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尼采說婚姻不幸福,不是缺乏愛,是缺乏友誼。你怎麼看夫妻的友誼?

平嶽


尼采是哲學大師,格言“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對青年一代有激勵奮進作用。但他在個人感情上卻是失敗者。最後成了瘋子,很大原因就是在人生感情上受挫。非常不如意。他愛上了他的女學生,而這個女學生,並不愛他,並不佩服他。所以,尼采談愛情、婚姻的觀點,不專業,不可靠,因為他根本沒有經歷過正常幸福婚姻與愛情的過程。(單相思情結過程悲情結局)

婚姻的夫妻關係其實就是由愛情、友情、親情三種感情編織成的一條紐帶。愛情是婚姻的必要條件,(性愛為主);友情、親情是愛情的必要條件,(情愛為主)。愛情同甘相悅,友情共苦同擔,親情相伴相隨走過不溫不火平平淡淡的日子過程。

先有愛慕之心產生相互間情感,進而形成以身相許並具有必要條件的婚姻結果。友情和親情是維繫婚姻愛情的紐帶。

夫妻三情必須建立在相互信服崇拜某點之上。有共鳴共識點。有銘心的愛主動獻身精神。魚慕魚,(很多很多)蝦慕蝦(多的看不清)的狀態。關係才能固定,持久維持下去。友誼友情的原意維持保證婚姻愛情延續。缺失缺陷某一點都會形成悲劇。


夕陽族生活


哎呀夫妻間要說產生友誼,那應該是40歲以後的事情了。

40歲以前各自火爆,互不相讓。

所以40歲以前的日子要想過下去:有將就的、有得過且過的、有無可奈何的、有忍氣吞聲的、有走一步算一步的、也有認命的……

但日子久了,男女雙方各自在外:看膩了世態炎涼、受夠了勾心鬥角、厭煩了爾虞我詐、識透了人心不古,之後,猛然回頭才發現,還是家裡的那口子好,雖然也摔了、也打了、也吵了、也罵了,也痛過、也哭過、也詛咒過、也下鐵心過,但,始終都是不離開、不拋棄、還不記仇。真遇事兒了,始終站在你這邊。

因此,夫妻之間只有走盡坎坷路,歷盡滄桑事,友誼才能建立起來了。




羽中健爾


婚姻不幸福,越來越成為現代人的一大通病。

身邊很多朋友都向我訴苦,說天天吵架,日子過得真沒意思,還不如離婚算了。

舉個例子吧:

麗麗和老公小武結婚才3年的時間,已經將婚姻過得支離破碎了。

剛開始他們感情很好,雖然有時候小武脾氣火爆了點,但麗麗覺得他人不錯,也就沒放在心上。

而隨著孩子的到來,倆人爭吵不斷。

很多人都說,一孕傻三年。生完孩子的麗麗總是容易忘事。

對於麗麗這種行為,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但小武脾氣暴躁,對麗麗一點都不耐煩,還各種嫌棄她。


神秘組織者


其實愛情和性是並存的,就象夏日的洪水,走過時節自然就赴於淡漠,真正能一起走入暮年的只有親情。兩個人成了家,負擔了各自的責任,彼此之間多年的共患難,鑄定夫妻的親情,兒女是這親情的樞紐,如果這時一方還擁有強烈的性與愛,那這個家庭肯定會分手。



也無風雨也無晴9014


婚姻幸福是愛情、友誼共生。有的婚姻之後有個人不在人世間了,但他們有愛情結晶,也可以認為是健康幸福的婚姻;有的人只追求愛,不講道理,不理解對方的處境,最後造成的後果就是悲傷,———不幸福。———友誼沒有了,愛情也沒有了,就是一般朋友關係了。夫妻之間不僅有愛還要有包容心,互相幫助,互相理解,愛情友誼共存共生,永浴愛河,這樣才是幸福美滿的婚姻。


同是一首歌


維持婚姻,改善婚姻,或許你可以試試這些法則,讓我們的夫妻友誼更堅固,婚姻更幸福。

都說長期生活在一起的夫妻,“愛情會轉化成親情”,很多人信奉不已。

但黃磊說“我非常反對愛情變成親情這種說法,我母親,我女兒是我的親人,我的妻子永遠是我的愛人”。

他說自己和妻子孫莉一生都應該是情侶才對。

結婚二十多年,兩人的對視裡依然滿滿的愛,是情人的那種愛。

愛情也好,親情也罷,都好理解,夫妻友誼是個什麼鬼?

