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郭德綱的麒麟劇社現在生意好嗎?對於普及京劇起了多大作用?

用戶7014061022


作為一個資深的相聲愛好者,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京劇雖然是咱們的文化瑰寶,也是國粹,但是因為跟不上時代潮流,沒有培養出大規模的觀眾而變得沒落,這是不爭的事實。未來有很大的可能告別大眾的視野,畢竟《曲苑雜壇》停播已經有數年之久了!

郭德綱非常熱愛傳統藝術,相聲誰最愛,京劇也很愛。麒麟社的命名其實也是為了紀念藝術家趙麟童先生,希望老先生保佑能讓這個社團一帆風順。儘管郭德綱也經常親自登臺去唱京劇,郭德綱的高知名度也並沒有給麒麟社帶來好運和輝煌。郭德綱向媒體解釋,傳統藝術需要對觀眾長時間的培養,相聲觀眾需要培養,京劇觀眾也是一樣。雖然京劇神童陶陽套雲勝在麒麟社長期駐紮,但是影響力還是非常有限的,也並沒有在短時間內引起大眾的關注,麒麟社的園子和演出的服飾都不算低,回報遠遠低於支出。

郭德綱是一個非常執著勤奮的人,當年相聲沒落,郭德綱身無分文,但是依然將自己的青春年華投入到了相聲事業,相聲逐漸有了起色,到如今相聲演員這個崗位也變成了香餑餑。而同樣熱愛的京劇,郭德綱是又花精力又花錢,就是為了振興京劇事業。照目前的情況看,郭德綱要麼是全軍撤退,要麼苦苦支持。相信郭德綱還是會繼續投入京劇的,畢竟誰也很難預測京劇未來的發展,畢竟是國粹。有人願意弘揚傳統藝術總比大家都不聞不問要強,希望京劇能轉危為安,再次回到大眾的視野把!

好啦,好啦,感謝大家的支持和關注。


網遊魅力達人


去北京旅遊,德雲社快成旅遊景點了,我退休了,想去北京玩,德雲社將是我旅遊的一個景點,只要能買都票,就去歇歇腳,聽兩段相聲,聽兩段京劇。對於老年人旅遊,我覺得吃點小吃,體會當地人的生活,看一下博物館景點,體會當地人的文化,聽兩段當地的戲曲,體會當地人的娛樂。經常在家裡聽德雲社相聲,想去北京坐在戲院一定有不一樣的感受。


備面


郭德綱在相聲上掙的錢,都讓他補貼到了麒麟劇社上去了!(開玩笑)

但是,麒麟劇社的生意一般,也是事實存在的!從根本上說,郭德綱對麒麟劇社的大力支持,只是起了象徵的意義!戲曲京劇的衰落,早已是不爭的事實!

僅僅靠郭德綱一人之力,也無法挽回京劇的頹勢!

下面讓鵬哥我舉例說明!

麒麟劇社的主場在三慶園小劇場,跟張雲雷的相聲八隊共用一個劇場,整個劇場面積是1500平米,座位有兩百多個!

今年的2月25號的麒麟劇社開箱,依然選擇在僅能容納200多人的三慶園!從麒麟社官方微博來看,今年的開箱跟相聲的開箱,那是一個地上,一個天上!總結起來就兩字兒:難幹!

戲曲的衰落,是由於大眾審美的轉變,社會網絡化的發展,與其聽晦澀難懂的京劇,很多人選擇了通俗易懂的相聲,輕鬆自在的網絡遊戲,現在的人,越來越懶,一點兒也不想知難而上!

戲曲的聽眾少,不是僅靠郭德綱跟神通陶陽,這倆人就能解決的問題!

曾幾何時,在鵬哥我的小時候,電影院上映京劇的盛況,早已不復存在,各地的京劇劇團,骨幹人員,紛紛轉行,尋求生存空間!時代的發展,老聽眾越來越老,新增加的聽眾寥寥無幾,這就造成了,總體聽戲的觀眾,越來越少!

普及京劇,應該是從上大到下,宏觀的問題。

通過上層弘揚,下層積極推動,市裡縣裡,資金扶持京劇戲曲的小劇場,先解決人員的生存問題,然後積極開展戲曲下鄉的活動,走出去,請進來,慢慢培養感興趣的觀眾!放水養魚,讓市場漸漸的繁榮起來,大家聽習慣了戲曲,自然會有這個需求,有需求,戲曲的從業人員,自然為了掙錢多了起來,這樣又會推動市場的發展!這才是發展方向!

