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5 莫名其妙的登上了皇位開創了盛世,成為一代明君——漢文帝劉恆

導讀:

最是無情帝王家”,唐有“玄武門之變”,清有“九子奪嫡”……為了能順利繼承皇位,歷朝歷代的諸多皇子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最好自己的母親是皇后、最好自己是長子、最好自己手裡有一個強大的軍隊、最好深受位高權重的朝廷大臣的擁護……

然而,他的母親身份卑微,不受皇帝寵幸。他的父皇也不寵愛他,他在眾多兄弟中排行第四,他八歲時被封為代王,離開皇宮遠赴代國……

似乎,皇位的寶座離他越來越遙遠,遙不可及。然而,他最終在不爭不搶中,莫名其妙的登上了皇位,自此,成為歷史上的一代明君,他就是——漢文帝劉恆。

莫名其妙的登上了皇位開創了盛世,成為一代明君——漢文帝劉恆

關於漢文帝劉恆的故事有很多,我們先來看看漢文帝是如何莫名其妙的當上皇帝的呢?

漢文帝劉恆的母親薄姬,是魏國人。當年劉邦攻下魏國,把魏王宮的宮女帶回來。讓她們在宮中負責織紡。一次,劉邦閒得無聊逛到織紡,看見一位女子長得頗有姿色,把她帶回宮。由於宮中美人眾多,劉邦居然把這事給忘了。

後來,劉邦與兩位美人作樂時,這兩位美人和薄姬都是一起從魏王宮帶回來的,年少時是很好的朋友,也曾相約“先顯貴的人不要忘記同伴好友。”她們在一起談笑當年與薄姬的相約。 劉邦聽到後,問她們笑什麼,兩人將實情全部告訴了劉邦。劉邦內心感到傷感,有些憐憫薄姬,當天就把薄姬召來並與她同房。這一次同房,薄姬就有了身孕,生下兒子劉恆。

莫名其妙的登上了皇位開創了盛世,成為一代明君——漢文帝劉恆

劉邦對薄姬沒什麼感情,自那以後,很少去關注薄姬。劉恆和母親在宮中備受冷落,只能謹小慎微地活著,為人處世非常低調。劉恆八歲時被封為代王。他的母親薄姬的地位卻一直很低,直到劉邦駕崩,也沒有被封為“夫人”,只能算是姬妾。

漢高祖劉邦去世後,曾經受到劉邦御幸的愛姬和戚夫人等,都被呂后幽禁起來,不能出宮。而薄姬因為極少受到劉邦寵愛的緣故,得以出宮,跟隨兒子劉恆前往封地代地,作代王的太后。薄姬的弟弟薄昭也跟隨到代地。

劉恆在代地的十五年間,與民休息,發展生產,恭儉作則,代地安康太平。在漢初複雜的政治環境和母親的悉心教導下,劉恆養成了謹慎沉靜的性格

莫名其妙的登上了皇位開創了盛世,成為一代明君——漢文帝劉恆

高後八年,在呂后去世後,不到二個月的時間裡,忠於劉邦的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皇孫朱虛侯劉章兄弟攜手誅滅了呂氏勢力,權傾一時的呂氏家族被一掃而光,權力又重新回到了劉家手中。

此時,朝中群臣面臨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周勃、陳平等討論認為,小皇位劉弘是呂后所立,實際上根本不是惠帝的後代,不能再讓他當皇帝,要選擇新的皇帝。

由於呂后掌權時,為了鞏固自己家族的權力,對劉邦兒子的進行迫害,三任趙王先後身亡。此時,符合繼承皇位的有三人:

  • 第一位、劉襄也是皇位繼承的熱門人選,他父親劉肥是劉邦的長子,他就是長孫。在呂后去世後,他率先起兵發難,為最終剷除呂氏家族立下功勳。
  • 第二位、劉長是劉邦最小的兒子,劉長自幼喪母,一直由呂后撫養長大。因此,劉盈和呂后當政時期,他有幸免遭政治禍患。
  • 第三位、劉恆是劉邦現存兒子中年齡最大的,寬厚仁義、名聲較好。


