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布拉德利·比爾,是最好的球隊副手?還是當之無愧的球隊核心?

可能絕大多數NBA球迷都不很關注東部,並不清楚華盛頓奇才是怎樣一支球隊,儘管過去幾年他們連續進入季後賽,但很多人卻連他們的當家球星都不很熟悉。


布拉德利·比爾,是最好的球隊副手?還是當之無愧的球隊核心?

奇才雙子星

尤其是在球隊核心約翰·沃爾因為遭受重大傷病連續賽季報銷後,就更加無人問津這支球隊了。在剛剛過去的休賽季裡,球隊做了一些操作,如從聖安東尼奧馬刺交易來貝爾坦斯,又在2019年選秀中在第九順位拿下了能夠吸引日本市場的美籍日裔的大齡新秀八村塁。

開賽以來,儘管貝爾坦斯和比爾等人先後打出驚豔的表現,在各大籃球體育門戶網站登上熱搜。但球隊的戰績卻始終未能有所提高,截至今日,華盛頓奇才不過20勝36負,可謂慘淡。

北京時間2月25日,布拉德利·比爾在對陣雄鹿一戰中,狂砍55分3助攻,成為科比·布萊恩特之後第一個達成背靠背50+的球員。

但這卻是個里程悲,因為比爾也成為了唯一一個背靠背50+,卻沒有取得一勝的球員。一時間球迷直接充斥著對他的質疑聲:究竟是布拉德利·比爾作為核心的能力不足?還是球隊給予他的支援太少了呢?


布拉德利·比爾,是最好的球隊副手?還是當之無愧的球隊核心?

布拉德利·比爾

布拉德利·比爾作為2012年的探花秀,前有安東尼·戴維斯這樣的天賦巨人,後有達米安·利拉德這樣的冷血殺手。作為華盛頓奇才選中的建隊基石,他的肩上一直擔負著極大的壓力。

生涯前四年儘管使用率一直在22%-25%左右,得分卻一直未能突破20。

196cm的身高,他是標準的雙能衛身材,既有組織後衛的靈動速度,也有得分後衛的力量,技術。但在新秀年,比爾卻不是典型的雙能衛打法。起初他並不以持球能力見長。準確的說,生涯初期,比爾是一個相當傳統的得分後衛。

新秀年受助功率達到74.1%,後續兩年也高達63.6%、64.2%。主要得分手段就是跳投,進攻手段雖多,但,定義起來的話,他就是一個跳投手。

而無球的得分是有限制的,尤其是在一個球員並不能隨意的進入內線得分時,單靠投籃,15-20分,已經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字了。因此我們也相當能理解,比爾的主要得分方式是跳投,儘管他職業生涯的投籃一直很好,內線命中率也很高,卻始終沒辦法將產量提高到一個能匹配他選秀順位的程度。

我們可以總結為:布拉德利·比爾這名球員,受限於個人技術,在生涯初期,並不能像一個雙能衛那樣打球,更多的時候,他是作為一名定點投手,活躍在球場上。

但我們必須意識到一些問題,華盛頓奇才對比爾的培養是十分具有前瞻性的,這名球員在新秀賽季的兩大得分手段,還仍然是定點與轉換。而在生涯第二個賽季,他作為擋拆持球人的進攻選項比率,就提高到了24.4%。

但這顯然只是球隊針對球員的培養策略,事實上,這次轉型並不能稱得上成功,13-14賽季,他的持球進攻效率僅僅是聯盟平均水平,而在14-15賽季,這一數據甚至還下降到了聯盟平均水平以下,事實上,比爾應該慶幸球隊並沒有放棄這個培養計劃。因為在2015-2016賽季,比爾就迎來了職業生涯的第一個轉機。

這個賽季的比爾生涯第一次將受助功率壓制到了60%以下,同時本賽季也是他第一次將真實命中率提高到聯盟平均水平以上,這都是重要的信號,意味著他的身體已經適應了NBA的節奏,適應了之前的打法,技術穩定了下來,並逐漸開始新一輪的技術轉型。

這個賽季,他的擋拆持球效率第一次超過了平均水平,但也僅僅如此。

2016-2017賽季,布拉德利·比爾就已經是全明星級別的後衛了,這個賽季他的技術調整很成功,看似受助功率回調到了60%,實際情況是他的持球進攻有了明顯的突破。最顯而易見的證據,就是他的擋拆持球效率,達到了聯盟前列水平,超過了85%的球員。