最近聽了一段思文的脫口秀,男女之間有沒有純友誼?她說:

然後她講訴了兩人就像是睡在上下鋪的兄弟,熄燈後開始談天說地,一聊就是一晚上。

段子當然是為了招笑,但不得不說,她說的還真有點道理:

對朋友,我們不會總是嘮叨不休,不會在打碎碗的那刻說他“啥都幹不好”,不會嫌她總買衣服。

對朋友,我們會耐心聽他們講訴自己的工作,會鼓勵他們實現自己的夢想,為他們獲得的成績拍手叫好。

如果,我們能把伴侶當成自己的朋友,就不會有那麼多的吹毛求疵了,婚姻的滿意度自然也就提高了。

美國婚姻教皇、著名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在《幸福的婚姻》一書中,提到人們對婚姻生活中的性、浪漫與激情是否感到滿意,70%取決於夫妻友誼的質量。

戈特曼教授認為:幸福的婚姻基於深厚的友誼。

有著深厚友誼的兩個人是能夠互相尊重和理解的,他們瞭解對方的好惡、怪癖、希望和夢想,這種友誼鑄成了兩個人相親相愛的基礎,使得彼此能夠對對方的行為保有積極的看法。

這和黃磊說的夫妻是情人並不矛盾,友誼是瞭解,是支持,是彼此分享,夫妻關係是信任,是靈與肉的結合。

有著堅定友誼的夫妻,不僅容易相處融洽,還會更願意支持對方的夢想和抱負。

所以,戈特曼教授認為,所有婚姻的核心其實是鞏固夫妻之間的友誼。

在這個結婚數量逐年遞減,離婚數卻逐年上漲的時代,美好的婚姻變得稀缺,但想必每一個走入婚姻的人都是希望擁有幸福婚姻生活的。

如何讓我們的婚姻更堅固和幸福,或許以下幾個原則可以幫助到你。

法則1、瞭解你的愛人,完善你的愛情地圖

你或許知道閨密不吃香菜,鐵哥們喜歡什麼類型的姑娘,但你知道愛人不喜歡哪些親戚,愛聽什麼音樂嗎?

無論是在家做飯還是出去吃飯,你能避開對方不愛吃的東西嗎?

總而言之,就是你們熟知彼此的世界嗎?

只有彼此瞭解,我們的愛情地圖才能豐滿和清晰。

越瞭解對方,兩個人的夫妻關係才能更深厚。

真正的朋友是相互欣賞的,對方身上一定有你欽佩的地方。其實,你和愛人相戀時,也一定彼此吸引過。

那麼,結婚數年,你們還會彼此讚美和喜愛嗎?

當一切重複了無數次,你還會為對方端給你的一杯熱水而心懷感激嗎?還會尊重對方的言行嗎?

回頭再看,你們之間的過往還像當年一樣美好嗎?

如果這一切都是否定答案,是時候重建和增強你們的喜愛和讚美系統了。

一起回顧過去的日子,你們的愛情、婚姻過往以及你們的愛情觀、婚姻觀,那些曾經擁有的美好都能幫助我們找到丟失的喜愛。

如果已經疏遠,還不想分開,試著從積極的角度去看待愛人,關注對方的正面特質。

每天去做,從你們的生活和對方身上的各個方面去找值得讚美和回憶的東西,連續七週,你看待愛人和婚姻的視角會變得積極起來。

曾經有一段視頻,一個妻子無意中發現掉在沙發下的錄音筆,裡面錄著她和丈夫的對方,總是她說一句,丈夫有時“嗯”一聲,有時完全沒回應。

多麼沮喪啊,這樣的交流其實就是在一點點地把對方推開,而不是去靠近對方。

只有靠近,才能連接情感。

成年人的友誼,可能是這次叫你不來,還不來,下次就不叫你了。

夫妻也一樣,我和你交流,就像和空氣說話,那麼我下次直接和空氣說話好了,還不用期待回應。

為什麼有的婚姻吵吵鬧鬧也堅持住了,有的卻在面臨問題時分道揚鑣了,因為他們各自的儲蓄不一樣。

那些平時多往感情銀行裡儲蓄的人,遇到衝突時,他們更能彼此體諒,而那些沒有積蓄的人,平時好好的,一旦遇到事,他們的婚姻根本沒有任何緩衝,直接就崩塌了。

多靠近你的愛人,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事兒,比如一起買菜、做飯;一起晾衣服、疊衣服;一起喝咖啡、聊家常等等,都是在為感情銀行儲蓄。

有豐厚的儲蓄,就能對抗生活中出現的雞毛蒜皮、坎坎坷坷。

你願意和一個只考慮自己的朋友長久保持友誼嗎?什麼地方、什麼時間見面,只考慮自己方便,不在乎你是不是走不開。

兩人交往中,做出各種決定就是權力。總是一個人說了算,兩人的關係就很難維持下去。

夫妻也是一樣。有研究表明,當男人不同意同妻子分享權力時,他婚姻破裂的可能性為81%。

以前男人是一家之主,什麼都得聽他的,現在流行媳婦說了算,都是走極端啊。

真正穩固的婚姻是那些互相尊重、不反對分享權力、共同做決定的夫妻。

法則5、要有好的態度,解決可解決的問題

夫妻會遇到問題,吵架不可怕,可怕的是以一種苛刻的方式開場,要麼迅速幹倒對方,要麼吵架升級,但最終都解決不了問題。

戈特曼教授提出一種解決方式,那就是:

