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新冠疫苗“研製成功”?天津大學教授:只是完成前期工作

天津大學實驗室日前研發出新冠病毒口服疫苗引發質疑。

2月25日,有媒體報道,天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黃金海教授團隊已經成功研發出新冠病毒口服疫苗。該疫苗以食品級安全釀酒酵母為載體,以新型冠狀病毒S蛋白為靶點產生抗體。

前述報道稱,目前科研團隊正在尋求合作方,希望能推動疫苗早日走向臨床,為疫情防控發揮作用。黃金海教授本人已經4倍量口服樣品,無任何副反應。

對此,北京某高校一位免疫學專家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這算是疫苗的雛形,目前還不能確定S蛋白可以引起人體對新冠病毒的保護性免疫,選擇其作為疫苗的主要成分,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他還稱,疫苗口服以後,通過消化作用,是否還能保持S蛋白的抗原結構和免疫原性,還需要體外實驗和動物體內的實驗研究來證實。

“通過口服作為免疫的途徑還有待商榷。”前述專家表示,因為口服比較容易引起全身性的免疫耐受。

而針對前述報道,有網友認為,該報道標題並不準確,文章中的內容並不能說明疫苗研製成功;還有網友稱,該口服疫苗未經過動物和臨床試驗,有效性未知。

25日晚,天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黃金海告訴澎湃新聞,網友的質疑是他完全沒有想到的,目前團隊只是完成了試驗性質的前期工作,後續正在進行規劃獨立學名等工作。

他說,團隊研發的新冠病毒口服疫苗,理論上是有疫苗的性質,只是跟傳統的疫苗不一樣,“理論上有免疫學的知識,包括臨床的東西做指導,不是沒有。”他稱,因為不是免疫學和傳統疫苗的主流,所以不被很多人理解。

黃金海表示,後續他想繼續推進該款疫苗的動物實驗等相關工作,不想再陷入爭論中。

澎湃新聞注意到,稍早前,上述報道中的“疫苗”一詞均改為了“新型防治製劑”。

前述免疫學專家則表示,“防治製劑”的說法更不妥,防治製劑要有預防和治療作用。“比如疫苗可以引起保護性免疫應答,不讓病毒感染,具有預防作用。”專家稱,治療作用是指,製劑需要有明確的機制,比如抑制病毒複製,中和病毒,或者緩解症狀等。

13日,在上海舉行的第二十一場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表示,疫苗的研發還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過程和時間。

陳凱先具體介紹了疫苗研發的大體流程,主要包括兩個階段,一階段是疫苗前期的研發過程:獲得免疫源,獲得活病毒分離相關的亞單位等,還要進行免疫反應測試和動物保護的測試,免疫源生產工藝的放大優化,臨床前的毒理研究等;二階段是疫苗的研發:臨床前研究的基礎上,還要進行臨床申報,完成臨床研究,才能實現疫苗上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