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瞭解完日本“貓之日”後,我無意中發現了“毛毛蟲節”

在2月22日這一天,推特上出現了各種有關於貓的圖片和視頻,其中有貓主子曬自家貓貓的可愛照片的。

瞭解完日本“貓之日”後,我無意中發現了“毛毛蟲節”

瞭解完日本“貓之日”後,我無意中發現了“毛毛蟲節”

有繪製各種貓咪卡通形象的。

瞭解完日本“貓之日”後,我無意中發現了“毛毛蟲節”

瞭解完日本“貓之日”後,我無意中發現了“毛毛蟲節”

也有戴上貓耳出cos的。

瞭解完日本“貓之日”後,我無意中發現了“毛毛蟲節”

這些推特賬號在發佈和貓有關的內容時,都會帶上一個“貓の日”的話題標籤,不論你喜歡的是現實中的貓,還是虛擬世界的貓,亦或者不是貓的“貓”,你都能在這個話題下找到喜歡的那一款

人們在發佈這些內容時會帶上“貓の日”的話題標籤,對於愛貓人士來說簡直是一個充滿幸福的話題。

而之所以這一天推特會被貓咪佔領,其起因是1987年由日本寵物食品協會設立的“貓之日”,當時的人們為了「感謝和貓一起的幸福生活,希望能和貓咪一起感受快樂」。

瞭解完日本“貓之日”後,我無意中發現了“毛毛蟲節”

由於在日語中“2”的發音和貓叫的“喵”發音很相近,所以2月22日就被定為了“貓之日”。每一年的這個時候,人們就會以各種形式來表達對貓的喜愛和感謝。

瞭解完日本“貓之日”後,我無意中發現了“毛毛蟲節”

在世界各地,像日本這樣為了某個動物設立節日的情況也有不少。

比如說泰國的“猴都”華富里在每年1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都會舉行盛大的“猴子自助餐節(Monkey Buffet Festival)”,將近4噸重的水果將會被整齊地碼放好,等待這群給當地帶來好運與繁榮的精靈前來享用。

瞭解完日本“貓之日”後,我無意中發現了“毛毛蟲節”

瞭解完日本“貓之日”後,我無意中發現了“毛毛蟲節”

而在尼泊爾,有一個名叫“燈節(Tihar)”的持續五天的節日,燈節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祭拜各種動物,第一天的祭拜對象是烏鴉,在當地神話中,它是死亡的使者,忙碌了一整年的烏鴉只有這一天能夠休息,人們為了避免死亡,會千方百計討好烏鴉;第二天的祭拜對象是狗,人們認為狗是冥界守門人,能夠在陰間引領靈魂步入天堂。

瞭解完日本“貓之日”後,我無意中發現了“毛毛蟲節”

燈節第三天和第四天的祭拜對象分別是母牛與公牛,前者與財富與幸運女神有關,後者則是人類勞作的好幫手。

瞭解完日本“貓之日”後,我無意中發現了“毛毛蟲節”

出於感謝,出於敬畏,人類為動物設立各種節日的目的不一而同,大多數與節日掛鉤的動物都是貓、狗、牛這樣的“主流動物”,不過世界上永遠不缺少“非主流”,北美的“土撥鼠節(Groundhog Day)”和“毛毛蟲節(Woolly Worm Festival)”就是“非主流節日”的代表。

在北美的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傳說每年2月2日人們可以根據土撥鼠的表現來預測天氣——如果2月2日這一天是陰天,土撥鼠從洞穴中冒出來,就表示春天將提前來到;但如果這一天陽光普照,土撥鼠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又躲回洞穴中,就表示冬天還會再持續個六星期。

瞭解完日本“貓之日”後,我無意中發現了“毛毛蟲節”

在最初的幾十年裡,人們一直觀察著土撥鼠的狀態來預測未來,而直到1956年的2月2日,安大略威爾頓城郊外的一個叫威利的農民偶然發現許多冬眠的土撥鼠都從洞穴中探出了頭,在看到土撥鼠的影子後威利斷言今年的冬天會再持續六個星期。結果瞎貓碰上死耗子,威利的預言成真了。

這個故事越傳越廣,開始有人不遠千里來威爾頓看神奇的土撥鼠進行“天氣預報”,於是當地順勢就將每年的2月2日設立為了“土撥鼠日”,這個節日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瞭解完日本“貓之日”後,我無意中發現了“毛毛蟲節”

甚至還有一部講述天氣預報員的電影,名字就叫《土撥鼠日》。

瞭解完日本“貓之日”後,我無意中發現了“毛毛蟲節”

如果說土撥鼠是威爾頓的“天氣預報員”,那麼毛毛蟲就是北卡羅來納州的“天氣預報員”。

在北卡州當地有一種名叫伊莎貝拉虎蛾的蛾子,它擁有著驚人的耐寒能力,甚至能夠生存在北極圈。

瞭解完日本“貓之日”後,我無意中發現了“毛毛蟲節”

而伊莎貝拉虎蛾的幼蟲則是一種全身共有13節,包覆著黑色和棕色絨毛的毛毛蟲,當地的人們認為毛毛蟲身上每一節絨毛的顏色會和即將到來的冬天的天氣有關,如果某一節的絨毛顏色是棕色的,就預示著那一週的天氣會比較晴朗,而如果是黑色的,那麼就要小心低溫和冰雪的襲擊了。

瞭解完日本“貓之日”後,我無意中發現了“毛毛蟲節”

但一個大州有那麼多毛毛蟲,哪一隻毛毛蟲做出的“預測”才是正確的呢?北卡州的人民在“毛毛蟲節”上設立了一個競賽環節,來角逐出當年的“天氣預報員”。

10月的第三個週末,人們會帶上自己飼養的、撿來的毛毛蟲參加競跑,以最快速度向上爬行3英尺的毛毛蟲就是比賽的冠軍,毛毛蟲的主人能夠得到1000美元的獎金,而毛毛蟲自己則會成為當年冬季天氣的指向標。

瞭解完日本“貓之日”後,我無意中發現了“毛毛蟲節”

由於伊莎貝拉虎蛾的幼蟲形態並沒有部分毛蟲那樣猙獰的外貌,反而還有點憨態可掬,因此“毛毛蟲節”也吸引了不少來自其他地區的遊客參與,給當地帶來了不少的財政收入。至於“預報天氣”?也就圖一樂了。

順帶一提,2019年的冠軍是下面這隻毛蟲。

瞭解完日本“貓之日”後,我無意中發現了“毛毛蟲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