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布拉德利·比爾自2016-2017賽季開始,就是聯盟頂級的萬金油球員了。

  1. 原先就頂級的無球投射和轉換進攻水平
  2. 超過85%球員的擋拆持球能力。

現如今的布拉德利·比爾是一個可以在明星球員身邊做副手,拉開空間,提供產量,必要時也可以親自接手球權,策動進攻的雙能衛了。

16-17賽季後的比爾,場均得分就一直穩定在22+。

在此之後,他一直在鞏固自己的進攻,不斷的擴大自己的武器庫。幹拔跳投,後撤步跳投都逐漸精熟,他在穩定自己作為一個擋拆持球手的進攻技術。

所以,我們是不是還能夠,把這樣一名進攻端頗為全能的球員,看做是球隊的副手呢?

在約翰·沃爾歸來之前,比爾似乎一直在努力打出高水平的比賽。從數據上看,他本賽季場均上場35.7分鐘(聯盟第八),可以得到30.1分(聯盟第二),6.0助攻(聯盟第22)。儼然一副持球核心的樣子,他在球場上所做的事情,似乎和很多球隊的當家球星,並無區別。

擋拆、投籃是當今聯盟衡量一名持球手是否優秀的最大標準。

而布拉德利·比爾無疑可以很好的完成自己的職責,無論是處理快攻反擊,還是陣地戰中的擋拆結合傳球,他都能夠在保證效率的前提下,完成大量的進攻工作。

而從技術上看,比爾絕不是隻有投籃的花瓶。布拉德利·比爾儘管只有196cm高,但體型壯碩,力量紮實,優異的核心力量和肩寬,讓他在對抗中可以如魚得水的處理皮球。而作為傳統分衛出身的比爾,在腳步技術上更是有獨到之處:

側翼的持球大步伐切入

弧頂藉助掩護的腳步移動,細碎而具有迷惑性,依靠簡單的腳步騙取防守人的重心後,就可以立刻憑藉力量和速度優勢,快速插入內線得分。在此基礎上他還有較為優秀的手活兒,有極為絲滑的終結手感。

前鋒的體型,後衛的細膩技術,讓比爾在進攻一端予取予求。

所以,他似乎已經具備了作為一個球隊核心的全部素質?


這就的確言之過早了,因為過早的進入技術整合的階段,並不是一件多麼令人興奮的事。

更何況,他沒有頂級的個人單打能力。

限制於綜合原因,比爾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始終都不是一個以單打見長的球員。他的單打效率很高,但產量卻始終只能夠處於總出手的10%左右。比爾的優點,是均衡,是萬金油,是全能。但這樣子過於均衡的技術特點與天賦,也導致,他很難成為一個,能夠統治比賽的球員。

比爾的整個職業生涯貫徹的無非是兩個關鍵詞,跳投與擋拆。他在一步步由高產的無球大師,過渡為一個可以兼具持球進攻的無球大師。而在這個賽季,他似乎已經來到了這一打法的極致了,49場比賽,悄無聲息的場均30分,兩連50+。

事實上當我們排除攻堅這種現如今已經愈發顯得玄學深奧的策略性技術,比爾在其他方面都做的無可挑剔。尤其是當你的球隊已經有了一名大核心級別的球員之後,比爾會是你無法討厭的那款球員。

事實上,我們應該理解,比爾的防守不夠好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將精力投入到了球隊的進攻一端。畢竟當球隊中一名佔據4000萬薪水的球員無法登場比賽,這毫無疑問,會影響球隊的後續操作和整體配置。華盛頓奇才的防守桎梏,更多是因為球隊無法提供優秀的防守球員,而並非比爾一人之過。

現如今聯盟中優秀的得分後衛其實不少,如多諾萬·米切爾、扎克·拉文、德文·布克等等都是不錯的得分後衛,而布拉德利·比爾有著一個當前時代,一個得分後衛需要的幾乎全部能力。

所以,現在的他是什麼級別的球員?

他大概是聯盟第二好的得分後衛,頂級的副手,也能夠勝任不少季後賽級別球隊的核心,這是我對他的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