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殲20服役後為何卻不全速量產?

西芒


總有人覺得,一旦服役了性能更先進的武器,就應該立刻大規模建造,然後淘汰性能稍差的武器!但是這樣的想法真的適合所有武器嗎?

我國的四代機殲20性能先進,的確是生產越多越好,但是也需要考慮到實際情況,所長總體起來覺得有以下幾點需要考慮:

1、探索時期。殲20作為我國第一款四代機,對於我國來說研製經驗有限,也是在一步步的探索,積累經驗!這個從殲20戰鬥機的外形一直不斷在變化就可以明顯的看出來,殲20戰鬥機到目前為止還在一步步摸索,這也正常,畢竟這是我們的首款隱身戰鬥機;

2、實用搭配。殲20戰鬥機雖然先進,但是主要側重的是空戰,制空權的獲得,所以殲20戰鬥機被稱為“踹門之腳”。一旦制空權獲得了,那麼殲11和殲16戰鬥機就可以上場了,完全可以替代殲20戰鬥機執行剩下的任務,並且殲16戰鬥機屬於多用途戰鬥機,對地對空對海作戰都行,比殲20更實用;

3、成本考慮。限制殲20戰鬥機製造數量的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成本高。這個成本不只是製造成本,還包括維護和保養成本在裡面!殲20戰鬥機的單價雖然沒有公佈,但是應該超過了1億美元,再加上維護費用,讓空軍短時間內很難承受。就連美國和殲20同類型的F22戰鬥機,也才建造了195架就停產了,原因就是太貴;

4、對手考慮。有時候決定殲20戰鬥機服役數量的並不是由我們決定的,而是由對手決定的。目前我國周圍國家空軍總體上還是以三代機為主,威脅有限,我國的蘇30、殲10和殲16戰鬥機,已經能夠應付,殲20戰鬥機保持一定的數量就可以取得優勢。

當然殲20戰鬥機沒有大量生產的真正原因可能不只是上面那些,殲20戰鬥機肯定會在未來大規模生產,因為那個時候周圍國家四代機服役數量也會增加,我們需要保持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