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通過這次疫情,明白了:人生總有至暗時刻,一定要有Plan B

作者 | 孫瑞希

01

過不好Plan A的人

大多也過不好Plan B


最近重溫了一部很有意思的連續劇——《荼蘼》。女主鄭如薇是個普通的都市白領,工作穩定,薪水不高,年近30,有個交往快三年的男朋友。

此時,她得到了外派去上海工作的機會後,面臨兩個選擇:

Plan A:去上海追求“稍微不那麼平凡”的生活,事業有成;

PlanB:放棄個人追求,留在臺灣結婚當全職家庭主婦。

整部劇,用了平行時空的形式,在plan A和plan B兩種不同選擇的生活中切換。通過強烈的對比,讓我們看到了兩種選擇背後截然不同的人生。

Plan A裡的鄭如薇離開了熟悉的環境獨自在上海打拼,還遇到了一段不完滿的新戀情,卻得到了夢想的生活。她事業得意,但是隨著年齡漸長,她也越來越孤獨。

Plan B裡的鄭如薇如願結婚變成全職家庭主婦,她被家庭綁住,沒有空閒時間,還被埋怨做得不夠好。她平凡得似乎找不到亮點,而她與丈夫的感情似乎也沒那麼牢靠。

撐不下去的時候,她總是會想,如果當初做了另一種選擇,今天的生活也許大不一樣。

正如我們的生活,充滿了岔路:

如果當初來到一線,現在也能精彩紛呈;

如果當初回到老家,現在也能安逸穩定;

如果當初跟他結婚,現在也能家庭美滿;

如果當初留在職場,現在也能混出點模樣……

每一種選擇都面臨著誘惑和犧牲。我們總忍不住把過去的事情捋一遍,然後假想:如果能夠重新選一次,或許能過得更好。

說到底,是對自己現在的生活不滿意。人們不願意正視現實中的問題,於是後悔當下與想要回到過去,成了逃避的理由。

不過,那又怎樣?即便回到過去,人還是會被自己的認知慢慢同化回原來的軌道上。

所以,過不好Plan A的人,大多也過不好Plan B。

通過這次疫情,明白了:人生總有至暗時刻,一定要有Plan B

02

如果你有Plan B,就會過得很好嗎?

我老家有一位37歲的職場人士老邱,去年夏天被公司裁員。他花了三個多月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工作,愛人就建議他盤個小店做點生意。老邱樂顛顛地說:人生總要有Plan B。

他們拿出不多的積蓄,盤了個燒烤店,磨磨蹭蹭地簡單裝修完,距離春節只剩一個多月的時間了。

那段時間生意還不錯,東北人擼串那是剛需。沒想到一場疫情打亂了他的所有計劃,一些燒烤店開始想辦法自救。

他所在的商業街上,有些燒烤店開始將原來的堂食改為外賣,鐵籤子換成竹籤子,這樣就不用退還,再用錫紙將烤串裹得嚴嚴實實,既保溫還能防油汙。

改做外賣的燒烤店,精減了原來的品種,只挑選銷量大的單品售賣,採購成本就降低了。

而老邱只能乾瞪眼。春節假期燒烤師傅回了老家,受疫情影響不準備返程。他自己又不會燒烤的手藝,想想店面的租金,每天只能乾著急。

關於Plan B,在我做生涯諮詢的這些年,總有一些來訪者在Plan A失敗的時候才開始考慮它,這其實是一個誤區。

Plan B是原來的計劃擱淺後的備選方案。但它通常是在制定Plan A時一同制定出來的。

就好比你買新車時就已經自帶了備胎,你不能說新胎壞了現去找備胎一樣。

Plan B的根本作用是“兜底”,如果你只有在Pan A失敗時才考慮到Plan B,那不過是逃避現實的藉口。

與其如此,不如直面困境,先把Plan A,你的主業搞好。

通過這次疫情,明白了:人生總有至暗時刻,一定要有Plan B

03

做好Plan B,攏共分3步

那麼,究竟如何做好Plan B呢?我的建議很簡單,攏共分三步。

第一步,澄清你的目標

目標是我們要達到的境地或標準。所以,做好Plan B的前提是,你首先要知道自己想要達到的境地或標準是什麼。

去年有個高考志願填報諮詢的個案我沒有接。學生打了200多分,我不知道該怎樣幫他填報志願才能滿足他的訴求。雖然Plan B是“兜底”的備選方案,但你總要有個“底”可以兜吧。

高考填報志願諮詢只是錦上添花的手段,在此之前,學生首先要有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要達到什麼樣的高度,底線是什麼。

第二步,設定止損點

止損點是指你能夠承受的最大損失,一旦達到損失上限,你採取什麼樣的行動來阻止損失擴大。

簡單地說,你要考慮到在最糟糕的情況下該怎麼辦。比如你發現自己所在的行業開始出現下行的苗頭,但目前還不至於“大廈將傾”。那你就需要考慮,萬一失業,下一步的職場之路該怎麼走,需要多少積蓄才能對沖失業期間的風險。

有了這樣一個模糊的預估,你就知道自己能夠承受的最壞的結果是什麼,在接下來做決策時,才能更加理性。

第三步,選擇目前最靠近目標的事情

還是以前面所說高考志願填報諮詢的個案為例。家長的訴求是希望孩子能繼續讀書,接受高等教育。

如果將孩子上大學定為目標的話,那麼最靠近目標的事情不是做高考志願填報諮詢,而是讓孩子復讀來年再戰,此期間,與孩子一起制定嚴格的學習計劃。

通過這次疫情,明白了:人生總有至暗時刻,一定要有Plan B

波伏娃在她的《第二性》一書中有句話:過一種沒有雄心也沒有激情的金光閃閃的平庸,漫無目的,無限地週而復始的日子,緩緩地滑向死亡,不尋思原因地生活,原封不動地保存和重複世界——這既不可取,也不可能。

人生總有至暗時刻,而我們要做的是:未雨綢繆,準備自己的另一個計劃。


作者簡介:孫瑞希,生涯諮詢師,個人成長教練,今日頭條簽約作者。17年職場歷練,以溫和、真誠、接納的狀態為廣大來訪者解決職業困惑,提升職場適應力,探索人生更多可能性。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