莫名其妙的登上了皇位開創了盛世,成為一代明君——漢文帝劉恆

朝臣們被呂后專權嚇怕了,在選擇新皇帝時立了一個標準,重點考量皇帝繼承人的母親和孃家人的情況,權勢大、名聲差的一律排斥,以免重蹈呂后專權的後塵。

按照這個標準,評估了諸王和外戚勢力後,劉襄和劉長由於母親的孃家人名聲不好,就被排除了。劉恆因母親孃家人的名聲不錯就被確定為皇位的繼承人。

重臣們議定由劉恆繼承皇位後,派使者到了代國國都告訴劉恆,或許是幸福來得太突然,或許是諸王慘死過於殘酷,劉恆並不相信使者的話。手下大臣也認為這其中必然有詐,提議以有病不能前往進行推辭,以觀察情況的變化。

莫名其妙的登上了皇位開創了盛世,成為一代明君——漢文帝劉恆

此時,眾大臣中,站出來一個人名叫宋昌。中尉宋昌的父親就是宋義,在鉅鹿之戰前被項羽殺死的那位上將軍。宋昌力排眾議,他認為劉氏江山穩固,不必有所顧慮,他仔細給劉恆分析當時的形勢。宋義說:“漢高祖劉邦的兒子只剩下劉恆和劉長,劉恆年長,寬厚仁慈,名聲較好,這皇位非他莫屬。”

劉恆聽宋義說完,心裡仍然很糾結,決定用占卜來做決定。

“卜之龜,卦兆得大橫,佔曰:‘大橫庚庚,餘為天王,夏啟 以光。’”——《史記·孝文本紀》

占卜結果表明:大橫所裂的紋路很是正當,指帝王登基之兆。卜卦人即將做天王,將家族的偉業光大發揚,就像夏啟延續夏禹那樣。卦師向他解釋天王就是做天子,比一般的王要高一級。

於是,劉恆決定進京。不過,他從小就養成謹慎的性格,為了以防萬一,深怕中計,一不小心就喪命黃泉。

莫名其妙的登上了皇位開創了盛世,成為一代明君——漢文帝劉恆

  • 首先,劉恆派自己最信得過的舅舅薄昭到長安先打探虛實,得到肯定的答覆後,劉恆才開始啟程。當走到距離長安五十里的高陵時,他先暫時停止前行。
  • 其次,劉恆又派宋昌進城打探情況,宋昌進城後發現一切正常,大小官員已經等候準備迎接代王入京。宋昌將城中情況報告給劉恆,劉恆才放心進入長安城。

在陳平、周勃等群臣的擁戴下,劉恆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地登上了皇位,是為漢文帝。

莫名其妙的登上了皇位開創了盛世,成為一代明君——漢文帝劉恆

登上皇位的劉恆很清楚,一直被受冷落的自己能一躍成為皇帝,實屬不易,想要穩固皇位更加不易。為了能讓自己真正控制局面,他即位後採取一系列的措施。

  • ⑴劉恆入京時。跟隨劉恆入京的大臣有宋昌、張武等六人。劉恆任命自己的心腹宋昌為衛將軍,統帥拱衛京城的南北軍,把軍權掌握到自己手中。
  • ⑵劉恆任命另一個心腹張武為郎中令。負責守衛宮廷門戶,把宮中一切事務控制在手中。從根本上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
  • ⑶劉恆對於擁立自己做皇帝的功臣們,賞賜、封官進爵。對於被呂后貶斥的劉姓王公恢復了爵位和封地,同時,對於跟隨父親劉邦開國的功臣們分別賞賜、分封。


莫名其妙的登上了皇位開創了盛世,成為一代明君——漢文帝劉恆

通過這些措施,劉恆的皇位也得以穩固。地位穩固後,接下來就是要樹立自己的權威。這就要開始“殺雞儆猴”了,這“雞”是誰呢?

周勃在誅滅呂氏一族,擁戴劉恆為帝時立下大功。右丞相陳平很聰明,曾上書說:“高祖的時候,周勃的功勞不如我。誅滅呂氏,我的功勞不如周勃。”他表示應該將自己的位置讓給周勃,在他的再三請求下,漢文帝劉恆將周勃任命為右丞相,賜給黃金五千斤,食邑一萬戶,即第一丞相。陳平則為左丞相。因此,周勃成為了大漢王朝的百官之首。

當上右丞相的周勃開始頭腦發熱,自恃有功,在朝堂之上顯得驕橫傲慢,不把新君放在眼裡。不過,漢文帝劉恆還是比較有涵養的。起初對他一直禮遇有加。一些大臣看不下去,對漢文帝劉恆說不該對周勃這樣重禮,有失君臣之禮。

