朝封於商,是為商侯,祖居何地呢?據《荀子·成相篇》載:“契玄王,生昭明,居於砥石。”“砥石”在遼河的上游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河源之地,即今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的白金山。

商族為了接受夏族的文化,不斷由遼河流域南遷,擴展勢力範圍。自成湯時,商人進入夏朝故地,並取而代之,於公元前16世紀滅夏朝建立商朝。這是東北民族也可以說是東北人第一次挺進中原,並取得了歷史性的勝利。商朝的建立促使商族與華夏族的融合,成為華夏族系形成的基礎。

此時,再進東北的西南部,有許多商族的近親部落,他們一直與商商朝保持著密切聯繫,商王朝在那裡建立了許多封國,藉以加強對該地區的統治。其中見於文獻的有孤竹、令支、韓侯、箕侯等。

繼商的是周朝,它實行宗法制度,分封宗室,控制所屬地方。周初,召公姬奭封於燕,是為燕王,燕的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區的琉璃河。燕統轄燕山南北地區,後擴展終了西大遼河流域,原居殷商的孤竹、令支、韓侯、箕侯等皆隸屬於它。從周初之戰國末,歷經900餘年,燕國在東北地區西南部先後進行了長期的來開拓和經營,設右北平、遼西、遼東郡進行有效的行政管轄,是這個地區的社會經濟不斷的發展,擴大了華夏文化的傳播,促進了當地的孤竹、令支、箕以及部分山戎相繼融於華夏族。

商末著名的人物箕子東走,殷人“從之著五千人”,大批的手工業奴隸,“詩工禮樂,醫藥卜巫”,“百工之具皆備”,由箕子帶入朝鮮半島,以王儉城為中心,與當地的良夷結合,建立箕氏朝鮮。箕子代表了華夏族首次東進的族人,他們將中原的文明傳入朝鮮半島,用先進的奴隸制改造落後的氏族部落制。大大改變了當地政治、經濟、文化的落後狀態,數百年相沿不衰。箕子以後,中原華夏族人不斷向東北地區遷徙,與當地的其他民族一併共同開發東北,這部分人稱為東北的土著民族之一。

東北古代那些少數民族!哪去了?

契丹人服飾

2、東北古民族四大族系之東胡族系

東胡族系是以戎族為主體發展起來的,一般包括山戎、東胡、鮮卑、烏桓、庫莫奚、烏洛侯、室韋、契丹等民族。商周時期為廣泛分佈於中國北方的一些民族部落的統稱。

東胡族系的成員,多是“馬背上的民族”,最早以山戎見稱。山戎的居地在今貝加爾湖附近,在商周時期一處與家長奴隸制,當時是東北少數民族最強大者,不斷襲擾燕、邢、晉、齊等毗鄰諸國,知道齊桓公北伐,草解除了山戎他的威脅。

繼之而起的是山戎的另一支——東胡。《史記》載,山戎“在匈奴東”者,故曰“東胡”,居地在貝加爾湖以東地區。東胡騎兵不斷侵擾燕國,燕國不得不送人至於對方。燕國強大後,以秦開為將,卻東胡千餘里。到了秦代,東胡被匈奴擊敗,一部分依鮮卑山而居,一部分依烏桓山而居,從而形成了新的民族共同體——鮮卑族和烏桓族。

兩漢三國時期,烏桓名騎,威震一時,由於戰爭,烏桓族頻於遷徙,逐漸靠近中原地區,最後融於華夏族之中。鮮卑族在兩漢時,隨著烏桓的入塞,開始走出大山想中原挺進。魏晉南北朝時已遍佈大半個北中國。其中慕容鮮卑建立了諸燕政權,拓跋鮮卑建立了北魏政權,宇文鮮卑建立了北周政權東北民族開始衝破長城的的束縛,問鼎中原了。

室韋族生活在嫩江流域,北魏時期開始崛起,但始終沒有大的作為,只是室韋的一支——蒙兀室韋在其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強大起來,在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率領下,形成了建立元朝的蒙古族。

契丹族從宇文鮮卑分化出來,經過幾個世紀的蟄伏之後,終於在唐後期脫穎而出,建立了能與中原王朝抗衡的我國北方民族政權——大遼國。

東北古代那些少數民族!哪去了?


東北古代那些少數民族!哪去了?

鮮卑族服飾

3、東北古民族四大族系之穢貊族系

穢族在商周時代,主要分佈於東北地區的松嫩平原,而貊族主要分佈於中原各國的北部。春秋時一部分貊族退居今遼寧省東部和吉林省南部,這樣穢族和貊族彼此相鄰。戰國時期,穢貊開始融合,兩漢時合二為一,從此便有了穢貊族之稱謂。

穢貊族系在戰國時期便建立了民族政權,名槀離國,主要活動於嫩江中下游地區。公元前2世紀末,藁離國發生了一次內訌,王子東明逃到南方,建立了夫餘國,存國700餘年。公元前37年,穢貊族系的高句麗人在鄒牟的率領下,在紇升骨城(今遼寧省桓仁縣五女山城)立都,建立了高句麗人政權。公元3年,遷都國內城(今吉林省吉安市),公元427年遷都平壤,668年為唐與新羅聯軍所滅。高句麗一直是中原王朝的藩屬,滅亡後,大部分人被遷居中原,最終融入漢族之中。高句麗族是我國東北少數民族,其政權是地方民族政權,存在了705年。此後,穢貊族人逐漸融入其他民族之中,再沒有力量形成一個政治中心,逐漸推出了歷史舞臺。

東北古代那些少數民族!哪去了?

'高句麗服飾 (供參考)

4、東北古民族四大族系之肅慎族系

肅慎人早在三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生活在我國東北的白山黑水之一,應該說是我國東北地區最早的土著居民了。

據古文獻記載,肅慎人在舜、禹時代就與中原建立了聯繫。“帝舜有禹氏二十五年,息慎來朝,貢弓矢。”到了周代,肅慎與中原王朝的關係更為密切。“昔武王克商,通道於九夷百蠻,使各以其方賄來貢,使無忘職業。於是,肅慎氏貢楛矢石砮,其長尺有咫。”

肅慎人分佈在南至今吉長地區、北達黑龍江入海處、東鄰日本海、西至嫩江以東的遼闊地區,習稱白山黑水之間。

隨著歷史進程的推移,肅慎人的稱謂也在不斷的變化。先秦稱肅慎,漢魏稱挹婁,南北朝勿吉,隋唐稱靺鞨,宋遼金元明稱女真,明末至清代稱滿洲,簡稱滿族。今天生活在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如赫哲、鄂倫春、鄂溫克等,都是肅慎族系的後裔。

東北古代那些少數民族!哪去了?

努爾哈赤 (畫像)

肅慎族繫有過輝煌的歷史,靺鞨族中的慄末靺鞨在唐朝曾建立過渤海國,把東北的古代文明推向了一個新高度。宋代女真人建立了大金,通知過中國的北半部,顯示了東北民族的偉大創造力。明末滿族人入主中原,統一了全國,把中國封建社會推向了光輝的頂點。古老的肅慎最終融入到中華大家庭中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