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南岸集中觀測點:直面特殊的“客人”

設置集中隔離醫學觀測點,是切斷新冠肺炎潛在傳染鏈條的有效途徑,如何優化管理,保證觀測點運轉順暢?如何做細工作,保障接受醫學觀測的市民正常生活?日前,記者來到了位於我區南山街道的一個集中隔離醫學觀測點,一探這裡的日常生活。


  在南山集中觀測點,工作人員將入住的市民稱為“客人”,“他們不是患者,入住時無體溫異常、咳嗽等症狀,只是暫時換一個地方居住,來配合必要的醫學觀察”,觀測點現場負責人說。


  集中觀測點實行“1+4”的工作模式。“1”為綜合組,負責牽頭抓總,統籌協調。“4”為醫療組、安保組、後勤組、信息組,分別負責醫學觀察、安全保衛、後勤保障、信息報送等具體工作。在觀測點上,現在共有70餘名工作人員在崗工作。他們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就是讓入住“客人”心情愉快,安心暫住。


  在觀測點,“客人”們實行一人一間居住,一日三餐由工作人員用一次性餐具包裝好後送到房間門口,早餐有稀飯饅頭雞蛋,午餐晚餐是精心搭配的兩葷兩素一湯,怕“客人”們餓著,下午和晚上還有水果、牛奶、糕點、方便麵等加餐。山上氣溫比城裡低,開空調擔心病毒入侵,觀測點給每個房間都配置了電熱毯,還為有需要的“客人”採購了使用起來更為安全的油汀。


南岸集中觀測點:直面特殊的“客人”


負責隔離區觀察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消毒處理


  觀測點後勤組每天都會認真做好工作記錄,在他們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客人”們的要求,“315客人的食量大,要多些米飯”“401客人喜歡在菜裡多放醋”“422客人喜歡多放薑片”……“客人”的要求,他們總是記錄清楚盡力滿足,小到一把指甲刀、特殊到女“客人”需要的衛生巾,都會一一通知採購人員。“不能馬虎啊,現在出個門都不容易,最好一次性採購齊,才能不耽誤事。”他們的電話總是打個不停,四處聯繫,在乍暖還寒的初春,手機常常打得發燙。


  對“客人”們進行心理疏導,是除了生活保障外的另一項工作重點。觀測點醫療組內的專業心理醫生會每天跟“客人”通話,給予他們親人般的關懷,記錄他們個性化的需求,儘可能予以滿足,幫助他們穩定情緒,放下心理包袱,安心暫住。


  最先進入觀測點的“客人”,是一對親兄弟,哥哥21歲,弟弟年僅4歲。為避免交叉感染,“客人”需要一人一間分房居住,但弟弟年幼,不適宜單獨居住。醫療組在對兄弟倆的身體情況進行評估後,“特批”兄弟倆住在一個房間。工作人員通過哥哥瞭解到,弟弟喜歡動畫片,還喜歡車模拼裝遊戲,便從家裡尋找收集自己孩子的全新漫畫書和模型玩具,經過清潔消毒後,當做禮物送給了弟弟,這讓小男孩很是高興,在觀測點居住的日子,4歲的弟弟始終都很“耍得住”。


  有位65歲的“客人”入住時,由於觀測點沒有WIFI,房間內電視出現故障不能正常收看,老人始終堅持不肯換房,加之知曉隔離時間又要延長,心情變得越來越糟。工作人員隨即與電信公司聯繫,僅用1天時間,就完成了整個觀測點無線網絡改造。通上了WIFI,醫務人員迅速告之了所有入住客人,並幫助多位老人解決了手機上網看新聞看電視問題,現在大家的心情都比較愉快,都能繼續安心入住了。


  如果不是門口的值班崗亭和拉起的警戒線,這個觀測點看上去就是一個普通的“農家樂”,然而在這平靜之下,所有工作人員都全身心投入到緊張有序的工作狀態。


南岸集中觀測點:直面特殊的“客人”


負責隔離區觀察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消毒處理


  在觀測點,24小時都有工作人員值守,醫護人員會每天兩次為“客人”測量體溫,動態監測他們的健康狀況,重點對他們的呼吸道症狀等情況進行巡查,一旦出現新冠肺炎的症狀,就會及時轉送到定點醫院。


  為做好自身安全防護,觀測點各組負責人都會及時提醒、相互監督工作人員務必做到按規範嚴格穿戴防護用品,做好自身防護。在觀測點內部細分了清潔區和汙染區等醫務人員工作區域,入住人員與工作人員的通道也嚴格分流,從進大門開始,每個方向都有指引牌。在相對遠離食堂、遠離人群的院壩設置活動板房,作為醫廢物品暫存間,由專業公司每天及時清運處置。從2月22日開始,區衛健委負責實施的汙水處理設備已經正常運行,區住建委和相關汙水處理公司協調,採用專業的吸汙設備和轉運車輛處理汙水,每日多輪抽排外運,確保汙水全收集全處理,避免二次汙染,有效切斷病毒傳播途徑。


  從對接轉運、核查入住,到安全保衛、後勤保障,各個環節有條不紊、井然有序。經過反覆磨合、協同配合,已形成步調一致、高效運行的有機整體。現場負責人表示,觀測點將會一直保持這樣嚴格規範的工作狀態,直到疫情完全解除。


南岸集中觀測點:直面特殊的“客人”


記者 王 寧

攝影 郭 旭

監製 廖 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