漢文帝劉恆覺得有道理,開始對周勃態度變得越發嚴肅,周勃感覺到了漢文帝劉恆對自己的變化,心裡產生敬畏。有人勸說周勃道:

“你誅呂氏,立代王,威震天下。”要小心功高蓋主,引火上身,周勃這才清醒過來。

莫名其妙的登上了皇位開創了盛世,成為一代明君——漢文帝劉恆

  • 一次,漢文帝劉恆問周勃現在天下有多少刑事案件?周勃根本不知道。
  • 漢文帝劉恆又問周勃一年的財政收入情況如何?周勃還是一問三不知,又急又害怕出了一身汗。
  • 漢文帝劉恆又轉問陳平,陳平不慌不忙回答道:“司法刑獄的問題可以問廷尉,錢糧方面的問題可以問治粟內史。”
  • 漢文帝劉恆又接著問:“假如各有主事,那丞相管理什麼呢?”陳平答道:”丞相要管丞相的事,佐天子以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復甦之宜,外填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也。”對陳平的回答,漢文帝劉恆深以為然。

周勃覺得自己的才能確實比不上陳平,在這個位置上也有些勉為其難。隨即提出辭去了右丞相的職務,這正是漢文帝劉恆求之不得的事。於是,毫不猶豫的答應了。周勃辭職後,漢文帝劉恆取消左右丞相,只讓陳平單獨任丞相。

莫名其妙的登上了皇位開創了盛世,成為一代明君——漢文帝劉恆

沒過多久,陳平去世,丞相一位暫時找不到合適的人選,漢文帝劉恆又任命周勃為丞相。十個月不到,劉恆又免除周勃的丞相之位,讓他回到自己的封地絳縣(今山西省曲沃縣東)。

周勃回到封地不久,有人告發周勃身披盔甲,意圖謀反。劉恆派人將他抓捕,周勃通過劉恆的舅舅薄昭向薄太后解釋自己懼禍才束甲,決無謀反之心。薄太后也覺得周勃不可能謀反。於是,漢文帝劉恆派人重新調查,也沒有找到謀反的確鑿證據,就將周勃釋放了,周勃最後得以頤養天年。

周勃的結局,讓漢文帝劉恆在歷史上留下美名。歷朝歷代對於功高蓋主的功臣而言,謀反是滅三族的重罪,也是歷代的皇帝以此誅殺功臣的罪名,不管是否真的謀反。遠的不說,漢高祖劉邦殺韓信,彭越……歷史上像這樣的悲劇還很多,相對來說劉恆確實寬容大度,能做到這點,確實不容易。

莫名其妙的登上了皇位開創了盛世,成為一代明君——漢文帝劉恆

從處理周勃的事來看,劉恆具有“聖賢之君”的潛質,歷史上對於漢文帝劉恆的評價極高,司馬遷曾評價他:孔子言‘必世然後仁。善人之治國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誠哉是言!漢興,至孝文四十有餘載,德至盛也。廩廩鄉改正服封禪矣,謙讓未成於今。嗚呼,豈不仁哉!”

能取得這樣高的評價,劉恆有三個突出的優點。

優點一,從諫如流。

從諫如流就是能夠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常言道:“忠言逆耳利於行”。人總是喜歡聽一些好聽的話,更何況身為至高無上的皇帝,能否虛心聽取臣下的意見,也是判斷帝王是否賢明的試金石。一個能夠聽取逆耳忠言,讓手下臣民敢於直言,營造良好的氛圍,對統治國家無疑是最大的益處。在這點上,漢文帝劉恆做得非常不錯。

  • 一次,漢文帝劉恆的兩個兒子,太子劉啟和梁王劉武同車入朝,在經過司馬門時沒有下車,司馬門是皇宮的外門,按當時的規定,出入司馬門都要下車,否則就要受到處罰。
  • 一個太子、一個諸侯王沒下車,換其他人,也只是睜隻眼閉隻眼就過去了。然而,此事偏偏被非常耿直的張釋之碰上了,他攔住二人車駕不讓他們進宮,隨後上書說:太子和梁王犯了“不恭敬”的罪過。薄太后也聽聞此事,漢文帝劉恆向自己母親認錯沒有管教好自己餓兒子,薄太后見此就派人傳皇上旨意,赦免太子和梁王,二人才得以入宮。事後,漢文帝劉恆認為張釋之很正直,提拔他擔任廷尉。