你只靠一個郭德綱,遠遠不夠!

看看,今晚兒七點麒麟劇社票的銷售情況,票價從120到500塊,票價不低,幾個選項,已售,鎖定,已選,看似都賣完了,只剩下幾個最高價位500塊的票?有錢人真多,說明麒麟社,郭德綱,陶陽的號召力還不錯!就是不知道,網絡上顯示的票房銷售情況真實度有多少!

郭德綱對戲曲的愛,那是真愛,除了不遺餘力的成立麒麟社,扶持乾兒子陶陽,自己更是身先士卒,隔三差五的去演出一場,郭德綱的這份兒心,日月可鑑!

郭德綱的麒麟劇社,就像漆黑深夜裡的一個火把,儘管照亮的範圍有限,但光亮還是存在的,象徵意義巨大。至於影響力,並不太大!

當然,以上只是鵬哥我的一家之言!


我是大鵬哥,喜歡就關注我!


濟州府大鵬哥


第一娛記出品必屬精品!

郭德綱的麒麟劇社生意很一般,基本上處於虧損狀態,而不是在這個題目下面有些三觀不正,為了拍馬屁亂回答說好的答者,那是在歪曲事實!


麒麟劇社是虧損的,郭德綱目的是弘揚國粹京劇

其實仔細想想就知道,衝郭德綱去的人,多數還是會選擇德雲社,麒麟社最多也就捧捧場,不可能有盈利。而且郭德綱已經也曾經說過,他辦這個麒麟劇社,第一是為了捧義子陶陽,不希望他一身京劇天賦被埋沒;第二是他的個人愛好。郭德綱是真心喜歡京劇,他給他的兒子取名叫郭麒麟,也就是為了紀念京劇大師周信芳。

京劇不似相聲,系統、人物、唱腔,難度遠遠超出相聲。咿咿呀呀,唱作念打,生旦淨末醜,到現在已經200年曆史。郭德綱辦麒麟劇社,他以前就說過,不指望能掙錢,和于謙的馬場一樣,就是玩 !能讓陶陽和一班喜歡京劇的人有個唱戲、聽戲場子。

但是你仔細想一下,郭德綱真的如他說的哪般輕鬆嗎?肯定不是,郭德綱肯定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像相聲一樣,能夠重新振興!當然郭德綱自己是沒有底的,但是總要試一試,萬一行了呢!

京劇的衰落無法阻擋,不是某個人的力量就可以改變的

任何藝術形式都有其壽命年限!古往今來有無數都地方戲曲產生、發展、消亡,這一點研究戲劇史的人都能論述一大套!但一邊消亡一邊又產生新的藝術形式,這是人類文化發展的必然!郭德綱希望振興京戲,心是好的,但很難!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很難起到真正的作用。


從麒麟劇社自己發佈的微博來看,麒麟劇社確實並不樂觀,要不然也不會有年年難,年年乾的說法了。

京劇是個小眾藝術,對京劇藝術表演者要求很高,對觀眾要求也高。說實話,我是不願意聽京劇的,第一聽不懂,第二節奏慢,一句話說清楚的事,要拖上三分鐘。與現在快節奏的生活完全不搭邊,所以遇上困難是難免的!

不管怎麼樣,雖然我對郭德綱有些行為不感冒,但郭德綱對京劇的這一份心意,我是舉雙手點讚的。不管怎麼樣,作為一個愛好者,郭德綱為京劇的發展是起了作用的,雖然不怎麼大!


