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略求學問,副其素懷”


“略求學問,副其素懷”

1920年8月16日、21日,魯迅先生為了三弟周建人,兩次致信蔡元培先生,請求幫忙解決求學和就職問題,可見其長兄為父的責任心。這兩封信主旨突出,簡單明瞭,似乎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若別出心裁地琢磨,還是能夠有所別樣發現的。

注重學問人生。紹興周氏三兄弟成為現代中國的人傑,是與魯迅三兄弟注重學問直接相關的。我們且看信中魯迅所說周建人:“初治小學,後習英文,現在可看頗深之專門書籍。”這是說周建人在紹興會稽縣學堂就讀8年多的學歷(1897-1905年),可以閱讀英文版的專業書籍,在那時該是一種了不得的學力。“舍弟建人,從去年來京在大學聽講,本系研究生物學,現在哲學系。”這是說1919年12月魯迅全家遷居北京後,周建人即在北京大學哲學系旁聽科學總論等課程的情況。如此跨學科讀書求知,該是追求學問人生的一個具象。至於兄弟三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互相砥礪學問,在整個《魯迅日記》《魯迅書信》中則是俯拾皆是的。

似乎求人,實為薦才薦任。我們看8月16日書信的全文:“舍弟建人,從去年來京在大學聽講,本系研究生物學,現在哲學系。日願留學國外,而為經濟牽連無可設法。比聞里昂華法大學成立在邇,想來當用若干辦事之人,因此不揣冒昧,擬請先生量予設法,俾得藉此略求學問,副其素懷,實為至幸。”這確是“擬請先生設法”幫助,同時不是薦舉一位有學力但經濟拮据的優秀生、有才能的“辦事之人”?8月21日信中道:“其所研究者為生物學,曾在紹興為師範學校及女子師範學校博物學教員三年。此次志願專在赴中法大學留學,以備繼續研究。第以經費為難,故私願即在該校任一教科以外之事務,足以自給也。”這是留學不成而以職業經歷能力為憑來謀職的推薦了。以自有能力而求人幫助,在一定氣質上就是薦舉幹才了。所以,我以為魯迅先生這信寫得有尊重敬畏,又有不卑不亢的骨氣在其中。是否一種“求人”的高妙,則在於每個人的領會體悟了。

語言精練,轉承精妙。仔細研讀這兩封信,語言文字的運用是非常精道的,既不多一字而顯冗餘,也不少一字而闕疑,尤其“日願”到“比聞”、“志願”到“私願”的邏輯轉承貫通,讓人頗感內在的文氣功力;“略求學問,副其素懷,實為至幸”、“足以自給”等四字的語句結構,更是讓人領悟一種幹練有為的才氣。

“略求學問,副其素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