莫名其妙的登上了皇位開創了盛世,成為一代明君——漢文帝劉恆

  • 張釋之做了廷尉後,有次漢文帝劉恆出行,有個人驚了漢文帝劉恆所坐車駕的馬匹,這人被抓捕交由張釋之處理。張釋之調查後瞭解情況,知道此人遠遠看見車隊,閃避不及就躲在橋下,等了一會兒覺得車隊應該過去了,他出來時結果剛好碰到正在通過的車隊。按照當時法律,應判“罰金四兩”,張釋之也是這樣判的。
  • 漢文帝劉恆聽說後非常生氣,認為此人驚擾聖駕,只判罰款,難以接受。張釋之解釋道:“法律是陛下和天下人共同遵守的,法律就是這樣規定的。如若重判,會令法律在百姓中失去威信。如果當時把此人殺了也就算了,現在讓我處置,我只能嚴格按照刑律來處罰。”


莫名其妙的登上了皇位開創了盛世,成為一代明君——漢文帝劉恆

漢文帝劉恆聽後,琢磨了半天,覺得張釋之是對的,同意他的處理方式。

  • 有一次,漢文帝劉恆與馮唐聊天,馮唐講起了趙國著名的將領廉頗和李牧的故事,漢文帝劉恆感嘆說如果有廉頗和李牧這樣的將領,就不用再怕匈奴了。
  • 馮唐潑冷水道:“陛下就算有了廉頗和李牧,也不會好好使用的。”漢文帝劉恆聽後有點生氣,問他何出此言。馮唐接著說道:“廉頗、李牧能打勝仗,只因趙國國君信任他們,只要打勝仗,不插手具體事務。陛下有將軍魏尚,曾擔任雲中郡太守,他統兵有方,屢立戰功,使匈奴不敢靠近雲中。卻因上交敵人首級比上報少六個,就被陛下罷官、削爵、判刑,立功勞得不得封賞,犯小錯卻受到重罰。魏尚尚且如此,即便是廉頗、李牧又怎能使得好。”漢文帝劉恆聽後不僅沒有生氣,認為馮唐說得有道理,真知灼見,隨即恢復了魏尚雲中郡太守的職位,晉升了馮唐的官職。
莫名其妙的登上了皇位開創了盛世,成為一代明君——漢文帝劉恆

由此可見,漢文帝劉恆善於聽取群臣的意見,對於忠言並不覺得逆耳,反而禮賢下士令臣民敢於直言不諱。

優點二,善待百姓。

與秦朝奉行的法家嚴苛的思想統治國家不同,漢初實行“黃老之術”倡導無為而治。通俗的說就是不瞎折騰,讓百姓修養生息。漢高祖劉邦時期,減輕賦稅,厲行節儉。漢惠帝呂后時,依舊輕徭薄賦,慎用民力。

漢文帝劉恆也繼續沿用了這樣的治國理念

  • 他即位不久就下詔書頒佈養老令,對八十歲以上的老人發放米、酒、肉、帛等物品予以救濟。
  • 同時下令各郡縣不要蒐羅奇珍異寶上貢朝廷。
  • 他多次下令降低田稅和徭役,特別是將成年男子徭役減為每三年服役一次。也是中國古代史上是非常巨大的進步。
莫名其妙的登上了皇位開創了盛世,成為一代明君——漢文帝劉恆

在減輕刑罰方面,漢文帝劉恆下令廢除肉刑。什麼是肉刑呢?所謂肉刑就是哪些損害身體而不能恢復的刑罰。是什麼原因讓漢文帝劉恆決定廢除肉刑呢?