第一娛記


相比於德雲社小劇場、專場及商演的“滿坑滿谷”,麒麟劇社人氣自然遜色許多,難以企及——至少目前如此。但比起現如今京劇市場低迷的窘境,麒麟劇社的演出入座率夠得上“生意火爆”了。在梨園眼裡,麒麟劇社未必專業,不過有郭德綱的江湖聲望、京劇神童陶陽的駐場人氣,以及整個德雲社品牌魅力的加持,麒麟劇社至少不會賠本賺吆喝。

至於說對京劇普及能發揮多大作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此前有關郭德綱唱京劇的短文,評論區有小部分“骨灰級”京劇票友大罵麒麟劇社在糟蹋國粹。

而對於因郭德綱、陶陽或張雲雷而走進麒麟劇社、樂於掏錢聽京劇的年輕人來說,就是打開心扉、薰陶傳統戲曲的過程,於京劇而言,何嘗不是幸事。

當你放眼望去,劇場下座無虛席,受新時代娛樂元素“洗禮”過的年輕觀眾,因舞臺演出而入神、時而喝彩、時而歡笑,“多大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吧。

至於“罵聲”,理解但覺得有些偏執。戲曲票友畢竟是少數,懂行懂門道的少之又少,更多是“看熱鬧”。如果一門藝術僅剩下“專家”去買票、觀賞,成了小眾文化藝術,估計距離消亡也就不遠了吧。


某種意義上說,曲藝是為“外行”觀眾服務的,賺的也大多數是這份錢。藝人賣藝,觀眾花錢圖一開心和精神愉悅,如果能悟出點什麼或看出什麼名堂,自然最好不過。

而能讓“外行”觀眾願意掏錢看京劇,讓國粹有了生存根基,這才是藝術“安身立命”之根本。有了繁榮、再進而求精、昇華藝術,為時不晚。否則,所有罵聲和質疑聲,都屬於“空談誤國”。

和流浪乞討探討人生哲學,是不是有點浪催呢。一場商演都辦不起來的曲協“反三俗”,賣不出票的相聲藝人“何三雲偉”含沙射影指責郭德綱是“外行唱京劇”。生存都成問題了,還有心指責靠賣票賺得盆滿缽滿的藝人,也真是想瞎了心了。


岑詮


麒麟劇社的生意當然相當火爆,本來郭德綱一直在努力推廣京劇,但卻不被京劇認可,以後再怎麼努力都沒辦法讓京劇大火。

麒麟劇社一票難求

郭德綱從小學藝,特別喜歡唱戲,只是以前沒機會繼續唱戲。現在功成名就了,抽出空閒時間來開始搞京劇,便成立了麒麟劇社。

麒麟劇社的地址在北京三慶園,就是張雲雷8隊的常駐點,這裡因為有了張雲雷的人氣而備受歡迎。


儘管只有200多個座位,但什麼時候都是一票難求,“京劇神童”陶陽常年駐紮於此,更是增加了這裡的魅力。有大把年輕女孩想進來感受一下氣氛,想看一下張雲雷經常來的地方。

郭德綱也經常在麒麟劇社唱戲,而他的人氣超高,是廣大粉絲心目中的藝術大師,什麼都會,很多觀眾會慕名而來,專門捧他的場。

郭德綱現在在傳統藝術方面,無論做什麼都相當火爆,源於他本身的實力以及德雲社所擁有的龐大的粉絲群體。

這種情況還會持續很久,麒麟劇社也會火很多年。

郭德綱普及京劇,初見成效就備受打擊

郭德綱讓相聲復活以後,現在又帶火了京劇、評劇等傳統藝術,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會專門走進麒麟劇社聽京劇,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有的現象。