所謂溫和的方式就是,不要責備,用“我”開頭,只描述事實,不做評價,明確表達觀點,尤其是對丈夫,明確說“把洗衣機裡的衣服晾了”而不是“家裡的活你也不管”。

誰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要接受對方的缺點和不足,只有這樣你才能接受對方的影響,才願意協商,也才能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之道。

朋友喜歡喝奶茶,你喜歡喝咖啡,這完全不影響你們的友誼。

那麼丈夫喜歡牙膏隨便擠,妻子喜歡從後頭擠,也不至於過不下去。這個僵局雖然無解,但它可以跟著生活一起走。

看著難受時就從後頭捋一下,完事。

就算我們三觀一致,也不代表我們有一致的夢想。

你可能不認同對方的夢想,但一定要尊重它們。

但好的夫妻都知道,要把自己的夢想融入到共同的生活中,就像是,你再愛好旅遊,家有嗷嗷待哺的孩子,你也不能說走就走,而是得提前安排計劃。

不堅持自己的夢想,也不讓對方放棄夢想,而是一起實現夢想。

婚姻應該包含兩個人的夢想。

夫妻一體,不僅僅是經濟一體,更多地是我們要彼此能夠尊重和理解,有共同的信念。

聽過很多道理,為什麼我們還是過不好這一生,不是道理有問題,而是你沒有去做。


國學在線教育服務中心


首先,婚姻是社會形態的最具象結構,就像大樹的末葉,政治、經濟、文化傳承其中;社會變革則婚姻動盪,社會文明則婚姻穩定!

其次,數千年社會進程中的女性是從動及壓抑的,現代解放解構了婦女的依附,率先表現在婚姻中凸現女性獨立主張強勢,並通過婚姻顯現內外矛盾衝突;兩性被迫尋求新的平衡關係。

由次,只有愛的婚姻可以消彌滲透其中的大大小小矛盾元素,把內部對立統一為社會協調及文明,兩性情感與婚姻只有在負壓之下適度昇華,多添加“友誼”和諧,也許是人類理想的出路吧。

最後,我認為不遠的明天,“婚姻”會發生更加“革命”的變異…


微龍viv


尼采的思想很多都太超前,我也不理解。這個問題我就按自己的理解回答了。

我把這裡的友誼理解成了如好友般真誠的交流。而我也一直覺得這是維持婚姻的首要因素。有人說毀掉婚姻的是不瞭解,不理解,不接納。雖然並不全面,但也已經道出了絕大多數人離婚的原因。

是啊,既然曾經走到了一起,又走到了婚姻的殿堂,都是有感情基礎的,怎麼會缺乏愛?(當然被父母催婚,為了結婚而結婚的不在此列)而為什麼昔日相戀的兩個人最後走上了不幸的道路呢,主要還是缺乏時不時的來一次交心。讓對方感受到你的難處,你的想法,最後就算不能達成一致,也多半會讓對方理解。

最後,一定不要小看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水滴石穿,繩鋸木斷的例子不外如是。如果每次的小矛盾過後不及時溝通,不達到真正的諒解。那麼終有一天會爆發的。


辰玥兒


我認為夫妻是“命運共同體”。在未結合以前,可以設置各種條件,比如情感的,身體的,容貌的,經濟的,財產的,觀念的,才華的,地位的,工作的,家庭的,事業的等等,都可以做為是否接納對方的條件。一旦結為夫妻之後,便統統都要拋開,再講這些條件就不是真正的夫妻關係了。一是雙方當時都是認可的,二是這些東西都是動態的,會變化的,時時用這些尺度去衡量對方,那就只能永遠停留在選擇階級,沒完沒了的變化,就必然導至沒完沒了的選擇。而且即使是開始階段也不可能事事稱心,條條滿意。何況是婚後直至終老。愛也是如此,當初選擇了愛,後面就不要再用愛來度量了。

婚後並非沒有愛,只是身在愛中不知愛,或者愛的方式轉移了,或者體會愛的心情變化了。愛已不完全是情的紐帶,也不完全是情的釋放載體,它變得更含蓄,更隨心隨意,沒有衝動,真的似乎降格為友誼了,但它絕不是一般的友誼,是侵髓入骨,無私無我的命運共同體。


烏音嘎家—西門吹雪


夫妻之間的關係幾千年來被人各種論證,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有不同的理解和分析。

社會發展到今天,就有了一種說法,就像尼采說的那樣:婚姻不幸福不是缺乏愛,而是缺乏友誼。

這種想法也就是印證了我們常常聽到的一句俗語:吵吵鬧鬧一輩子,恩恩愛愛一陣子。雖然說相敬如賓,舉案齊眉是夫妻之間相處的最佳狀態,但是實際意義上的夫妻關係並不是這樣的!

夫妻關係的相處模式就像交朋友一樣,或者可以說是一對共患難的哥們,一樣會有爭吵和矛盾,只要沒有大的原則問題,還是可以坐下來,一杯酒解煩惱,一個被窩解怨氣的,床頭吵架床尾和,就是這樣詮釋夫妻關係的!

愛情第一,友誼第二。友誼地老天荒了,愛情也就長長久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