  • 當時齊國有個叫淳于意,他原本是齊國太倉令,後辭官行醫。淳于意醫術精湛,決斷病人生死多有應驗,醫治病人能達到起死回生的奇妙效果,人們都說他是神醫。他常拒絕為富豪權貴出診行醫,因此得罪許多權貴,被羅織罪名判處肉刑並被押往長安。淳于意有5個女兒,跟著囚車在哭。淳于意生氣,罵道:“生孩子不生男孩,危急時沒有人能幫忙。”
  • 小女兒緹縈因父親的話感到悲傷,就跟父親向西到達西安,上書朝廷為父親鳴不平,她說:“我的父親擔任官吏,齊地的人都說他清廉公平,如今犯法應當獲罪受刑。我為受刑而死的人不能復生感到悲痛,而受過刑的人不能再長出新的肢體,即使想改過自新,也沒辦法了。我希望捨身做官府中的女僕來贖父親的罪過,讓他能改過自新。”這份上書寫得十分懇切,恰巧被漢文帝劉恆看到了,漢文帝劉恆被她的孝心打動。


莫名其妙的登上了皇位開創了盛世,成為一代明君——漢文帝劉恆

  • 漢文帝劉恆覺得緹縈講得很有道理,即使有肉刑殘酷的刑罰,犯法卻沒有禁止,這是為何呢?如果道德教化不夠,有人犯罪,還沒教育就將犯人肢體砍斷,損失犯人身體一輩子不能恢復,根本不給他們改善從良的機會,是非常不道德的。因此,漢文帝決心廢掉割鼻、斷足、臉上刺字等肉刑。代之以剃頭髮、戴足枷、鞭打等,雖有外傷,但很快能恢復。
  • 漢文帝劉恆還下令廢除“誹謗妖言罪”,他覺得此罪名,讓大家不敢講真話,君王沒有辦法知道自己的過失。無法召開天下賢良之士。因此,漢文帝劉恆廢除此罪名,廣開言路,以便聽到各種不同的意見。
莫名其妙的登上了皇位開創了盛世,成為一代明君——漢文帝劉恆

漢文帝劉恆善待百姓還體現在對外關係上

  • 在南部通過和平方式解決了南越王趙佗長期與中央對抗的問題,使趙佗削去帝號臣服於大漢王朝。
  • 對北邊的匈奴,繼續採用和親的政策,以維護穩定。並不是漢文帝沒有血性討好匈奴,他考慮用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歸根到底是為了百姓著想,不想再戰火連年不斷。

優點三、勤儉節約。

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的皇帝們,除了早逝來不及享受,大多皇帝都喜歡驕奢淫逸,動用天下財力、物力、人力,滿足自己的私慾。像漢文帝劉恆這樣勤儉節約的皇帝實屬罕見。

莫名其妙的登上了皇位開創了盛世,成為一代明君——漢文帝劉恆

漢文帝劉恆在位二十三年期間,宮殿、園林、服飾等沒有任何增加。有次他想建個露臺,他請人大致預算了一下,需要耗費百餘斤黃金,相當於十戶中等人家的全部財產。於是,下令取消了建露臺的項目。

漢文帝劉恆平日穿的都是比較粗糙的絲製衣服,他也要求寵愛的慎夫人不要穿拖到地面的裙服。使用的蚊帳也不允許使用繡花的絲織品,他嚴格要求自己,為天下樹立簡樸的榜樣。作為至高無上的統治者能做到這一步很難,帝王控制著國家的資源,在慾望的膨脹下,很容易讓帝王們在形形色色的誘惑下迷失自我。因此許多皇帝即位初期很清明,到了晚年就開始驕奢淫逸。

難能可貴的是漢文帝劉恆的勤儉節約不是一時心血來潮,也不是為了籠絡人心短期的作秀,而是一以貫之,直到他駕崩。他規定自己死後,建造陵墓一律用瓦器,不準用金銀銅鐵等金屬做裝飾,也不要建高大的墳丘,一切從簡,不要耗費太多人力物力。漢文帝劉恆的霸陵依山起陵,沒有封土,從出土的一些文物可以看出,確實只有瓦器,沒有金銀珍寶如此簡樸的帝王陵墓,在中國曆代帝陵中也是非常罕見的。

莫名其妙的登上了皇位開創了盛世,成為一代明君——漢文帝劉恆

結語:

漢文帝劉恆即位之後,穩固帝位,勵精圖治,興修水利,厲行樸素,廢除肉刑,在他的統治之下,國家秩序井然,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實現國家強盛安樂,開啟“文景之治”的發端。漢文帝劉恆對待諸侯王十分謹慎,採用以德服人、以武平亂的態度。對待匈奴,採用和親止戰的方式,營造安定團結、休養生息的政治局面,促使漢朝逐步走向強盛。漢文帝劉恆的傑出表現,使自己成為中國歷史上一代明君的典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