郭德綱、陶陽、張雲雷京劇唱的都不錯,尤其是張雲雷。有很多年輕人之所以會對京劇感興趣,就是因為張雲雷,跟著他才知道了《鎖麟囊》,並且開始傳唱。

張雲雷剛剛走紅後沒多久,一直在努力為京劇的傳承做貢獻。他希望吸引更多的年輕人瞭解並喜歡京劇,進而讓他們去聽更加專業的梨園人士的演唱,從而更好的普及京劇藝術。

本來德雲社對京劇的推廣還是有效果的,正常發展下去,京劇也會起死回生。

可惜,前段時間張雲雷調侃張火丁的風波爆發以後,京劇程派出來指責張雲雷,不認可他對京劇所作出的貢獻,也不希望他以後再唱程派京劇,對整個京劇的打擊都不小。

原來,德雲社這麼努力幫忙宣傳京劇,非但沒有獲得認可,反倒被落井下石,真是令人心寒啊!京劇程派的所作所為根本不是在傳承京劇,而是在毀滅京劇。

京劇火不起來,僅限於德雲社

京劇程派人云亦云,混淆是非,惡意抨擊張雲雷,深深傷害了德雲社廣大的粉絲。他們發誓,以後京劇和相聲就只看德雲社的,其他的劇團一律不看。即使再有名,他們也不感興趣。

如果有一天,張雲雷再也不開口唱《鎖麟囊》,那麼年輕人也不會再唱了。郭德綱有7000多萬的粉絲,張雲雷有600多萬的粉絲。這兩人加起來粉絲的群體都是數量龐大的。

京劇程派對張雲雷的打擊反而讓網友離京劇越來越遠。本來以前完全不感興趣,就是跟著張雲雷才學會了一點點,現在剛剛開始,又失去興趣了。

如此下去,張雲雷再有魅力,郭德綱再有能力,京劇也無法像相聲一樣大紅大紫,充其量只是在德雲社受歡迎。麒麟劇社的京劇會有人看,但其他團體就不一定了。


R娛記


麒麟劇社生意不會差的,至少賣個滿座一點問題沒有。

原因一、郭德綱與德雲社巨大的影響力,以及龐大的粉絲群,是麒麟劇社最可靠的群眾基礎。

原因二、麒麟劇社所在的三慶園劇場位於北京市最繁華的商業街區之一,人流量巨大,每天來此的遊客絡繹不絕。即使平時不看京劇不懂京劇,為了看看郭德綱和陶陽,也足夠賣到滿場。

原因三、麒麟劇社的票價相對於一般京劇社要低很多,最貴的票價也就一百多塊,相對於那條商業街的消費水平,即使進去歇腳也是十分划算的。


但這只是不愁賣票罷了,真正要盈利來說的話,基本和外界傳言的一樣,演一場虧一場,每場演出差不多搭幾萬元進去。畢竟場租和設備,人工成本都是賣票不夠填補的,另外假如老郭上頭了去請一個京劇名角兒來助演,那就不知道賠多少了。麒麟劇社演員不足一直都是外界詬病的重點,除了陶陽,以及有限的幾個跟老郭關係好的專業演員之外,很多都是德雲社自己的學員湊數,每次演出賠錢不說,那些專業的曲藝點評家都會各個渠道找茬罵街。沒錢賺就算了,還要賠錢捱罵街,實在是有點舉步維艱的感覺。

之前何沄偉給自己賣京劇光盤的時候,說“不能胡唱瞎唱”其實就是說麒麟劇社。

除了何沄偉這小丑,還有無數指責衝著麒麟劇社,基本都是一些自己沒名氣,但又想給別人挑毛病然後找存在感的老古董,或者就是主流相聲界的反郭鬥士。

而且不得不說的就是,郭德綱和陶陽都不能算是正統京劇演員,郭德綱是半路出家,陶陽至今沒有門戶。而且看過老郭京劇的都知道,他經常會為了讓演出不那麼枯燥乏味,會加一些詼諧的臺詞在裡面,甚至有時候會有一些涉及性暗示的段子包袱,這就給道德批評家們留下了把柄,說他在詆譭傳統藝術。

但很多老郭和陶陽粉絲不會在意這些,認為傳統京劇生澀乏味,劇情難以理解,還不如加一些淺顯時尚的元素在裡面,更有利於推廣和普及。

但是經過趣味化處理的京劇,還是傳統京劇嗎?




所以無論什麼行業,在面臨推廣和傳承的兩難選擇下,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傳承自然是講究原汁原味,半點藝術妥協也不允許。但推廣和普及的時候,一味講究死板和一成不變,只會在市場上處處碰壁,得不到大眾認可。

因為無論你說破大天去,涉及到掏腰包的時候,觀眾往往更傾向於讓自己更容易接受的表演形式。你非要插著腰說我不懂欣賞,還要我必須掏錢去捧你難看的高雅藝術,那其實跟劫道沒兩樣。


