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如何評價崖山之戰?

何三畏


一、崖山之後再無中國

南宋末年,元朝蒙古鐵騎一路南下,勢如破竹。直到襄陽城的爭奪中一直僵持,雙方各有勝負。在釣魚城一戰中,蒙古大汗蒙哥意外戰死。蒙哥一死,南宋剛開始還看到了點希望,但隨著而來的是另一個更恐怖的角色忽必烈繼位成了大汗。忽必烈再次揮軍南下,帶領元軍的是熟悉南宋戰法的南宋降將張弘範。最終抵抗了十幾年的襄陽淪陷,長江以北再無屏障,元軍兩路夾擊,直逼南宋最後的城池臨安。戰鬥至崖山一帶,陸秀夫見南宋已再無希望,遂揹著南宋最後的小皇帝與滿朝文武、宮人、眷屬、十萬南宋百姓一起投海以身殉國。

崖山之戰是元朝給予流亡的南宋最後一擊,這一戰南宋最後的班底與統治者一起成為了歷史的殉難者。陸秀夫揹著小皇帝的一躍、十萬流亡百姓跟之跳入海面,用自己的氣節告訴著侵略者,寧以身殉國也絕不當亡國奴。據資料記載,數日之後,崖山附近海域,宋人屍體飄滿海面,慘狀讓人見後無不流淚。蒙古人用鐵騎建立了元朝。

元朝建立之後,落後的民族在沒有文化的支持下,將人分成四等,南宋漢人成為了最下等的百姓。一個落後的民族駕馭在先進民族之上,本來就不符合歷史規律。元朝建立之後,中央政權不注重文化發展,提倡武力,肆意打壓中華文化,排擠漢文化,壓榨百姓。加之北方少數民族跟隨蒙古人湧入中原,與漢人混居在一起,衝擊著傳統的漢文化。從意識上說,崖山之後已經沒有正統的漢民族,因此就有了崖山之後再無中國這一說法。

二、明亡之後再無華夏

1644年,明朝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身亡,吳三桂放清軍入關,李自成兵敗,在八旗鐵騎武力之下明朝滅亡,清朝建立。

華夏主要是漢民族對自己的稱呼,主要泛指黃河流域的先民。隨著時代的發展,華夏變成了中華傳統的文化代名詞,它代表著漢民族的精神與骨氣。

但隨著滿清佔領了江南一帶時,決心用武力踐踏華夏人民的尊嚴,要求必須剃髮成滿人樣式留辮子,否則人頭落地。無數的華夏子弟不為所動,用自己的傲骨來告訴侵略者什麼叫做傲骨不可摧。但是皮肉始終無法抵擋寒刀,“嘉定三屠,揚州十日”血流成河,華夏精神至此沒落。

本文的論斷是:崖山之戰後主流漢民族沒有了,滿清入關,漢人留頭不留髮,讓漢人沒有了氣節沒了骨氣這句話對嗎????

分析一下:

宋朝被認為是我國最富庶的一個朝代,但由於長期積弱,宋朝飽受人們詬病,被認為是我國曆史上最窩囊的一個王朝。就是這樣一個孱弱的王朝,卻在亡國的危難時刻,大宋臣民表現出了反常的堅韌和頑強,與橫掃歐亞的蒙古人進行半個世界的殊死搏鬥,連蒙古大汗蒙哥都葬身釣魚城下。

當蒙古人終於突破大宋防線攻入江南,江南臣民的表現讓蒙古人徹底驚呆。 蒙古兵攻取潭州(今長沙)時,湖南安撫使李芾及部屬沈忠、楊震、顏應焱等戰至最後一兵一卒,全部殉國。嶽麓書院幾百儒生無一人苟活,城中百姓紛紛自殺殉國。一時間城內“舉家自殺盡忠臣,仰面青天哭斷雲。聽得北人歌裡唱,潭州城是鐵州城。”

合州城內製置使張珏及部下將士皆死,無一人投降。

靜江百姓面對蒙古人的誘降絲毫不為所動,全部戰死或自殺殉國。

此等景象比比皆是,大宋臣民氣節何等悲歌壯烈。

1276年,臨安城破,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等忠臣義士擁戴二王(益王趙昰、衛王趙昺)為帝,在海上繼續抵抗。

1279年南宋殘部與蒙古大軍爆發了規模空前的崖山海戰,南宋戰敗,丞相陸秀夫揹負9歲的幼帝趙昺投海,張世傑、楊太后及數十萬將士全部跳海自殺。

福建士子聞崖山戰敗,浙江十萬士子紛紛跳海自殺,福建有四萬! 崖山之後無中國,此言非虛。

這就是中華民族的氣節,這是民族大義。

崖山之戰,上演了人類史上一個族群對另一個族群最為壯烈的反抗,展現了中華民族最悲壯的詩篇。

南宋雖亡,但是這種精神和氣節不會消亡。八十九年後,一位漢人英雄掀起了驅逐蒙元出漢地,恢復漢家錦繡河山千萬裡的復仇之戰。

反觀大清朝,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面對亡國滅種的危機,卻出現了讓人不可思議的一幕:百姓居然幫助八國聯軍運糧、運物資、斬殺清廷官員。 天津,美軍的臨時運輸車隊,老百姓恨透了滿清和義和團

這裡面說到的不僅僅是文天祥這樣民族英雄的缺失而是集體的麻木,國家衰亡,與我無關。我記得走向共和裡面,一個北京開飯館的說:日本人來了,別管誰來了,誰坐江山,誰坐江山不吃飯啊。國亡了和我什麼關係。這是群眾的代表。

再說一下:知識精英層面,汪精衛集體漢奸,難道他們傻嗎?都是聰明人,都是中國的精英,只不過沒有氣節,沒有骨氣。孫中山說,四萬萬中國人,一群散沙而已。

那麼中國人從什麼時候開始覺醒,重新凝聚力量,自強不息的呢?

從中國共產黨誕生開始,從兩萬五千里長徵開始,從楊靖宇作戰堅持到一人,吃草根樹皮繼續作戰,直至戰死開始,從抗美援朝開始,從焦裕祿王進喜開始。

時代需要英雄,英雄引領時代。


都叫我果子哥


“宋鎮國大將軍張宏範滅宋於此",雖說:“崖山之後無中國",但正如毛主席說的“不破不立",歷史的車輪總是要前進的。人類雖有文明之說,但其實另一面也就是動物世界裡的弱肉強食而已。由盛而衰,從弱至強,自有定數。“天何言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