所以在京劇推廣方面,郭德綱用了和相聲一樣的手段,降低門檻讓觀眾認可,然後讓更多人知道京劇的美好之後,再引導他們走進更專業的審美領域。

但這條路其實越走越窄,而且京劇本身的生命力也遠不如相聲一般強韌。即使有王珮瑜那樣的專業人士到處推廣,但給大眾傳遞出來的,也只是一個捶死老者最後的嘆息罷了。

所以我認同知乎上很多業內人的看法,京劇發展至今,最重要的已經不是推廣普及,而是如何傳承和延續下去,市場化根本不適宜這個傳統的藝術門類。它需要的不是相聲那樣重獲新生的市場火爆,只需要有那麼一代代人能把這門技藝繼承下去,直到它的終點。


鹹魚茶館


郭德綱是一名相聲演員,在相聲低調時候,扛起大旗,為候派藝術發揚光大,並一舉成名。

,,,,京劇:是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有:青衣,花旦,老生,小生,等。各大門派:梅:尚:程:荀:

等許多名人,而且:他們各成一家,都有自己的代表作品,傳世下來。

,,,,為什麼相聲有人去聽?京劇沒人去看?首先:相聲,幾分鍾一段,大家一樂,完了。

其次:京劇,一場下來,要幾個小時,時間長。

,,這就是兩者區別。一場相聲:票價128O元說實話,不便宜。一個工人,一月工資,笑4回沒了。一個月老婆:孩子,喝西北風去吧?

,,,,:假如:京劇,改革也實行分段子唱,你在看京劇回頭率百分百高,比如:鎖麒囊,穆桂英掛帥,坐宮,等一小段,這麼演出的話,不信不叫坐。整本戲:可以在用末演出,這樣可以活動市場,打開市場,也把傳統文化弘揚出來:比你發出工資要好多了,總說自己是國企,是某傳人,但是你傳什麼了?難道也飯都沒吃的還說,自己是國企:某傳人嗎?

,,,,要我說必須創新,不創新中國這些老玩,最終都毀在你們這些某傳人手裡。


用戶79713175150


郭德綱的麒麟劇社的生意火爆是事實,然而很多人對此表示嫉妒也是事實。有些人總覺得郭德綱開麒麟劇社不過也只是一旦生意,賺錢才是他的根本目的,但是問題來了:如果能賺錢的同時順便可以普及一把京劇,這樣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

郭德綱的專業雖然是說相聲,但是他唱起京劇也毫不含糊。其實他以前就曾經學過唱戲,只是那個時候沒有名氣沒有人支持,郭德綱也沒這麼多閒錢支持自己這個興趣愛好。而如今德雲社的生意突飛猛進,郭德綱也有資本和時間去經營自己的愛好了,於是他就開了這個麒麟劇社,自己做起了班主。

郭德綱的人氣對於麒麟劇社的幫助是非常大的。這些年京劇一直推廣不起來,很多年輕觀眾對於這門傳統的國粹也不是很瞭解,基本不會去關注它,而因為郭德綱的出現,讓很多年輕人重新開始把注意力放到這個行當上,甚至不惜花上千塊錢買票進劇場,就為了聽郭德綱和他的徒弟唱回京劇,這可是個稀罕事。

得益於郭德綱和德雲社的名氣,麒麟劇社的門票自然是一票難求了。但是和說相聲不一樣,郭德綱並沒有在各地開分館,唱京劇只是他的興趣愛好而已,目前他還這麼多精力去做這麼多的推廣。然而就是這幾場僅有的演出,也被一些人看做是商業味濃厚,覺得郭德綱是在借國粹賺觀眾的錢。

從這些人的偏見就可以看出,為什麼很多國粹會丟失了。演出人員要演出首先要自己吃飽飯,如果自己都賺不到錢養不活自己,談什麼傳統和發揚國粹?有些人的想法就是太迂腐了,不賺錢誰有這個功夫和精力去做推廣?這其實是赤裸裸的道德綁架,真正關心京劇的人,反倒希望它商業化,讓更多人去了解這個國粹。

關注頭條號“娛樂八卦掌櫃”,看更多精彩點評。

娛樂八卦掌櫃


我也喜歡一點京劇,但,五音不全,可是有時忍不住也唱唱。就郭德綱而論,他喜歡京劇,愛唱京劇,雖不能與名家相比,但他手眼身法步及唱腔,不失京劇颱風和韻味,最主要的是,他有自己的小劇場,人家在自家劇場唱,你喜歡聽就買票去聽,不喜歡聽又沒人強迫你聽,京劇人人都可以唱,誰規定五音不全就不能唱京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